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性》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44页例1。
【教材分析】
可能性是学习数学四个领域中“统计与概率”中的一部分,“统计与概率”中的统计初步知识学生在之前的学习已经涉及,但概率知识对于学生而言还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它是学生以后学习有关知识的基础。本单元主要教学内容是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和可能性,并能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教学关键是如何让学生把对“随机现象”的丰富的感性认识升华到理性认识。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摸球等活动,使学生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事件的发生是不确定的,并能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词来描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获得初步的概率思想。
2.能力目标:培养初步的判断和推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合作交流中培养团队精神,在自主探索中树立自信,在活动中培养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活动体验有些事件发生的确定与不确定。
教学难点:理解“一定”、“可能”与“不可能”;能用“一定”、“可能”与“不可能”来描述、解释生活中的事情。
【教学准备】
白、黄乒乓球、盒子、卡片、实验记录单
【教学过程】
一、故事引入——引出“可能性”
1.多媒体课件出示一休图片。
师:大家认识他吗?这是一休,一个既聪明又可爱的日本小和尚。老师有许多有关他斗智斗勇的传奇故事,大家想听吗?
【设计意图:因为有一些学生不熟悉一休,教师简短的介绍,可以激发学生对一休的好奇与喜爱。】
师:国王嫉妒一休的聪明与勇气,处处为难一休。有一天,国王把一休关进了死牢。按照法律规定,死囚在临刑前还有最后一次选择生死的机会,那就是大法官拿来一个盒子,里面装着“生”和“死”两张纸条,一休摸到“生”则可以生还,摸到“死”便会被国王处死。
师:你们认为一休摸纸团会出现什么结果?谁能用“可能”说一句话预测一下结果呢?
生:他有可能摸到写有“死“的纸团。
生:一休可能摸到写有“生”的纸条。
师:我们能确定一休摸到什么吗?
生:不能确定。
师:像这种不确定的事件,我们可以用“可能”来描述。
师:可是国王偏偏想让一休死,于是国王派人偷偷拿走了盒子写有“生”的那个纸团,换成了一个写有“死”的纸团。这回,同学们想一想,结果会怎么样?谁能用“一定”或“不可能”来预测一下结果吗?
生:一休一定会摸到写有“死”的纸团。
师:可以确定一休一定会摸到写有“死”的纸团吗?
生:可以确定。
师:像这种能完全确定的事件,我们可以用“一定”来描述。
师:一休一定摸到写有“死”的纸条,换一种说法该怎样说呢?
生:一休不可能摸到写有“生”的纸团。
师:你真是个脑筋灵活的孩子。一休不可能摸到写有“生”的纸条,这件事是可以确定的吗?
生:可以确定。
师:像这种能完全确定的事件,我们还可以用“不可能”来描述。
师:一休难道就真的没有救了吗?其实生活中有许多一定发生、可能发生、不可能发生的事情。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生活中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相信通过我们的学习,我们一定能救出聪明的一休。(师板书: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设计意图: 一个一休的故事把学生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并用一个疑问促使他们思考,做到在玩中学,学中玩。】
二、游戏探索——理解“可能性”
1.探究一。
师:同学们愿意做游戏吗?现在我们就来做一个摸乒乓球的游戏,这个盒子里放着一些黄色或者白色的乒乓球。你们猜一猜,老师可以从这个盒子里摸出什么颜色的乒乓球?
生:黄色……
师:(手举一个盒子。)现在老师来看看你们谁说的对。老师示范摸乒乓球,为了保证摸的准确性,提醒学生摸球时不能看,要摇匀。谁想来摸一摸?(指定学生来摸乒乓球。)
师:你能猜出盒子里都是什么颜色乒乓球吗?
生:我猜这个盒子里装的都是黄色的乒乓球。
师:为什么?
