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单元卷分层练习】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A卷训练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单元卷分层练习】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A卷训练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7.4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1-14 11:48:05

文档简介

【单元卷分层练习】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A卷训练
一、积累运用
1.根据语境,看拼音,写词语。
在 lái yīn    河畔,为了圆máng   姑娘的梦,贝多芬轻轻地按下qín jiàn   。霎时间,优美、chún shú   的乐曲像一 lǚ   qīng yōu   的月光照进大海,令人 táo zuì   
【答案】莱茵;盲;琴键;纯熟;缕;清幽;陶醉
【知识点】看拼音写汉字
【解析】【分析】认真拼读音节即可得出词语,注意“莱茵”的书写,“茵”是草字头下面一个“因”,容易错写成“困”;“盲”容易多写一点;“琴键”的“琴”下面是“今”,容易错写成“令”;书写要美观、规范、工整、大方。
故答案为:莱茵;盲;琴键;纯熟;缕;清幽;陶醉
【点评】本题考查了根据语境看拼音写词语。根据所学汉语拼音知识进行拼读写出相应的汉字的即可。拼读时要注意所给音节的声母、韵母、及声调。完成此类题目的关键是:一要正确拼读所给音节,二要会正确书写相应的汉字。
2.下列句子中的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耕当问奴,织当问婢。(古代被役使的女子)
B.今乃掉尾而斗(摆动,摇)。
C.方鼓琴而志在太山。(心志,情志)
D.所宝以百数。(数学)
【答案】D
【知识点】字义
【解析】【分析】阅读各项中句子,ABC三项中加点字的解释是正确的;
D项中“所宝以百数”意思是珍藏的书画作品有数百件,“数”是指计数的意思;
故答案为:D;
【点评】题目考查学生对汉字字义的理解能力。作答时要结合句子表达的意思,根据句意体会这个字在句子中的意思,做出选择。然后把字义带入句子中看是否符合,检验自己的判断。
3.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耕/当问奴,织/当问婢。
B.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
C.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D.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
【答案】C
【知识点】古诗词朗读节奏划分
【解析】【分析】阅读各项中句子,ABD三项中对句子朗读节奏的划分是正确的,符合句子表达的意思;
C项中“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意思是琴弹奏的好极了,就如同巍峨的太山,这句朗读节奏应该是“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这项表述错误。
故答案为: C;
【点评】题目考查对句子朗读节奏的理解分析能力。作答时要结合平时学习对句子内容的学习积累,结合句子表达的意思,对句子朗读的节奏进行分析判断,做出正确解答。
4.下列依次填入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①我们必须努力超越自我,再也不能____在过去的辉煌中无法自拔了。
②姐姐睡着了,微风拂过她____的脸庞,带走了一天的劳累。
③月光照进窗子,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银纱,显得格外____。
A.沉醉 恬静 清幽 B.沉醉 安静 清澈
C.陶醉 安静 清幽 D.陶醉 恬静 清澈
【答案】A
【知识点】词汇运用
【解析】【分析】①这句中描述“在过去的辉煌中”应该用“沉醉”,比喻深深地迷恋某种事物;
②这句中描述“她的脸庞”应该用“恬静”,意思是为人闲适,安静;
③这句中这句描述“月光照进窗子,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银纱”,应该用“清幽”,意思是清静幽深。
阅读各项中词语,应该选择A项;
故答案为: A;
【点评】题目考查学生对词语的正确理解和运用能力。作答时首先要认真读懂句子的意思,然后根据句子表达的意思揣摩所填词语应表达的含义,然后结合平时对词语意思的理解,做出正确选择。
5.下列与戏曲有关的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爷爷无论做什么事情都有板有眼,一丝不苟。
B.张叔叔是科班出身,专业知识过硬,在单位很受领导器重。
C.他的念白、唱腔粉墨登场,表演声情并茂。
【答案】C
【知识点】词汇运用
【解析】【分析】C项粉墨登场:化装上台演戏,今多比喻登上政治舞台(含讥讽意)。句中描写他的唱腔,用“粉墨登场”不恰当。其它选项释义:A.有板有眼:指戏曲唱腔合乎节拍。形容人说话、办事条理清楚。符合语境,词语运用正确。B.科班出身:旧时招收儿童培养为戏曲演员的组织。比喻具有受过正规教育或训练的资历。符合语境,词语运用正确。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了词语辨析及运用,首先要了解词语本身意思,判断词语性质,是褒义词还是贬义词或中性词。再将词义带入句中,看是否符合语境所要表达的意思。
6.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终   散 轻歌   舞 微波   
余音   梁 字   腔    画龙点   
行云      然而止
【答案】曲;人;曼;粼粼;绕;正;圆;睛;流水;戛
【知识点】补充成语
