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美 版五年级美术下册 第8课:奇思妙想 教学设计(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人美 版五年级美术下册 第8课:奇思妙想 教学设计(表格式)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42.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美版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23-11-14 12:38:3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题 8 奇思妙想 授课时数 2 时间 年 月 日
设计要素 设计内容
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是“造型·表现”领域的一个内容,也是本套教材中线条系列的一部分。儿童世界,也是会幻化的世界,他们在中国世界追求理想,探寻未知,渴望美好。这种充满童趣的学习活动,无疑会有力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有利于学生进一步的学习线描的造型方法,培养他们的观察习惯,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线造型能力,画面的组织能力以及创新意识。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绘画中图形组合的表现方法。
过程与方法 根据写生,记忆,想象的生活物品,以线描的形式进行创意组合。
情感态度价值观 开阔视野,了解世界多元文化,感受奇思妙想的非凡创意,学习大师的创新品格,培养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态度。
学情分析 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造型经验与能力,他们的思维灵活,乐于创新,愿意表达自己独特的想法,但在以主题的形式组织画面构图能力比较薄弱,画面易于简单罗列,缺乏衔接与组织,因此,需要通过欣赏、分析经典作品加以解决。
课堂教学设计表
教学分析 教学重点 探究绘画中奇思妙想的内涵及表现方法。
教学难点 难点 如何将不同事物进行巧妙的重组,运用多种元素构成一幅有新意的画。
解决办法 由于学生初次接受这样的绘画,教师将强对相关美术作品的欣赏,理解“奇思”的含义及“妙想”的表现方法。教师教学中可利用一些带来的生活物品,引发学生求异思维,大胆想象。
教学策略 学生在作业中往往把形象画得过于简单,教学中可展示一些以往画过得线描作品,引导学生回忆线描得表现方法,并将其转移到本课得学习内容中。帮助学生解决想画某一种形象画不出得问题。
教学资源 人美版教材第10册第8课。
板书设计 第8课、奇思妙想注意线条的疏密有致和粗细变化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预期效果媒体使用
导入新课 1、游戏导入:两个图形的组合游戏。提问:用什么方法可以把一只水杯和一把雨伞组合成有趣的画面?2、出示马格利特的作品《黑格尔的假日》。提问:这样的组合方式给你怎样特别的感受?画家用什么方法拼合图像的?3、揭示课题:奇思妙想。简介超现实主义绘画和画家马格利特。 学生开展“头脑风暴”,回答问题并互相补充,归纳图像组合方法:将物品从生活中常态的位置在画面中进行反常规的移动。学生欣赏画家作品,了解画家。 开展“头脑风暴”了解学生已有思维状况,便于灵活施教。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初步感受奇思妙想的创意。
讲授新课 1、有关联的图像组合。出示马格利特以鸟为内容的作品《大家庭》《春天》(先出示无图案的鸟)。(1)、猜猜鸟身上画的是什么?(教师在学生猜完后出示完整作品)。(2)、说一说鸟身上的图案和背景有什么联系?作品给你带来了哪些美妙和特别的感受?2、无关联的图像组合:《比利牛斯山之城》。(1)、出示巨石,提问:这是什么?在你的想象中,它会出现在什么环境下?(2)、出示完整作品,提问:这件作品什么地方让你觉得奇异?3、更为自由的图像组合。(1)、课件展示不同组合手法创作的一组作品。思考:作品奇在哪里?妙在哪里?、课件展示。 集中并置展示前面演示的所有作品,引导学生开展讨论:这些作品奇在哪里?妙在哪里?说说你发现的新的图像组合方法。 学生猜一猜。归纳图形组合方法之一:将有关联的图像运用于所画对象中,形成奇妙的意境。学生猜想,回答问题。师生互动,交流感受。学生观看课件并思考。讨论并归纳方法:改变图像大小比例,进行大胆的超常规组合,如《原神经》《美妙的现实》。图形的替换与共生,如达利的作品。图形的联想与共生,如《金银岛》。图形的自由组合,如《莫斯科的英国人》。 设置图像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发散思维,找出图案之间的关联性。感受艺术家用无关联的图像进行组合的大胆创意。进一步探究无关联的图像组合的各种方法。发现超现实主义绘画中的图像组合方法,开阔创作思路。
探究活动 分析书中的学生作品:你觉得哪些作品想象力丰富,组合得让你觉得巧妙,有趣? 学生讨论,小组汇报论结果。学生分析。 说说书中的学生作品是用什么方法组合的,并回忆以前的线描画创作方法。 培养分析能力,了解奇异组合的方法。
艺术实践 作业要求: 1.根据自己的想象,以自己喜欢的图像组合形式,把生活中的物品用写生或记忆的方法进行巧妙的组合,创造一幅有趣、富有想象力的作品。2.注意线条的疏密、曲直及黑白对比关系。 学生创作。 培养学生根据想象进行创作的能力。
展示评价 1 组评:观看作品,进行评价。2自评:介绍自己得作品。3 师评:教师评价总结。 根据作业要求进行评价。 培养学生的评价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流程图
教学设计评价
学生评价交流
学生作业
小组讨论
学生欣赏、分析
观察回答问题
小结
导入新课
展示、评价
学生创作
探究活动
讲授新课
8 奇思妙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