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美 版四年级美术下册 17、画家凡高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人美 版四年级美术下册 17、画家凡高 教学设计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7.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美版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23-11-14 12:27: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 17 课 画家凡 高
课时:1
课型:欣赏·评述
教学设计思路:
通过欣赏凡高的作品获得欣赏的方法,从朦胧的认识深化为对作品艺术风格的欣赏,激起欣赏、了解更多艺术大师及其作品的愿望,让学生直接去感受,去与作品、作者对话。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学生在愉快的欣赏过程中,感受并学习凡高对艺术热情、执着、创新的精神。
知识技能:了解凡高生平及绘画风格。知道如何对一名画家及其作品进行专题性研究。
过程方法:学生在观察、描述、分析的过程中,利用课前调查、对比观察的方法,进行学习。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初步了解画家凡高的生平,认识画家的绘画风格。
难点:感受作品的思想内涵,从内容、色彩、笔触等方面表达自己对作品的感受。
教学准备:
教师:作品,课件
学生:课前收集的凡高资料,砂纸,油画棒等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中插课件展示的图片)
一、导入
复习色彩知识
(课件出示《向日葵》)
(1)谁认识这幅画?它的作者是谁?
(2)这是一幅以什么色调为主的画?带给人怎样的感觉?
(黄色,暖色;温暖、明亮)
(3)除了黄色,我们学过的暖色还有哪些?冷色有哪些?
(暖色:红、橙、黄。 冷色:蓝、绿、紫)
(4)你觉得凡高当时在画这幅画时的心情如何?
(5)猜一猜这幅画值多少钱?
(1987年,《向日葵》以3970万美元的天价成交,创下了当时国际艺术品拍卖价格的世界纪录。)
从此之后,凡高作品的拍卖价格屡被刷新,跻身世界最昂贵的艺术品之列
(课件出示凡高天价作品)
其中这幅《嘉赛医生》则以8250万美元成为凡高拍卖价格最昂贵的画作,原来凡高的画竟然这么值钱!
3、然而,凡高生前却只卖出一幅绘画作品——《红色葡萄园》。看了刚才凡高那些天价作品,同学们猜一猜,这幅《红色葡萄园》当时卖了多少钱?
(400法郎,大约相当于现在的1000多美元。)
这和我们刚刚看到的那些画的价格相比简直就是天差地别。再来看一下他的生卒年份(1853-1890),凡高活了多少岁?(37岁)凡高这一生究竟经历过什么,才使得他的画生前不被人欣赏,并且英年早逝呢?同学们想不想知道?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欣赏凡高的作品,一起来了解这位画家短暂而传奇的一生。
(板书课题:17.画家 凡·高)
三、新授
1、青少年时期
1853年3月30日出生在荷兰南部一个牧师家庭。更加传奇的是,就在一年前的3月30日,也有一个婴儿在这个家庭降生,可惜的是刚出生不久就夭折了,所以梵高的母亲就给他取了和夭折的哥哥同样的名字——文森特 凡高。由于母亲一直没能走出丧子之痛的情绪,所以对凡高并没能建立太多的感情,小时候的凡高聪明但却有些孤僻,不太爱上学,因为害怕与人交往。但他却依然表现出了惊人的语言天赋和绘画天赋。凡高精通6国语言,没有经过正规的美术学习但却能画出精美的素描作品(课件播放少年凡高素描作品),这是它10岁左右时的素描作品,和同学们差不多的年龄,凡高已经能画出如此精美的作品了。成年后的凡高受父亲的影响,决定也要成为一名牧师。
2、早期绘画
于是凡高来到了比利时的穷苦矿区,他想通过宗教信仰把光明带到穷苦的矿工中间去,善良的凡高非常同情这些穷人,他一边传教、一边帮助穷人,照顾病人,也下井去看望矿工。空闲时就以这些矿工农民为描绘对象,大量的练习绘画写生,这也为他日后的绘画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直到27岁,凡高才真正开始走上了路绘画之路。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这一时期他的作品有什么共同的特点?(课件播放凡高早期绘画作品)
(板书:早期)
在他画了大量的作品后,32岁的凡高最终完成了一幅自己非常满意的作品《吃马铃薯的人》。而凡高一生中几乎一半的作品都是在这之后短短4年的时间中完成的。也就是图中红色标识出的位置。
(1)分析《吃马铃薯的人》。
思考:
A、这幅画带给你什么样的感受?
