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单元卷分层练习】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A卷训练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单元卷分层练习】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A卷训练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8.3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1-14 10:50:29

文档简介

【单元卷分层练习】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A卷训练
一、积累运用
1.小小书法家。
(1)由某集团董事长 kāng kǎi   捐zī   修建的教学楼马上要竣工了,hé ǎi
   可亲的老校长目dǔ   了落成仪式。
(2)他不顾个人安危,在身上guǒ   了一件晶yíng   透明的雨衣就冲进暴雨中指挥群众转移。
【答案】(1)慷慨;资;和蔼;睹
(2)裹;莹
【知识点】看拼音写汉字
【解析】【分析】认真拼读语境中的音节即可得出词语,注意“慷慨”两字都是竖心旁,“慨”容易错写成“概”;“和蔼”的“蔼”是上下结构的字,容易错写成左右结构;“睹”是目字旁,容易少写一横;注意“裹”的写法,“莹”不能少写一点。书写要规范、整洁、美观、大方。
故答案为:(1)慷慨;资;和蔼;睹(2)裹;莹
【点评】本题考查了根据语境看拼音写词语。根据所学汉语拼音知识进行拼读写出相应的汉字即可。拼读时要注意所给音节的声母、韵母及声调。完成此类题的关键是:一要正确拼读音节,二要会正确书写相应的汉字。
2.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词语。
   的土地    的宇宙    的波光
   地说着    地提供    地滥用
【答案】神圣;群星璀璨;粼粼;不紧不慢;慷慨;不顾后果
【知识点】词汇运用
【解析】【分析】结合课文内容以及词语的含义,描述“土地”应该用“神圣的”;描述“宇宙”应该用“璀璨的”;描述“波光”应该用“粼粼的或者耀眼的”;描述“说着”应该用“不紧不慢地”或者“滔滔不绝地”;描述“提供”应该用“慷慨地”或者是“无私地”;描述“滥用”可以用“不顾后果地”或者“毫无节制地”;
故答案为: 神圣;群星璀璨;粼粼;不紧不慢;慷慨;不顾后果;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词语的掌握和运用能力。作答时要认真读完全部题目,结合词语的意思确定怎样搭配合适。作答完成后要认真读一读,仔细检查有没有更合适的搭配,即可顺利作答。
3.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1)千里莺啼绿映红(  )
A.啼哭 B.姓 C.叫
(2)九曲黄河万里沙(  )
A.不公正 B.弯曲的地方 C.弯曲
(3)一水护田将绿绕(  )
A.环绕 B.围着转动 C 缠绕
(4)两山排闼送青来(  )
A.并排,并列 B.推开 C.量词,行
【答案】(1)C
(2)C
(3)A
(4)B
【知识点】字义
【解析】【分析】平时学习中要背会古诗文,还要懂得字词的意思。多积累文言字词,丰富我们的知识,提高我们的语文素养。
(1)“干里莺啼绿映红"的意思是:干里江南,到处莺歌燕舞,桃红柳绿,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因此"啼”在这里的意思是:叫,据此作答即可。所以答案是:C。
(2)“九曲黄河万里沙"的意思是:万里黄河弯弯曲曲挟带着泥沙,因此“曲"在这里的意思是:弯曲,据此作答即可。所以答案是:C。
(3)“一水护田将绿绕"的意思是:庭院外一条小河保护着农田,并且环绕着农田,因此“绕"在这里的意思是:环绕,据此作答即可。所以答案是:A。
(4)“两山排闼送青来”的意思是:两座大山打开门来为人们送去绿色,因此“排”在这里的意思是:推开,据此作答即可。所以案是:B。
故答案为:(1)C(2)C(3)A(4)B
【点评】考查了对诗句意思的理解。做此题要注意体会诗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要靠细细揣摩,慢慢体会。通过朗读、感悟,才能体会得到。
4.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填空。
不但……还…… 不是……而是……
如果……就…… 即使……也……
(1)拿矿产资源来说,它   谁的恩赐,   经过几百万年,甚至几亿年的地质变化才形成的。
(2)   这些设想能实现,   是遥远的事情。
(3)   地球上的各种资源都枯竭了,我们   很难从别的地方得到补充。
(4)人们随意毁坏自然资源,不顾后果地滥用化学品,   使它们不能再生,   造成了一系列生态灾难,给人类生存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答案】(1)不是;而是
(2)即使;也
(3)如果;就
(4)不但;还
【知识点】词汇运用;关联词
【解析】【分析】(1)这句中“谁的恩赐”与“经过几百万年,甚至几亿年的地质变化才形成的”,是选择关系,应该用“不是......而是......”进行描述作答。
(2)这句中“这些设想能实现”与后面的“是遥远的事情”之间是假设关系,应该用“即使……也…… ”进行表述;
(3)这句中“地球上的各种资源都枯竭了”与后面的“很难从别的地方得到补充。”之间是假设关系,应该用“如果……就……”进行补充说明;
(4)这句中“使它们不能再生”与“造成了一系列生态灾难,给人类生存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之间是递进关系,应该用“不但……还……”进行表述作答。
故答案为: (1)不是……而是……(2)即使……也…… (3)如果……就……(4)不但……还……
【点评】题目考查对关联词语的理解和运用能力。作答时要对句子前后的意思进行精确分析,理解内在的逻辑关系,然后选用符合相应逻辑关系的关联词语,进行作答,注意关联词语书写要正确。
5.选词填空。
愿望 盼望 希望 指望 期望
(1)人类不能   地球被破坏以后再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
(2)他   早日与亲人团聚。
(3)经过不懈的努力,我们的   终于要实现了。
(4)实现“中国梦”,少年儿童不是旁观者。党和国家对我们少年儿童寄予了殷切的   。
(5)河水运载我们的木舟,木舟在永流不息的河水上穿行,木舟上满载着我们的   。
【答案】(1)指望
(2)盼望
(3)愿望
(4)期望
(5)希望
【知识点】词汇运用
【解析】【分析】(1)结合“球被破坏以后再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应该填“指望”,指一心期待;