【解析】【分析】“曲终人散”指乐曲终了,听众散去,比喻事情结束,人们各自离去。“轻歌曼舞”指轻松愉快的音乐,柔和优美的舞蹈。“微波粼粼”形容微小的波浪闪闪发光。“余音绕梁”指唱后歌声绕着屋梁三天不绝。后用来形容歌声优美,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字正腔圆”形容歌唱咬字清楚,腔调圆润;“画龙点睛”比喻写文章或讲话时,在关键处用几句话点明实质,使内容更加生动有力。“行云流水”比喻文章的布局和发展,不加雕琢,就像云的运行,水的流动,非常自然。“戛然而止”形容声音突然终止。
故答案为: 曲;人;曼;粼粼;绕;正;圆;睛;流水;戛;
【点评】题目考查学生对成语的掌握情况。作答时要结合平时的学习积累进行识记,同时书写时应注意同音字和形近字的辨析,把每个字写正确;结合成语的意思进行正确运用,便于顺利作答。
7.课文内容填空
(1)贝多芬是   国最伟大的音乐家之一,对世界音乐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被尊称为“   ”。
(2)《京剧趣谈》一文介绍了京剧中最有代表性的道具   ,以及京剧中的一种舞台动作   。
(3)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   。微波粼粼的海面上,   。月亮越升越高,穿过   。忽然,海面上   ,   。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
【答案】(1)德;乐圣
(2)马鞭;亮相
(3)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霎时间洒满了银光;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
【知识点】文章大意理解;文章主旨理解
【解析】【分析】(1)结合课文《月光曲》,贝多芬是德国最著名的音乐家之一,被尊称为“乐圣”;
(2)《京剧趣谈》中介绍到京剧中的道具“马鞭”,以及京剧中的舞台动作“亮相”,结合课文内容,进行理解作答;
(3)结合课文《月光曲》,“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洒满了银光。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忽然,海面上刮起了狂风,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 ”书写时“接”是提手旁,右边是“妾”;“霎时间”的“霎”是雨字头,下面是“妾”;“满”是三点水,左右结构;“缕”是绞丝旁,右边是“娄”;“微云”的“微”是双人旁,与“徽”区分开;“刮”是利刀旁,“卷”是上下结构,笔画较多,要正确书写。
故答案为: (1)德;乐圣;(2)马鞭;亮相;(3)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霎时间洒满了银光;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
【点评】题目考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作答时要结合平时对课文内容的学习和理解,结合课文的结构对题目内容进行分析和判断,即可顺利作答。
8.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皮鞋匠听着《月光曲》。(扩句)
(2)一阵风把蜡烛吹灭了。(改为“被”字句)
(3)这,哪里还是戏剧?这,不是太像杂技了吗?(改为陈述句)
(4)贝多芬说:“我是来弹一首曲子给这位姑娘听的。”(改为转述句)
【答案】(1)喜欢音乐的皮鞋匠静静地听着《月光曲》。
(2)蜡烛被一阵风吹灭了。
(3)这,不是戏剧。这,太像杂志了。
(4)贝多芬或,他是来弹一首曲子给这位姑娘听的。
【知识点】句式转换;仿写;扩句
【解析】【分析】(1)这句扩写时应该把怎样“听着《月光曲》”写具体,进行作答;
(2)这句改写时应该把“蜡烛”放在“被”前面,后面写着“一阵风吹灭了。”,进行作答;
(3)这句中改写时,应该把“哪里”去掉,把“还是”改成“不是”;“不是太像杂技了吗?”应该把“不是”和“吗”去掉,把问号改成句号。
(4)这句改写应该把“我”改成“他”,把冒号和问号改成逗号,进行作答。
故答案为:(1)喜欢音乐的皮鞋匠静静地听着《月光曲》。(2)蜡烛被一阵风吹灭了。(3)这,不是戏剧。这,太像杂志了。(4)贝多芬说,他是来弹一首曲子给这位姑娘听的。
【点评】题目主要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语言表达要结合题目的要求,进行书写。作答时要认真审题,把自己想要表达的意思想清楚,然后用流畅的语言表达出来。
二、阅读与鉴赏
课内阅读
①皮鞋匠静静地听着。②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③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____。④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____。⑤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____。⑥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⑦皮鞋匠看看妹妹,月光正照在她那恬静的脸上,照着她睁得大大的眼睛。⑧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月光照耀下的____。
9.把选段内容补充完整。
10.对皮鞋匠联想到的画面,下面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第一幅画面是第②③句,内容可概括为月亮初升,海面平静。
B.第二幅画面是第④句,内容可概括为月亮升高,穿过微云。
C.第三幅画面是第⑤⑥句,内容可概括为月光照耀,波涛汹涌。
D.从这三幅画面中,可以看出贝多芬在弹奏时也想象到了这些美好的画面。
11.根据三幅画面,推断出《月光曲》的旋律变化过程,把下面思维导图补充完整。
12.为什么盲姑娘仿佛也“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这说明了什么?
