(共24张PPT)
课程标准:了解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的演变;了解关税、个人所得税制度的产生及其在中国的实行
第16课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
第五单元 货币与赋税制度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赋税是国家为了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按法定标准,强制地、无偿地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手段,属于分配范畴,具有无偿性、强制性、固定性。
概念解析
秦汉
魏晋南北朝
隋唐-宋元
明
清
民国-新中国时期
田赋
人头税
徭役
租调制
租庸调制
两税法
“科差”
一条鞭法
摊丁入亩
关税自主权的失与得
个人所得税制度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
目录
CONTENTS
中国古代的赋役制度
关税与个人所得税制度的起源与演变
1.了解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的演变;
2.了解关税、个人所得税制度的产生及其在中国的实行。
01
02
课程标准
中国古代的赋役制度
01
赋税种类 秦朝 汉朝
田赋
人头税
财产税
徭役
税率极高“收泰半之赋”,缴纳田地产量的三分之二
一、中国古代的赋役制度
1.秦汉:
梳理:速读教材P93,完成秦汉时期赋役制度的相关信息。
汉初:“与民休息”,田赋税率大大降低
汉高祖“十五税一”
汉景帝“三十税一”
征收极重的口赋/户赋
口赋(7-14岁),20钱/年
算赋(15-56岁),120钱/年,商人和奴婢的算赋钱加倍(主要用于军费)
更卒:一个月,本郡/本县,修筑城垣、道路、河渠、宫室、陵寝、运输粮食等繁重劳动
车船税、算缗钱、对财产总额的“税民资”、农民饲养六畜要缴税
戍卒:一年,边塞,屯戍
正卒:两年,郡国/京城,服兵役
重农抑商
2.魏晋:
开始实行租调制,按户征收粮和绢帛。北魏孝文帝改革,颁布均田令,规定一夫一妇每年纳粟为租,纳帛或布为调,受田农民承担定额租调。成年男子负担一定的徭役。
公元485年,北魏孝文帝颁布均田令,基本解决了土地兼并所造成的土地和劳动者之间的分离,保证了每个劳动者都拥有了运用其劳动力所必需的土地。在此基础上,北魏变旧的以户计征的租调制为新的以丁计征的租调制,具体规定是:一夫一妇每年缴纳帛一匹,粟二石。15岁以上未结婚的男子4人,奴婢8人,耕牛20头,也分别出一夫一妇的租调。……以丁夫计征的租调制具有一定的均赋意义。虽然奴婢和耕牛的租调大大低于一般丁男丁女,但大地主占有大量奴婢和耕牛毕竟必须承担纳税义务,那些百室合户、千丁共籍的大地主家族圈占的大批劳动力也必须承担赋税,从而比较有效地解决了户调制的弊端。——摘编自张守军《魏晋南北朝的租调制》
思考1:原来的户调制有何弊端?孝文帝改革中赋役制度的变化是什么?有何作用
变化:由以户计征转变为以丁计征。
作用:①缓和社会矛盾;②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③巩固北魏政权;④打击门阀士族地主;⑤促进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弊端:庄园经济隐匿户口,减少政府财政收入。
3.唐朝
劳役地租向实物地租的转变
(1)唐初:租庸调制
田亩税(租):粮食
人头税(调):帛或布
庸:用帛或布代徭役
男子 女子 奴婢
北魏 露田80亩+桑田20亩 露田40亩 每三人一亩
隋 口分田80亩+世业田20亩 隋世祖即位后废止 废止
唐 口分田80亩+永业田20亩
租调制:以均田制为基础,按户征收赋税的赋税制度
思考:如何评价租庸调制?
①积极:改变了混乱的赋税,减轻了农民负担;以庸代役保证农民有较充分的生产时间,保障政府赋税收入
②消极:租庸调制的基础是均田制,一旦均田制遭到破坏,这种以人丁为本的租庸调制就无法维持
一、中国古代的赋役制度
3.唐朝
(2)唐安史之乱后:两税法
思考:两税法租取代庸调制的原因?
唐玄宗天宝年间,人口不过891万户,免税的有350万户。安史之乱后,人口只剩下天宝年间的1/3,而免税户达到总户数的2/3。皇帝规定了更加高昂的税额,但这些税一部分要留在州政府,一部分交给了节度使。
——据郭建龙《中央帝国的财政密码》
①土地兼并日益严重,均田制难以维系,贫富两级分化加剧
②唐政府的财政危机加剧
二傻,把你家地都卖给我吧!
二傻,把你家地都卖给我吧!
快跑,朝廷又来收税啦!
