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单元、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一、单选题
1.如图为华成烟草公司在《申报》上做“美丽牌”卷烟的宣传广告。据此判断当时( )
A.列强因一战而放松对中国经济侵略 B.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已陷入历史绝境
C.实业救国思潮开始成为国人的共识 D.民族资本家借助时局进行商品宣传
2.1938年秋天,卢作孚与他的民生公司凭借22艘轮船和征用的860只木船,冒着飞机轰炸,仅用40天时间,将堆积在宜昌的9万吨工业物资和3万人员抢运入川。此次“宜昌大撤退”,被后人誉为中国实业界的敦刻尔克。此次撤退( )
A.减少了自然灾害损失 B.保存了中国工业的命脉 C.逃避了官僚资本掠夺 D.拓展了公司的业务范围
3.张謇说:“天之生人也,与草木无异。若遗留一二有用事业,与草木同生,即不与草木同腐朽。”张謇创办的“有用事业”是( )
A.安庆内军械所 B.汉阳铁厂 C.轮船招商局 D.大生纱厂
4.据统计,20世纪20年代初,中国的纺织业中,国纱锭的41%集中在上海,10%集中在武汉,11%集中在天津,而广大内地纱厂很少。该统计数据表明,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特点之一是( )
A.轻工业发达,重工业落后 B.地区分布极不平衡 C.资金少,技术力量极薄弱 D.受到外国资本控制
5.1921年,北京成立电车公司。“京城初次设立电车,谣疑迭起,困难滋多。”京师总商会认为,若势必兴办电车,定需拆毁民房,直接蒙害者既巨,利不敌害,益少损多,名为便民,实则害民。这一现象表明( )
电车首入中国阻力重重 B.新式交通工具安全性低C.交通近代化的艰难曲折D.商会比较关注民众利益
6.2017 年2 月11 日,上海市举办了“起步——中国现代出版”专题展,以纪念近代中国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创办120 周年。下列图片中,适合展示的是( )
A.土地改革房产证 B.商务印书馆褒奖状 C.小岗村“生死文书” D.中共七大代表证
7.1905年,李叔同为母亲办丧事,在《大公报》上发布声明,概不收受呢缎、轴幛、银钱、洋圆等物,可以送挽联、纪念诗文、花圈等;参加追悼会的人,不行旧礼,愿意者可改行鞠躬礼。李叔同特意为母亲写了哀歌,整个仪式简朴感人。这一史实应纳入的学习主题是( )
断发易服 B.移风易俗
C.实业救国 D.践行民权
8.服饰,自古受到中国人的重视,与人的身份地位、思想观念密切相关。民国初年颁布的《服制》规定:官员不分级别,统一着装。体现了( )
A.自由思想 B.平等思想
C.博爱思想 D.专制思想
9.在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中,属于改变愚昧落后习俗的是( )
A B C D
10.民国之初,中华民国大总统正式废除跪拜、作揖礼节,代之以鞠躬、握手,这主要体现出( )
A.平等思想 B.迷信思想
C.爱国思想 D.科学思想
11.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改变落后的习俗。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禁止缠足 B.强令男子剪掉辫子
C.取消“先生”“君”之类的称呼 D.取消有损人格的跪拜礼
12.中国近代民族工业主要集中的地区是( )
A.东北 B.西北
C.沿海沿江 D.广大内地
13.对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特点的表述,错误的是( )
A.主要集中在轻工业部门 B.地区之间发展也不平衡
C.总的来说比较落后 D.内地经济也发展起来了
14.2018年是北京大学创建120周年,北京大学的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优良传统为振兴中华作出过巨大贡献,下列说法与北京大学相符的是( )
①前身是京师大学堂 ②其创办于戊戌变法期间
③它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 ④是近代著名的五四运动的发源地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15.中国古代教育水平居世界领先地位,明清时期八股取士束缚了教育的发展,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教育开始吸收西方先进理念。下列说法中能够体现中国近代教育发展的有( )
①京师大学堂的创办 ②颁布《奏定学堂章程》
③开办新式学堂 ④废除科举制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6.某校历史兴趣小组想做一期中国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宣传民族民主革命思想的文章特辑介绍,你认为下列哪些文章可以入选
① 《警世钟》
② 《变法通议》
③《驳康有为论革命书》
④《猛回头》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17.下面内容是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致张学良的密电,“听候中央处理”是怎样处理的?
