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卷分层练习】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八单元B卷训练
一、积累运用
1.下面加点字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冠心病 冠军 鸡冠 衣冠整齐
B.银项圈 圈套 圈定 猪圈
C.小号 号哭号外 北风怒号
D.数不清 数落 数一数二 数九寒天
【答案】D
【知识点】字音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信息,分析四个选项,
A项,“鸡冠、张冠李戴、冠心病”的“冠”读“guān”,“冠军”的“冠”读“guàn”;
B项,“银项圈、圈套、圈定”的“圈”都读“quān”,“猪圈”的“圈”读“juàn”;
C项,“小号、号外”的“号”读“hào”,“北风怒号”“号哭”的“号”读“háo”。
D项四个词语都读“shǔ”。
故答案为: D
【点评】本题考查了多音字辨析。本题根据所学生字的读音,结合带点字所在的具体词语,为题目中的多音字选择正确读音即可。汉字中有不少多音字,不同的读音表示不同的含义,只有正确理解词语及上下文,辩明语义,才能避免读错。
2.在横线上填入表示“看”的意思的词语。(不能重复)
(1)我停下脚步, 着蓝天白云,心情舒畅极了。
(2)变色龙挂在枝叶上一动不动,似睡非睡地 ,伺机捕捉昆虫。
(3)奶奶手捧泛黄的老相片 着,泪水充满眼眶。
(4)前来 岳飞墓的游人,无不触景生情,潸然泪下。
(5)我正要 他们时,骤然一惊,睁开眼,云锦也已皱蹙,凌乱。
【答案】(1)仰望
(2)窥探
(3)端详
(4)瞻仰
(5)凝视
【知识点】词语含义的理解
【解析】【分析】(1) 仰望:抬头向上看。
(2)窥视:指暗中观察,偷看。
(3)端详:仔细地看。
(4)瞻仰:恭敬地看。
(5)凝视:不眨眼地看。
故答案为:(1) 仰望 ;(2) 窥探 ;(3) 端详 ;(4) 瞻仰 ;(5) 凝视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选词填空的能力。完成时要注意辨析词义的不同,然后结合具体的语境进行选择填空。选词填空题还考查我们的日常词汇和语言积累,许多固定搭配或者约定俗成说法,凭借语感即可做出答案
3.判断下面说法的对错。
(1)把文章各部分的主要意思连起来,能帮助我们把握主要内容。( )
(2)鲁迅是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他的主要作品有《朝花夕拾》《四世同堂》《呐喊》等。( )
(3)柳公权是唐代著名的书法家,他的楷书作品瘦硬挺拔,骨力道劲。( )
(4)《好的故事》中的故事美丽、幽雅、有趣,但它只是一个梦境,体现出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理想的追求。( )
【答案】①正确;②错误;③正确;④正确
(1)正确
(2)错误
(3)正确
(4)正确
【知识点】课文内容理解
【解析】【分析】①本题考查的是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的方法。其中,把文章各部分的主要意思连起来,能帮助我们把握主要内容是其中一种方法,正确。
②本题考查的是作者信息。《四世同堂》作者是老舍,不是鲁迅,错误。
③柳公权是唐代著名书法家,他的楷书方圆并施,棱角分明,人们常用“颜筋柳骨”之“柳骨”来形容其书法瘦硬挺拔,骨力道劲。正确。
④《好的故事》是鲁迅所写一篇描写梦境的文章。写在现实的夜里,“我”孤单彷徨,做了一个梦,梦里,“我”看到“许多美的人和事”,如诗如幻,最后又回到了现实,梦境破碎,表达了作者对当前社会的迷惘,以及渴望一份安宁和对美好生活的期许和憧憬。正确。
故答案为:①正确;②错误;③正确;④正确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要熟读课文基础上加深对课文的了解才能做好此类题目。常见的出错点有偷换概念、以偏概全、断章取义等。
4.判断下列句子所运用的描写方法。
A.语言描写B.动作描写C.外貌描写D.环境描写
(1)你便捏了胡叉,轻轻地走去……
(2)“他不咬人吗?”“有胡叉呢。走到了看见猹了,你便刺。”
(3)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
(4)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
【答案】(1)B
(2)A
(3)D
(4)C
【知识点】描写手法辨析