【答案】9.洒满了银光;轻纱似的微云;卷起了巨浪;波涛汹涌的大海
10.D
11.轻柔舒缓;高亢激昂
12.因为盲姑娘沉浸在贝多芬优美的琴声中,琴声引起了她丰富的想象。这说明贝多芬的琴技十分高超。
【知识点】课内现代文阅读;文章大意理解
【解析】【点评】题目考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作答时要结合平时对课文内容的学习和理解,结合课文的结构对题目内容进行分析和判断,即可顺利作答。
9.(1)结合课文,“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洒满了银光。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⑤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月光照耀下的波涛汹涌的大海。”书写时“满”是三点水,左右结构;“轻纱”的“纱”是绞丝旁,右边是“少”;“卷起”的“卷”是卷字头,上下结构;“涛”是三点水,右边是“寿”。
故答案为:洒满了银光;轻纱似的微云;卷起了巨浪;波涛汹涌的大海;
10.阅读短文,ABC三项的表述是正确的,D项中这三幅画面中,是盲姑娘听到贝多芬的琴声,想象出来的美好画面,这项表述错误。
故答案为:D;
11.结合文中描写的情景,结合一开始“月亮初升,海面平静”的画面描写,这是乐曲是轻柔舒缓的;当“月亮升高,穿过微云”时,这是乐曲是“气势增强”的;当“月光照耀,波涛汹涌”时,这时候的音乐是“高亢激昂”的;结合对画面的描述进行作答。
故答案为:轻柔舒缓;高亢激昂;
12.结合短文内容,因为盲姑娘被贝多芬的琴声所吸引,琴声唤起了盲姑娘无限的遐想,所以盲姑娘仿佛也“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说明贝多芬琴艺的精湛和乐曲的优美。结合短文内容进行理解作答。
故答案为:因为盲姑娘沉浸在贝多芬优美的琴声中,琴声引起了她丰富的想象。这说明贝多芬的琴技十分高超。
课外阅读。
屋顶上的月光(节选)
一个夜晚,哥哥疲倦地归来。临近家门,他听到一段优美而哀婉的旋律,那是弟弟最后抄的那支管风琴曲的变奏。音乐在夜色中飘荡回旋,他不知不觉地被感染了,深为其悲。音乐如泣如诉,有身世坎坷的感叹,有遭遇挫折的伤感,更有对美好理想的追求和对光明的无限渴望。哥哥站在月光下倾听,眼泪潸然而下。他终于相信,弟弟的天分足以演奏好任何一支曲子。他走进屋,含着泪水轻轻搂住弟弟,决定从此全力支持弟弟深造。
少年终于夙愿以偿,美梦成真——他就是近代奏鸣曲的奠基者巴赫。
13.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①如泣如诉:   
②潸然而下:   
14.文中演奏管风琴曲的人是   ,这首曲子的旋律   。
15.找出对管风琴曲意境进行具体描写的语句。
16.哥哥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
【答案】13.①好像在哭泣,又好像在诉说,形容声音凄切、悲苦。;②形容眼泪不由自主地留下来。
14.巴赫;优美而哀婉
15.音乐如泣如诉,有身世坎坷的感叹,有遭遇挫折的伤感,更有对美好理想的追求和对光明的无限渴望。
16.哥哥决定从此全力支持弟弟深造。被弟弟弹奏的管风琴变奏曲深深感染,他相信弟弟的天分足以演奏好任何一支曲子。
【知识点】叙事类记叙文阅读
【解析】【点评】本题为现代文阅读题,考查学生的现代文阅读和理解能力。作答时结合短文内容和题目要求,根据自己对短文的理解和题目考查要要求,抓住原文中重点段落和语句进行分析和思考,即可顺利作答。
13.“如泣如诉”意思是好像在哭泣,又好像在诉说,形容声音凄切、悲苦。“潸然泪下”意思是形容眼泪流下来。结合文中词语,进行理解作答。
故答案为:①好像在哭泣,又好像在诉说,形容声音凄切、悲苦。②形容眼泪不由自主地留下来。