(2)这句中结合“早日与亲人团聚”,应填“盼望”,指热切地希望。
(3)这句中结合“终于要实现了”,应该填“愿望”,指原心的期望。
(4)这句中结合“殷切的”应该填“期望”,指人们对某样东西的提前勾画出的一种标准;
(5)这句中介“满载着”应该填“希望”,指指美好的愿望或理想;
结合句子表达的意思,选择恰当词语,进行理解作答。
故答案为: (1)指望;(2)盼望;(3)愿望;(4)期望;(5)希望;
【点评】题目考查学生对词语的正确理解和运用能力。作答时首先要认真读懂句子的意思,然后根据句子表达的意思揣摩所填词语应表达的含义,然后结合平时对词语意思的理解,做出正确选择。
6.写出下面句子使用的说明方法。
(1)“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这是宇航员遨游太空目睹地球时发出的感叹。   
(2)科学家已经证明,至少在以地球为中心的40万亿千米的范围内,没有适合人类居住的第二个星球。   
(3)同茫茫宇宙相比,地球是渺小的。   
【答案】(1)引资料
(2)列数字
(3)作比较
【知识点】列数字说明方法;作比较说明方法
【解析】【分析】(1)“ 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 ”这句话是引用航天员遨游太空目睹地球时发出的感叹,用来说明我们的地球可爱但是也很脆弱,需要我们爱护它,运用了引资料的说明方法。
(2)根据关键词句“ 以地球为中心的40万亿千米的范围内 ”,可知此句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用具体的数据说明目前我们目前除了地球,没有其他星球适合我们居住。
(3)根据“同茫茫宇宙相比 ”“ 地球是渺小的 ”可知此句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将“地球”和“宇宙”相比,突出地球是渺小的。
故答案为:(1) 引资料 (2) 列数字 (3) 作比较
【点评】本题考查了对说明方法的理解和应用。引资料:引用文献资料、名人言论、古今诗词、农谚俗语等来说明事物的特征,从而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和可信度。列数字:运用具体的数字介绍说明事物的特征,使说明更准确,更有说服力。作比较:将两种类别相同或不同的事物、现象加以比较来说明事物特征,突出强调事物的特点。根据说明方法的种类及特点,抓住关键句的要点,分析判断使用了哪种说明方法。
7.按课文内容填空。
(1)《三黑和土地》一文表现了以三黑为代表的农民对   的喜悦之情,抒发了   的思想感情。
(2)《只有一个地球》这篇文章让我们明白了   的重要性。
(3)《青山不老》一文赞扬了老人   的高尚情怀。
(4)   ,水村山郭酒旗风。
(5)一水护田将绿绕,   。
【答案】(1)拥有耕地;农民热爱土地、向往未来美好生活
(2)珍惜资源,保护环境
(3)植树造林,造福后代
(4)千里莺啼绿映红
(5)两山排闼送青来
【知识点】古诗词填空;古诗词运用;文章大意理解;文章主旨理解
【解析】【分析】(1)结合课文《三黑和土地》,表现农民三黑拥有土地的喜悦,表现了农民热爱土地以及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
(2)结合课文《只有一个地球》,说明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
(3)《青山不老》描写了老人扎根山区,义务植树造林、造福子孙后代的无私奉献精神;
(4)“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出自杜牧《江南春》,意思是千里江南,到处莺歌燕舞,桃红柳绿,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在临水的村庄,依山的城郭,到处都有迎风招展的酒旗。
(5)“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出自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意思是庭院外一条小河护卫环绕着园田,将绿苗紧紧环绕;两座青山打开门来为人们送来绿色。
故答案为: (1)拥有耕地;农民热爱土地、向往未来美好生活;(2)珍惜资源,保护环境;(3)植树造林,造福后代;(4)千里莺啼绿映红;(5)两山排闼送青来;
【点评】题目考查学生对古诗和古代文学作品中名句的背诵和默写能力,也涉及课文理解的内容。作答时要结合题目要求,根据对诗句和课文的理解,以及自己课外阅读中积累的古代文学知识进行准确作答,答案要规范,书写要正确。
8.积累运用。
(1)古诗名句填空。
①《浪淘沙》中,描写黄河的雄伟气势的诗句是   ,   。
②《书湖阴先生壁》中,引用典故抒写诗人对山水的深情的诗句是   ,   。
③《江南春》中写到了“莺啼”,你读过的古诗中也写到“莺啼”的诗句是   ,   。
(2)中国文化常识填空。
《少年闰土》中有这样一段描述:“我早听到闰土这名字,而且知道他和我仿佛年纪,闰月生的,五行缺土,所以他的父亲叫他闰土。”句中的“五行”指的是   、   、   、   、   。你或你同学的名字里带有   字,跟   有关,由此推测有可能你或他的五行缺   。
【答案】(1)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2)金;木;水;火;土;示例:鑫;金;金
【知识点】格言、名言;文学文化常识
【解析】【分析】(1)考查对诗词背诵积累,答题时注意题目提供的前后句筛选符合要求的诗词即可,书写时注意字迹清楚,不要出现多字、少字、错别字的情况。填写古诗易写错别字,原因是在背诵古诗时只注意读音,不仔细看字,结果在填写时就按音写成其它的同音字,学习时要注意这个问题。比如本题要注意的易错字有:银、牵、绕、闼、蝶、舞、莺。
(2)考查生活常识,在于平时的积累和识记。“五行”指的是金、木、水、火、土。同学的名字里带有“森”字,跟木有关,由此推测有可能你或他的五行缺木。
故答案为:(1)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2)金、木、水、火、土、示例:鑫、金、金
【点评】(1)要求学生平时背诵时要熟读熟记,要理解诗词的意思,要根据句子的语境判断汉字,是形声字,从形旁声旁来判断正确的写法。
(2)主要考查学生对文化常识的掌握,要求学生平时多记多积累。
9.按要求改写句子。
(1)地球是那样的美丽壮观,和蔼可亲。(改成比喻句)
(2)我的眼前又浮现出同学们关切的话语。(修改病句)
(3)在地球资源枯竭的时候,我们不能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给句子换种说法,意思不变)
【答案】(1)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美丽壮观,和蔼可亲。
(2)我的耳边又响起同学们关切的话语。
(3)在地球资源枯竭的时候,难道我们能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吗?
