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生命活动的调节 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3章 生命活动的调节 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52.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3-11-14 08:29: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三章生命活动的调节试卷
一、选择题(共20题;共40分)
1.(2分)2022柴古唐斯括苍越野赛完美落幕。下列有关运动员在跑步中体温调节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主要产热器官是骨骼肌
B.主要散热方式是汗液蒸发
C.皮肤血管舒张可以增加体表散热
D.大汗淋漓的原因是体内的产热大于散热
2.(2分)含羞草受到触碰时会合拢。下列植物的感应性类型与此相同的是(  )
A.郁金香白天开放,傍晚闭合 B.窗台上植物的茎向窗外生长
C.根向水生长 D.茎背地生长
3.(2分)冬泳被誉为“勇敢者的运动”。冬泳时,为了适应寒冷的环境,人体会做出一系列的反应,如(  )
A.骨骼肌战栗 B.皮肤血管舒张
C.机体耗氧量减少 D.肾上腺素分泌减少
4.(2分)干燥的冬天,手触及金属门把手有时会感觉“麻”一下,“麻”这种感觉形成于(  )
A.皮肤 B.脑干 C.脊髓 D.大脑
5.(2分)生物体对外界刺激都能作出反应。下列生物做出的各种反应中,属于反射的一项是(  )
A.银杏树到了秋冬季节就落叶
B.草履虫避开食盐水游向肉汁液
C.受到触碰后捕蝇草叶片闭合
D.小明看到伤感的小说情节时流泪
6.(2分)如图是人体反射弧结构的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M是感受器,Q是效应器
B.O是缩手反射的神经中枢
C.若N受损,反射不能完成,但能产生痛觉
D.由O控制的反射活动不需要经过后天的学习
7.(2分)观看影视剧常会有这样的情节:病人心脏骤停,医生给病人注射一种激素,俗称“强心针”,达到促使心跳加快、血压升高,恢复心脏活跃的抢救目的。这种激素是(  )
A.肾上腺素 B.性激素 C.胰岛素 D.生长激素
8.(2分)如图为正常人血糖含量的变化曲线,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饭后1小时(BC段),葡萄糖吸收进入血液血糖含量上升
B.胰岛素参与作用导致CD段血糖含量下降
C.正常人的血糖始终确定在90mg/100mL
D.人体的血糖调节是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协同作用的结果
9.(2分)11月9日,某校同学们在老师的带领下进行了“119”消防演习。如图是某同学在逃生演练中作出的部分反射。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图中X表示感受器
B.若传出神经②受损,则肌肉无法收缩
C.图中存在两条反射弧
D.逃生是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共同作用的结果
10.(2分)倾倒的盆栽生长一段时间后,其茎和根的生长方向如图所示。引起植物这种行为的刺激是(  )
A.水分 B.化肥 C.重力 D.温度
11.(2分)动物行为可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图中阴影部分表示两者的共同特点,下列可表示阴影部分内容的是(  )
A.有利于生存和繁衍
B.与生俱有的行为
C.通过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即可完成
D.能使动物更好地适应复杂环境的变化
12.(2分)对中小学生而言,睡眠不足会导致生长激素的分泌减少,从而影响人体生长。人体分泌生长激素的内分泌腺是(  )
A.胰岛 B.甲状腺 C.肾上腺 D.垂体
13.(2分)下列有关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现象和解释对应正确的是(  )
A.侏儒症——幼年时期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
B.望梅止渴——是人生来就有的简单的反射
C.手指被针扎到,感觉疼痛但肌肉无收缩反应一一反射弧的传入神经受损
D.醉酒后,步态不稳——酒精麻醉小脑,协调运动、维持身体平衡的能力受影响
14.(2分)关于人体激素调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人体各项生命活动主要受到激素的调节
B.胰岛素分泌不足会出现头晕等低血糖症
C.幼年时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会患呆小症
D.成年时生长激素分泌过多会患巨人症
15.(2分)下列动物的行为属于后天学习行为的是( )
A.喜鹊筑巢 B.鱼类洄游 C.鹦鹉学舌 D.孔雀开屏
16.(2分)用如图所示的方法可以测量人的反应时间。实验时,上方的手捏住直尺的顶端(0刻度朝下),下方的手做捏住直尺的准备,当上方的手放开直尺时,下方的手“立即”捏住直尺。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图中上方的手是被测试者的
B.测试过程中直尺应该静止后下放
C.为了获得准确结果,应该多测试几次
D.捏住时刻度值越大,说明被测试者的反应越慢
17.(2分)靠近窗台的许多植物,通常会弯向光源生长,如图所示。植物幼苗的向光生长是由于生长素分布不均引起的,植物表现出向光性是由于(  )
A.向光一侧生长素分布多、细胞生长慢
B.向光一侧生长素分布多、细胞生长快
C.背光一侧生长素分布多、细胞生长慢
D.背光一侧生长素分布多、细胞生长快
18.(2分)图为正常温度的环境中皮肤血管的示意图,当外界为高温时,人体皮肤血管的口径应更类似于图中的(  )
A.B. C.D.