14.结合文中描写,文中演奏管风琴曲的变奏的是巴赫,结合文中描写,这支曲子的旋律优美而哀婉,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故答案为:巴赫;优美而哀婉;
15.结合文中句子,“音乐如泣如诉,有身世坎坷的感叹,有遭遇挫折的伤感,更有对美好理想的追求和对光明的无限渴望。”这句描写了管风琴曲的意境。
故答案为:音乐如泣如诉,有身世坎坷的感叹,有遭遇挫折的伤感,更有对美好理想的追求和对光明的无限渴望。
16.结合文中描写,哥哥被弟弟演奏的管风琴曲所感染,认识到弟弟极高的音乐天赋,决定从此全力支持弟弟学习音乐进行深造。结合文中描写,进行作答。
故答案为:哥哥决定从此全力支持弟弟深造。被弟弟弹奏的管风琴变奏曲深深感染,他相信弟弟的天分足以演奏好任何一支曲子。
三、习作表达
17.习作
题目:我的拿手好戏
提示:唱歌、画画、演奏乐器、拼图、剪纸、玩魔方…… 可以说十八般武艺,样样是好戏。你的拿手好戏是什么?写下来和同学一起分享吧!写之前想一想:你的拿手好戏是怎样练成的?这中间有什么有趣的故事?先写什么?后写什么?重点写什么?
【答案】我的拿手好戏
我的拿手好戏是打乒乓。
一开始接触乒乓得时候连拍子都拿不稳,接球的时候长要把拍子和球一起给丢出去。妈妈问我为什么要打乒乓球,我接触乒乓球是因为打乒乓球不会太累,不像踢足球,打篮球那样跑来跑去要流很多汗。打乒乓球还可以锻炼手臂。
我会一点时时常跟别人单挑,屡战屡败,屡败屡战,打乒乓球的时间长了,有了一点经验,经常看别人打偷学技巧渐渐地就会了。只要从一开始的一直输给别人,到现在都可以战胜一群人了。
一天放学过后,我和许多同学约一起去打乒乓球,我对全班第一口出狂言:“位同学明天放学我找你单挑,你不来你就是懦夫,到时候同学们过来看看我怎么打的,他屁股尿流。”
之后我回去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挑战他。
时间飞快流逝,一转眼就到了我和他决战的时候了,我们各自走在台前,他开始发球了,他一个旋球打过来,这球好像有魔力一样,你碰到我的拍子就自动的飞了出去,我心里很是惊呀:难道这就是第一名的实力吗?球都接不稳。最后都对居第一名展示了他的真正实力……最终以1:10我赢得这一球还是他故意让给我的。
虽然这不是正规的比赛,但让我知道了:,人不要太醉,以为是约了许多人就很了不起。做人也是一样,不要太骄傲自满,否则下场会很惨。之后我被当出了丑,这同学们都笑话我:打都打不过还挑战。这次的比赛我输得心服口服。
【知识点】叙事类作文
【解析】【分析】题目要求写一写“我的拿手好戏”;作答时要结合自己的特长, 确定要写的的内容,内容要具体,语句要通顺,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点评】题目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作文围绕题目要求,紧紧抓住“我的拿手好戏”来写,结合自己的生活积累和领悟思考,介绍自己打乒乓球的特长,作文中心突出,语句通顺,有真情实感。
1 / 1【单元卷分层练习】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A卷训练
一、积累运用
1.根据语境,看拼音,写词语。
在 lái yīn    河畔,为了圆máng   姑娘的梦,贝多芬轻轻地按下qín jiàn   。霎时间,优美、chún shú   的乐曲像一 lǚ   qīng yōu   的月光照进大海,令人 táo zuì   
2.下列句子中的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耕当问奴,织当问婢。(古代被役使的女子)
B.今乃掉尾而斗(摆动,摇)。
C.方鼓琴而志在太山。(心志,情志)
D.所宝以百数。(数学)
3.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耕/当问奴,织/当问婢。
B.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
