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 被动运输(2份)-高一生物学(人教版2019必修1)

文档属性

名称 4.1 被动运输(2份)-高一生物学(人教版2019必修1)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3-11-14 18:13:53

文档简介

(共15张PPT)
被动运输
自身对照是指对照组和实验组在同一研
究对象上进行,是实验前后之间的对照。
实验
结果
质壁分离复原
第二次对照
第一次对照
滴加蔗糖
滴加清水
质壁分离
溶液
质壁分离中“质”和”壁”分
别指什么?
质壁分离
质壁分离: 植物细胞因为失水收缩,原生质层与细胞壁 发生
外因: >
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
原生质层的伸缩性
细胞壁的伸缩性
细胞 渗透 失水
细胞液浓度
外界溶液浓度
分离的现象。
质 壁 分 离
内因
<
1 2
思考:细胞发生质壁分离时,以下结构中的液体溶度大小顺序是
思考
溶度大小顺序大到小: 3=2>2>1
3
质壁分离及复原
质壁分离复原: 发生质壁分离的植物细胞因吸水膨胀,原生质
层恢复到原来的状态。
①不能透过半透膜的蔗糖、淀粉等组成的溶液,只可能发生质
壁分离,不能自动复原;高浓度溶液中(如50%蔗糖溶液)可 发生质壁分离,不会发生质壁分离复原。
②可透过半透膜的 3、 NacI、乙二醇、甘油、尿素等组成
的溶液,既可发生质壁分离,又能发生质壁分离自动复原。
像水分子这样,物质以扩散方式进出细胞, 不需要消
耗细胞内化学反应所释放的能量,这种物质跨膜运输 方式称为被动运输。
被动运输又分为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
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
自由扩散
概念 物质通过简单的扩散作用进出细胞的方式,叫作自由 扩散,也叫简单扩散。
特点: 顺浓度梯度运输(高到低)
不需要转运蛋白
不需要消耗能量
实例 气体、 脂溶性小分子(甘油、乙醇、苯)、脂质分子(胆固 醇、性激素等)、尿素
有人发现在动物的肾脏中,水分子进出细胞
的速率大于自由扩散的速率,这说明了什么?
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
协助扩散
概念 借助膜上的转运蛋白进出细胞的物质扩散方式,叫作 协助扩散,也叫易化扩散。
实例 离子和一些小分子物质,如葡萄糖进入红细胞、钾离子进入神 经细胞、水通过细胞膜
顺浓度梯度运输(高到低)
需要转运蛋白
不需要消耗能量
特点:
载体蛋白 只容许与自身结合
部位相适应的分子或离子通过, 而且每次转运时都会发生自身 构象的改变。
通道蛋白 只容许与自身通道
直径和形状相匹配、大小和电 荷相适宜的分子或离子通过; 不需要与分子或离子结合。
转运蛋白
思考
你认为影响运输的因素是什么?
跟踪检测
1.将若干生理状况基本相同的鲜萝卜条均分为四组,分别置于清水
(对照组)和三种相同浓度的溶液中,每组萝卜条的平均长度变化如图
A.对照组中萝卜条长度增加较少的原因是细胞壁的伸缩性较小B.A、 B组对照说明细胞膜上运载甘油的载体比葡萄糖载体多C. B组细胞在
35min时开始发生质壁分离复原D. C组萝卜条不能恢复长度是因为细 胞已死亡
所示。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A )
2.下图表示细胞膜的亚显微结构,其中a和b为物质的两种运输方式, 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
A.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与②、 ③有关B.细胞膜上具有有识别功能 的仅有①C.肌细胞吸收氧气可用图示中的b表示D.细胞膜功能的复
杂程度主要由③决定
3.美国科学家阿格雷等发现了细胞膜上专门供水分子进出的通道蛋白。水通道蛋白位 于细胞膜上的蛋白质,在细胞膜上组成“孔道” ,可控制水分子进出细胞。下列相关叙 述正确的是( B)A.水通道蛋白由氨基酸分子组成,水分子进出细胞均需要水通道蛋 白的参与B. 同位素标记法可用于研究水通道蛋白从合成到整合到细胞膜的过程C.水 通道蛋白有控制物质进出细胞和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功能D.动物体中不同细胞的细 胞膜上的水通道蛋白的种类和数量均相同4.水分子通过细胞膜的方式有自由扩散和协 助扩散(借助水通道蛋白)两种。为研究水分子的主要跨膜运输方式,科研人员将生理 状况相同且良好的非洲爪蟾卵母细胞平均分为两组并放入等量等浓度的低渗溶液。甲组 不做处理,乙组加入通道蛋白抑制剂。假设加入的成分对溶液的渗透压不会造成影响, 一段时间后,测定低渗溶液中细胞的水通透速率。下列相关说法合理的是( )A.不 论甲组还是乙组,水分子都是从低渗溶液进入细胞且单向移动B.若水分子的主要跨膜 运输方式是协助扩散,则甲组细胞 水通透速率比乙组的快C.若水分子的主要跨膜运 输方式是自由扩散,则乙组细胞的水通透速率比甲组的快D.适当增加两组细胞的呼吸 强度会明显增加两组细胞的水通透速率(共17张PPT)
被动运输
漏斗管内液面为什么会升高?
1.如果漏斗管足够长,管内的液面会无限升高吗?为什么?
如果漏斗管足够长,当管内的液面上升到一定高度之后,管中的水 柱产生的压力将加快漏斗中水分向外扩散的速度最终达到平衡,液 面将不再上升。
2.如果用一层纱布代替玻璃纸,还会出现原来的现象吗?
不会。
3.如果烧杯中不是清水,换成同样浓度的蔗糖溶液,结果会怎
样?
液面不会升高。
问题 ·探讨
概念: 水分子或其他溶剂分子通过半透膜,从低浓度溶液 (水分子
相对含量高) 向高浓度溶液 (水分子相对含量低) 扩散的现象。
发生渗透作用的条件
①具有半透膜。
②膜两侧溶液具有浓度
扩散方向
水分子(或其他溶剂分
子)从相对含量高的一 侧向相对含量低的一侧
水进出细胞的原理
渗透作用
渗透。
差。
如果将装置中的 漏斗换成细胞还 会不会吸水?
水分子通过细胞膜进出细胞也是同样
的原理吗?细胞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①外界溶液溶质的浓度 < 细胞质浓度, 细胞吸水膨胀
②外界溶液溶质的浓度 > 细胞质浓度, 细胞失水皱缩
③外界溶液溶质的浓度 = 细胞质浓度, 细胞形态不变
动物细胞与外界溶液构成一个渗透系统
②浓度差 细胞质与外界溶液
水进出动物细胞的原理
①半透膜 细胞膜
水进出细胞的原理
1.红细胞内的血红蛋白等有机物能够透过细胞膜吗?这些有机物 相当于“问题探讨”所示装置中的什么物质? 不能 蔗糖分子 2.红细胞的半透膜是否相当于一层半透膜? 相当于
3.当外界浓度低时,红细胞一定会由于吸水而涨破吗? 红细胞吸
水失水取决于什么条件?
不一定,如果外界溶液的浓度没有很低,细胞质浓度下降后与外界 溶液的浓度达到平衡,细胞将不再吸水。红细胞吸水失水取决于红 细胞内外溶液的浓度差。
4.临床上输液为什么要用生理盐水?
生理盐水的浓度与血浆的浓度基本一致,血细胞不会因为吸水失水 出现形态和功能上的异常。
思考 ·讨论
细胞液
植物细胞内的液体环境主要指的是液泡内的细胞液。
水进出植物细胞的原理
细胞壁
原生质层是指细胞膜、液泡膜以及两层膜之间的细
胞质。
细胞膜
细胞质 液泡膜
水进出细胞的原理
原生质层
§有些萎蔫的菜叶浸泡在清水中,不久,菜叶就会变得硬
挺。
§将白菜剁碎做馅时,常常要放一些盐,稍过一会儿就可
见到有水分渗出。
§对农作物施肥过多,会造成“烧苗”现象
与生活的联系
提出问题
设计实验
选择材料、试剂、用具,
确定方法步骤
分析结果
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提出问题
水分进出植物细胞是通过渗透作用吗?
原生质层是否相当于一层半透膜?
作出假设
水分进出细胞是通过渗透作用,原
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
按预定方案进行实验
表达与交流
总结,写实验报告并适当交流
探究实验的一般步骤
进行实验
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01 实验材料、用具及试剂
成熟的植物活细胞 (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
质量浓度为。.3g/mL的蔗糖溶液
显微镜
02 实验步骤
0.3g/ml蔗糖溶液
清水
外界溶液 中央液泡大小 原生质层的位置
细胞大小
蔗糖溶液
清水
C ED C D
进行实验,记录结果
刚开始发 生质壁分