【知识点】修改病句;句式转换;仿写;比喻修辞手法
【解析】【分析】(1)这句改写时应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地球”的样子和特点,进行作答。
(2)这句中“话语”不能“浮现”,应该把“浮现”修改成“回响”,进行修改作答。
(3)这句改写时应该在“我们”前面加上“难道”,把“不”去掉,在句末加上“吗”,把句号改成问号进行作答。
故答案为: (1)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美丽壮观,和蔼可亲。(2)我的耳边又响起同学们关切的话语。(3)在地球资源枯竭的时候,难道我们能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吗?
【点评】题目主要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语言表达要结合题目的要求,进行书写。作答时要认真审题,把自己想要表达的意思想清楚,然后用流畅的语言表达出来。
二、阅读与鉴赏
课内精彩语段赏析。
①有人会说,宇宙空间不是大得很吗,那里有数不清的星球,在地球资源枯竭的时候,我们不能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吗?
②科学家已经证明,至少在以地球为中心的40万亿千米的范围内,没有适合人类居住的第二个星球。人类不能指望地球被破坏以后再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
③不错,科学家们提出了许多设想,例如,在火星或者月球上建造移民基地。但是。即使这些设想能实现,也是遥远的事情。再说,又有多少人能够去居住呢?
10.选文的主要观点是:   。
11.选文是从   和   两方面来表达观点的。
12.选文第③段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这样说明的好处是什么?
【答案】10.我们很难移居到别的星球
11.在很大范围内没有适合人类居住的第二个星球;科学家们的移民设想很难实现
12.选文第③段运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清楚具体地说明了"目前人类还无法移居"这一观点,有力地说明了"只有一个"的事实。
【知识点】课内现代文阅读
【解析】【点评】(1)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认真阅读选文内容,抓住关键句子,再按要求找到答案。
(2)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认真阅读选文内容,抓住关键句子,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即可。
(3)此题考查说明方法,抓住标志性词语,判断说明方法;结合上下文,分析说明作用。
10.由第一自然段可知,选文的主要观点是:我们不能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
故答案为: 我们很难移居到别的星球
11.由第二自然段“ 至少在以地球为中心的40万亿千米的范围内,没有适合人类居住的第二个星球。 ”可知, 在很大范围内没有适合人类居住的第二个星球 。由第三自然段“ 在火星或者月球上建造移民基地。但是。即使这些设想能实现,也是遥远的事情。再说,又有多少人能够去居住呢? ”可知, 科学家们的移民设想很难实现
故答案为:在很大范围内没有适合人类居住的第二个星球;科学家们的移民设想很难实现
12.这是对说明文说明方法的考查。学生应了解常见的说明方法,①举例子;②分类别;③打比方;④列数字;⑤作比较;⑥下定义;⑦列图表;作答时要结合语境,抓住标志性词语,判断说明方法。
由第三自然段“ 不错,科学家们提出了许多设想,例如,在火星或者月球上建造移民基地。”可知,运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清楚具体地说明了"目前人类还无法移居"这一观点,有力地说明了"只有一个"的事实。
故答案为: 选文第③段运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清楚具体地说明了"目前人类还无法移居"这一观点,有力地说明了"只有一个"的事实。
13.课外阅读。
不幸的地球
地球,是人类的母亲,是生命的摇篮,它曾经是那样的美丽壮观,和蔼可亲。然而它却正在遭受着人类无情的破坏。我们的生存环境已经全面恶化,生存质量受到严重威胁。因此,有人称我们的地球是“不幸的地球”,人类“不幸的家”。
地球的不幸在于它原有的2/3的76亿公顷森林,每年以1800万公顷的速度从地球上消失,到20世纪80年代,已不足28亿公顷。森林大面积被毁,大大降低了其对空气的净化作用。
可恶的沙尘暴也随之猖狂,以摧毁一切的架势扑向人间,更可怕的是泥土流失,洪水泛滥,对人类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极大的危害。
地球的不幸还在于全世界每年要产生3.3亿吨有害废物,并且排放大量有害物质到大气层中,排放量均超出正常值的20—300倍,严重污染了环境。由于空气污染,以至于南极上空的臭氧空洞越来越大,温室效应也日益加剧。
地球的不幸更在于人们不仅污染了陆地、天空,还污染了海洋。每年人们要从船上倾倒600万吨废物到大海,扔下500万个塑料集装箱,漏油40万吨。目前地球上已有10%的河流受污染,甚至有的地方饮用水都受到了危害,水源污染已成为人类健康的大敌。
从森林大面积砍伐到水资源被污染,这一切的罪魁祸首就是人类。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地球是我们唯一的家。如果我们把它破坏了,人类将别无去处,无法生存。
面对地球的现状,需要人人行动,去照料、珍惜、爱护地球,我们人类应该快快觉醒!