生:因为大家摸的都是黄色的乒乓球。(打开盒子验证盒子里的乒乓球。)
师:因为盒子里装的都是黄色的乒乓球,所以大家摸出来的都是黄乒乓球。那如果我们继续摸下去,会怎么样呢?谁能用黑板上的一个词来说一说?
生:我们一定能摸出黄色的乒乓球。
【设计意图;此环节师生互动,教师示范摸乒乓球,不仅示范了摸乒乓球的方法,同时规范了语言,有助于学生小组合作摸乒乓球,能够确保小组合作摸乒乓球的实效性。】
2.探究二。
师:下面,我们分小组进行操作。先猜然后再摸,每组摸八次,注意在实验记录单上用对勾记录每次摸得的结果。看哪组同学猜得最准。
提示学生:摸球前摇一摇箱子,摸完一次后要把球放回箱子再摸下一次,才可以让我们摸得更准确。
(小组合作摸乒乓球,教师巡视、参与。)
小组汇报摸得的结果。
师:为什么我们有的同学摸出了黄色的乒乓球,有的同学摸到的是白色的乒乓球呢?
生:(猜测)盒子里面有黄色的乒乓球,也有白色的乒乓球。
师:那我们来验证一下。(看乒乓球)
如果我们继续摸下去呢?谁能用黑板的词语说一说?
生:我可能会摸到黄色的乒乓球,也可能会摸到白色的乒乓球。
师:有没有不同的摸球结果?
生:我们组摸到的全都是白色的球,继续摸下去一定会摸到白色的球。
师:是这样吗?你们可以确定箱子里面全都是黄色的球吗?看一看才能确定我们说的对不对?学生看箱子里的球。全都是白色,因此可以确定继续摸下去,一定可以摸到白色的球,也就是说一定摸不到黄色的球。
【设计意图:此环节的追问——继续摸下去会怎么样?可以引导学生用“可能”解释摸乒乓球的现象,加深学生对“可能”的理解。】
3.探究三。
师:大家在刚才的学习中表现得非常棒,现在老师这里还有一个空盒子,同学们来往里面放乒乓球,怎么放,老师摸不出白色的乒乓球呢?
(小组合作放乒乓球,师生合作摸乒乓球。)
师:你们是怎么放的乒乓球?为什么老师总也摸不到白色的乒乓球呢?
生:盒子里面没放白色的乒乓球。
师:老师如果继续摸下去,会怎么样呢?谁能用黑板上的词语说呢?
生:因为盒子里没有放白色的乒乓球,所以老师不可能摸出白色的乒乓球。
【设计意图:学生自己设计放乒乓球方案,可以使学生在理解“一定”、“可能”的基础上更加深刻地理解“不可能”,而且使学生的思维逐步深化,真正理解事件发生的三种可能性,能用“一定”、“可能”、“不可能”描述生活中的现象,从而达到突破难点的目的。让学生亲身体验,动手、动口、动脑,使得学生对可能性的感受非常具体、生动。】
三、走进生活——应用“可能性”
1.引入:五年级一班的同学下周要举行一个班会,老师想组织大家在班会上表演节目,有三位同学报名表演节目,为了让节目更加丰富,老师决定唱歌、跳舞、朗诵三种节目形式不能重复,每个类型只能有一个节目,我们选用抽签的方法来决定。
2.活动:出示三张卡片,上面分别写上唱歌、跳舞、朗诵,找同学上来抽一张,思考一下,会抽到什么?
学生会想到:可能是唱歌,可能是跳舞,也可能是朗诵。这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师小结:每位同学表演节目类型是一件不确定的事件,有三种可能的结果。
3.抽签指生抽一张。(以抽到跳舞为例)
师引导:如果再找一名同学来抽签,可能会抽到什么?
生可能回答:可能是唱歌,也可能是朗诵。
引导学生质疑:有没有可能会抽到跳舞?
指生回答:不可能,因为剩的两张签里没有跳舞。
找生抽一张,验证学生的猜测是否正确。
(以学生抽到的是朗诵为例)
4.引导:最后只剩一张了,你们能猜一猜这一张可能是什么吗?