已明显 发生质 壁分离
外界溶液 中央液泡大小 原生质层的位置
细胞大小
蔗糖溶液 逐渐变小 原生质层逐渐脱离细胞壁
基本不变
清水 逐渐变大,恢复原来大小 原生质层逐渐贴近细胞壁
基本不变
植物细胞的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植物细胞也是通过渗
透作用吸水和失水的。
进行实验,记录结果
实验结论
C D
C ED
1.如图实验装置中,半透膜只允许水分子和单糖分子透过,向a侧加入
质量分数为5%的蔗糖溶液,向b侧加入质量分数为5%的葡萄糖溶液,初 始状态如图,则下列关于液面的变化及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B)
A. 由于a、 b侧溶液浓度相等,液面不发生变化B. a先降后升, b先升后
降C. 当液面最终停止变化时,半透膜两侧溶液浓度相等D. 当液面最终
停止变化时, b侧浓度高于a侧
跟踪检测
2.某兴趣小组研究渗透吸水的简易装置如图甲所示,图甲中液面上
升的高度与时间的关系如图乙所示, 一成熟植物细胞被放在某外界 溶液中发生的一种状态(此时细胞有活性)如图丙所示。请判断下列 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D)
由图乙可知图甲中漏斗里溶液的吸水速率在下降C. 图丙中相当于图甲
中c结构的是③④⑤D.把图丙所示状态的细胞放在清水中,不会发生 质壁分离复原
A. 由图甲中漏斗液面上升可知,实验初始b侧液体的浓度大于a侧的B .
分子的跨膜运输示意图如下所示(箭头方向表示水分子的进出,箭头粗
细表示水分子出入的多少,已知实验前甲乙丙细胞内部溶液浓度相等)。 一段时间后,可观察到置于不同浓度溶液中的红细胞( D )
A. 甲会发生质壁分离 B. 甲、乙、丙均发生皱缩C. 乙无水分子
进出 D.再次同时放入蒸馏水中,丙先破裂
3.将家兔成熟的红细胞甲、乙、丙分别置于三种不同浓度溶液中,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