【解析】【分析】(1)根据句中“ 捏 ”“ 走去 ”可知是对闰土的动作进行描写,故描写方法是动作描写。(2)句中提示语“他不咬人吗?”“有胡叉呢。走到了看见猹了,你便刺。”都是“我”对闰土说的话,故是语言描写。(3)句中关键句“ 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 ”“ 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 ”,是对当时环境的描写,故是环境描写。(4)根据“ 紫色的圆脸 ”“ 头戴一顶小毡帽 ”“ 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 ”可知是对闰土外貌进行描写,故是外貌描写。
故答案为: (1)B(2)A(3)D(4)C
【点评】本题考查了描写方法的辨析。有五种基本描写方法: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外貌描写。掌握五种描写方法及其特点,在语中找准关键语句字词进行判断。
5.补全下列四字词语,并将句子中的画线部分用合适的词语替换,写在横线上。
(1)把下面的四字词语补充完整。
吞枣 大悟 张 李
三更 经风 模 糊
(2)有的同学读书总是不加分析地笼统接受。
(3)这位经历过很多艰难困苦的老人深深地留恋着自己的祖国。
(4)他生性迷糊,常常弄错了对象或弄错了事实,闹了不少笑话。
【答案】(1)囫囵;恍然;冠;戴;半夜;饱;霜;模;糊
(2)囫囵吞枣
(3)饱经风霜
(4)张冠李戴
【知识点】补充成语;成语运用
【解析】【分析】(1)根据所给提示和平时成语积累可知补充的词语为:囫囵吞枣;张冠李戴;三更半夜;饱经风霜;模模糊糊(2)“不加分析地笼统接受”与“囫囵吞枣”意思相对;“经历过很多艰难困苦”与“饱经风霜”意思相对;“弄错了对象或弄错了事实”与“张冠李戴”意思相对。
故答案为: (1)囫囵;恍然;冠、戴;半夜;饱、霜;模、糊(2)囫囵吞枣;饱经风霜;张冠李戴
【点评】本题考查了补全词语、词语的理解与辨析。此题要求在日常学习中多进行积累,识记字形。日常学习中要注意培养多积累的好习惯,多读多背多写。
6.积累与运用。
(1)闰土是“我”童年的好朋友,他给“我”讲了很多趣事: 、 、 、 。
(2)作者在《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中回忆了关于鲁迅先生的五件事:①谈《水浒传》;② ;③除夕放花筒;④ ;⑤关心女佣。他之所以得到那么多人的爱戴,是因为 , 。
(3)《好的故事》描述的是鲁迅先生在黑暗的现实中,强烈地追求 ,在他心目中这个好的故事是 、 、 的。
【答案】(1)雪地捕鸟;看瓜刺猹;海边拾贝;潮汛看鱼
(2)笑谈“碰壁”;救助车夫;他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
(3)多美的人和美的事;美丽;幽雅;有趣
【知识点】文章大意理解
【解析】【分析】(1)《少年闰土》通过“我”的回忆,刻画了一个见识丰富而又活泼可爱、聪明能干、机智勇敢的农村少年──闰土的形象,反映了“我”与他儿时短暂而又真挚的友谊以及对他的怀念之情。课文先描绘了“我”记忆中的闰土看瓜刺猹,接着写与闰土相识、相处的过程。重点写了闰土给“我”讲雪地捕鸟、海边拾贝、看瓜刺猹和看跳鱼儿四件事。
(2)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是现代作家周晔于1945年创作的一篇散文。此文通过回忆伯父鲁迅的 ①谈《水浒传》;②笑谈“碰壁”;③除夕放花筒;④ 救助车夫 ;⑤关心女佣几件事,以及他给“我”的教育,反映了他读书一丝不苟,同情和关怀劳动人民的性格特征,赞扬了鲁迅“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优秀品质,同时又表达了作者对鲁迅的无比怀念、热爱与敬仰之情。
(3) 《好的故事》是现代文学家鲁迅于1925年创作的一首散文诗。此文通过对梦境中“好的故事”的描绘,反映了作者鲁迅在希望与失望的矛盾中。启示人们毁掉“昏沉的夜”,实现充满“好的故事”的生活的强烈愿望,表现了作者鲁迅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歌赞,对理想的热烈憧憬。 在他心目中这个好的故事是 美丽、幽雅、有趣的。
故答案为:(1)雪地捕鸟、看瓜刺猹、海边拾贝、潮汛看鱼 ;(2)笑谈“碰壁”、救助车夫、他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3) 许多美的人和美的事 ;美丽、幽雅、有趣
【点评】考查了课文的理解,培养学生阅读课文内容,并从中获取信息的能力。根据内容做题。这要求我们对课文内容非常熟悉,更要做到熟背。对于课文内容的掌握,都是基于读懂课文的基础之上,学生要借助资料等,将课文读懂,才能进行进一步的理解。
7.根据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我无意识地赶忙捏住几乎坠地的《初学记》。
①改“把”字句:
②改“被”字句:
(2)你想,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
