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立在地球边上放号 红烛 峨日朵雪峰之侧 致云雀
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颜色 炙热 烧蜡 关怀倍至
B.灵魂 膺品 监狱 青山绿水
C.红烛 酒馔 光芒 花团紧簇
D.收获 残风 不稳 谈笑风生
2.填入下面横线上的诗句,语序正确的一组是( )
啊啊!我眼前来了的滚滚的洪涛哟!啊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哟!
A.不断的创造 不断的毁坏 不断的努力
B.不断的毁坏 不断的努力 不断的创造
C.不断的努力 不断的创造 不断的毁坏
D.不断的毁坏 不断的创造 不断的努力
3.下列各句修辞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力的绘画,力的舞蹈,力的音乐,力的诗歌,力的律吕哟!
B.把一切沉睡在黑暗怀里的东西,毁灭,毁灭,毁灭呀!
C.我是月底光,我是日底光,我是一切星球底光。
D.我飞奔,我狂叫,我燃烧。
一、语言综合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自由体新诗是五四运动的产物,内容上主要是反映新生活,表现新思想;形式上打破了旧体诗的格律束缚,以白话叙事抒情。但叙事和抒情也不是截然分离的。叙事诗也有一定的抒情性,不过它的抒情要求与叙事紧密结合;__①__,但不能铺展,应服从抒情的需要。
欣赏新诗既要具备一定的诗歌素养,还要掌握一定的方法。对中学生来说,具体应当怎么去做呢?一要抓诗眼,二要析意象,三要明虚实。特别要注意明虚实,因为虚实相生,相互映衬,是诗歌创作的一条艺术规律。__②__,会显得抽象空洞,没有诗味;如果只是写“实”,则会显得死寂而缺乏生气。而学写新诗,掌握写作的方法和技巧固然重要,但要真正写出至情至美的诗来,就必须源源不断地向自己那半亩方塘注入活水,如此方有“光”“影”交映的景致。
4.下列各项中的分号与文中画横线句子中的分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A.遇到患肝炎的顾客,老张就介绍买糖分多、对治肝病有好处的水果糖;遇到患气管炎的顾客,他就介绍买冰糖。
B.人还没看见,已经先听见歌声了;或者人已经转过山头望不见了,歌声还余音袅袅。
C.特聘教授的岗位职责为:一、讲授本学科的主干基础课程;二、主持本学科的重大科研项目;三、领导本学科的学术队伍建设;四、带领本学科赶超或保持世界先进水平。
D.不管一个人如何伟大,也总是生活在一定的环境和条件下;因此,个人的见解总难免带有某种局限性。
5.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仍需通过大量的阅读和在日常生活中留意新鲜事物,不断积累经验、寻找灵感。”从语意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鉴赏题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7~10题。
炉中煤
——眷念祖国的情绪
郭沫若
一
啊,我年青的女郎!
我不辜负你的殷勤,
你也不要辜负了我的思量。
我为我心爱的人儿
燃到了这般模样!
二
啊,我年青的女郎!
你该知道了我的前身?
你该不嫌我黑奴鲁莽?
要我这黑奴的胸中,
才有火一样的心肠。
三
啊,我年青的女郎!
我想我的前身
原本是有用的栋梁,
我活埋在地底多年,
到今朝才得重见天光。
四
啊,我年青的女郎!
我自从重见天光,
我常常思念我的故乡,
我为我心爱的人儿
燃到了这般模样!