C.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D.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
4.下列依次填入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①我们必须努力超越自我,再也不能____在过去的辉煌中无法自拔了。
②姐姐睡着了,微风拂过她____的脸庞,带走了一天的劳累。
③月光照进窗子,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银纱,显得格外____。
A.沉醉 恬静 清幽 B.沉醉 安静 清澈
C.陶醉 安静 清幽 D.陶醉 恬静 清澈
5.下列与戏曲有关的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爷爷无论做什么事情都有板有眼,一丝不苟。
B.张叔叔是科班出身,专业知识过硬,在单位很受领导器重。
C.他的念白、唱腔粉墨登场,表演声情并茂。
6.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终   散 轻歌   舞 微波   
余音   梁 字   腔    画龙点   
行云      然而止
7.课文内容填空
(1)贝多芬是   国最伟大的音乐家之一,对世界音乐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被尊称为“   ”。
(2)《京剧趣谈》一文介绍了京剧中最有代表性的道具   ,以及京剧中的一种舞台动作   。
(3)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   。微波粼粼的海面上,   。月亮越升越高,穿过   。忽然,海面上   ,   。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
8.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皮鞋匠听着《月光曲》。(扩句)
(2)一阵风把蜡烛吹灭了。(改为“被”字句)
(3)这,哪里还是戏剧?这,不是太像杂技了吗?(改为陈述句)
(4)贝多芬说:“我是来弹一首曲子给这位姑娘听的。”(改为转述句)
二、阅读与鉴赏
课内阅读
①皮鞋匠静静地听着。②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③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____。④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____。⑤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____。⑥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⑦皮鞋匠看看妹妹,月光正照在她那恬静的脸上,照着她睁得大大的眼睛。⑧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月光照耀下的____。
9.把选段内容补充完整。
10.对皮鞋匠联想到的画面,下面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第一幅画面是第②③句,内容可概括为月亮初升,海面平静。
B.第二幅画面是第④句,内容可概括为月亮升高,穿过微云。
C.第三幅画面是第⑤⑥句,内容可概括为月光照耀,波涛汹涌。
D.从这三幅画面中,可以看出贝多芬在弹奏时也想象到了这些美好的画面。
11.根据三幅画面,推断出《月光曲》的旋律变化过程,把下面思维导图补充完整。
12.为什么盲姑娘仿佛也“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这说明了什么?