①改陈述句:
②理解正确的是( )。
A.夜晚光线太暗,鲁迅走路不小心,头碰在了墙上
B.说明当时社会的黑暗,以及与反动势力做斗争时受到的挫折与迫害
(3)缩写句子。
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
(4)改成直述句。
他便对父亲说,可以叫他的儿子闰土来管祭器的。
【答案】(1)我无意识地赶忙把几乎坠地的《初学记》捏住。;几乎坠地的《初学记》被我无意识地赶忙捏住。
(2)你想,四周黑洞洞的,很容易碰壁。;B
(3)天空中挂着圆月。
(4)他便对父亲说:“可以叫我的儿子闰土来管祭器的。”
【知识点】扩写、缩写句子;句式转换
【解析】【分析】(1)将陈述句改成把字句方法是:句子中要含有“把”这个字,其结构模式可以记作:甲把乙怎么样。根据“甲把乙怎么样”的句式,解答此题即可。“陈述句”改“被字句”就是句子中要含有“被”这个字,其结构模式可以记作:甲被乙怎么样。根据“甲被乙怎么样”的句式,解答此题即可。
(2)①考查反问句改为陈述句的方法。①问号改为句号;②删掉疑问词“还…吗”。③:否定“不”改为肯定“很”。②理解文章语句的含义,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二要结合文中人物的情感。根据词句原本意义,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分析、推断词句的不同含义,去深入理解词句的真正含义。“你想,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 ”意思是当时社会的黑暗,以及与反动势力做斗争时受到的挫折与迫害。选B。
(3)考查学生缩句的能力。缩句就是去掉句子中的修饰限制成分,保留句子的主干使它更简洁即可。删掉“深蓝的、一轮金黄的”这些修饰限制的成分。
(4)将转述句改写成对话的形式,一要注意人称,二要注意标点符号。
故答案为:(1)1、我无意识地赶忙把几乎坠地的《初学记》捏住。2、几乎坠地的《初学记》被我无意识地赶忙捏住。
(2)1、你想,四周黑洞洞的,很容易碰壁。2、B
(3)天空中挂着圆月。
(4)他便对父亲说:“可以叫我的儿子闰土来管祭器的。”
【点评】(1)掌握陈述句改写成把字句、被字句的方法,平时多练,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2)①反问句改为陈述句的方法如下:第一步:问号改为句号;第二步:删掉疑问词比如:“难道…吗?”和“怎能……呢?”等。第三步:否定改为肯定,肯定改为否定。②此题主要考查对句子的理解能力。要特别注意,这类试题,往往不是要问词句的表面意义,如果简单地理解为词句的表层意思,就容易理解偏差。
(3)主要测试学生对缩句的方法掌握。认真阅读原句,弄清原句中心。平时多做练习。
(4)掌握转述的方法。平时多练习。
二、阅读与鉴赏
课内外对比阅读
材料(一)
少年闰土(节选)
①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的刺去,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
②我于是日日盼望新年,新年到,闰土也就到了。好容易到了年末,有一日,母亲告诉我,闰土来了。我便飞跑的去看。他正在厨房里,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这可见他的父亲十分爱他,怕他死去,所以在神佛面前许下愿心,用圈子将他套住了。他见人很怕羞,只是不怕我,没有旁人的时候,便和我说话,于是不到半日,我们便熟识了。
……
③第二日,我便要他捕鸟。他说:
④“这不能。须大雪下了才好。我们沙地上,下了雪,我扫出一块空地来,用短棒支起一个大竹匾,撒下秕谷,看鸟雀来吃时,我远远地将缚在棒上的绳子只一拉,那鸟雀就罩在竹匾下了。什么都有:稻鸡,角鸡,鹑鸪,蓝背……”
⑤我于是又很盼望下雪。
⑥闰土又对我说:
⑦“现在太冷,你夏天到我们这里来。我们日里到海边检贝壳去,红的绿的都有。鬼见怕也有,观音手也有。晚上我和爹管西瓜去,你也去。”
材料(二)
一面(节选)
①原先和内山说话的那个老人咬着烟嘴走了出来。他的面孔黄里带白,瘦得教人担心,好像大病新愈的人,但是精神很好,没有一点颓唐的样子。头发约莫一寸长,显然好久没剪了。却一根一根精神抖擞地直竖着。胡须很打眼,好像浓墨写的隶体“一”字。
②什么?我很惊异地望着他:黄里带白的脸,瘦得教人担心;头上直竖着寸把长的头发;牙黄羽纱的长衫;隶体“一”字似的胡须;左手里捏着一枝黄色烟嘴,安烟的一头已经熏黑了。
材料(三)
鲁迅的相貌
8.读材料(一)、(二)部分:阅读目的不同,关注的内容也会不同。如果给你以下任务,你会读哪个部分的哪些段落?填在横线上。
①雪地捕鸟 ②海边拾贝
③近看鲁迅 ④远看鲁迅
9.读材料(一),以“闰土有着许多希奇的经历”开头,围绕这个中心,写一段话。
10.读材料(一),先找出两处描写闰土外貌的句子,再思考,这两处外貌描写都写了闰土的什么共同特征?