19.(2分)孩子触碰到烫的物体,“缩手”并“喊出好烫”,对此叙述正确的是(  )
A.先“喊好烫”后“缩手”
B.缩手反射的神经中枢在脊髓
C.缩手反射的反射弧能完成谈虎色变的反射
D.“喊好烫”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
20.(2分)某同学想探究环境因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她在暗室内设立一个斜坡装置,并将植株盆栽固定于斜坡上,如右图所示。灯泡连续照射一段时间后,此植株的生长情形与下列哪一个图示最相似 (  )
A.B.C.D.
二、填空题(共5题;共20分)
21.(4分) 2022年世界杯足球赛在卡塔尔举行,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1分)赛前训练时,某队员不小心碰到同伴而迅速缩手,其神经冲动传导的途径是   (用序号表示)。
(2)(2分)开赛时,运动员听见哨声就立即发球,这种反射属于   (填“条件反射”或“非条件反射”),完成该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图中的   (填序号)。
(3)(1分)比赛结束后,冠军队获得热烈的掌声,队员情绪激动,血压升高,心跳加快,流下激动的泪花,这是神经调节和   调节共同作用的结果。
22.(4分)如图为一儿童的缩手反射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1分)1、2、3、4、5组成的神经结构叫做   。
(2)(1分)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向是   。(选填序号)
①1→2→3→4→5
②5→4→3→2→1
(3)(1分)当手受到针刺会感觉到疼痛,疼痛感觉形成的部位在   (填字母)。
(4)(1分)图中若4受损,其它结构完好,当手指皮肤被针刺时会出现什么情况? 。
A.无反射,无感觉 B.有反射,有感觉
C.无反射,有感觉 D.有反射,无感觉
23.(2分)如图甲所示, 把一盆幼苗放在硬纸盒里, 盒壁上穿一个直径为 1 厘米的小孔, 并 将纸盒的孔对着光。几天后观察幼苗的生长方向应是如图乙中的   (填序号),影响幼苗生长方向的激素是   。
24.(4分)开车不喝酒,喝酒不开车。但仍有少数人对此置若罔闻,因酒驾或醉驾造成很严重的人生悲剧。如图是人神经系统中脑的结构图,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1)(1分)酒后驾驶的司机看到有交警测酒驾时,会出现血压升高、心跳加快的情况,这是因为体内   激素分泌明显增加。
(2)(1分)酒精对图中人脑中的    (填数字)有麻痹效见,从而使身体的平衡性、动作的协调性变差。
(3)(1分)某人酒后驾驶发生车祸受你,医生检查发现,针刺其下肢必觉不到疼痛,但膝跳反射正常,说明此人脊髓的   功能已受损伤。
(4)(1分)科学研究表明,酒精不仅会损害人体的消化、神经等系统,还会损伤甲状腺、睾丸、垂体等内分泌腺的分泌功能,当成年人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分旺盛,会引起   疾病。
25.(6分)下表所示为人处于安静和活动(劳动或运动)情况下,体内不同器官的产热量百分比,请回答:
  产热量/%
安静 劳动或运动
脑 16 1
内脏 56 8
骨骼肌 18 90
其他 10 1
(1)(1分)根据表中数据分析,正常人在睡眠状态下的主要产热器官是   。
(2)(1分)人体的体温之所以能保持恒定,主要是产热和散热两个生理过程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这个动态平衡的调节过程受人体脑干中的   控制。
(3)(1分)人体在剧烈运动时,产热量显著增加,其产热的主要器官是   。