课外阅读。
屋顶上的月光(节选)
一个夜晚,哥哥疲倦地归来。临近家门,他听到一段优美而哀婉的旋律,那是弟弟最后抄的那支管风琴曲的变奏。音乐在夜色中飘荡回旋,他不知不觉地被感染了,深为其悲。音乐如泣如诉,有身世坎坷的感叹,有遭遇挫折的伤感,更有对美好理想的追求和对光明的无限渴望。哥哥站在月光下倾听,眼泪潸然而下。他终于相信,弟弟的天分足以演奏好任何一支曲子。他走进屋,含着泪水轻轻搂住弟弟,决定从此全力支持弟弟深造。
少年终于夙愿以偿,美梦成真——他就是近代奏鸣曲的奠基者巴赫。
13.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①如泣如诉:   
②潸然而下:   
14.文中演奏管风琴曲的人是   ,这首曲子的旋律   。
15.找出对管风琴曲意境进行具体描写的语句。
16.哥哥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
三、习作表达
17.习作
题目:我的拿手好戏
提示:唱歌、画画、演奏乐器、拼图、剪纸、玩魔方…… 可以说十八般武艺,样样是好戏。你的拿手好戏是什么?写下来和同学一起分享吧!写之前想一想:你的拿手好戏是怎样练成的?这中间有什么有趣的故事?先写什么?后写什么?重点写什么?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莱茵;盲;琴键;纯熟;缕;清幽;陶醉
【知识点】看拼音写汉字
【解析】【分析】认真拼读音节即可得出词语,注意“莱茵”的书写,“茵”是草字头下面一个“因”,容易错写成“困”;“盲”容易多写一点;“琴键”的“琴”下面是“今”,容易错写成“令”;书写要美观、规范、工整、大方。
故答案为:莱茵;盲;琴键;纯熟;缕;清幽;陶醉
【点评】本题考查了根据语境看拼音写词语。根据所学汉语拼音知识进行拼读写出相应的汉字的即可。拼读时要注意所给音节的声母、韵母、及声调。完成此类题目的关键是:一要正确拼读所给音节,二要会正确书写相应的汉字。
2.【答案】D
【知识点】字义
【解析】【分析】阅读各项中句子,ABC三项中加点字的解释是正确的;
D项中“所宝以百数”意思是珍藏的书画作品有数百件,“数”是指计数的意思;
故答案为:D;
【点评】题目考查学生对汉字字义的理解能力。作答时要结合句子表达的意思,根据句意体会这个字在句子中的意思,做出选择。然后把字义带入句子中看是否符合,检验自己的判断。
3.【答案】C
【知识点】古诗词朗读节奏划分
【解析】【分析】阅读各项中句子,ABD三项中对句子朗读节奏的划分是正确的,符合句子表达的意思;
C项中“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意思是琴弹奏的好极了,就如同巍峨的太山,这句朗读节奏应该是“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这项表述错误。
故答案为: C;
【点评】题目考查对句子朗读节奏的理解分析能力。作答时要结合平时学习对句子内容的学习积累,结合句子表达的意思,对句子朗读的节奏进行分析判断,做出正确解答。
4.【答案】A
【知识点】词汇运用
【解析】【分析】①这句中描述“在过去的辉煌中”应该用“沉醉”,比喻深深地迷恋某种事物;
②这句中描述“她的脸庞”应该用“恬静”,意思是为人闲适,安静;
③这句中这句描述“月光照进窗子,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银纱”,应该用“清幽”,意思是清静幽深。
阅读各项中词语,应该选择A项;
故答案为: A;
【点评】题目考查学生对词语的正确理解和运用能力。作答时首先要认真读懂句子的意思,然后根据句子表达的意思揣摩所填词语应表达的含义,然后结合平时对词语意思的理解,做出正确选择。
5.【答案】C
【知识点】词汇运用
【解析】【分析】C项粉墨登场:化装上台演戏,今多比喻登上政治舞台(含讥讽意)。句中描写他的唱腔,用“粉墨登场”不恰当。其它选项释义:A.有板有眼:指戏曲唱腔合乎节拍。形容人说话、办事条理清楚。符合语境,词语运用正确。B.科班出身:旧时招收儿童培养为戏曲演员的组织。比喻具有受过正规教育或训练的资历。符合语境,词语运用正确。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了词语辨析及运用,首先要了解词语本身意思,判断词语性质,是褒义词还是贬义词或中性词。再将词义带入句中,看是否符合语境所要表达的意思。
6.【答案】曲;人;曼;粼粼;绕;正;圆;睛;流水;戛
【知识点】补充成语
