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单元卷分层练习】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八单元A卷训练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单元卷分层练习】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八单元A卷训练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3.9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1-14 13:58:14

文档简介

【单元卷分层练习】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八单元A卷训练
一、积累运用
1.读句子,根据语境写词语。
2015年7月31日,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zhèng zhòng   宣布:北京获得2022年第24届冬季奥运会举办权。这是令人激动的shùn jiān   ,这是一段非凡的jīng lì   ,这更是全中国人民pàn wàng   已久的一场盛事。在cuò zōng   复杂的国际形势下,中国永不tuì suō   。
2.下列加点字注音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祭祀(sì) 鹁鸪(bó) 竹匾(biǎn)
B.獾猪(huān) 膝髁(kē) 乌柏(jiù)
C.伽蓝(qié) 胭脂(yān) 泼刺(là)
D.虹霓(ní) 追悼(dào) 吊唁(yàn)
3.依次填入横线上的关联词,最恰当的一组是(  )
许多种动物能到很远的地方去,还能认路回家。燕子认路回家的本领很大,____只能飞回原来的地方。____把它们的巢移动几米,____放在显而易见的地方,它们____找不到,____在原来的地方筑起新巢。
A.但是 即使 就是 也 而 B.要是 即使 哪怕 也 而
C.要是 如果 哪怕 也 而 D.但是 如果 哪怕 也 而
4.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是(  )。
A.景荣多次代表学校参加长跑比赛,饱经风霜,很有经验。
B.颁奖嘉宾竟然张冠李戴地将最佳影片奖颁给了未获奖的人。
C.无论任何事都毫不怀疑地囫囵吞枣,肯定会吃苦头。
D.听了张老师的讲解,我们恍然大悟。
5.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我们认识了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他的原名是   。《少年闰土》这篇课文选自鲁迅先生的短篇小说   ,文中闰土给“我”讲述了雪地捕鸟、海边拾贝、看瓜刺猹、看跳鱼儿这四件趣事。   通过描绘梦境中美丽、幽雅、有趣的故事,表现出鲁迅先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一文通过作者回忆的几件事,说明鲁迅先生是一个爱憎分明,为别人想得多、为自己想得少的人。《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运用对比的手法,热情歌颂了鲁迅先生为人民无私奉献的可贵精神。
6.把下列鲁迅的名言补充完整。
(1)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   。
(2)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   。
(3)惟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惟有他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   。
(4)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   。
7.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他那灰白的抽动着的嘴唇里发出低微的声音。(缩句)
(2)他没有回答我,只把枯瘦的手按在我的头上,半天没动,最后深深地叹了一口气。(仿照例句,运用动态描写补充句子,写出考试成绩不好时的后悔和自责)
他没有回答妈妈,只把   。
(3)我真爱这一篇好的故事。(改为反问句)
(4)伯父的回答我现在记不清了。(调换句中词序,保持意思不变)。
二、阅读与理解
课内阅读。
我于是日日盼望新年,新年到,闰土也就到了。好容易到了年末,有一日,母亲告诉我,闰土来了,我便飞跑的去看。他正在厨房里,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这可见他的父亲十分爱他,怕他死去,所以在神佛面前许下愿心,用圈子将他套住了。他见人很怕羞,只是不怕我,没有旁人的时候,便和我说话,于是不到半日,我们便熟识了。
我们那时候不知道谈些什么,只记得闰土很高兴,说是上城之后,见了许多没有见过的东西。
8.“我于是日日盼望新年”的原因是(  )
A.新年到了,“我”就可以吃到很多好东西。
B.新年到了,闰土就来了,“我”就可以有新玩伴了。
C.新年到了,“我”就可以穿新衣服了。
9.找出描写闰土外貌的句子。
10.根据对选文的理解判断对错,用“正确”“错误”表示。
①“闰土来了,我便飞跑的去看。”这句话中的“飞跑”说明“我”对闰土的期待。   
②“只记得闰土很高兴,说是上城之后,见了许多没有见过的东西。”这句话说明闰土是第一次来城里,感觉很开心,对一切都很感兴趣。   
11.你是怎样理解选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的?