(1)短文从哪三方面写出了地球不幸的状况?
(2)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用“正确”“错误”表示。
①“日益加剧”中“益”的意思是好处。
②“罪魁祸首”本义是指作恶犯罪的头子,文中是说地球遭受的种种不幸,根源就在于人类。
③画波浪线的句子在结构上起的作用是承上启下。
④短文先概括写地球是不幸的,接着分三方面具体写,最后向人们发出号召,行动起来,保护地球。
(3)第2自然段中列举了一些数字,这样表达的作用是   。
【答案】(1)①大面积森林被毁。②大量有害废物严重污染环境。③水资源被污染。
(2)错误;正确;正确;正确
(3)用具体的数字说明森林面积减少的幅度大、速度快。
【知识点】记叙文阅读
【解析】【分析】(1)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2)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短文内容,比较判断正误。①错误;“日益加剧”中“益”的意思是渐渐,逐渐。②正确;③正确;④正确
(3)列数字:具体而准确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使说明更有说服力。列数字是从数量上说明事物特征或事理的方法,使语句更准确,更科学,更具体,更具说服力。
故答案为:(1)①大面积森林被毁。②大量有害废物严重污染环境。③水资源被污染。
(2)①错误;②正确;③正确;④正确
(3)用具体的数字说明森林面积减少的幅度大、速度快。
【点评】(1)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2)此题考查学生对短文内容的理解的能力,要整体感知短文内容来判断。
(3)此题考查说明方法,抓住标志性词语,判断说明方法;结合上下文,分析说明作用。
三、写作题
14.如果你有一个想法希望得到大家的支持,如号召同学节约用水、不使用一次性用品,倡议居民进行垃圾分类,请你写一份倡议书,号召大家一起去实施。注意写倡议书时,格式要规范,不少于400字。
【答案】倡议书 同学们:
你们知道生命最离不开的是什么吗 是水!尽管地球上约70%的部分都被水所覆盖,但真正能饮用的淡水却是少之又少。水是生命之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物质条件。有了水,我们的星球才有了蔚蓝;有了水,世界才有了盎然的生机。水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联合国政府也意识到了这一点,同时,也采取了宣传措施。我校非常赞同这种做法,纵使我们不缺水资源,但山区的人们,缺水国家的人们,还有我们的后代,可就未必了。因此我们提出以下三条建议︰
1、一水多用。如刷牙的水可以用来浇花,洗脸的水可以用来擦地,用过的水不要直接倒掉,看看能不能二次利用,如果可以,那么无形之中便节约了水。
2、控制用水量。我们可以制定一个用水计划,每次用水之前都先想好要用多少水,能否少用一点水,所谓“聚沙成塔”,今天一点,明天一点,节约的水越多,坚持得越久,水资源节省下的也就越多。
3、避免水资源浪费。假设一个水龙头因为没有拧紧而漏水,按照1秒两滴计算,一天大约漏了30升左右,也就是3千克左右。每天类似的浪费就发生在我们身边,如果我们能避免这些水资源的浪费,一定可以缓解当今的缺水情形。
4、出门在外,为"节约用每一滴水"做宣传,让大家跟我们一起做,每一户人家每天节约用一桶水,一个城市就节约了几十吨水。那样,我们为祖国作出了多大的贡献啊!