1920年1、2月间作
(略有改动)
7. 下列对这首诗歌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把祖国称为“年青的女郎”,正是诗人对封建、落后的旧中国的否定,对五四运动以后新生祖国的赞美、讴歌。
B.“你的殷勤”指“我”对祖国人民每时每刻的思念, “我的思量”则指祖国的生养之恩和热情关怀。
C.“要我这黑奴的胸中,才有火一样的心肠”的寓意是:别嫌我外表难看,其实只有我这一类人对你才有无限的忠诚和热爱。
D.诗的第四节进一步说出自己的心愿。“自从重见天光”,隐喻革命将起的中国;“燃到了这般模样”,表达了诗人渴望为祖国献身的精神。
8.下列对这首诗歌艺术特色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全诗每一节都是五句,而开头一句总是有意的重复,使得思想感情的抒发层层深化。
B.诗的第二节从煤的外形与内心的比较,进一步诉说自己的衷情,表白自己虽然鲁莽直率,但胸中却有“火一样的心肠”。
C.本诗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每一小节都以“啊,我年青的女郎”开头,反复咏唱,一唱三叹,增强了诗歌的理性色彩。
D.全诗在一系列的比喻中寄托自己的深情和热望,一层深似一层地表现了爱国的衷肠。
9. 郭沫若在诗歌中用“炉中煤”比喻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啊,我年青的女郎”这句话反复出现造成了什么效果?首尾两节呼应又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11~14题。
色 彩
闻一多
生命是张没价值的白纸,
自从绿给了我发展,
红给了我热情,
黄教我以忠义,
蓝教我以高洁,
粉红赐我以希望,
灰白赠我以悲哀;
再完成这帧彩图,
黑还要加我以死。
从此以后,
我便溺爱于我的生命,
因为我爱他的色彩。
11.下列对本诗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绿”是小草发芽的颜色,“黑”是人生的辉煌,由“绿”到“黑”,生命正好经历了由生到巅峰的过程。
B.色彩代表美,有了美,生命才可爱、珍贵,值得“溺爱”,该诗高唱为艺术而献身的精神。
C.正视“黑还要加我以死”,对生命可谓既珍惜又豁达,使读者切实体会到对生命的感悟。
D.这是一首富有哲理的小诗,赋予颜色各种意义,揭示色彩的价值,表达了对生命的热爱之情。
12.下列对本诗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人将抽象生命予以不同色彩,完善了生命内涵。告诉人们要热爱生活,重视生命价值。
B.作者运用了比喻、反复、排比等修辞手法,把生命的白纸色彩化、具体化。
C.诗人注重语言的色彩感,他把绘画色彩作为创造诗形美的一种手段,使诗更具有直观性。
D.诗歌将各种色彩都引入诗中,每一种色彩构成一个声部,全诗则成为一个色彩的大合唱。
13.诗人在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想象,试举例加以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既然“灰白赠我以悲哀”“黑还要加我以死”,诗人为什么在结尾却说“从此以后,我便溺爱于我的生命,因为我爱他的色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15~18题。
浮 云①
[俄]莱蒙托夫
天空的浮云哦,永恒的流浪汉!
恰似一串珍珠项链在碧原上飘荡,
你们也和我一样,如同一群流放犯,
由可爱的北国匆匆地奔向南疆。
是谁把你们驱赶?难道是命运的决断?
是出于私下的嫉妒?还是公开的怨望?
是因为你们蒙受触犯刑律的灾难?
还是因为朋友们用心狠毒的诽谤?
不,是荒芜的田地使你们感到厌烦……
你们不知道什么叫激情?什么叫忧伤?
你们永远冷漠无情,永远自由自在,
你们没有祖国,你们也不会有流放。
【注】 ①这首诗创作于1840年5月初,即诗人第二次被流放去高加索的前夕。
15.下列对本诗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珍珠项链”“碧原”形象地描绘了在夕阳的金黄色光辉照射下碧空彩云的画面,美丽的景色排遣了诗人胸中的愁闷。
B.诗人在“北国”前加上“可爱的”的修饰语,以表示对祖国和家乡的热爱,对亲人和朋友的怀念。
C.“是谁把你们驱赶?”这种设问具有双关的含义,既指风儿把浮云驱赶,又指沙皇将诗人流放。
D.末段通过替云回答,使云恢复到自然状态,刻画了云的冷漠无情,从而烘托出诗人热爱祖国、渴望自由的感情。
16.下列对本诗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诗人通过“浮云”这个形象,抓住浮云与诗人身世中某些共同的和不同的特征,用正比和反衬的手法,寄寓了自己不幸的遭遇,抒发了自己爱祖国、爱自由的情怀。
B.“浮云”本来是现实生活中经常见到的一种自然现象,诗人在这里用呼告的手法,把“云”人格化了。移动中的“浮云”尚有自己的自由,可“我”却是缺少自由的“流放犯”,通过对浮云的向往反衬出诗人对自由的渴望。
C.全诗没有正面抒发自己爱祖国、爱自由的感情,甚至不正面谈诗人自己,只是用大量笔墨来描绘浮云的冷漠,可字里行间却处处有诗人的存在,诗人忧国忧民之心,跃然纸上。