小结:色彩暗淡是为了造成一种低沉的气氛,刻画出贫苦农民家庭生活的真实情景。凡高再给弟弟提奥的信中说:“我想传达的观点是,借着一个油灯的光线,吃马铃薯的人用他们同一双在土地上工作的手从盘子里抓起马铃薯——他们诚实地自食其力。”由此可见,凡高也是一个非常善良的人。
3、巴黎时期:印象派
凡高兴奋地带着这幅作品来到艺术之都——巴黎,与当时已是小有名气画商的弟弟提奥同住。然而这样的画却并不受当时人们的喜爱,谁会想要买这样一幅挂在课题碍眼,挂在餐厅影响食欲的画呢?提奥建议凡高可以学习当时刚时兴起来的印象派风格。
(板书:印象派)
介绍小知识:印象派
(课件播放印象派定义,莫奈《日出印象》)
凡高深深地被印象派的画风吸引,这一时期的凡高深受印象派绘画的影响,书上的这幅《唐基老爹》就是当时的作品。同时,他也开始了著名的自画像的创作。(课件展示作品)
比一比,这时凡高的作品与早期作品在色彩上有什么不同?
(画面变得明亮、鲜艳、色彩丰富。)
4、阿尔勒时期
(1)2年后,35岁的凡高厌倦了巴黎的城市生活,也不满足于印象派片面的追求自然光色写生的绘画方法,他想要寻找自己内心渴望的色彩,渴望的自然风光。其实凡高从小长大的荷兰是一个每年有十一个月都处于乌云下的国家。于是,凡高来到法国南部小城阿尔勒——一个一年四季都阳光充沛的地方。(课件展示阿尔勒风光)想象一下,当凡高看到这样的景色,内心会有怎样的感受?
小结:当他看到这里金色的阳光,绚丽的色彩,到处都是闪着光芒,他视觉上所受到的冲击是非常大的。在凡高眼中,阿尔勒的太阳又大又圆,灿烂的阳光不但照透了世上的一切,也照进了凡高的内心。在这里他的画才真正迸发出了激情。
(2)阿尔勒时期作品
同学们想不想知道凡高在阿尔勒都去过哪些地方,画过哪些美景呢?让我们一起跟随着凡高的脚步,去欣赏一下凡高笔下的阿尔勒风光。
来到阿尔勒,凡高兴奋地租下了一间房子,准备建立“画家之家”,称它为“光之屋”。(课件展示作品)在这里,凡高走过阿尔勒的吊桥(课件展示作品),看着河边洗衣的妇女们嬉闹。或是坐在露天咖啡座喝一杯香浓的咖啡,(课件展示作品)金色灯光下的咖啡馆热闹非凡,而深蓝色的夜空,群星闪烁,宛如朵朵灿烂的灯花。有时也会驻足在罗纳河岸(课件展示作品),天空星光与岸边灯光的倒影相呼应,人间和天堂的边界消失不见。在这里,他强烈的爱上了遍地生长的的向日葵,他画了11幅向日葵来装扮他的黄色小屋(课件出示向日葵系列),同学们猜一猜,凡高为什么这么喜欢画向日葵?为什么要用向日葵来装扮屋子?这些温暖炙热的黄色,就好像灿烂的阳光照进了房间一样。凡高也通过向日葵表达出自己内心的无限热情。
(4)后印象派
说一说:凡高画面中景物的色彩和真实色彩有什么不同?(画和实际景物的颜色不一样,不是真实的写生自然界中的色彩,而是画的凡高心中所感受到的色彩。)
这应该是凡高一生中最幸福的时期,他感受着美景,沐浴着阳光,充满激情的作画,他用强烈的色彩表达着自己的内心世界,而他的画也已经完全形成了自己独有的风格,人们称之为后印象派。
(板书:后印象派,中期)
我们来看看凡高是如何用色彩表达内心世界的。
A、在他的许多幅作品中大量运用了两类颜色,你能找出来吗?