如今水资源不断减少,全世界都已进入水资源紧缺状态。请同学们从我做起,改掉浪费水资源的坏习惯,不要让世界上最后一滴水成为我们的眼泪。
倡议人:×××
×月×日
【知识点】倡议书写作
【解析】【分析】倡议书标题:在第一行的正文中写“倡议书”三个字。如果属于单项的倡议书,可以在倡议书前加内容限制,比如《关于保护益鸟的倡议书》,也可在“倡议书”的下面单独拟题目。如果属于多项的倡议书,内容比较为复杂,就不方便在标题里面进行限制。
称谓:就是倡议人对倡议对象的称呼,在标题下一行的最顶格写上,后面加冒号。
正文:在正文里首先说明发出此倡议书的原因以及目的,然后分条写出要倡议的内容;如果倡议的内容单一,也可以不分条目,但都是要要求具体、明确,并且切实可行。不要提出一时做不到的建议内容。
结尾:结尾一般表明对以上建议的决心,提出希望,可以富有一些有鼓动性的语言,有时也可以写出建议或是信念,不必要写关于祝颂的话。
署名和日期:在最下面靠右分两行写明提出建议的人的姓名或单位名称,以及提出建议时的年份日期。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写倡议书的能力。掌握倡议书的格式。
1 / 1【单元卷分层练习】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A卷训练
一、积累运用
1.小小书法家。
(1)由某集团董事长 kāng kǎi   捐zī   修建的教学楼马上要竣工了,hé ǎi
   可亲的老校长目dǔ   了落成仪式。
(2)他不顾个人安危,在身上guǒ   了一件晶yíng   透明的雨衣就冲进暴雨中指挥群众转移。
2.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词语。
   的土地    的宇宙    的波光
   地说着    地提供    地滥用
3.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1)千里莺啼绿映红(  )
A.啼哭 B.姓 C.叫
(2)九曲黄河万里沙(  )
A.不公正 B.弯曲的地方 C.弯曲
(3)一水护田将绿绕(  )
A.环绕 B.围着转动 C 缠绕
(4)两山排闼送青来(  )
A.并排,并列 B.推开 C.量词,行
4.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填空。
不但……还…… 不是……而是……
如果……就…… 即使……也……
(1)拿矿产资源来说,它   谁的恩赐,   经过几百万年,甚至几亿年的地质变化才形成的。
(2)   这些设想能实现,   是遥远的事情。
(3)   地球上的各种资源都枯竭了,我们   很难从别的地方得到补充。
(4)人们随意毁坏自然资源,不顾后果地滥用化学品,   使它们不能再生,   造成了一系列生态灾难,给人类生存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5.选词填空。
愿望 盼望 希望 指望 期望
(1)人类不能   地球被破坏以后再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
(2)他   早日与亲人团聚。
(3)经过不懈的努力,我们的   终于要实现了。
(4)实现“中国梦”,少年儿童不是旁观者。党和国家对我们少年儿童寄予了殷切的   。
(5)河水运载我们的木舟,木舟在永流不息的河水上穿行,木舟上满载着我们的   。
6.写出下面句子使用的说明方法。
(1)“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这是宇航员遨游太空目睹地球时发出的感叹。   
(2)科学家已经证明,至少在以地球为中心的40万亿千米的范围内,没有适合人类居住的第二个星球。   
(3)同茫茫宇宙相比,地球是渺小的。   
7.按课文内容填空。
(1)《三黑和土地》一文表现了以三黑为代表的农民对   的喜悦之情,抒发了   的思想感情。
(2)《只有一个地球》这篇文章让我们明白了   的重要性。
(3)《青山不老》一文赞扬了老人   的高尚情怀。
(4)   ,水村山郭酒旗风。
(5)一水护田将绿绕,   。
8.积累运用。
(1)古诗名句填空。
①《浪淘沙》中,描写黄河的雄伟气势的诗句是   ,   。
②《书湖阴先生壁》中,引用典故抒写诗人对山水的深情的诗句是   ,   。
③《江南春》中写到了“莺啼”,你读过的古诗中也写到“莺啼”的诗句是   ,   。
(2)中国文化常识填空。
《少年闰土》中有这样一段描述:“我早听到闰土这名字,而且知道他和我仿佛年纪,闰月生的,五行缺土,所以他的父亲叫他闰土。”句中的“五行”指的是   、   、   、   、   。你或你同学的名字里带有   字,跟   有关,由此推测有可能你或他的五行缺   。
9.按要求改写句子。
(1)地球是那样的美丽壮观,和蔼可亲。(改成比喻句)
(2)我的眼前又浮现出同学们关切的话语。(修改病句)
(3)在地球资源枯竭的时候,我们不能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给句子换种说法,意思不变)
二、阅读与鉴赏
课内精彩语段赏析。
①有人会说,宇宙空间不是大得很吗,那里有数不清的星球,在地球资源枯竭的时候,我们不能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吗?
②科学家已经证明,至少在以地球为中心的40万亿千米的范围内,没有适合人类居住的第二个星球。人类不能指望地球被破坏以后再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
③不错,科学家们提出了许多设想,例如,在火星或者月球上建造移民基地。但是。即使这些设想能实现,也是遥远的事情。再说,又有多少人能够去居住呢?
10.选文的主要观点是:   。
11.选文是从   和   两方面来表达观点的。
12.选文第③段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这样说明的好处是什么?
13.课外阅读。
不幸的地球
地球,是人类的母亲,是生命的摇篮,它曾经是那样的美丽壮观,和蔼可亲。然而它却正在遭受着人类无情的破坏。我们的生存环境已经全面恶化,生存质量受到严重威胁。因此,有人称我们的地球是“不幸的地球”,人类“不幸的家”。
地球的不幸在于它原有的2/3的76亿公顷森林,每年以1800万公顷的速度从地球上消失,到20世纪80年代,已不足28亿公顷。森林大面积被毁,大大降低了其对空气的净化作用。
可恶的沙尘暴也随之猖狂,以摧毁一切的架势扑向人间,更可怕的是泥土流失,洪水泛滥,对人类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极大的危害。
地球的不幸还在于全世界每年要产生3.3亿吨有害废物,并且排放大量有害物质到大气层中,排放量均超出正常值的20—300倍,严重污染了环境。由于空气污染,以至于南极上空的臭氧空洞越来越大,温室效应也日益加剧。
地球的不幸更在于人们不仅污染了陆地、天空,还污染了海洋。每年人们要从船上倾倒600万吨废物到大海,扔下500万个塑料集装箱,漏油40万吨。目前地球上已有10%的河流受污染,甚至有的地方饮用水都受到了危害,水源污染已成为人类健康的大敌。
从森林大面积砍伐到水资源被污染,这一切的罪魁祸首就是人类。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地球是我们唯一的家。如果我们把它破坏了,人类将别无去处,无法生存。
面对地球的现状,需要人人行动,去照料、珍惜、爱护地球,我们人类应该快快觉醒!