【解析】【分析】“曲终人散”指乐曲终了,听众散去,比喻事情结束,人们各自离去。“轻歌曼舞”指轻松愉快的音乐,柔和优美的舞蹈。“微波粼粼”形容微小的波浪闪闪发光。“余音绕梁”指唱后歌声绕着屋梁三天不绝。后用来形容歌声优美,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字正腔圆”形容歌唱咬字清楚,腔调圆润;“画龙点睛”比喻写文章或讲话时,在关键处用几句话点明实质,使内容更加生动有力。“行云流水”比喻文章的布局和发展,不加雕琢,就像云的运行,水的流动,非常自然。“戛然而止”形容声音突然终止。
故答案为: 曲;人;曼;粼粼;绕;正;圆;睛;流水;戛;
【点评】题目考查学生对成语的掌握情况。作答时要结合平时的学习积累进行识记,同时书写时应注意同音字和形近字的辨析,把每个字写正确;结合成语的意思进行正确运用,便于顺利作答。
7.【答案】(1)德;乐圣
(2)马鞭;亮相
(3)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霎时间洒满了银光;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
【知识点】文章大意理解;文章主旨理解
【解析】【分析】(1)结合课文《月光曲》,贝多芬是德国最著名的音乐家之一,被尊称为“乐圣”;
(2)《京剧趣谈》中介绍到京剧中的道具“马鞭”,以及京剧中的舞台动作“亮相”,结合课文内容,进行理解作答;
(3)结合课文《月光曲》,“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洒满了银光。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忽然,海面上刮起了狂风,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 ”书写时“接”是提手旁,右边是“妾”;“霎时间”的“霎”是雨字头,下面是“妾”;“满”是三点水,左右结构;“缕”是绞丝旁,右边是“娄”;“微云”的“微”是双人旁,与“徽”区分开;“刮”是利刀旁,“卷”是上下结构,笔画较多,要正确书写。
故答案为: (1)德;乐圣;(2)马鞭;亮相;(3)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霎时间洒满了银光;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
【点评】题目考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作答时要结合平时对课文内容的学习和理解,结合课文的结构对题目内容进行分析和判断,即可顺利作答。
8.【答案】(1)喜欢音乐的皮鞋匠静静地听着《月光曲》。
(2)蜡烛被一阵风吹灭了。
(3)这,不是戏剧。这,太像杂志了。
(4)贝多芬或,他是来弹一首曲子给这位姑娘听的。
【知识点】句式转换;仿写;扩句
【解析】【分析】(1)这句扩写时应该把怎样“听着《月光曲》”写具体,进行作答;
(2)这句改写时应该把“蜡烛”放在“被”前面,后面写着“一阵风吹灭了。”,进行作答;
(3)这句中改写时,应该把“哪里”去掉,把“还是”改成“不是”;“不是太像杂技了吗?”应该把“不是”和“吗”去掉,把问号改成句号。
(4)这句改写应该把“我”改成“他”,把冒号和问号改成逗号,进行作答。
故答案为:(1)喜欢音乐的皮鞋匠静静地听着《月光曲》。(2)蜡烛被一阵风吹灭了。(3)这,不是戏剧。这,太像杂志了。(4)贝多芬说,他是来弹一首曲子给这位姑娘听的。
【点评】题目主要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语言表达要结合题目的要求,进行书写。作答时要认真审题,把自己想要表达的意思想清楚,然后用流畅的语言表达出来。
【答案】9.洒满了银光;轻纱似的微云;卷起了巨浪;波涛汹涌的大海
10.D
11.轻柔舒缓;高亢激昂
12.因为盲姑娘沉浸在贝多芬优美的琴声中,琴声引起了她丰富的想象。这说明贝多芬的琴技十分高超。
【知识点】课内现代文阅读;文章大意理解
【解析】【点评】题目考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作答时要结合平时对课文内容的学习和理解,结合课文的结构对题目内容进行分析和判断,即可顺利作答。
9.(1)结合课文,“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洒满了银光。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⑤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月光照耀下的波涛汹涌的大海。”书写时“满”是三点水,左右结构;“轻纱”的“纱”是绞丝旁,右边是“少”;“卷起”的“卷”是卷字头,上下结构;“涛”是三点水,右边是“寿”。