课外阅读。
鲁迅爱书的故事
①鲁迅小的时候,爱买书,爱看书,爱抄书,把书当作宝贝一样。
②在进“三味书屋”前,他在自己的启蒙老师——一位远房亲戚那里看了不少书。这位老师曾经告诉他,有一部绘图的《山海经》,画着人面的兽、九头的蛇、三脚的鸟……可惜一时找不到了。这么有趣的书,可把鲁迅吸引住了,他梦寐以求。这可把他的保姆长妈妈感动了。长妈妈探亲回来时,就设法给鲁迅买回了这部书。一听到这消息,鲁迅欣喜若狂,赶紧把书拿过来,看了起来。
③这是鲁迅最初得到的心爱的书。后来,识字渐渐多起来了,他就自己攒钱买书。过年,大人往往会给孩子一点“压岁钱”。鲁迅得到这些钱后,总是舍不得花,攒起来买书看。
④鲁迅小时候,不仅酷爱读书,而且还喜欢抄书,他抄过很多书。显然,抄书使他受益匪浅。他的记忆力那么好,读过的书经久不忘,这与他抄书的爱好是密切相关的。
⑤鲁迅小时候对于书籍特别爱护。他买回来的书,一定要仔细检查,发现有污迹,或者装订有毛病,就不怕麻烦地到书店去调换。有些线装书,很容易脱线,他就自己动手改换封面,重新装订。看书的时候,他总是把桌子擦得干干净净,看看手指脏不脏。他最恨用中指或食指在书页上一刮,使书角翘起来,再捏住它翻过去的翻书习惯。他还特意为自己准备了一个箱子,把各种各样的书整整齐齐地放在里面,箱子里还放了樟脑丸,防止虫蛀。
⑥鲁迅小时候养成的爱书如宝的好习惯,贯穿了他的一生。他读过的书浩如烟海。他购置的书,仅据《鲁迅日记》上的书账统计,从1912年至1936年,就有九千多册。他收藏的书,总是捆扎得井井有条。鲁迅一生清贫,最大的财富,就是他的这些宝贵的藏书了。(有删改)
12.用文中的四字词语填空。
《山海经》是鲁迅   的书;抄书令他   ;读过的书,他能   ;他收藏的书,总是捆扎得   。
13.“他读过的书浩如烟海”,下列对这句话的理解恰当的一项是(  )
A.他读过的书可以将大海填满。
B.他特别喜欢读关于大海的书籍。
C.他读过的书非常多。
14.找出文章的中心句和一个过渡句。
15.根据短文的结构特点,把短文分成三部分,用“‖”在文中标出。
16.你怎么理解“鲁迅一生清贫,最大的财富,就是他的这些宝贵的藏书了”?
三、写作题
17.习作展示。
题目:雪地捕鸟
要求:根据《少年闰土》中关于雪地捕鸟的描述,发挥想象,写一个雪地捕鸟的完整故事。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郑重;瞬间;经历;盼望;错综;退缩
【知识点】拼音;词形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汉语拼音知识进行拼读写出相应的汉字即可,书写完要检查所填的词语是否符合语境。“经历”中“历”不要写成“厉”,注意“瞬、缩、郑、盼”等字的书写。
故答案为:郑重;瞬间;经历;盼望;错综;退缩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看拼音写词语。拼读时要注意所给音节的声母、韵母及声调。完成此类题目的关键是:一是要正确拼读所给音节,二是要会正确书写相应的生字。
2.【答案】B
【知识点】字音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信息,分析四个选项,A项三个词语读音正确。B项有误,“乌柏”的“柏”应读“bǎi”,指柏树,常绿乔木,叶子鳞片状,果实为球果。读“ bó ”时,指柏科植物的总称。常绿乔木。性耐寒,叶小、鳞形,木质纹理细密,是上好材质。 C、D均正确。
故答案为: B
【点评】本题考查字音的辨析。注意平翘舌的发音及声调的不同,这样才能选择做到正确的读音,字音是和词义联系起来的,也可结合词义来辨析。
3.【答案】D
【知识点】关联词
【解析】【分析】“ 燕子认路回家的本领很大 ”和“ 只能飞回原来的地方 ”是转折关系,用转折关系的关联词“但是”,排除B、C,“ 把它们的巢移动几米 ”“ 放在显而易见的地方 ”和“它们找不到”“在原来的地方筑起新巢”是假设关系,故用假设关系的关联词“如果……哪怕……,也……而……”。故选D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对关联词的理解及运用能力。首先要了解关联词语的逻辑关系,再将关联词语带入句子体会整个句子的句意看是否连贯通顺,从而选择正确的关联词语。
4.【答案】A
【知识点】成语运用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信息,分析四个选项,
A项“饱经风霜”的意思是比喻经历了很多艰难困苦的磨练。风霜:比喻生活中的痛苦、挫折。用在此处形容经验丰富,不恰当。
B项“张冠李戴”的意思是把姓张的帽子戴在姓李的头上。比喻名不副实或弄错了对象。与语境相符。C项“囫囵吞枣”的意思是 把枣整个咽下去,不加咀嚼,不辨滋味;比喻读书等不加分析地笼统接受。与语境所表达的意思相符,使用正确。
D项“恍然大悟”的意思是对某一事物突然明白、突然醒悟。与语境所表达的意思相符,使用正确。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了对成语的理解及运用。首先要理解成语的意思,再判断成语是否符合语境所要表达的意思。常见的成语运用类型有:贬词褒用、褒词贬用、使用对象错误等情况,我们要根据具体的语境进行辨别。
5.【答案】周树人;《故乡》;《好的故事》;《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知识点】课文内容理解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记忆能力。解答本题,需要回顾课文的内容,然后结合前后句(题目提供的信息)进行补充填空即可。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一定要熟练掌握课文内容,这样在答题时我们才能更准确地写出正确答案。
故答案为:周树人、《故乡》、《好的故事》、《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记忆能力。解答本题,需要回顾课文的内容,然后结合前后句(题目提供的信息)进行补充填空即可。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一定要熟练掌握课文内容,这样在答题时我们才能更准确地写出正确答案。
6.【答案】(1)不丈夫。
(2)路
(3)进步
(4)脊梁
【知识点】格言、名言
【解析】【分析】考查对诗词、名句背诵积累,答题时注意题目提供的前后句或信息筛选符合要求的诗词、名句即可,书写时注意字迹清楚,不要出现多字、少字、错别字的情况。
故答案为:(1)不丈夫。
(2)路
(3)进步
(4)脊梁
【点评】要求学生平时背诵时要熟读熟记,要理解诗词、名句的意思,要根据句子的语境判断汉字,是形声字,从形旁声旁来判断正确的写法。
7.【答案】(1)嘴唇里发出声音。
(2)头默默地低了下去,半天没动,最后轻轻地抽泣起来
(3)我怎能不爱这一篇好的故事呢?
