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市七年级上册期末检测生物试题(二)
考试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总分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阅卷人 一、单选题
得分
1.制作活细胞临时装片时滴加清水或生理盐水的目的是( )
A.为细胞染色 B.维持细胞形态
C.防止产生气泡 D.为细胞提供营养
2.对如图所示过程的描述,正确的是( )
A.该过程表示细胞生长 B.该过程可以表示细胞分化
C.该过程表示植物细胞的分裂 D.分裂时首先分裂的是细胞质
3.下图是X光片中显示的通过手术植入的3D打印假体结构,那么被替换的结构是( )
A.关节囊和关节腔 B.关节腔和韧带
C.关节头和关节窝 D.关节软骨和关节
4.下图是叶片横切面结构示意图,数字表示结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1属于上皮组织,细胞排列比较紧密
B.2内有输导组织,能够运输营养物质
C.4是由一对半月形的保卫细胞围成的空腔
D.5属于营养组织,细胞内含有大量叶绿体
5.肾蕨叶形婀娜多姿.极具观赏价值。如果在家盆栽肾蕨,应该如何管理才能使其根深叶茂?( )
A.放在见光的窗台上,定期浇水 B.放在通风处,少浇水
C.放在房间背阴处,经常浇水 D.放在阳光下,经常浇水
6.下列鸟类的特征与它的飞行生活无直接关系的是( )
A.体型流线,体表覆羽 B.有坚硬的喙
C.胸骨突起、胸肌发达 D.随时排粪尿
7.鸟类、昆虫、蝙蝠的运动器官分别是( )
A.翅、翼、翼膜 B.翼、翼膜、翅
C.翼、翅、翼膜 D.翼膜、翅、翼
8.下列关于噬菌体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能够繁殖后代
B.必须寄生在人的活细胞里
C.也叫细菌病毒
D.离开了活细胞就不能进行生命活动
9.甲、乙两位同学体重相等.甲的肌肉占体重的20%.乙的肌肉占体重的40%.由此可知( )
A.甲比乙注意锻炼 B.乙比甲注意锻炼
C.甲、乙都注意锻炼 D.乙比甲肥胖
10.用显微镜观察“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观察到甲、乙视野.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一所示显微镜的最小放大倍数为26倍
B.图二中,由甲换到乙需要转动转换器和细准焦螺旋
C.图二中,甲视野的放大倍数比乙小,视野也较暗
D.直接用手放盖玻片时,应慢慢平放下去
11.人们贮藏粮食时,贮藏环境通常需要保持低温和干燥,其目的是( )
A.增强光合作用的强度 B.增强呼吸作用的强度
C.降低光合作用的强度 D.降低呼吸作用的强度
12.用显微镜观察“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在不同放大倍数下,观察到甲、乙两个视野(如图所示)。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图中显微镜的最小放大倍数为20倍
B.调节细准焦螺旋可使视野清晰
C.甲视野的放大倍数比乙大
D.若使用相同的光圈和反光镜,则乙视野比甲视野亮
13.下列关于病毒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可用光学显微镜观察 ②无细胞结构必须寄生 ③可按寄主不同分三类
④可能会导致人类患病 ⑤有些病毒可制成疫苗 ⑥由外壳和遗传物质组成
⑦一分为二进行分裂生殖
A.①②③④⑤ B.②③④⑤⑥ C.③④⑤⑥⑦ D.①④⑤⑥⑦
14.当我们做伸肘动作时,相关肌肉的舒缩情况是( )
A.肱二头肌舒张,肱三头肌舒张 B.肱二头肌舒张,肱三头肌收缩
C.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收缩 D.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
15.在自然界中,微生物既“无影无踪”,又“无处不在”。下面关于微生物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细菌、真菌、病毒都有细胞结构
B.制作馒头要用酵母菌,制作酸奶要用乳酸菌
C.细菌进行分裂生殖,真菌可通过产生大量的孢子来繁殖后代
D.将某些病毒携带动植物或微生物的某些基因进入正常细胞,来达到转基因或基因治疗的目的
16.如图是中学生物学实验室常用的一种光学显微镜结构图。在“制作并观察人口腔上皮细胞的临时装片”实验中,若视野过亮,为了便于观察,除调节遮光器(光圈)外,还可以调节( )
A.① B.② C.③ D.⑥
17.如图是桃花和柳花的结构模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柳是裸子植物 B.所有桃花都能结果
C.桃花和柳花都能自花传粉 D.有的柳花不能结果
18.下列关于显微镜的使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观察时,眼睛看着目镜,下降镜筒到不能下降为止
B.对光完成后,不能挪动显微镜的位置,防止对光失败
C.如果物镜镜头上有污点,应该使用擦镜纸擦干净
D.对光完成后,应先用低倍物镜找到要观察的物像,再换高倍物镜观察