(1)短文从哪三方面写出了地球不幸的状况?
(2)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用“正确”“错误”表示。
①“日益加剧”中“益”的意思是好处。
②“罪魁祸首”本义是指作恶犯罪的头子,文中是说地球遭受的种种不幸,根源就在于人类。
③画波浪线的句子在结构上起的作用是承上启下。
④短文先概括写地球是不幸的,接着分三方面具体写,最后向人们发出号召,行动起来,保护地球。
(3)第2自然段中列举了一些数字,这样表达的作用是   。
三、写作题
14.如果你有一个想法希望得到大家的支持,如号召同学节约用水、不使用一次性用品,倡议居民进行垃圾分类,请你写一份倡议书,号召大家一起去实施。注意写倡议书时,格式要规范,不少于400字。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1)慷慨;资;和蔼;睹
(2)裹;莹
【知识点】看拼音写汉字
【解析】【分析】认真拼读语境中的音节即可得出词语,注意“慷慨”两字都是竖心旁,“慨”容易错写成“概”;“和蔼”的“蔼”是上下结构的字,容易错写成左右结构;“睹”是目字旁,容易少写一横;注意“裹”的写法,“莹”不能少写一点。书写要规范、整洁、美观、大方。
故答案为:(1)慷慨;资;和蔼;睹(2)裹;莹
【点评】本题考查了根据语境看拼音写词语。根据所学汉语拼音知识进行拼读写出相应的汉字即可。拼读时要注意所给音节的声母、韵母及声调。完成此类题的关键是:一要正确拼读音节,二要会正确书写相应的汉字。
2.【答案】神圣;群星璀璨;粼粼;不紧不慢;慷慨;不顾后果
【知识点】词汇运用
【解析】【分析】结合课文内容以及词语的含义,描述“土地”应该用“神圣的”;描述“宇宙”应该用“璀璨的”;描述“波光”应该用“粼粼的或者耀眼的”;描述“说着”应该用“不紧不慢地”或者“滔滔不绝地”;描述“提供”应该用“慷慨地”或者是“无私地”;描述“滥用”可以用“不顾后果地”或者“毫无节制地”;
故答案为: 神圣;群星璀璨;粼粼;不紧不慢;慷慨;不顾后果;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词语的掌握和运用能力。作答时要认真读完全部题目,结合词语的意思确定怎样搭配合适。作答完成后要认真读一读,仔细检查有没有更合适的搭配,即可顺利作答。
3.【答案】(1)C
(2)C
(3)A
(4)B
【知识点】字义
【解析】【分析】平时学习中要背会古诗文,还要懂得字词的意思。多积累文言字词,丰富我们的知识,提高我们的语文素养。
(1)“干里莺啼绿映红"的意思是:干里江南,到处莺歌燕舞,桃红柳绿,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因此"啼”在这里的意思是:叫,据此作答即可。所以答案是:C。
(2)“九曲黄河万里沙"的意思是:万里黄河弯弯曲曲挟带着泥沙,因此“曲"在这里的意思是:弯曲,据此作答即可。所以答案是:C。
(3)“一水护田将绿绕"的意思是:庭院外一条小河保护着农田,并且环绕着农田,因此“绕"在这里的意思是:环绕,据此作答即可。所以答案是:A。
(4)“两山排闼送青来”的意思是:两座大山打开门来为人们送去绿色,因此“排”在这里的意思是:推开,据此作答即可。所以案是:B。
故答案为:(1)C(2)C(3)A(4)B
【点评】考查了对诗句意思的理解。做此题要注意体会诗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要靠细细揣摩,慢慢体会。通过朗读、感悟,才能体会得到。
4.【答案】(1)不是;而是
(2)即使;也
(3)如果;就
(4)不但;还
【知识点】词汇运用;关联词
【解析】【分析】(1)这句中“谁的恩赐”与“经过几百万年,甚至几亿年的地质变化才形成的”,是选择关系,应该用“不是......而是......”进行描述作答。
(2)这句中“这些设想能实现”与后面的“是遥远的事情”之间是假设关系,应该用“即使……也…… ”进行表述;
(3)这句中“地球上的各种资源都枯竭了”与后面的“很难从别的地方得到补充。”之间是假设关系,应该用“如果……就……”进行补充说明;
(4)这句中“使它们不能再生”与“造成了一系列生态灾难,给人类生存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之间是递进关系,应该用“不但……还……”进行表述作答。
故答案为: (1)不是……而是……(2)即使……也…… (3)如果……就……(4)不但……还……
【点评】题目考查对关联词语的理解和运用能力。作答时要对句子前后的意思进行精确分析,理解内在的逻辑关系,然后选用符合相应逻辑关系的关联词语,进行作答,注意关联词语书写要正确。
5.【答案】(1)指望
(2)盼望
(3)愿望
(4)期望
(5)希望
【知识点】词汇运用
【解析】【分析】(1)结合“球被破坏以后再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应该填“指望”,指一心期待;
(2)这句中结合“早日与亲人团聚”,应填“盼望”,指热切地希望。
(3)这句中结合“终于要实现了”,应该填“愿望”,指原心的期望。
(4)这句中结合“殷切的”应该填“期望”,指人们对某样东西的提前勾画出的一种标准;
(5)这句中介“满载着”应该填“希望”,指指美好的愿望或理想;
结合句子表达的意思,选择恰当词语,进行理解作答。
故答案为: (1)指望;(2)盼望;(3)愿望;(4)期望;(5)希望;
【点评】题目考查学生对词语的正确理解和运用能力。作答时首先要认真读懂句子的意思,然后根据句子表达的意思揣摩所填词语应表达的含义,然后结合平时对词语意思的理解,做出正确选择。
6.【答案】(1)引资料
(2)列数字
(3)作比较