D.全诗三节十二行,语言精练,内容丰富。既描绘了浮云的形象,又叙述了诗人的身世,两者结合得非常巧妙;加之使用多种修辞手法,使诗歌的主题十分鲜明,形象极为生动。
17.在诗中作者连续五次发问,作者的情感有何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在这首诗中,作者认为浮云和自己的命运有何差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D [A项,“关怀倍至”中的“倍”应为“备”;B项,“膺品”中的“膺”应为“赝”;C项,“花团紧簇”中的“紧”应为“锦”。]
2.D [按照逻辑顺序选择。应该是“不断的毁坏,不断的创造,不断的努力”。]
3.B [B项是反复,其他三项都是排比。]
4.A [画横线句子中的分号和A项中的分号都表示复句内部并列关系的分句之间的停顿。C项句中的分号用于分项列举的各项之间。B、D两项都表示非并列关系的多重复句中第一层分句之间的停顿。]
5.解析:“就必须源源不断地向自己那半亩方塘注入活水”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自己现有素养”比作“半亩方塘”,将“新知识、新鲜事物、新经验”等比作“活水”,生动形象地说明要真正写出好诗,就必须提高自身素养的抽象道理,使语言具有文采,避免了说理抽象枯燥,这样自然就提高了读者的阅读兴趣。而改写后的句子没有使用修辞手法,语句平实,表达比较枯燥。
答案:原文运用比喻的手法,将要真正写出至情至美的诗来,就必须通过大量阅读获取新知识,并留意新鲜事物,不断积累经验、寻找灵感的抽象道理说得生动形象,使语言具有文采,提高读者的阅读兴趣。修改后的句子则没有这种表达效果。
6.解析:①处,前文说“叙事诗也有一定的抒情性,不过它的抒情要求与叙事紧密结合”,谈的是叙事诗中有抒情及抒情和叙事的关系,后文说“但不能铺展,应服从抒情的需要”,谈的是抒情诗中叙事和抒情的关系,故①处可填“抒情诗也常有叙事片断”之类的语句。②处,前文说“特别要注意明虚实,因为虚实相生,相互映衬,是诗歌创作的一条艺术规律”,后文又说“如果只是写‘实’”,从句式一致和前后照应的角度来思考,②处可填“诗歌如果只是写‘虚’”之类的语句。
答案:①抒情诗也常有叙事片断 ②诗歌如果只是写“虚”
7.B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把握。“你的殷勤”指祖国的生养之恩和热情关怀,“我的思量”则指“我”对祖国人民每时每刻的思念。]
8.C [C项,应该是“增强了诗歌的抒彩”。]
9.解析:这首诗通篇都是以炉里燃烧着的煤的口气来抒写的。所谓“炉中煤”,已经由诗的副标题——“眷念祖国的情绪”所点明,只是一个比喻,实际上就是指诗人自己眷念祖国的那种感情。而诗里一再谈起的那个“炉中煤”所“心爱的”“年青的女郎”,就是“五四”时期祖国的象征。由于对祖国的强烈思念,诗人的内心燃烧得像旺盛的煤火一样。
答案:“炉中煤”比喻诗人像熊熊燃烧的炉火一样的爱国赤心,诗的副标题“眷念祖国的情绪”正是“炉中煤”的喻义所在。用“活埋在地底多年”的煤比喻曾长期深深地埋藏在诗人心里的爱国感情,这爱国感情到了“五四”时期才从心里奔放出来,像煤一样“重见天光”。
10.解析:“啊,我年青的女郎”反复出现,具有反复咏叹的效果,对于情感的抒发和结构的呼应,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答案:这句话反复出现,造成了一种反复咏叹的效果,使情感渐趋热烈深沉,同时也显示了因果的脉络。首尾两句呼应,反复表达了“我”对祖国的眷恋与奉献。
11.A [A项,黑色是灰烬、煤炭的色泽,由绿到黑,生命正好经历了由生到死的过程。]
12.B [B项,运用了“反复”修辞手法错,应该是运用了象征的手法。]
13.解析:诗人把人们熟悉的生命以及与其有关的忠义、高洁、希望、悲哀等抽象的东西具体化,使抽象的东西具体化的过程,正是诗人运用丰富的想象的过程。解答此题需要用简洁的语言,把这一过程表述出来。
答案:诗人丰富的想象主要表现在前面九行诗中,把生命的白纸色彩化,将抽象的生命予以不同的色彩,完善了生命的内涵。将绘画中的颜色由绿到黑,自然巧妙地排列起来,正好经历了生命由生到死的过程。让人思考,给人启迪。
14.解析:阅读全诗,我们可以看出:生命是短暂的,人的生命历程中不仅有忠义、高洁、希望,也有悲哀、失望,甚至死亡,经历过酸甜苦辣的人生才是充实的人生、有意义的人生。 由此我们就不难理解生活中虽然有悲哀、死亡,诗人仍然“溺爱于我的生命”了。
答案: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的辩证看法:苍白的生命、单调的生命不是完整的生命,只有将正义与勇敢、热烈与忠诚、博大与希望集于一身的生命,才是最有价值、最有意义的生命。告诉人们要正视生死,珍爱生命。
15.A [A项,诗人的愁闷并未被排遣,景色也不是美丽的,而是“如同一群流放犯”。]
16.B [B项,从“冷漠无情”一词可以看出诗人并不向往浮云。]
17.诗人连续提出五个联系自己命运遭际的诘问,从中透露出诗人所蒙受的种种苦难,由自己推及浮云,却发现浮云的漂泊是因为荒芜的田地使它们感到厌倦。诗歌写到这里,整个的感情基调起了变化。
18.浮云是自由的,但这自由如同它们的流放一样毫无价值和意义。它们冷漠无情,不知道激情,不知道忧伤,哪里会有如诗人一样的对祖国和人民的爱呢?更谈不上因此而招致的被流放。
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