(4)我现在记不清伯父的回答了。
【知识点】句式转换;缩句
【解析】【分析】(1)缩句就是去掉枝叶,保留主干内容。去掉修饰限定词“ 他那灰白的”“抽动着的 ”“低微的”,缩完以后就是“嘴唇里发出声音”。(2)从例句中“按”“叹”两字可知运用了动作描写,仿写时也要用动作表现出考试成绩不好时的后悔与自责。如: 头默默地低了下去,半天没动,最后轻轻地抽泣起来。(3)根据原句可知是将陈述句改为反问句,加上反问词“怎能”,加上否定词“不”,加上语气词“呢”,最后将句号改为问号。改后是:我怎能不爱这一篇好的故事呢?
(4)原句是倒装句,与后边内容调换即可,改后是“ 我现在记不清伯父的回答了”。
故答案为: (1) 嘴唇里发出声音。 (2) 头默默地低了下去,半天没动,最后轻轻地抽泣起来 (3) 我怎能不爱这一篇好的故事呢? (4) 我现在记不清伯父的回答了。
【点评】本题考查了缩句、仿写、句型转换等知识。缩句过程中要注意去掉修饰限定词、表地点、数量的词,保留句子主干,谁,做了什么即可。仿写时要注意观察例句特点,既要仿写句式也要仿写特点。
【答案】8.B
9.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
10.正确;正确
11.孩子们的心里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根本不知道少爷奴仆之分,他们在一起会把自己最快乐的事一起分享,所以很快就熟识了。
【知识点】课内现代文阅读
【解析】【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初步训练了学生阅读分析能力,完成的关键是认真阅读短文内容,读懂短文。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是阅读题的常见问题,在回答问题之前要仔细阅读短文,充分理解短文内容,然后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8.由选文第1自然段第一句话可知,”我于是日日盼望新年”的原因是”新年到,闰土也就到了”。和年纪相仿的孩子一起玩耍,有共同话题。
故答案为:B
9.由选文第1自然段第一句话可知,“他正在厨房里,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是对闰土的脸、帽子、项圈进行描写,属于外貌描写。
故答案为: 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
10.① 正确,“我”期盼闰土的到来许久了。通过“飞跑”说明“我”对闰土的期待。
② 正确,通过“只记得闰土很高兴,说是上城之后,见了许多没有见过的东西。”我们可以看出闰土的高兴和新奇。
故答案为:正确、正确
11.“他见人很怕羞,只是不怕我,没有旁人的时候,便和我说话,于是不到半日,我们便熟识了。”说明了孩子们的心里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根本不知道少爷奴仆之分,他们在一起会把自己最快乐的事一起分享,所以很快就熟识了。
故答案为: 孩子们的心里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根本不知道少爷奴仆之分,他们在一起会把自己最快乐的事一起分享,所以很快就熟识了。
【答案】12.梦寐以求;受益匪浅;经久不忘;井井有条
13.C
14.鲁迅小的时候,爱买书,爱看书,爱抄书,把书当作宝贝一样。鲁迅小时候,不仅酷爱读书,而且还喜欢抄书,他抄过很多书。
15.①‖②③④⑤‖⑥
16.鲁迅先生生活清贫,但是精神世界是富有的,这些藏书就是证明。
【知识点】写人类记叙文阅读;叙事类记叙文阅读
【解析】【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初步训练了学生阅读分析能力,完成的关键是认真阅读短文内容,读懂短文。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是阅读题的常见问题,在回答问题之前要仔细阅读短文,充分理解短文内容,然后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12.本题考查提取信息的能力。结合文中”有一部绘图的《山海经》,画着人面的兽、九头的蛇……可惜一时找不到了。这么一本有趣的书,可把鲁迅吸引住了。他念念不忘,梦寐以求,这可把他的保姆长妈妈感动了。””显然,抄书使他受益匪浅。””他读过的书浩如烟海。””他收藏的书,总是捆扎得井井有条。”完成作答。
故答案为:梦寐以求、受益匪浅、经久不忘、井井有条
13.考查了对句子意思的理解。文中句子”他读过的书浩如烟海”这句话表明鲁迅先生勤奋好学,博览群书。
故答案为:C