【知识点】列数字说明方法;作比较说明方法
【解析】【分析】(1)“ 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 ”这句话是引用航天员遨游太空目睹地球时发出的感叹,用来说明我们的地球可爱但是也很脆弱,需要我们爱护它,运用了引资料的说明方法。
(2)根据关键词句“ 以地球为中心的40万亿千米的范围内 ”,可知此句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用具体的数据说明目前我们目前除了地球,没有其他星球适合我们居住。
(3)根据“同茫茫宇宙相比 ”“ 地球是渺小的 ”可知此句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将“地球”和“宇宙”相比,突出地球是渺小的。
故答案为:(1) 引资料 (2) 列数字 (3) 作比较
【点评】本题考查了对说明方法的理解和应用。引资料:引用文献资料、名人言论、古今诗词、农谚俗语等来说明事物的特征,从而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和可信度。列数字:运用具体的数字介绍说明事物的特征,使说明更准确,更有说服力。作比较:将两种类别相同或不同的事物、现象加以比较来说明事物特征,突出强调事物的特点。根据说明方法的种类及特点,抓住关键句的要点,分析判断使用了哪种说明方法。
7.【答案】(1)拥有耕地;农民热爱土地、向往未来美好生活
(2)珍惜资源,保护环境
(3)植树造林,造福后代
(4)千里莺啼绿映红
(5)两山排闼送青来
【知识点】古诗词填空;古诗词运用;文章大意理解;文章主旨理解
【解析】【分析】(1)结合课文《三黑和土地》,表现农民三黑拥有土地的喜悦,表现了农民热爱土地以及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
(2)结合课文《只有一个地球》,说明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
(3)《青山不老》描写了老人扎根山区,义务植树造林、造福子孙后代的无私奉献精神;
(4)“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出自杜牧《江南春》,意思是千里江南,到处莺歌燕舞,桃红柳绿,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在临水的村庄,依山的城郭,到处都有迎风招展的酒旗。
(5)“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出自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意思是庭院外一条小河护卫环绕着园田,将绿苗紧紧环绕;两座青山打开门来为人们送来绿色。
故答案为: (1)拥有耕地;农民热爱土地、向往未来美好生活;(2)珍惜资源,保护环境;(3)植树造林,造福后代;(4)千里莺啼绿映红;(5)两山排闼送青来;
【点评】题目考查学生对古诗和古代文学作品中名句的背诵和默写能力,也涉及课文理解的内容。作答时要结合题目要求,根据对诗句和课文的理解,以及自己课外阅读中积累的古代文学知识进行准确作答,答案要规范,书写要正确。
8.【答案】(1)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2)金;木;水;火;土;示例:鑫;金;金
【知识点】格言、名言;文学文化常识
【解析】【分析】(1)考查对诗词背诵积累,答题时注意题目提供的前后句筛选符合要求的诗词即可,书写时注意字迹清楚,不要出现多字、少字、错别字的情况。填写古诗易写错别字,原因是在背诵古诗时只注意读音,不仔细看字,结果在填写时就按音写成其它的同音字,学习时要注意这个问题。比如本题要注意的易错字有:银、牵、绕、闼、蝶、舞、莺。
(2)考查生活常识,在于平时的积累和识记。“五行”指的是金、木、水、火、土。同学的名字里带有“森”字,跟木有关,由此推测有可能你或他的五行缺木。
故答案为:(1)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2)金、木、水、火、土、示例:鑫、金、金
【点评】(1)要求学生平时背诵时要熟读熟记,要理解诗词的意思,要根据句子的语境判断汉字,是形声字,从形旁声旁来判断正确的写法。
(2)主要考查学生对文化常识的掌握,要求学生平时多记多积累。
9.【答案】(1)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美丽壮观,和蔼可亲。
(2)我的耳边又响起同学们关切的话语。
(3)在地球资源枯竭的时候,难道我们能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吗?
【知识点】修改病句;句式转换;仿写;比喻修辞手法
【解析】【分析】(1)这句改写时应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地球”的样子和特点,进行作答。
(2)这句中“话语”不能“浮现”,应该把“浮现”修改成“回响”,进行修改作答。
(3)这句改写时应该在“我们”前面加上“难道”,把“不”去掉,在句末加上“吗”,把句号改成问号进行作答。
故答案为: (1)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美丽壮观,和蔼可亲。(2)我的耳边又响起同学们关切的话语。(3)在地球资源枯竭的时候,难道我们能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吗?