A.积极抗战 B.顽强抵抗
C.不准抵抗 D.联共抗日。
18.中国近代史上,林则徐.邓世昌.左宗棠等都曾英勇抗击外来侵略,以他们的爱国行为传递正能量。下面对他们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A.林则徐领导了虎门销烟,抗击了英国的侵略
B.邓世昌黄海大战抗击日军
C.左宗棠从沙俄手中收复了新疆
D.他们都是近代史上中华民族的民族英雄
19.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看到的“新世纪的曙光”来自于( )
A.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 B.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C.辛亥革命的胜利 D.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20.近代史上,割占中国领土面积最大的列强是( )
A.英国 B.法国 C.俄国 D.美国
21. 近代中国,海禁大开,外来事物从四面八方滚滚而来,逐渐改变了人们的社会生活。下列事项不可能出现在20 世纪20 年代初北京居民日常生活中的是( )
A.出行可以乘坐火车 B.用电报和亲友联系
C.可以看到无声电影 D.可以用上詹天佑研制的纯碱
22. 据海关报告和经济学家统计,自1840年到1894年的50多年间,上海出现了近代化的船舶制造业、印刷厂、食品工业、缫丝业等11个新型的工业门类。这一时期,上海民族工业发展的原因有( )
①地理位置优越 ②西欧列强放松了对华侵略 ③民族资本家的努力
④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⑤外商企业和洋务企业的刺激
A.①②⑤ B.①③⑤
C.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
23. “啦啦啦……我是卖报的小行家……”,假如这位“小行家”卖的是我国近代第一份商业性报纸,那么他推销的是( )
A.《申报》 B.《大公报》
C.《解放日报》 D.《新闻报》
24. 1895—1911 年中国创办报刊1520余种,其中政论性报刊约占88% ,就连素为商业性报纸的《申报》也要经常发表与政治相关的文章。这折射了当时中国( )
A.列强入侵阻碍经济发展 B.政治变革备受关注
C.放弃了实业救国思想 D.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25. 1862 年6 月26 日,《上海新报》登载了一则某商行售卖“外国杂货”的广告:“新到什锦饼干、酸果、洋醋、吕宋烟、白兰地、小面镜子、东洋竹篮仔等”。这一现象说明了( ) A.自然经济的迅速瓦解 B.社会阶级分化的加剧
C.物质生活时尚的变化 D.国人办报事业的发展
二、非选择题
26.近代中国社会急剧变动,中国的经济、政治、社会生活都呈现出明显的近代化趋势。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张謇,清末状元。中国近代教育家、实业家、政治家。中国棉纺织业领域早期的开拓者,上海海洋大学创始人。他一生创办了 20多个企业,370多所学校,为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宝贵的贡献,被称为“状元实业家”。
(1)张謇是在怎样的背景下创办大生纱厂的?他提出了什么口号?
材料二:1912-1919年,中国的地主、官僚、商人和资本家兴办厂矿470余家,新厂矿的投资加上扩建增资共计一亿三四千万元,超过1912年以前50年民族资本一亿三千万元的总和。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民族工业在20世纪初期得以迅速发展的原因。
材料三:
观察漫画,分析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缓慢的历史原因。
材料四:
时期 清末之前 清末民初
发式 清入关后男子留有长辫 剪辫
人际称谓 老爷、大人 ① ______
服饰 长袍、马褂、旗袍 西服、中山装
礼节 跪拜、作揖、请安、拱手 ② ______
请将材料四的表格补充完整。概括材料四所反映的社会现象的变化。
2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清末之前 清末民初
日常生活 — 照相、电影的传入和流行
发 式 清入关后男子留有长辫 剪辫
人际称谓 老爷、大人 先生、君
服 饰 长袍马褂 西服、中山装、旗袍
材料二 查前清官厅,视官等高下,有大人、老爷等名称,爱之者增惭,施之者失体,殊为共和政体之玷。
——孙中山
(1)根据表格提供的信息,请你判断反映的是什么现象。
(2)结合所学知识,请你分析一下发生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3)孙中山以临时大总统的名义颁布剪辫令,这是为什么
(4)孙中山对材料二现象的认识是什么
(5)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谈谈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是怎样对待这种现象的。说明了什么
28.上海,中国第一大城市,中国大陆的经济、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它是中国近现代历史发展变化的见证。
(1)上海是中国近代化的缩影。洋务运动中,李鸿章在上海创办的洋务运动最大的近代军事企业是 ①(填空)。后期李鸿章又在上海创办了民用工业 : ② 。
(2)新文化运动中,陈独秀在上海创办什么杂志,揭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他们高举民主、科学的大旗,是中国近代的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3)抗日战争中,日本发动八一三事变,为保卫上海国民政府组织了哪一次大会战,粉碎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狂妄计划?]
(4)改革开放中,20世纪90年代中共中央决定开发开放哪里?成为当时扩大开放的窗口城市。如果说上海是龙头的话,那么我们重庆就是龙尾,龙尾随龙头起舞,你知道我们重庆是在哪一年成为沿江5个开放城市之一的?
答案
1-5DBDBC 6-10BBBCA 11-15CCDAD 16-20DCCBC 21-25 DBABC
26、(1)甲午战争中国战败,《马关条约》签订,中国民族危机大大加深;实业救国。
(2)原因:辛亥革命冲击了封建制度,减少了民族工业发展的障碍。一战期间帝国主义国家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经济的侵略。实业救国思想的推动。提倡国货、抵制洋货运动的开展。实业家的努力。
(3)受到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压迫。
(4)
时期 清末之前 清末民初
发式 清入关后男子留有长辫 剪辫
人际称谓 老爷、大人 ①先生等
服饰 长袍、马褂、旗袍 西服、中山装
礼节 跪拜、作揖、请安、拱手 ②鞠躬、握手礼
人们的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27.(1)清末民初,中国社会生活习俗发生变化。
(2)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颁布了剪辫、易服和劝禁缠足等革除社会陋俗的法令,对中国社会封建习俗观念强制改造;西方文明成果的传入。
(3)清朝特有的辫子,是满族贵族占统治地位的象征,是残酷的民族压迫的标志,辛亥革命后颁布剪辫令,意味着去除旧俗,做中华民国的新国民。
(4)孙中山认为“大人、老爷”的称谓玷污了共和政治。
(5)革除旧的官场称呼,改称职务,民间互称“先生”“君”。体现了资产阶级追求平等的愿望。
28、(1)①江南制造总局,②上海轮船招商局。
(2)《青年杂志》
(3)淞沪会战
(4)上海浦东199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