14.考查过渡句和中心句。过渡句是为了使所写短文通顺,连贯得体,句子与句子之间过渡自然而存在于文本段落中间的一种句子。故文中的过渡句为第四段的第一句”鲁迅小时候,不仅酷爱读书,而且还喜欢抄书,他抄过很多书”。中心句是能够概括文章内容或中心的句子,这篇短文讲了鲁迅小时候爱买书,爱看书,爱抄书,他把书看作宝贝一样对待,他小时候养成的爱书如宝的好习惯贯穿了他的一生,他的宝贵的藏书成了一生最大的财产,所以文章中心句是开头的第一句。
故答案为: 鲁迅小的时候,爱买书,爱看书,爱抄书,把书当作宝贝一样。鲁迅小时候,不仅酷爱读书,而且还喜欢抄书,他抄过很多书。
15.考查了对划分段落层次。结合结构特点理解,本文先总写”鲁迅小的时候,爱买书,爱看书,爱抄书,把书看作宝贝一样”,然后具体介绍了热爱读书、爱护书籍、喜欢抄书的事,最后用”鲁迅一生清贫,最大的财产,就是他的这些宝贵的藏书了”总结。由此可知答案。
故答案为: ①‖②③④⑤‖⑥
16.考查对句子的理解。”鲁迅一生清贫,最大的财产,就是他的这些宝贵的藏书了”这句话是说,鲁迅虽不富裕,但是他读了那么多书,知识渊博、精神富有,这些书是他最宝贵的财。
故答案为: 鲁迅先生生活清贫,但是精神世界是富有的,这些藏书就是证明。
17.【答案】雪地捕鸟—《少年闰土》续写 寒假到了,我收到闰土的信,信中邀我去闰土家捕鸟,我欣喜若狂,连忙收拾行李,向乡下闰土家走去。
到了闰土家,他还是那个老样子,头戴一顶小毡帽,紫色的圆脸,项戴银圈.他帮我放下行李,我们亲切地交谈了一会儿,我便要他捕鸟,他说:“这不能,要下了雪了才好。”于是,我很盼望下雪。夜里,下起了鹅毛大雪,雪花纷纷扬扬地飘落在树上、屋顶上、地上……
第二天清早,我一骨碌爬起来,朝窗外一看,一片银白色的世界,树上像用白颜料涂了一遍似的。我吵醒闰土,要他捕鸟,满口答应了。我们拿着捕鸟的工具来到雪地上,我扫出一块空地,闰土把竹匾用木棍支在地上,在木棍上绑上一根绳子,又把鸟儿爱吃的秕谷撒在竹匾下。一切做妥当后,我们躲在一棵大树后,手里轻轻握着绳子的一头,观察鸟儿的动静。不一会儿,一只小鸟蹦跳着朝竹匾跑来,机警地望了望四周,觉得没有什么危险了,便吃了几粒秕谷,这时,我心一急,手不由自主地拉了一下绳子,“哐”竹匾倒了,鸟儿受了惊,飞走了。“唉,让它跑了。”我自责道。闰土安慰我:“没关系,它是去报信,等一会儿会有很多鸟来的。”果然,过了一会儿,一群“不怕死”的鸟飞来了,叽叽喳喳往竹匾里挤,等鸟儿都进了竹匾,闰土一挥手,我将绳子一拉,哈,一只鸟也没跑掉。我把它们放进一个精制的鸟笼里。闰土指着鸟告诉我:“这是蓝背,这是稻鸡,这是角鸡,这是鹁鸪,这是喜鹊,这是麻雀……”我看了,谗得口水直流,说:“我今天要大饱口福了!”闰土说:“它们是益鸟,对这些鸟,我们只有保护的义务,没有伤害的权利。还是把它们养起来吧。”我同意了。
春天到了,我们把鸟都放了。一只喜鹊迟迟不肯飞出鸟笼,我将它捧起,抛向天空,它才依依不舍地飞上天空,又停在一棵梅树上,像在说:“谢谢你们了!”我对闰土说:“快看,‘喜鹊登梅’了,你会交好运的。”闰土苦笑了一下,什么也没说。
寒假结束了,我接到家里的加急电报,催我快回家去。我只好向闰土道别,闰土送我几根很好看的鸟毛,从此我们没有再见面。
【知识点】想象作文
【解析】【分析】写好这篇想象作文作文要注意:一、观察生活,表现生活。想象不是胡编乱想,要符合生活实际。只有熟悉生活,详细地观察生活,才能有想象的原材料。 二、明确中心,展开想象。动笔写一篇童话想象文之前先要明确中心,即写作目的。比如要说明骄傲自满的害处,正是要说明互相帮助的好处等。 三、想象美好,立意深刻。想象文必须要有一个“美好”的中心思想。如果只是瞎编一个热闹离奇的故事,就失去了想象的意义。写想象文可以激发小学生的想象力,开动脑筋。写这篇作文我们可以按照这样的思路展开。①描写雪地的景象及想到捕鸟;②写选空地,准备工具;③捕鸟过程及鸟的活动;④捕鸟后的感想。
【点评】作者在写这篇想象作文时,抓住了中心“雪地捕鸟”,紧紧围绕这一中心展开,同时也寄托了自己的美好愿望,保护鸟类。详略得当,中心突出,是一篇不错的范文。
1 / 1【单元卷分层练习】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八单元A卷训练
一、积累运用
1.读句子,根据语境写词语。
2015年7月31日,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zhèng zhòng   宣布:北京获得2022年第24届冬季奥运会举办权。这是令人激动的shùn jiān   ,这是一段非凡的jīng lì   ,这更是全中国人民pàn wàng   已久的一场盛事。在cuò zōng   复杂的国际形势下,中国永不tuì suō   。
【答案】郑重;瞬间;经历;盼望;错综;退缩
【知识点】拼音;词形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汉语拼音知识进行拼读写出相应的汉字即可,书写完要检查所填的词语是否符合语境。“经历”中“历”不要写成“厉”,注意“瞬、缩、郑、盼”等字的书写。