一、中国古代的赋役制度
3.唐朝
唯以资产为宗
(2)唐安史之乱后:两税法
户无主客(有无户籍),以现居为簿,人无丁中(男子年龄),以贫富为差。为行商者,在所州县税三十之一,使与居者均,无侥利 。
——《资治通鉴》
内容:每户按人丁和资产缴纳户税,按田亩缴纳地税;取消租庸调和一切杂税、杂役;一年分夏、秋季两次纳税
影响:
①积极:简化税收名目,扩大收税对象,保证国家的财政收入;征税的主要标准从人丁转为财产,减轻了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②消极:由于土地兼并严重、长期不调整户、官吏腐败盘剥等原因,两税法在执行过程中并没有减轻农民的负担
一、中国古代的赋役制度
4.宋元
(1)宋:承袭唐制,两税法、附加税
宋朝赋税仍以两税为主,且已演变成比较单纯的土地税,基本定额是亩纳一斗,视肥瘠而作升降。税额本身不算高,但附加剥削名目繁多。如因两税输纳有时需运至较远仓库,故责税户于正额外加纳运费,称“支移”。
募役法:宋朝的募役法是在唐朝的基础上制定的。百姓缴钱免役,官府募人代役。原本免役的官户,僧道户等,也缴纳同样的钱,称“助役钱”。
方田均税法:对各州县耕地进行清查丈量,以东南西北四边长各1000步为1方(相当于当时的1万亩),核定各户占有土地的数量,然后按照地势、土质等条件分成五等(次年又改成十等)编制地籍及各项簿册,并确定各等地的每亩税额
徭役扰民严重
一、中国古代的赋役制度
4.宋元
(2)元
元朝的赋税主要为税粮(主要征粮食)和科差(征丝、钞)两大类。北方税粮分丁税(每丁粟二石)、地税(每亩三升)两种缴纳方法,民户纳丁税,普通民户以外的一些专业性人户(详下)纳地税。南方基本沿袭两税法,按亩征收秋粮(税额因地而异) ,夏税以秋粮数额为基数折征实物或钞币。科差的征收以北方为主,分征丝、钞,南方只征钞。役主要分两类,一类属于力役,称"杂泛”,另一类属于职役,亦称“差役”。
——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①基本上沿袭唐朝的租庸调与两税法,分别施行于北方和南方,在北方叫“丁税”“地税”,在南方叫“夏税”“秋粮”。
②在税粮外又有前朝没有过的“科差”,按户之上下征收丝和银两
一、中国古代的赋役制度
5.明清
(1)明
差役合并
田赋合并
赋役合并
合并编派
核定税额
摊丁入亩
征收期限合并
合并征收
征收管理合并
粮户
缴纳粮银
官收官解
明后期:一条鞭法
按亩征税,由实物税转向货币税
明初:赋税分夏税、秋粮两次征收,所征主要是米麦实物。
正统年间:江南部分税粮折银征收送赴北京,称“金花银”
把各州县的田赋、徭役以及其他杂征总为一条,合并征收银两,按亩折算缴纳,简化了税制,方便征收税款,同时使地方官员难于作弊,进而增加财政收入。
是古代赋役制度的重大变革,有实物税向货币税的转变,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
一、中国古代的赋役制度
5.明清
(2)清
地丁合一,彻底废除人头税
土地兼并的日益严重,地银和丁银分别征收的弊端日益突出。由于人口增长快于土地面积的增加,土地又不断集中到大地主手里,农民不断丧失土地,又要承担沉重的丁赋,所以无地农民被迫逃隐,既影响了国家税收,又造成社会不稳。
——张守军《中国古代赋税与劳役》
①1712年,康照帝规定以前一年的丁银作为定额,不再增加,称“盛世滋丁,永不加赋”
②雍正帝即位后,将这笔丁银分摊到田赋中,称“摊丁人亩”
国家对百姓的人身束缚进一步减弱;税制的简化,有利于政府的征收;避免了隐匿人口现象,促进了人口的增长
一、中国古代的赋役制度
(6)重农抑商,对商品征收重税
摊丁入亩
两税法和一条鞭法
(5)人身依附关系:
秦汉赋役
租庸调制
两税法
一条鞭法
摊丁入亩
(1)征收标准:
(2)赋役形式:
人丁为主
土地财产为主
取消人头税
两税法
劳役地租
实物地租
货币地租
(3)征收种类:
繁杂
简单
一条鞭法
(4)征收时间:
不定时
定时
两税法
必须服役(强)
纳物代役(弱)
以“庸”为标志
一、中国古代的赋役制度
关税与个人所得税制度
的起源与演变
02
关税的起源,如同赋税的起源一样,有两个基本条件:一是经济条件,即剩余产品;二是政治条件,即国家的形成(即便是雏形的国家)。关税产生的最初和最直接的动因是增加赋税收入,并随着国家形态的成熟和扩大,财政需求日趋迫切,其保护费、买路钱、通行费、使用费等应运而生
(一)中国关税制度的起源与演变
海关依据国家的关税政策、税法及进出口税则,代表国家对进出关境的物品征收的税,称为“关税”。关税制度大致经历了从国内关税与国境关税的并立发展到废止国内关税、单一征收国境关税阶段
1、古代中国:享有完全的关税自主权
世界:伴随近代国家的形成和国际贸易的发展,出现废止国内关税、单一征收国境关税的情形
中国:1937年正式宣布废除国内关税,实行统一的国境关税
中国的关税最早出现在西周时期,当时货物通过边境的“关卡”就要被征税
二、关税与个人所得税制度的起源与演变
2、近代中国:关税自主权的丧失与收回
(1)鸦片战争后:关税自主权的丧失
①协定关税权和片面最惠国待遇,使中国失去了自主调整税率的权力
②国境关税的海关大权长期把持在外国人手中
《南京条约》开创恶例
列强共享特权
(2)近代中国收回关税自主权的努力
①国民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都明确提出废除不平等条约、要求关税自主的主张
②南京国民政府时期
努力:宣告关税自主,公布《进口税暂行条例》;发起“改订新约”,要求关税自主,与西方国家订立新的关税条约
作用:在关税自主权上取得了进展,但仍不能完全自主地制定税率
(3)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真正收回关税自主权
选必1P81:“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取消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特权,肃清帝国主义在中国的势力和影响,是新中国外交的重要任务。它首先是由国家管制对外贸易,收回对中国主权影响最大的海关管理权、驻军权和内河航行权