19.请根据下列图形进行分析,其中说法错误的是( )
A.图甲表示两朵雌花生长发育期间体积变化, a是子房正常发育的结果, b可能是没有传粉造成的。
B.图乙表示四个不同地区采集的同种植物的每片叶气孔平均数,据图可知,降水量最大的地区是甲地。
C.图丙表示人体呼吸时的肺容积变化曲线图,AB段肋间肌收缩,肺内气压上升,气体出肺。
D.图丁表示血液流经A肾脏后的血液成分变化,则该物质成分可以是尿素或氧气。
20.在探究“蚂蚁的通讯”的实验中,下列操作中不正确的是( )
A.饲养蚂蚁的容器应大一点
B.饲养蚂蚁时要提供合适的温度
C.把纸片换成普通的塑料片效果相同
D.使用人工饲养的蚂蚁做实验
21.移栽植物时,常常去掉几片叶,其目的是为了
A.降低光合作用 B.减小呼吸作用
C.减少蒸腾作用 D.移栽方便
22.已知某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分别是25℃和30℃。如图曲线表示该植物在30 ℃时的光合作用强度与光照强度的关系。若将温度调整到25℃条件下(其他环境因素如光照强度、CO2浓度保持不变),理论上,图中相应点的变化是 ( )
A.a点上移,b点左移,m值增加 B.a点上移,b点右移,m值下降
C.a点下移,b点不移,m值增加 D.a点不移,b点左移,m值不变
23.下列关于叶片结构和功能的表述中,错误的是
A.栅栏层细胞比海绵层细胞含有的叶绿体多
B.叶脉具有输导和支持作用
C.叶肉细胞和表皮细胞都含有叶绿体
D.叶绿素需在光照下才能形成
24.关于鸟类飞行的意义,以下说法中错误的是( )
A.飞行使鸟类扩大了活动范围
B.飞行有利于鸟类觅食和躲避敌害
C.飞行有利于鸟类繁殖后代
D.飞行有利于鸟类夜间休息
25.人体感染细菌后,细菌产生的内毒素会引发人体的炎症反应和 内毒素血症。研究者在不同温度下用药物单独或联合处理细菌, 测得细菌内毒素的释放量如下表所示。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
A.空白组的处理方法是既没有接种细菌也不含药物
B.单独使用抗生素B处理不能有效抑制细菌释放内毒素
C.40℃下联合处理比37℃下溶菌酶A处理抑制内毒素的效果更差
D.细菌感染引发高烧时,使用联合组进行治疗抑制内毒素的效果最佳
第Ⅱ卷 主观题
第Ⅱ卷的注释
阅卷人 二、实验探究题
得分
26.水稻是世界上第一大粮食作物。栽培稻与其祖先―野生稻有很多差别:栽培稻 无芒或芒很短,而野生稻的芒很长并多芒刺。为了研究野生稻芒的作用,研究人员做了 芒的豁附实验:将不同芒长和芒刺的种子撒在羊毛织物上,结果如下图2。回答问题:
(1)野生稻开花后,必须依次经历 和 这两个过程,才能产生种子。
(2)实验中共有 组对照实验,变量是
(3)野生稻的进化是 与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由图2推测具有 特征的野生稻有可能在自然界中分布地域更广。
阅卷人 三、综合题
得分
27.根据下面的模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A中标号①和④的表面覆盖着一层[ ] ,能减少运动时骨与骨之间的摩擦。
(2)图A中把两块骨牢固地联系在一起的是[ ] 。
(3)图A中[ ] 内有少量滑液,对关节起润滑作用。
(4)运动的产生是在 的支配下,骨骼肌受到刺激而收缩,牵动骨围绕 的活动。
错
(5)在图B和图C的动作中,1的状态分别是 和 。
阅卷人 四、资料分析题
得分
28.落叶是一种自然现象,一般秋天,大部分落叶植物、树木开始落叶,叶子枯黄、卷曲,从树上落下,随风飘舞,也代表深秋后,冬天即将到来。
◆落叶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每当干旱或寒冷季节来临,全树叶枯死脱落,仅存枝干,为落叶树,如桃。另一种是在春夏时新叶发生以后,老叶渐次脱落,就全树看,终年常绿,为常绿树,如樟。
◆落叶的原因:1、内因:叶片经过一定时期的生理活动后细胞内大量的代谢产物,如矿物质积累,引起生理功能衰退(叶绿素被破坏,叶变黄)而死亡。2、外因:天气变冷,土温降低,雨水减少,根系吸水能力大大减弱。植物体得到的水分与无机盐大减,从而不能正常的进行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等生理活动,叶子也就会适应性地脱落。当度过寒冷与干旱之后,新的叶片便会长出。
◆叶子脱落后的叶痕为什么会那样的光滑呢 原因在于产生离区一一一叶子会在降温时产生一种激素,促使叶子在叶柄基部产生离区。
离区包括离层和保护层。細胞分裂产生一群小形薄壁细胞,为离层。随着离层的细胞壁变化,这些细胞成为游离的状态,使叶柄支持力减弱,加上叶的重力,风的力量,叶就从离层处脱落。紧接着在离层下的几层细胞栓化,在断面处形成保护层,避免水的散失,病虫的
侵入等。
◆落叶的意义:在其它活动随着温度减弱时,使植物减少蒸腾作用,保持体内水分。落叶植物的这一习性是度过寒冷和干旱季节的一种适应,是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的。
◆为什么树叶落了,氧气没有减少呢
①地球氧气主要来源不是树木 目前普遍认为,地球上的氧气70%来自海洋中的藻类植物。也有科学家认为,地核也在不断释放氧气。因此地表植物释放的氧气仅占1/3左右。
②南北半球不同
当北半球地处冬季时,南半球在夏季,且热带地区全年四季常绿,植被丰富,一直在进行光合作用。
③大气是流动的。
……..