故答案为:郑重;瞬间;经历;盼望;错综;退缩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看拼音写词语。拼读时要注意所给音节的声母、韵母及声调。完成此类题目的关键是:一是要正确拼读所给音节,二是要会正确书写相应的生字。
2.下列加点字注音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祭祀(sì) 鹁鸪(bó) 竹匾(biǎn)
B.獾猪(huān) 膝髁(kē) 乌柏(jiù)
C.伽蓝(qié) 胭脂(yān) 泼刺(là)
D.虹霓(ní) 追悼(dào) 吊唁(yàn)
【答案】B
【知识点】字音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信息,分析四个选项,A项三个词语读音正确。B项有误,“乌柏”的“柏”应读“bǎi”,指柏树,常绿乔木,叶子鳞片状,果实为球果。读“ bó ”时,指柏科植物的总称。常绿乔木。性耐寒,叶小、鳞形,木质纹理细密,是上好材质。 C、D均正确。
故答案为: B
【点评】本题考查字音的辨析。注意平翘舌的发音及声调的不同,这样才能选择做到正确的读音,字音是和词义联系起来的,也可结合词义来辨析。
3.依次填入横线上的关联词,最恰当的一组是(  )
许多种动物能到很远的地方去,还能认路回家。燕子认路回家的本领很大,____只能飞回原来的地方。____把它们的巢移动几米,____放在显而易见的地方,它们____找不到,____在原来的地方筑起新巢。
A.但是 即使 就是 也 而 B.要是 即使 哪怕 也 而
C.要是 如果 哪怕 也 而 D.但是 如果 哪怕 也 而
【答案】D
【知识点】关联词
【解析】【分析】“ 燕子认路回家的本领很大 ”和“ 只能飞回原来的地方 ”是转折关系,用转折关系的关联词“但是”,排除B、C,“ 把它们的巢移动几米 ”“ 放在显而易见的地方 ”和“它们找不到”“在原来的地方筑起新巢”是假设关系,故用假设关系的关联词“如果……哪怕……,也……而……”。故选D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对关联词的理解及运用能力。首先要了解关联词语的逻辑关系,再将关联词语带入句子体会整个句子的句意看是否连贯通顺,从而选择正确的关联词语。
4.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是(  )。
A.景荣多次代表学校参加长跑比赛,饱经风霜,很有经验。
B.颁奖嘉宾竟然张冠李戴地将最佳影片奖颁给了未获奖的人。
C.无论任何事都毫不怀疑地囫囵吞枣,肯定会吃苦头。
D.听了张老师的讲解,我们恍然大悟。
【答案】A
【知识点】成语运用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信息,分析四个选项,
A项“饱经风霜”的意思是比喻经历了很多艰难困苦的磨练。风霜:比喻生活中的痛苦、挫折。用在此处形容经验丰富,不恰当。
B项“张冠李戴”的意思是把姓张的帽子戴在姓李的头上。比喻名不副实或弄错了对象。与语境相符。C项“囫囵吞枣”的意思是 把枣整个咽下去,不加咀嚼,不辨滋味;比喻读书等不加分析地笼统接受。与语境所表达的意思相符,使用正确。
D项“恍然大悟”的意思是对某一事物突然明白、突然醒悟。与语境所表达的意思相符,使用正确。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了对成语的理解及运用。首先要理解成语的意思,再判断成语是否符合语境所要表达的意思。常见的成语运用类型有:贬词褒用、褒词贬用、使用对象错误等情况,我们要根据具体的语境进行辨别。
5.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我们认识了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他的原名是   。《少年闰土》这篇课文选自鲁迅先生的短篇小说   ,文中闰土给“我”讲述了雪地捕鸟、海边拾贝、看瓜刺猹、看跳鱼儿这四件趣事。   通过描绘梦境中美丽、幽雅、有趣的故事,表现出鲁迅先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一文通过作者回忆的几件事,说明鲁迅先生是一个爱憎分明,为别人想得多、为自己想得少的人。《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运用对比的手法,热情歌颂了鲁迅先生为人民无私奉献的可贵精神。
【答案】周树人;《故乡》;《好的故事》;《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知识点】课文内容理解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记忆能力。解答本题,需要回顾课文的内容,然后结合前后句(题目提供的信息)进行补充填空即可。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一定要熟练掌握课文内容,这样在答题时我们才能更准确地写出正确答案。