①1951年,政务院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进出口税则》及其实施条例: 新中国第一部独立的专门的海关税法,统一了全国关税制度
②改革开放后关税制度的发展和完善
A、1985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关税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进出口税则》,强化了关税制度的法制化建设
颁布原因: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B、1987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国务院据此重新修订发布了关税条例,进一步完善了关税的基本制度
新中国关税自主权收回和关税制度发展完善的积极意义
维护了国家主权,促进国民经济和对外贸易的发展,增加国家财政收入,增强国家的综合实力
(二)中国个人所得税制度的起源与演变
个人所得税是以纳税人个人取得的各项应税所得为征收对象的一种税种
1、民国时期:起步
(1)1914年北洋政府制定了所得税条例,其中包括征收个人所得税的内容,但并没有实施
(2)1936年,国民政府公布了所得税暂行条例,随之开始征收个人所得税
2、新中国成立后
(1)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没有征收个人所得税
(2)1980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我国的个人所得税制度正式确立
为什么直到1980年中国才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
计划经济时代,个人收入整体差别不大的,没有征收的必要。改革开放后,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个人收入日益多元、差距逐步扩大
(3)此后,《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不断修订完善
改革开放后个人所得税制度不断发展完善的积极意义
更加符合中国社会发展实际,对调节个人收入和实现社会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也有利于增加国家的财政收入
1980年五届全国人大通过了新中国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个人所得税个人扣除标准为800元每月,主要针对外籍个人征税。随着私营经济的迅速发展,1986年国务院先后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个体工商业户所得税暂行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收入调节税暂行条例。1994年,国家开始进行全面税制改革,国务院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统一的个人所得税制度。2008年国家暂免征收利息税。2011年,将个人所得税费用扣除标准提高到每月3500元,对个体工商户、承包承租经营者的生产经营费用扣除标准也相应提高,但提高了高收入人群的税率标准。
——周晓军《基于功能分析的中国个人所得税改革研究》
依据材料,概括新中国个人所得税改革的特点
政府主导;法制化;渐进性;起证标准不断提高
二、关税与个人所得税制度的起源与演变
1980年,五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这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部个人所得税法....该法将个人所得税的费用扣除标准定为800元每月,远远高于中国公民的收入水平,主要是对外籍个人征收。为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1993年开始进行全面税制改革,1994年,国务院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统一的个人所得税制度。2008年10月9日起,国家暂免征收利息税。2011年将个人所得税费用扣除标准提高到每月3500元。
——摘编自周晓君《基于功能分析的中国个人所得税改革研究》
史料实证
解读: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个人所得税改革的发展来看,具有以政府为主导,法制化、渐进性、起征标准不断提高的特点。
(2023.1·浙江选考·5)明万历九年(1581),张居正在全国推行一条鞭法,实行赋役合并、一概折银,这是中国赋役制度上的重 大变革。下列项中, 对张居正推广一条鞭法前所处的经济状况,表述正确的是
A.白银已逐渐成为国家财政和民间交易的基本支付手段
B.通过清丈全国土地,土地兼并现象已经得到根本遏制
C.美洲等地白银的大量流入,解决了明朝府库空虚问题
D.商品经济已超越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 占据优势地位
真题演练
A
中国古代的赋役制度
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的演变
关税与个人所得税
关税制度的起源
民国时期
新中国成立后
本课小结
近代关税主权的丧失和争取关税主权的斗争
新中国的关税制度建设
秦汉时期:田赋、人头税、徭役
隋唐时期:租调役、租庸调制、两税示
宋元时期: 两税法、募役法、
丁税、地税、夏税
关税制度
个人所得税
明清时期:金银花、一条鞭法、摊丁入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