11.阅读材料(二)(三),回答下列问题。
①对比观察材料(三)中的图1和图2,思考:画家抓住了鲁迅的哪些特征?
②先阅读材料(二)的文字,再观察图1和图2,思考:作家和画家都抓住了鲁迅的什么外貌特征?
12.阅读材料(三),从写人物外貌或画人物外貌的角度,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13.观察,比较图3和图4,运用你悟出的启发,描写人物外貌。
【答案】8.材料(一)第④段;材料(一)第⑦段;材料(二)第②段;材料(二)第①段
9.闰土有着许多希奇的经历。夏天的时候,他日里到海边检贝壳,晚上跟着他父亲一起去管西瓜;冬天的时候,下雪天他常常捕鸟。
10.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都写了闰土颈带银圈、活泼健康的特点。
11.①抓住了鲁迅先生寸头、胡须浓重的特征。②作家和画家都抓住了鲁迅很瘦、寸头、胡须浓重的特征。
12.无论是写人还是画人,都应该把人物最主要的外貌特点描绘出来,这样可以让人物形象更深入人心。
13.老人蓄着一撮短而硬的小胡子,肥大的鼻子上面,一双眼睛深陷在眼窝里,额头的皱纹很深,长着一头蓬乱的灰白头发。
【知识点】课内现代文阅读;文章大意理解;文章人物形象理解
【解析】【点评】本篇对比阅读材料丰富,考查内容全面有深度。主要考查了描写方法及在实际中的运用,使鲁迅的形象深入人心。
8.本题考查对文中内容的了解与概括。认真阅读材料(一),会发现材料一中具体详细地写了雪地捕鸟的过程,运用了一系列的动词“扫”“支”“撒”“看”“拉”等。材料一的第七自然段写了在海边捡贝壳的事情,贝壳种类多、样式多。材料二中第二自然段是近距离观察鲁迅,“黄里带白的脸,瘦得教人担心;头上直竖着寸把长的头发;牙黄羽纱的长衫;隶体“一”字似的胡须;左手里捏着一枝黄色烟嘴,安烟的一头已经熏黑了。 ”将鲁迅的外貌特征写出来了,观察细致。材料二中第一自然段是远距离看到鲁迅的情形。
故答案为: 材料(一)第④段 ; 材料(一)第⑦段 ; 材料(二)第②段 ; 材料(二)第①段
9.本题考查学生的语文阅读及概括总结能力。阅读文章可知,闰土的稀奇事有:夏天到海边捡贝壳,冬天在雪地里捕鸟。句子中的一些字要跟文章内容保持一致。故写出的这段话为: 闰土有着许多希奇的经历。夏天的时候,他日里到海边检贝壳,晚上跟着他父亲一起去管西瓜;冬天的时候,下雪天他常常捕鸟。
故答案为: 闰土有着许多稀奇的经历。夏天的时候,他日里到海边检贝壳,晚上跟着他父亲一起去管西瓜;冬天的时候,下雪天他常常捕鸟。
10.本题考查了阅读分析及信息提取能力。根据题目要求,阅读材料,描写闰土外貌的句子是“ 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 ”。这两处的共同特征是“项带银圈”,“活泼健康”的特点。
故答案为: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 。 写了闰土颈带银圈、活泼健康的特点。
11.本题考查图文对比及观察分析能力。材料三中的两幅图可知画家抓住了鲁迅先生发型及胡须的特点,都是寸头、胡须浓重的特点。仔细阅读材料二,结合材料三,作家和画家都抓住了鲁迅很瘦、寸头、胡须浓重的特征。
故答案为: ①抓住了鲁迅先生寸头、胡须浓重的特征。②作家和画家都抓住了鲁迅很瘦、寸头、胡须浓重的特征。
12.本题考查对描写手法的理解与运用。在对人物进行描写时,所用到了外貌描写或神态、动作描写,都是为了突出人物的某一特点,这样能够使人物形象更加深刻。
故答案为: 无论是写人还是画人,都应该把人物最主要的外貌特点描绘出来,这样可以让人物形象更深入人心。
13.本题考查描写方法的实际运用。观察两幅图片可知,这两幅图的共同点在于头发、眼神和胡须,将这几点描写出来即可。如: 老人蓄着一撮短而硬的小胡子,肥大的鼻子上面,一双眼睛深陷在眼窝里,额头的皱纹很深,长着一头蓬乱的灰白头发。