(4)(2分)夏季,当环境温度高于体表温度时,人体主要通过   散热,人体散热的主要器官是   。
(5)(1分)在炎热、潮湿、无风的环境中,人体容易出现“中暑”现象,其原因是   。
三、实验探究题(共5题;共57分)
26.(12分)蓝莓里面含有丰富的花色素苷,经常食用可以促进人体健康。某研究小组想探究乙烯利(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对蓝莓花色素苷含量的影响,开展了如下实验:
步骤一:选取长势一致且处于蓝莓着色初期的植株5株,分别标为A、B、C、D、E;
步骤二:每隔6天,分别对标号为B、C、D、E的蓝莓果穗均匀喷洒500毫升浓度为100、200、400、600mg/L的乙烯利溶液,向A组喷洒等量清水;
步骤三:在第三次喷洒后10天采摘蓝莓;
步骤四:测出蓝莓中花色素苷的含量,如下表所示。请回答:
组别 A B C D E
乙烯利溶液溶度(mg/L) —— 100 200 400 600
花色素的苷含量(mg/g) 0.71 1.00 1.41 1.12 0.80
(1)(3分)步骤二中对A喷洒清水,设置A组的目的是   ;
(2)(3分)分析表中数据,可知用浓度为600mg/L的乙烯利溶液喷洒后,蓝莓中花色素苷的含量   (填“增多”“减少”或“不变”);
(3)(3分)本实验中还存在的明显缺陷是   ;
(4)(3分)为了寻找更合适、有效提高花色素苷含量的乙烯利溶液,在上述实验基础上应补充的步骤是   。
27.(9分)小金设计了如下实验:
①取刚萌发的玉米4粒,分别放在培养皿的A、B、C、D四个位置上,如图,并且保持根尖都朝向培养皿的中心。
②将滤纸剪成培养皿大小,盖在玉米上,并盖上湿润的棉花,直到填满整个培养皿。然后盖上培养皿盖,使玉米粒不会移动位置。用胶布将培养皿和盖粘牢。
③把培养皿竖立放在橡皮泥上,不让其滚动,在适宜的温度下遮光培养。
请根据上述实验的设计思路,回答有关问题:
(1)(3分)小金的实验目的是研究   。
(2)(3分)为了得到实验结论,本实验应该对   现象进行观察和记录。
(3)(3分)若培养皿竖立起来后,位置C在最下方,四粒玉米中,处于   位置的玉米粒可作实验对照。
28.(12分)人们很早就发现植物具有向光性,而生长素的发现至今不到百年。许多科学家先后用胚芽鞘对此进行过实验研究,如图是三位科学家所做的部分实验研究。
(1)(3分)达尔文通过实验A与实验B,证明胚芽鞘向光一侧弯曲生长与胚芽鞘尖端有关,该实验的变量是   。
(2)(3分)拜尔的实验中,根据实验C的结果,可以推测实验D中几天后胚芽鞘将向   (选填“左”或“右”)弯曲生长。
(3)(3分)在拜尔实验的基础上,温特实验的猜想是:   。
(4)(3分)温特实验还不够严密,他还需要补充一个实验,具体操作是   。
29.(12分)近年来,糖尿病的发病年龄在降低,青年患病人数在增加。能量摄入过多、运动量过少引起的肥胖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危险因素。某科研团队为了研究游泳训练是否有降低糖尿病大鼠血糖的作用,做了如下实验。
①选取体型、体重大致相同的同龄健康雄性大鼠50只,培育并筛选出实验所需的健康大鼠15只(A组)和糖尿病大鼠30只(随机均分为B、C两组)。
②实验前连续三天测量所有大鼠的空腹血糖,并计算各组的平均值,结果如下表。
③实验开始,各组都正常饲养。C组大鼠每天连续游泳训练90分钟;A、B两组大鼠不进行游泳训练。实验持续8周后,连续三天测量所有大鼠的空腹血糖和空腹血清胰岛素,并计算各组的平均值,结果如下表。
8周后各组大鼠的空腹血糖及血清胰岛素平均值
组别 大鼠健康情况 空腹血糖平均值(单位:mmol/L) 空腹血清胰岛素平均值(单位:uU/L)
实验前 实验后
A 健康大鼠 5.76 5.61 26.45
B 糖尿病大鼠 17.07 15.31 13.90
C 糖尿病大鼠 16.80 8.15 21.15
(1)(3分)设置A组的目的是   ;