故答案为:洒满了银光;轻纱似的微云;卷起了巨浪;波涛汹涌的大海;
10.阅读短文,ABC三项的表述是正确的,D项中这三幅画面中,是盲姑娘听到贝多芬的琴声,想象出来的美好画面,这项表述错误。
故答案为:D;
11.结合文中描写的情景,结合一开始“月亮初升,海面平静”的画面描写,这是乐曲是轻柔舒缓的;当“月亮升高,穿过微云”时,这是乐曲是“气势增强”的;当“月光照耀,波涛汹涌”时,这时候的音乐是“高亢激昂”的;结合对画面的描述进行作答。
故答案为:轻柔舒缓;高亢激昂;
12.结合短文内容,因为盲姑娘被贝多芬的琴声所吸引,琴声唤起了盲姑娘无限的遐想,所以盲姑娘仿佛也“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说明贝多芬琴艺的精湛和乐曲的优美。结合短文内容进行理解作答。
故答案为:因为盲姑娘沉浸在贝多芬优美的琴声中,琴声引起了她丰富的想象。这说明贝多芬的琴技十分高超。
【答案】13.①好像在哭泣,又好像在诉说,形容声音凄切、悲苦。;②形容眼泪不由自主地留下来。
14.巴赫;优美而哀婉
15.音乐如泣如诉,有身世坎坷的感叹,有遭遇挫折的伤感,更有对美好理想的追求和对光明的无限渴望。
16.哥哥决定从此全力支持弟弟深造。被弟弟弹奏的管风琴变奏曲深深感染,他相信弟弟的天分足以演奏好任何一支曲子。
【知识点】叙事类记叙文阅读
【解析】【点评】本题为现代文阅读题,考查学生的现代文阅读和理解能力。作答时结合短文内容和题目要求,根据自己对短文的理解和题目考查要要求,抓住原文中重点段落和语句进行分析和思考,即可顺利作答。
13.“如泣如诉”意思是好像在哭泣,又好像在诉说,形容声音凄切、悲苦。“潸然泪下”意思是形容眼泪流下来。结合文中词语,进行理解作答。
故答案为:①好像在哭泣,又好像在诉说,形容声音凄切、悲苦。②形容眼泪不由自主地留下来。
14.结合文中描写,文中演奏管风琴曲的变奏的是巴赫,结合文中描写,这支曲子的旋律优美而哀婉,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故答案为:巴赫;优美而哀婉;
15.结合文中句子,“音乐如泣如诉,有身世坎坷的感叹,有遭遇挫折的伤感,更有对美好理想的追求和对光明的无限渴望。”这句描写了管风琴曲的意境。
故答案为:音乐如泣如诉,有身世坎坷的感叹,有遭遇挫折的伤感,更有对美好理想的追求和对光明的无限渴望。
16.结合文中描写,哥哥被弟弟演奏的管风琴曲所感染,认识到弟弟极高的音乐天赋,决定从此全力支持弟弟学习音乐进行深造。结合文中描写,进行作答。
故答案为:哥哥决定从此全力支持弟弟深造。被弟弟弹奏的管风琴变奏曲深深感染,他相信弟弟的天分足以演奏好任何一支曲子。
17.【答案】我的拿手好戏
我的拿手好戏是打乒乓。
一开始接触乒乓得时候连拍子都拿不稳,接球的时候长要把拍子和球一起给丢出去。妈妈问我为什么要打乒乓球,我接触乒乓球是因为打乒乓球不会太累,不像踢足球,打篮球那样跑来跑去要流很多汗。打乒乓球还可以锻炼手臂。
我会一点时时常跟别人单挑,屡战屡败,屡败屡战,打乒乓球的时间长了,有了一点经验,经常看别人打偷学技巧渐渐地就会了。只要从一开始的一直输给别人,到现在都可以战胜一群人了。
一天放学过后,我和许多同学约一起去打乒乓球,我对全班第一口出狂言:“位同学明天放学我找你单挑,你不来你就是懦夫,到时候同学们过来看看我怎么打的,他屁股尿流。”
之后我回去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挑战他。
时间飞快流逝,一转眼就到了我和他决战的时候了,我们各自走在台前,他开始发球了,他一个旋球打过来,这球好像有魔力一样,你碰到我的拍子就自动的飞了出去,我心里很是惊呀:难道这就是第一名的实力吗?球都接不稳。最后都对居第一名展示了他的真正实力……最终以1:10我赢得这一球还是他故意让给我的。
虽然这不是正规的比赛,但让我知道了:,人不要太醉,以为是约了许多人就很了不起。做人也是一样,不要太骄傲自满,否则下场会很惨。之后我被当出了丑,这同学们都笑话我:打都打不过还挑战。这次的比赛我输得心服口服。
【知识点】叙事类作文
【解析】【分析】题目要求写一写“我的拿手好戏”;作答时要结合自己的特长, 确定要写的的内容,内容要具体,语句要通顺,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点评】题目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作文围绕题目要求,紧紧抓住“我的拿手好戏”来写,结合自己的生活积累和领悟思考,介绍自己打乒乓球的特长,作文中心突出,语句通顺,有真情实感。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