(黄色调,蓝色调。)
B、你从这两种颜色中发现了凡高怎样的内心世界的?他为什么会内心孤独忧郁?
(双重性格。黄色代表渴望阳光热情;蓝色代表孤独忧郁。忧郁和童年经历有关。)
小结:这样的性格因素也为接下来的事情埋下了伏笔。
(5)割耳事件
看到这么多的美景,凡高更是兴奋地邀请他的好友高更一起来同住,一起创作,为此他还专门布置了房间,添置了新家具,可见凡高对于高更的到来非常的期待。
然而,两个个性极强的艺术家住在一起,就像把两匹烈马放在了一起,于是,从生活方式到思想见解全面发生矛盾,两个月后,在一场剧烈的争吵后,高更大怒离去,梵高无法阻止也无法抑制自己的激动,潜藏在梵高身体内部的精神病终于发作,他用剃须刀割下了自己的一只耳朵,从此,在世界眼中,梵高疯了,但在这支耳朵的听觉中,世界疯了。曾经给过梵高空前喜悦的“黄房子”也给梵高留下了难以弥合的伤口。
(课件出示割耳自画像)这幅自画像是凡高割下耳朵后不到一个月时画的,对他来说,重拾画笔意味着他要以绘画来对抗病魔的折磨。
(板书:割耳事件)
5、患病后的凡高
凡高在对自己的耳朵开刀以后,他间歇性的疯狂举止终于迫使阿尔勒的居民以“受到威胁”为名,联名写信要求当局对凡高有所管制,于是凡高被送进了精神病院。冷酷的现实让这个敏感而热情的的艺术家间歇性发狂。然而清醒时的凡高继续作画,这个时期,丝柏树似乎取代了他心爱的主题——向日葵,频频出现在作品中。这时期凡高作品的线条变成了什么样的?(旋转、扭曲)(课件出示作品)这些巨柱似的丝柏树,在正午的炎炎烈日之下仿佛是冲腾的黑色火焰,拔地而起,翻卷缠绕,直上云端,仿佛想将他的苦闷及希望汇聚一起,向天空高高地涌现。
(1)《星月夜》赏析
此外,他也曾经在夜深人静时,在迷幻与清醒间,画下了让后人迷恋的“星月夜”。
A.这幅画给你的第一印象是什么?(奇幻、动感)
B. 画面描绘的是什么内容?(星月夜)是真实的场景吗?(是画家想象中的场景)
小组讨论:
C. 你能从画面的构图、线条、色彩、笔触等方面来分析这幅画吗?
(板书:构图、线条、色彩、笔触等)
(教师提前给每个小组准备好提示卡,引导学生如何评述,并且给回答问题优秀的小组奖励奖章。)
小结:
构图:躁动不安的夜空占了大部分的画面,底部安静村庄被压在夜空下,波浪起伏的山脉向右上方倾斜,而画面左边巨大的丝柏树冲破整幅画面,使得整幅画面动中有静,相互制衡,均衡却不呆板;
线条:弯曲的长线,破碎的短线,二者交互运用,使画面呈现出眩目的奇幻景象。这显然已经脱离现实,纯为梵高自己的想象。在这种高度夸张变形和强烈视觉对比中体现出了画家躁动不安的情感和迷幻的意象世界。
(学生边回答,教师边示范线条)
色彩:画面中丰富多变的蓝色表现出夜空的神秘,明亮的黄色与白色显得格外抢眼,使得画面对比强烈,充满动感,画面最前方大面积的黑色火舌般的丝柏树直冲云霄,更是给画面增添了神秘不安的气氛。
(学生边回答,教师边示范色彩)
笔触:仓促又充满爆发力的笔触中,可以感觉到那种近乎神经质的疯狂,不能自抑的兴奋和颤抖,好像所有的情感就在绘画的瞬间爆发,握住画笔的似乎不是他的手,而是那颗激情澎湃的赤子之心。
(2)风格比一比
星月夜属于凡高的晚期作品了,(板书:晚期)如果我们把凡高的绘画风格分为三个时期,早期,中期,晚期,请同学们思考:
这三个时期凡高画作的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板书特点:早期:朴实、暗淡,中期:鲜艳、热情,晚期:扭曲、压抑)
与此同时,评论家开始关注凡高的画,他也卖出了一生中唯一的一幅作品《红色葡萄园》,然而,但这已经是梵高36岁那年了。
6、凡高的陨落
在这最後的岁月里,凡高疯狂的创作着,甚至一天就完成一幅画,但画作中,却掩盖不住他心中绝望与挣扎。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凡高当时作画时的样子。看看他当时作画时的情绪,动作,用笔都是怎样的?