故答案为: 老人蓄着一撮短而硬的小胡子,肥大的鼻子上面,一双眼睛深陷在眼窝里,额头的皱纹很深,长着一头蓬乱的灰白头发。
14.阅读综合训练。
回忆鲁迅先生(节选)
①鲁迅先生的笑声是明朗的,是从。里的欢喜。若有人说了什么可笑的话,鲁迅先生笑得连烟卷都拿不住了,常常是笑得咳嗽起来。
②鲁迅先生走路很轻捷,尤其使人记得清楚的,是他刚抓起帽子来往头上一扣,同时左腿就伸出去了,仿佛不顾一切地走去。
③鲁迅先生很喜欢北方饭。还喜欢吃油炸的东西,喜欢吃硬的东西,就是后来生病的时候,也不大吃牛奶。鸡汤端到旁边用调羹舀了一二下就算了事。
④有一天约好我去包饺子吃,那还是住在法租界,所以带了外国酸菜和用绞肉机绞成的牛肉,就和许先生站在客厅后边的方桌边包起来。
⑤客厅后没到黄昏就先黑了,背上感到些微的寒凉,知道衣裳不够了,但为着忙,没有加衣裳去。等把饺子包完了看看那数目并不多,这才知道许先生我们谈话谈得太多,误了工作。
⑥饺子煮好,一上楼梯,就听到楼上明朗的鲁迅先生的笑声;中下楼梯来,原来有几个朋友在楼上也正谈得热闹。那一天吃得是很好的。
⑦以后我们又做过韭菜合子,又做过合叶饼,我一提议鲁迅先生必然赞成,而我做得又不好,可是鲁迅先生还是在饭桌上举着筷子问许先生:“我再吃几个吗?”
⑧因为鲁迅先生的胃不大好,每饭后必吃脾自美药丸一二粒。
(1)选文作者萧红回忆了鲁迅先生笑声明朗、 、喜欢北方饭和 等几件事情,其中详细写的事情是 。这样有详有略地表达的好处是: 。
(2)结合资料,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资料青年人写信,写得太草率,鲁迅先生是深恶痛绝之的。“字不一定要写得好,但必须得使人一看了就认识,青年人现在都太忙了……他自己赶快胡乱写完了事,别人看了三遍五遍看不明白,这费了多少工夫,他不管。反正这费的工夫不是他的。这存心是不太好的。”但他还是展读着每封由不同角落里投来的青年的信,眼睛不济时,便戴起眼镜来看,常常看到夜里很深的时光。
A.萧红写《回忆鲁迅先生》是因为在写作上得到过先生的帮助,满怀感激之情
B.鲁迅先生对年轻人写作要求是很严格的,同时也不遗余力地指导青年人
C.通过对鲁迅先生生活小事的回忆,让我们看到了随和豁达、有生活情趣的鲁迅
D.萧红选取生活中的事情来写鲁迅先生,主要是为了告诉读者鲁迅是怎样生活的
(3)通过阅读课内外的文章,你觉得鲁迅是个怎样的人?写在下面的横线上,不超过30字。
【答案】(1)走路很轻捷;约“我”去包饺子吃;约“我”去包饺子吃;主次分明,使人能更清楚地感受到鲁迅先生乐观爽朗、平易近人、热情待客的形象
(2)D
(3)鲁迅是一个严厉、勇毅、童心未泯、笑声爽朗、生活节俭、热情待客的人。
【知识点】记叙文阅读
【解析】【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记忆能力。解答本题,需要仔细阅读短文的内容,然后结合前后句(题目提供的信息)进行补充填空即可。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一定要熟练掌握课文内容,这样在答题时我们才能更准确地写出正确答案。(2)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短文内容,比较判断正误。(3)评价人物性格要应做到通观全文根据文中故事情节以及人物的言行举止具体分析其中蕴涵的精神或品质。
故答案为:(1)1、走路很轻捷 2、约“我”去包饺子吃 3、约“我”去包饺子吃 4、主次分明,使人能更清楚地感受到鲁迅先生乐观爽朗、平易近人、热情待客的形象(2)D (3)鲁迅是一个严厉、勇毅、童心未泯、笑声爽朗、生活节俭、热情待客的人。