故答案为:周树人、《故乡》、《好的故事》、《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记忆能力。解答本题,需要回顾课文的内容,然后结合前后句(题目提供的信息)进行补充填空即可。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一定要熟练掌握课文内容,这样在答题时我们才能更准确地写出正确答案。
6.把下列鲁迅的名言补充完整。
(1)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   。
(2)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   。
(3)惟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惟有他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   。
(4)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   。
【答案】(1)不丈夫。
(2)路
(3)进步
(4)脊梁
【知识点】格言、名言
【解析】【分析】考查对诗词、名句背诵积累,答题时注意题目提供的前后句或信息筛选符合要求的诗词、名句即可,书写时注意字迹清楚,不要出现多字、少字、错别字的情况。
故答案为:(1)不丈夫。
(2)路
(3)进步
(4)脊梁
【点评】要求学生平时背诵时要熟读熟记,要理解诗词、名句的意思,要根据句子的语境判断汉字,是形声字,从形旁声旁来判断正确的写法。
7.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他那灰白的抽动着的嘴唇里发出低微的声音。(缩句)
(2)他没有回答我,只把枯瘦的手按在我的头上,半天没动,最后深深地叹了一口气。(仿照例句,运用动态描写补充句子,写出考试成绩不好时的后悔和自责)
他没有回答妈妈,只把   。
(3)我真爱这一篇好的故事。(改为反问句)
(4)伯父的回答我现在记不清了。(调换句中词序,保持意思不变)。
【答案】(1)嘴唇里发出声音。
(2)头默默地低了下去,半天没动,最后轻轻地抽泣起来
(3)我怎能不爱这一篇好的故事呢?
(4)我现在记不清伯父的回答了。
【知识点】句式转换;缩句
【解析】【分析】(1)缩句就是去掉枝叶,保留主干内容。去掉修饰限定词“ 他那灰白的”“抽动着的 ”“低微的”,缩完以后就是“嘴唇里发出声音”。(2)从例句中“按”“叹”两字可知运用了动作描写,仿写时也要用动作表现出考试成绩不好时的后悔与自责。如: 头默默地低了下去,半天没动,最后轻轻地抽泣起来。(3)根据原句可知是将陈述句改为反问句,加上反问词“怎能”,加上否定词“不”,加上语气词“呢”,最后将句号改为问号。改后是:我怎能不爱这一篇好的故事呢?
(4)原句是倒装句,与后边内容调换即可,改后是“ 我现在记不清伯父的回答了”。
故答案为: (1) 嘴唇里发出声音。 (2) 头默默地低了下去,半天没动,最后轻轻地抽泣起来 (3) 我怎能不爱这一篇好的故事呢? (4) 我现在记不清伯父的回答了。
【点评】本题考查了缩句、仿写、句型转换等知识。缩句过程中要注意去掉修饰限定词、表地点、数量的词,保留句子主干,谁,做了什么即可。仿写时要注意观察例句特点,既要仿写句式也要仿写特点。
二、阅读与理解
课内阅读。
我于是日日盼望新年,新年到,闰土也就到了。好容易到了年末,有一日,母亲告诉我,闰土来了,我便飞跑的去看。他正在厨房里,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这可见他的父亲十分爱他,怕他死去,所以在神佛面前许下愿心,用圈子将他套住了。他见人很怕羞,只是不怕我,没有旁人的时候,便和我说话,于是不到半日,我们便熟识了。
我们那时候不知道谈些什么,只记得闰土很高兴,说是上城之后,见了许多没有见过的东西。
8.“我于是日日盼望新年”的原因是(  )
A.新年到了,“我”就可以吃到很多好东西。
B.新年到了,闰土就来了,“我”就可以有新玩伴了。
C.新年到了,“我”就可以穿新衣服了。
9.找出描写闰土外貌的句子。
10.根据对选文的理解判断对错,用“正确”“错误”表示。
①“闰土来了,我便飞跑的去看。”这句话中的“飞跑”说明“我”对闰土的期待。   
②“只记得闰土很高兴,说是上城之后,见了许多没有见过的东西。”这句话说明闰土是第一次来城里,感觉很开心,对一切都很感兴趣。   
11.你是怎样理解选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的?