(2)(3分)根据图表中的数据信息可知:实验进行8周后,C组大鼠的空腹血清胰岛素平均值高于B组,C组大鼠的空腹血糖平均值下降最多。大鼠空腹血糖平均值降低的原因主要是胰岛素具有调节   在体内的吸收、利用和转化等功能;
(3)(3分)若实验结果与实验前作出的假设是一致的,请写出该假设:   ;
(4)(3分)请根据所学知识,对糖尿病的防治给出合理建议:   。(写出一条即可)
30.(12分)蓝莓里面含有丰富的花色素苷,经常食用可以促进人体健康。某研究小组想探究乙烯利(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对蓝莓花色素苷含量的影响,开展了如下实验:
步骤一:选取长势基本一致且处于蓝莓着色初期的植株5株,分别标为A、B、C、D、E;
步骤二:每隔6天,分别对标号为B、C、D、E的蓝莓果穗均匀喷洒500毫升浓度为100、200、400、600mg/L 的乙烯利溶液,向A组喷洒等量清水;
步骤三:在第三次喷洒后10天采摘蓝莓;
步骤四:测出花色素苷的含量,如下表所示。请回答:
组别 A B C D E
乙烯利溶液溶度(mg/L) - 100 200 400 600
花色素的苷含量(mg/g) 0.71 1.00 1.41 1.12 0.80
(1)(3分)步骤二中对A喷洒清水,设置A组的目的是   ;
(2)(3分)分析表中数据,可知用浓度为600mg/L的乙烯利溶液喷洒后,蓝莓中花色素苷的含量   (填“增多”“减少”或“不变”);
(3)(3分)本实验中还存在的明显缺陷是    ;
(4)(3分)为了寻找更合适、有效提高花色素苷含量的乙烯利溶液,在上述实验基础上应补充的步骤是   。
四、解答题(共5题;共43分)
31.(6分)将培养在琼脂培养基内的蚕豆幼苗,分别放入3个暗箱中,如图所示。其中第3个暗箱在右侧开孔,使光线射入,请分析回答:
(1)(2分)用1、2两个装置进行实验,可通过蚕豆根的生长方向验证植物根的    性。
(2)(2分)用    两个装置进行实验,可了解蚕豆的生长与光线的方向之间的关系。
(3)(2分)装置3中的蚕豆幼苗,其茎的生长情况是    。
32.(8分)今年夏天,持续性的高温天气致使全国多地出现“热射病”患者。为了解热射病的成因,小明查阅资料,得到如下信息:
材料一:热射病是最严重的中暑,其突出病症有高热(体温超过40℃)、少汗或无汗、意识模糊等,严重者会危及生命。
材料二:热射病多发于高湿高温(气温超过37℃)天气,常见群体之一为高强度体力劳动者。
材料三:不同环境温度下,人的身体反应如右表。
环境温度/℃ 身体反应
33 汗腺开始排汗
35 心跳加快,出汗增多
39 汗腺濒临衰竭
结合上述信息并运用体温调节的相关知识,对热射病的成因作出解释。
33.(11分)科学家分析了北极熊的毛,发现它并非白色,而是一根根中空而透明小光导管,它不仅能防水隔热,而且只有紫外线才能通过,是北极熊收集热量的天然工具,对生活在寒冷极地的北极熊的体温调节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请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1)(2分)北极熊空心的毛具有防水隔热及吸收紫外线的特点,有利于北极熊_________;
A.增加产热 B.减少散热 C.吸收热量 D.增加散热
(2)(2分)维持北极熊身体的产热和散热平衡的体温调节中枢跟人体一样位于   。
(3)(2分)由于全球变暖冰层变薄开裂,北极熊为了获取食物,常从一块浮冰跳到另一块浮冰。如果一只北极熊跳上一块浮冰后,浮冰仍然处于漂浮状态,则浮冰受到的浮力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4)(5分)如图,一只体重为7210牛的北极熊,要在露出海面部分体积不小于多少立方米的浮冰上活动,才能确保北极熊整个身体露出水面   。(写出计算过程,ρ海水=1.03×103kg/m3)
34.(8分)“一盔一带”安全守护行动是公安部在全国开展的一项安全守护行动。请回答问题。