生可能会回答:一定是唱歌,因为只剩下唱歌这张卡片了。
5.师小结:刚才在猜测会抽到什么节目时,第一次同学们用的词是“可能”,第二次同学们用的词是“不可能”,第三次用的是“一定”。一般事情的发生都有“可能”“不可能”“一定”三种情况,当然,不同情况下,它们有时也会发生变化。
【设计意图:通过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来练习检查学生的理解情况,贴近学生生活】。
四、联系生活——发现“可能性”
师:我们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了这么多的问题,谁能说一说我们身边有哪些可能发生、一定发生、不可能发生的事呢?
(学生先在小组里说,然后进行汇报。)
【设计意图:先让学生在小组里说,给学生一个思维的空间,有助于学生取长补短,获取更多的关于生活中的可能性的信息。】
1.习题练习
判断题,思考然后用手势回答问题,“一定”画“√”,“不可能”画“×”,“可能”画“ ”。
(1)鱼儿离不开水。 ( )
(2)太阳明天从西方升起。 ( )
(3)大熊猫会飞。 ( )
(4)在全校师生名单中任意指出一个,是学生。( )
(5)爸爸的年龄比儿子的年龄大。 ( )
2.数学书47页第3题。
【设计意图:通过答题巩固学生所学,从而使学生的认识得以深化。手势回答问题调动学生思考积极性。】
五、利用所学,解救一休。
师:我们学了这么多的本领,别忘了一休还在生死线上。现在我们就来救一休,谁有好办法呢?(学生汇报各种办法。) 同学们的想法都很有创意,看来你们都认真思考了。
师:我们来看一休的办法,临刑前,当大法官把盒子拿来要一休选择生死时,一休已经知道两张纸团上都写着“死”字,一休看也不看就把它吞到肚子里。在场的人都惊呆了,因为不知道一休拿了哪张纸团,只好打开剩下的一个纸团,只见上面写着“死”,大法官说:“既然‘死’字剩下了,那么一休吞掉的肯定是‘生’。”一休得救了。
【设计意图: 解救一休与前面的一休故事互相呼应,同时也是所学新知识的应用,这样就使得数学知识从生活中来,又回到了生活中去。】
六、归纳小结,回顾全课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呢?
师:伸出大拇指,结合这节课同学们的表现和收获,运用所学的知识做出猜测:
1、可能会得到老师的赞。
2、不可能得到老师的赞。
3、一定会得到老师的赞。
七、课后作业
想一想生活中还有那些事会用到今天所学,试着和同学说一说吧!
八、板书设计
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可能 (不能确定)
不可能 (可以确定)
一定 (可以确定)
《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课后反思
这节课我安排了这样几个环节来进行,首先通过动画人物一休入狱抽签决定生死的故事来引入,调动学生的求知欲,并在故事中初步讲解“可能、不可能、一定”。第二个环节是探究实验,摸球游戏。这里共设计了三种摸球形式,第一种是示范摸球,第二种是学生分组摸球,第三组是学生设计摸球活动,活动难度逐层加深。第三个环节是班会抽签表演节目,先让学生预测抽签的结果,并用“一定”“不可能”“可能”来描述抽签的结果,然后让学生亲自抽签,体验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并注重对不确定性和可能性的直观感受。第四个环节是学生发现生活中存在的可能性,并能够运用已知知识判断事件的结果。第五个环节为解救一休,利用学到的知识,总结本课所学。这节课整体环节流畅,故事的设计前后呼应,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参与度比较高。
不足之处:本节课教师语言还要更加精准,头脑要更加清晰,以免出现低级错误。对于课堂中出现的问题,不能回避,要有更加巧妙的方法去处理,去积极引导学生。学生活跃度一定要把控住,让学生能够参与到老师设计的环节中时也能够保证课堂秩序。课件在使用前要先进行试播检查课件,保证课上能够很好的运用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