(课件播放凡高画麦田乌鸦的视频短片)
他喜爱屋后那片金色阳光下的麦田,这幅《麦田乌鸦》则是他生前最后的作品
思考并回答:
(1)画面中都画了什么?(麦田、乌云、乌鸦、小路)
(2)画家画这些景物想要表达什么样的的感情?
(乌云密布的天空死死地压住金黄色的麦田,沉重的透不过气来,空气似乎也凝固了,一群凌乱底飞的乌鸦,波动起伏的地平线和狂暴跳动的激荡笔触充满了压迫,反抗和不安,甚至能感受到梵高狠狠地把油彩颜料挤在画布上,用力几笔揉进翻滚的乌云,黑线勾勒的乌鸦奋力挣扎。甚至能感受到他因为过于激动身体僵硬而微微颤抖,极度挣扎的内心世界,孤独与压抑犹如被乌鸦压住的麦田,而金色麦田的勃勃生机,亦犹如梵高内心对生命的眷恋与热爱。)
小结:在梵高的心底,各种复杂的情感和精神上的病痛使他感到恐惧,无助。他一生为画痴狂,却不被人理解,穷困潦倒,一生都在接受弟弟提奥的救济,当他在得知弟弟提奥也生病后,更不愿成为弟弟的负担,脆弱的他终於难以招架,选择了用枪结束自己年仅37岁的生命。倒在了同一片麦田下。
四、艺术体验,向凡高致敬
(音乐响起)
(课件展示学生作品)
1.这首歌《starry night》星夜就是美国民谣歌手唐.马克林为纪念凡高所作。让我们伴随着这首歌曲,尝试着像凡 高那样用鲜艳的色彩,粗犷有力的笔触画一幅画。(临摹或创作)
2.比一比谁的画最能体现出凡高的风格?(线条,色彩,笔触等)
3.评价总结: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你觉得凡高是一个怎样的人?从哪里看出来的?
(性格:聪明,勤奋,善良,热情,忧郁,孤独,挣扎,不善交际)
(2)通过本课的学习,你学会从哪些方面欣赏分析一幅画作。
(内容,构图,色彩,线条,笔触,创作背景)
(3)通过对凡高和其画作的了解,对你今后的学习和美术创作有哪些启发或帮助?
五、小结
凡高这一生为画痴狂,但却穷困潦倒,他善良充满激情,但却不被人理解。尽管有着种种的不幸,但他仍然用尽一生都在努力追寻着自己的梦想,他用鲜艳的色彩,粗犷有力的笔触表达着自己内心的情感。同学们,你们和凡高比可以说是幸福多了,父母为你们提供着无忧的生活,良好的教育,那你们能否像凡高一样,为了自己的梦想而不懈努力呢?
板书设计:
17.画家凡·高
早期 (后)印象派 中期 割耳事件 晚期
特点: 朴实暗淡 热情艳丽 扭曲疯狂
欣赏方法:内容,特点,创作背景,色彩,构图,线条,笔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