【答案】8.B
9.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
10.正确;正确
11.孩子们的心里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根本不知道少爷奴仆之分,他们在一起会把自己最快乐的事一起分享,所以很快就熟识了。
【知识点】课内现代文阅读
【解析】【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初步训练了学生阅读分析能力,完成的关键是认真阅读短文内容,读懂短文。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是阅读题的常见问题,在回答问题之前要仔细阅读短文,充分理解短文内容,然后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8.由选文第1自然段第一句话可知,”我于是日日盼望新年”的原因是”新年到,闰土也就到了”。和年纪相仿的孩子一起玩耍,有共同话题。
故答案为:B
9.由选文第1自然段第一句话可知,“他正在厨房里,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是对闰土的脸、帽子、项圈进行描写,属于外貌描写。
故答案为: 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
10.① 正确,“我”期盼闰土的到来许久了。通过“飞跑”说明“我”对闰土的期待。
② 正确,通过“只记得闰土很高兴,说是上城之后,见了许多没有见过的东西。”我们可以看出闰土的高兴和新奇。
故答案为:正确、正确
11.“他见人很怕羞,只是不怕我,没有旁人的时候,便和我说话,于是不到半日,我们便熟识了。”说明了孩子们的心里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根本不知道少爷奴仆之分,他们在一起会把自己最快乐的事一起分享,所以很快就熟识了。
故答案为: 孩子们的心里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根本不知道少爷奴仆之分,他们在一起会把自己最快乐的事一起分享,所以很快就熟识了。
课外阅读。
鲁迅爱书的故事
①鲁迅小的时候,爱买书,爱看书,爱抄书,把书当作宝贝一样。
②在进“三味书屋”前,他在自己的启蒙老师——一位远房亲戚那里看了不少书。这位老师曾经告诉他,有一部绘图的《山海经》,画着人面的兽、九头的蛇、三脚的鸟……可惜一时找不到了。这么有趣的书,可把鲁迅吸引住了,他梦寐以求。这可把他的保姆长妈妈感动了。长妈妈探亲回来时,就设法给鲁迅买回了这部书。一听到这消息,鲁迅欣喜若狂,赶紧把书拿过来,看了起来。
③这是鲁迅最初得到的心爱的书。后来,识字渐渐多起来了,他就自己攒钱买书。过年,大人往往会给孩子一点“压岁钱”。鲁迅得到这些钱后,总是舍不得花,攒起来买书看。
④鲁迅小时候,不仅酷爱读书,而且还喜欢抄书,他抄过很多书。显然,抄书使他受益匪浅。他的记忆力那么好,读过的书经久不忘,这与他抄书的爱好是密切相关的。
⑤鲁迅小时候对于书籍特别爱护。他买回来的书,一定要仔细检查,发现有污迹,或者装订有毛病,就不怕麻烦地到书店去调换。有些线装书,很容易脱线,他就自己动手改换封面,重新装订。看书的时候,他总是把桌子擦得干干净净,看看手指脏不脏。他最恨用中指或食指在书页上一刮,使书角翘起来,再捏住它翻过去的翻书习惯。他还特意为自己准备了一个箱子,把各种各样的书整整齐齐地放在里面,箱子里还放了樟脑丸,防止虫蛀。
⑥鲁迅小时候养成的爱书如宝的好习惯,贯穿了他的一生。他读过的书浩如烟海。他购置的书,仅据《鲁迅日记》上的书账统计,从1912年至1936年,就有九千多册。他收藏的书,总是捆扎得井井有条。鲁迅一生清贫,最大的财富,就是他的这些宝贵的藏书了。(有删改)
12.用文中的四字词语填空。
《山海经》是鲁迅   的书;抄书令他   ;读过的书,他能   ;他收藏的书,总是捆扎得   。
13.“他读过的书浩如烟海”,下列对这句话的理解恰当的一项是(  )
A.他读过的书可以将大海填满。
B.他特别喜欢读关于大海的书籍。
C.他读过的书非常多。
14.找出文章的中心句和一个过渡句。
15.根据短文的结构特点,把短文分成三部分,用“‖”在文中标出。
16.你怎么理解“鲁迅一生清贫,最大的财富,就是他的这些宝贵的藏书了”?
【答案】12.梦寐以求;受益匪浅;经久不忘;井井有条
13.C
14.鲁迅小的时候,爱买书,爱看书,爱抄书,把书当作宝贝一样。鲁迅小时候,不仅酷爱读书,而且还喜欢抄书,他抄过很多书。
15.①‖②③④⑤‖⑥
16.鲁迅先生生活清贫,但是精神世界是富有的,这些藏书就是证明。
【知识点】写人类记叙文阅读;叙事类记叙文阅读