(1)(2分)人体的生命活动主要受神经系统的调节,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    ;
(2)(2分)骑电瓶车者一见红灯亮就捏刹车,请分析在神经冲动传递的途径是 ;
A.眼→传入神经→脊髓→传出神经→眼
B.眼→传入神经→大脑→传出神经→肌肉
C.肌肉→传入神经→脊髓→传出神经→眼
D.眼→传入神经→传出神经→大脑→传出神经→肌肉
(3)(2分)由于骑行不稳,如图⑤受到碰撞引起膝跳反射,膝跳反射属于    (填“条件反射”或“非条件反射”) ;
(4)(2分)为响应绿色低碳出行方式,某人改骑自行车出行,他骑得大汗淋漓,骑行时他产热的主要器官为   。
35.(10分)如图所示,两位同学在做测试人体反应快慢的实验。
①乙同学手指在刻度为0处准备,甲同学发令的同时突然松开直尺,要求乙同学仅用拇指和食指将尺捏住;
②记录乙同学捏住直尺处的刻度值;
③两位同学互换角色重复以上实验,并分别进行多次实验。
(1)(2分)人体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   。
(2)(2分)分别进行多次实验的目的是   。
(3)(3分)本实验判断人体反应快慢的依据是   。
(4)(3分)该实验可取之处在于把一个复杂的难以测量的科学问题,变为可测量且可操作的问题,使抽象问题直观化和具体化,以下实验中方法相类似的有 。
A.用弹簧测力计测拉力的大小
B.用显微镜观察并画出植物细胞的模型
C.用一只灯泡的亮暗判断该电路的电流大小
答案解析部分
1.D2.A3.A4.D5.D6.C7.A8.C9.B10.C11.A12.D13.D14.C15.C
16.A17.D18.D19.B20.D
21.(1)①③⑤④②(2)条件反射;⑧(3)激素
22.(1)反射弧(2)①(3)D(4)C
23.①;生长素
24.(1)肾上腺(2)②(3)传导 4)甲亢
25.(1)内脏(2)体温调节中枢(3)骨骼肌(4)汗液蒸发;皮肤
(5)汗液难以蒸发,导致体内产生的热量散不出去,导致体温升高或产热与散热不平衡
26.(1)对照(2)增多
(3)每组实验蓝莓植株数量过少,实验存在偶然性(或没有重复实验)
(4)将乙烯利溶液的浓度在100mg/L~400mg/L之间(或200mg/L左右)进一步划分成更小的范围再进行实验。
27.(1)植物根的生长是否具有向地性(2)A、B、C、D根的生长方向(3)A
28.(1)胚芽鞘尖端(2)左
(3)胚芽鞘尖端可能会产生某种物质与胚芽鞘生长有关
(4)将未接触过胚芽鞘尖端的琼脂块(或未处理过的琼脂块)放在切去尖端的胚芽鞘切面一侧,观察胚芽鞘的生长情况
29.(1)对照(2)糖类
(3)游泳训练有降低糖尿病大鼠血糖的作用。
(4)控制饮食;适量体育锻炼;控制体重都是对糖尿病防治的有效建议。
30.(1)对照(对比) 增多(2)增多
(3)每组实验蓝莓植株数量过少,实验存在偶然性(没有重复实验)
(4)将乙烯利溶液的浓度在100mg/L ~ 400mg/L之间(或200mg/L左右)进一步划分成更小的范围再进行实验。
31.(1)向地(2)2和3(3)向光生长
32.答题要点:
①高温天气下,散热的主要类型②39℃环境中,排汗减少
③湿度对汗液蒸发快慢的影响④高强度劳动使产热增加
⑤产热大于散热,体温上升
示例:高温天气,皮肤直接散热减少,以汗液蒸发散热为主,人长时间处于39℃
环境中,汗腺衰竭,排汗减少,甚至不排汗,且由于环境湿度大,汗液难以蒸发,散热减少;
人体进行高强度体力劳动产生大量热,使得产热大于散热,体温升高至40℃,形成热射病。
33.(1)B;C
(2)下丘脑或脑干或脑干中的下丘脑
(3)变大
(4)北极熊要在露出水面部分体积不小于0.7m3的浮冰上活动
34.(1)神经元
(2)B
(3)非条件反射
(4)骨骼肌
35(1)神经元(或神经细胞)
(2)避免偶然性减小实验误差(合理即可)
(3)捏住直尺处的刻度值
(4)A;C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