阅读资料后,结合所学解答以下题目
(1)落叶树在秋冬通过落叶可以保持体内水分,这主要是减少了植物的____________
A.光合作用 B.呼吸作用 C.蒸腾作用 D.前三项
(2)落叶是植物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的适应性反应,通过落叶可以适应____________
A.气温降低 B.水分减少
C.根吸收力减弱 D.前三项
(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____________
A.植物到了冬天,叶子都会脱落
B.落叶有利于植物生存
C.生物结构性变化与功能性变化相统一
D.落叶不会导致病虫入侵
(4)干旱或入冬时树叶脱落反映了____________
A.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B.生物与环境相互影响
C.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D.生物与环境相互依赖
(5)绿色植物通过 吸收水,吸收的水主要以 的形式由叶的 散失到大气中,这就是植物的蒸腾作用。
(6)通过阅读该资料,有同学认为植物和空气中的氧气含量没有太大的关系,你认为这种观点对吗
阅卷人 五、读图理解题
得分
29.学校生物小组用显微镜观察一个写有字母的玻片,请回答下列问题。
(1)如果要使已经观察到的物像更清晰些,应调节显微镜的[②] 。
(2)根据图2视野中的物像判断,所观察的玻片标本上写的字母是 。
(3)若将图2中低倍镜下观察到的字母移到视野中央,应该向 方移动。
(4)图3的镜头组合能使物像放大的最大倍数是 倍。
(5)一般情况下在用显微镜观察时眼睛和镜筒的位置应该是图4中的 (填序号)。
30.下图甲表示的是植物体内某些生理活动过程,图乙是该植物叶片中叶肉细胞的结构图,图丙、丁、戊、巳分别是绿色植物的果实、种子、植株、花的示意图。请据图分析,并按要求回答下列相关问题:(注:[]内填相关图的标号)
(1)与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相比,图乙特有的结构是[ ] 。
(2)图甲中的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是通过叶片上的 进出植物体的。
(3)植物生长、细胞分裂等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来自于图甲中的过程[ ]所释放的能量;这一过程发生在图乙的[ ] 中。
(4)植物体从土壤中吸收的水分,只有1%-5%参与组成植物体以及用于维持生理活动,其余绝大部分水分都通过图甲中的过程[ ] 散失掉了。
(5)植物间作套种、合理密植是为了提高图甲中的过程[ ] 的效率。
(6)植物根吸收的水分是通过根、茎、叶中的管道-- 运输到植株各处的。
(7)图丙中的②是由图巳中的[ ] 发育来的。
(8)图戊中的①是由图丁中的[ ] 发育来的。
(9)大豆油是烹调时常用的食用油,它主要来自于图丁中的[ ]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2.【答案】C
3.【答案】C
4.【答案】A
5.【答案】C
6.【答案】B
7.【答案】C
8.【答案】B
9.【答案】B
10.【答案】B
11.【答案】D
12.【答案】B
13.【答案】B
14.【答案】B
15.【答案】A
16.【答案】D
17.【答案】D
18.【答案】A
19.【答案】C
20.【答案】C
21.【答案】C
22.【答案】A
23.【答案】C
24.【答案】D
25.【答案】B
26.【答案】(1)传粉;受精
(2)三;芒刺(有无芒刺) 芒长
(3)遗传和变异;7cm芒长(芒长长)和有芒刺
27.【答案】(1)⑤;关节软骨
(2)②;关节囊
(3)③;关节腔
(4)神经系统;关节
(5)收缩;舒张
28.【答案】(1)C
(2)D
(3)A
(4)C
(5)根;水蒸气;气孔
(6)不对
29.【答案】(1)细准焦螺旋
(2)p
(3)左下
(4)400
(5)③
30.【答案】(1)1、2、4;细胞壁、液泡、叶绿体
(2)气孔
(3)A;5;线粒体
(4)B;蒸腾作用
(5)C;光合作用
(6)导管
(7)⑥;胚珠
(8)②;胚芽
(9)④;子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