【解析】【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初步训练了学生阅读分析能力,完成的关键是认真阅读短文内容,读懂短文。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是阅读题的常见问题,在回答问题之前要仔细阅读短文,充分理解短文内容,然后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12.本题考查提取信息的能力。结合文中”有一部绘图的《山海经》,画着人面的兽、九头的蛇……可惜一时找不到了。这么一本有趣的书,可把鲁迅吸引住了。他念念不忘,梦寐以求,这可把他的保姆长妈妈感动了。””显然,抄书使他受益匪浅。””他读过的书浩如烟海。””他收藏的书,总是捆扎得井井有条。”完成作答。
故答案为:梦寐以求、受益匪浅、经久不忘、井井有条
13.考查了对句子意思的理解。文中句子”他读过的书浩如烟海”这句话表明鲁迅先生勤奋好学,博览群书。
故答案为:C
14.考查过渡句和中心句。过渡句是为了使所写短文通顺,连贯得体,句子与句子之间过渡自然而存在于文本段落中间的一种句子。故文中的过渡句为第四段的第一句”鲁迅小时候,不仅酷爱读书,而且还喜欢抄书,他抄过很多书”。中心句是能够概括文章内容或中心的句子,这篇短文讲了鲁迅小时候爱买书,爱看书,爱抄书,他把书看作宝贝一样对待,他小时候养成的爱书如宝的好习惯贯穿了他的一生,他的宝贵的藏书成了一生最大的财产,所以文章中心句是开头的第一句。
故答案为: 鲁迅小的时候,爱买书,爱看书,爱抄书,把书当作宝贝一样。鲁迅小时候,不仅酷爱读书,而且还喜欢抄书,他抄过很多书。
15.考查了对划分段落层次。结合结构特点理解,本文先总写”鲁迅小的时候,爱买书,爱看书,爱抄书,把书看作宝贝一样”,然后具体介绍了热爱读书、爱护书籍、喜欢抄书的事,最后用”鲁迅一生清贫,最大的财产,就是他的这些宝贵的藏书了”总结。由此可知答案。
故答案为: ①‖②③④⑤‖⑥
16.考查对句子的理解。”鲁迅一生清贫,最大的财产,就是他的这些宝贵的藏书了”这句话是说,鲁迅虽不富裕,但是他读了那么多书,知识渊博、精神富有,这些书是他最宝贵的财。
故答案为: 鲁迅先生生活清贫,但是精神世界是富有的,这些藏书就是证明。
三、写作题
17.习作展示。
题目:雪地捕鸟
要求:根据《少年闰土》中关于雪地捕鸟的描述,发挥想象,写一个雪地捕鸟的完整故事。
【答案】雪地捕鸟—《少年闰土》续写 寒假到了,我收到闰土的信,信中邀我去闰土家捕鸟,我欣喜若狂,连忙收拾行李,向乡下闰土家走去。
到了闰土家,他还是那个老样子,头戴一顶小毡帽,紫色的圆脸,项戴银圈.他帮我放下行李,我们亲切地交谈了一会儿,我便要他捕鸟,他说:“这不能,要下了雪了才好。”于是,我很盼望下雪。夜里,下起了鹅毛大雪,雪花纷纷扬扬地飘落在树上、屋顶上、地上……
第二天清早,我一骨碌爬起来,朝窗外一看,一片银白色的世界,树上像用白颜料涂了一遍似的。我吵醒闰土,要他捕鸟,满口答应了。我们拿着捕鸟的工具来到雪地上,我扫出一块空地,闰土把竹匾用木棍支在地上,在木棍上绑上一根绳子,又把鸟儿爱吃的秕谷撒在竹匾下。一切做妥当后,我们躲在一棵大树后,手里轻轻握着绳子的一头,观察鸟儿的动静。不一会儿,一只小鸟蹦跳着朝竹匾跑来,机警地望了望四周,觉得没有什么危险了,便吃了几粒秕谷,这时,我心一急,手不由自主地拉了一下绳子,“哐”竹匾倒了,鸟儿受了惊,飞走了。“唉,让它跑了。”我自责道。闰土安慰我:“没关系,它是去报信,等一会儿会有很多鸟来的。”果然,过了一会儿,一群“不怕死”的鸟飞来了,叽叽喳喳往竹匾里挤,等鸟儿都进了竹匾,闰土一挥手,我将绳子一拉,哈,一只鸟也没跑掉。我把它们放进一个精制的鸟笼里。闰土指着鸟告诉我:“这是蓝背,这是稻鸡,这是角鸡,这是鹁鸪,这是喜鹊,这是麻雀……”我看了,谗得口水直流,说:“我今天要大饱口福了!”闰土说:“它们是益鸟,对这些鸟,我们只有保护的义务,没有伤害的权利。还是把它们养起来吧。”我同意了。
春天到了,我们把鸟都放了。一只喜鹊迟迟不肯飞出鸟笼,我将它捧起,抛向天空,它才依依不舍地飞上天空,又停在一棵梅树上,像在说:“谢谢你们了!”我对闰土说:“快看,‘喜鹊登梅’了,你会交好运的。”闰土苦笑了一下,什么也没说。
寒假结束了,我接到家里的加急电报,催我快回家去。我只好向闰土道别,闰土送我几根很好看的鸟毛,从此我们没有再见面。
【知识点】想象作文
【解析】【分析】写好这篇想象作文作文要注意:一、观察生活,表现生活。想象不是胡编乱想,要符合生活实际。只有熟悉生活,详细地观察生活,才能有想象的原材料。 二、明确中心,展开想象。动笔写一篇童话想象文之前先要明确中心,即写作目的。比如要说明骄傲自满的害处,正是要说明互相帮助的好处等。 三、想象美好,立意深刻。想象文必须要有一个“美好”的中心思想。如果只是瞎编一个热闹离奇的故事,就失去了想象的意义。写想象文可以激发小学生的想象力,开动脑筋。写这篇作文我们可以按照这样的思路展开。①描写雪地的景象及想到捕鸟;②写选空地,准备工具;③捕鸟过程及鸟的活动;④捕鸟后的感想。
【点评】作者在写这篇想象作文时,抓住了中心“雪地捕鸟”,紧紧围绕这一中心展开,同时也寄托了自己的美好愿望,保护鸟类。详略得当,中心突出,是一篇不错的范文。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