【点评】题目主要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语言表达要结合题目的要求,进行书写。作答时要认真审题,把自己想要表达的意思想清楚,然后用流畅的语言表达出来。
【答案】10.我们很难移居到别的星球
11.在很大范围内没有适合人类居住的第二个星球;科学家们的移民设想很难实现
12.选文第③段运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清楚具体地说明了"目前人类还无法移居"这一观点,有力地说明了"只有一个"的事实。
【知识点】课内现代文阅读
【解析】【点评】(1)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认真阅读选文内容,抓住关键句子,再按要求找到答案。
(2)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认真阅读选文内容,抓住关键句子,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即可。
(3)此题考查说明方法,抓住标志性词语,判断说明方法;结合上下文,分析说明作用。
10.由第一自然段可知,选文的主要观点是:我们不能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
故答案为: 我们很难移居到别的星球
11.由第二自然段“ 至少在以地球为中心的40万亿千米的范围内,没有适合人类居住的第二个星球。 ”可知, 在很大范围内没有适合人类居住的第二个星球 。由第三自然段“ 在火星或者月球上建造移民基地。但是。即使这些设想能实现,也是遥远的事情。再说,又有多少人能够去居住呢? ”可知, 科学家们的移民设想很难实现
故答案为:在很大范围内没有适合人类居住的第二个星球;科学家们的移民设想很难实现
12.这是对说明文说明方法的考查。学生应了解常见的说明方法,①举例子;②分类别;③打比方;④列数字;⑤作比较;⑥下定义;⑦列图表;作答时要结合语境,抓住标志性词语,判断说明方法。
由第三自然段“ 不错,科学家们提出了许多设想,例如,在火星或者月球上建造移民基地。”可知,运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清楚具体地说明了"目前人类还无法移居"这一观点,有力地说明了"只有一个"的事实。
故答案为: 选文第③段运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清楚具体地说明了"目前人类还无法移居"这一观点,有力地说明了"只有一个"的事实。
13.【答案】(1)①大面积森林被毁。②大量有害废物严重污染环境。③水资源被污染。
(2)错误;正确;正确;正确
(3)用具体的数字说明森林面积减少的幅度大、速度快。
【知识点】记叙文阅读
【解析】【分析】(1)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2)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短文内容,比较判断正误。①错误;“日益加剧”中“益”的意思是渐渐,逐渐。②正确;③正确;④正确
(3)列数字:具体而准确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使说明更有说服力。列数字是从数量上说明事物特征或事理的方法,使语句更准确,更科学,更具体,更具说服力。
故答案为:(1)①大面积森林被毁。②大量有害废物严重污染环境。③水资源被污染。
(2)①错误;②正确;③正确;④正确
(3)用具体的数字说明森林面积减少的幅度大、速度快。
【点评】(1)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2)此题考查学生对短文内容的理解的能力,要整体感知短文内容来判断。
(3)此题考查说明方法,抓住标志性词语,判断说明方法;结合上下文,分析说明作用。
14.【答案】倡议书 同学们:
你们知道生命最离不开的是什么吗 是水!尽管地球上约70%的部分都被水所覆盖,但真正能饮用的淡水却是少之又少。水是生命之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物质条件。有了水,我们的星球才有了蔚蓝;有了水,世界才有了盎然的生机。水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联合国政府也意识到了这一点,同时,也采取了宣传措施。我校非常赞同这种做法,纵使我们不缺水资源,但山区的人们,缺水国家的人们,还有我们的后代,可就未必了。因此我们提出以下三条建议︰
1、一水多用。如刷牙的水可以用来浇花,洗脸的水可以用来擦地,用过的水不要直接倒掉,看看能不能二次利用,如果可以,那么无形之中便节约了水。
2、控制用水量。我们可以制定一个用水计划,每次用水之前都先想好要用多少水,能否少用一点水,所谓“聚沙成塔”,今天一点,明天一点,节约的水越多,坚持得越久,水资源节省下的也就越多。
3、避免水资源浪费。假设一个水龙头因为没有拧紧而漏水,按照1秒两滴计算,一天大约漏了30升左右,也就是3千克左右。每天类似的浪费就发生在我们身边,如果我们能避免这些水资源的浪费,一定可以缓解当今的缺水情形。
4、出门在外,为"节约用每一滴水"做宣传,让大家跟我们一起做,每一户人家每天节约用一桶水,一个城市就节约了几十吨水。那样,我们为祖国作出了多大的贡献啊!
如今水资源不断减少,全世界都已进入水资源紧缺状态。请同学们从我做起,改掉浪费水资源的坏习惯,不要让世界上最后一滴水成为我们的眼泪。
倡议人:×××
×月×日
【知识点】倡议书写作
【解析】【分析】倡议书标题:在第一行的正文中写“倡议书”三个字。如果属于单项的倡议书,可以在倡议书前加内容限制,比如《关于保护益鸟的倡议书》,也可在“倡议书”的下面单独拟题目。如果属于多项的倡议书,内容比较为复杂,就不方便在标题里面进行限制。
称谓:就是倡议人对倡议对象的称呼,在标题下一行的最顶格写上,后面加冒号。
正文:在正文里首先说明发出此倡议书的原因以及目的,然后分条写出要倡议的内容;如果倡议的内容单一,也可以不分条目,但都是要要求具体、明确,并且切实可行。不要提出一时做不到的建议内容。
结尾:结尾一般表明对以上建议的决心,提出希望,可以富有一些有鼓动性的语言,有时也可以写出建议或是信念,不必要写关于祝颂的话。
署名和日期:在最下面靠右分两行写明提出建议的人的姓名或单位名称,以及提出建议时的年份日期。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写倡议书的能力。掌握倡议书的格式。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