【点评】(1)这道题是按课文内容填空。概括性比较强,一定要熟悉课文,边读边思考,才能填好每一空。(2)此题考查学生对短文内容的理解的能力。(3)本题考查评价分析人物性格的能力。
三、写作题
15.赠人玫瑰,手有余香。我们这个社会是充满温馨和谐的社会。人与人需要关爱。需要温馨,在你困难无助时,别人的一句安慰的话语,一双温暖的手,就能化去你心头的坚冰,驱散你额头的愁云。请你把别人对你的关爱牢记在心头吧!用你饱蘸感情的笔墨书写出来吧!题目自拟,不少于400字。
【答案】有你,真好 “朋友一生一起走,那些日子不再有。一句话,一辈子……”这首歌,在我悲伤的时候你会为我唱起,在我失落的时候你会为我唱起,在我快乐的时候你也会为我唱起,使我无时无刻不感到温暖。
还记得半年前那场运动会吗?我们两个都参加了比赛,你参加的项目是50米和100米短跑。记得那时你脚崴了,疼得厉害,但你却强忍着疼痛一直到比赛结束,而且还获得了名次。等我去扶你的时候,我明明看到你已疼得眼泛泪光,你却“口是心非”地说自己没事。你的坚持、你的不放弃让我深受触动,给了我巨大的精神力量。那时我就在想:有你这么坚强的朋友真好!
之后,轮到我去参加200米跑,是你忍着疼痛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站在跑道边为我加油,看你的样子比我还要紧张呢!“呯”的一声,比赛开始了。由于我是新手,没有参加过训练,没有什么经验,所以当我拼尽全力跑完的那一刻,我感觉呼吸困难,险些一个踉跄栽倒在地。是你提前在终点等着我,及时搀扶了我。你把我扶到座位上,给我递水……
看你那担心的样子,我的心里充满了巨大的温暖,那时我就想:有你这样体贴的朋友真好!
下午的运动会,我还有一个项目是400米跑。在来学校的路上,你耐心细致地为我讲解,告诉我跑步的技巧与要领。果然,在你的指导下,我获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
这个好成绩可是有你一半的功劳哟!如果不是你的鼓励,哪来这样的好成绩?朋友,有你真好!朋友,我要由衷地感谢你!因为有你,我的人生才多姿多彩、有滋有味。
我们的友情虽不及李白、汪伦那样“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轰轰烈烈,也不及王观、鲍浩然那种“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的缠缠绵绵,但你的这份友情却让我不再孤独,如阳光般温暖着我的心房!朋友,有你真好!
【知识点】写人类作文
【解析】【分析】本次习作是自命题作文。根据题目要求再确定写作对象,例如是谁对你很关爱,是父母?老师?还是爷爷奶奶?同学?等等,将他们对你是如何关爱的详细写出,可以运用对多种描写方法,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
【点评】小作者开头引用歌曲,结尾引用古诗,文采斐然,妙语连珠。选材恰当,着力描写了朋友带给自己温暖、力量与支持的事例,感情表达真挚,感人至深。
1 / 1【单元卷分层练习】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八单元B卷训练
一、积累运用
1.下面加点字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冠心病 冠军 鸡冠 衣冠整齐
B.银项圈 圈套 圈定 猪圈
C.小号 号哭号外 北风怒号
D.数不清 数落 数一数二 数九寒天
2.在横线上填入表示“看”的意思的词语。(不能重复)
(1)我停下脚步, 着蓝天白云,心情舒畅极了。
(2)变色龙挂在枝叶上一动不动,似睡非睡地 ,伺机捕捉昆虫。
(3)奶奶手捧泛黄的老相片 着,泪水充满眼眶。
(4)前来 岳飞墓的游人,无不触景生情,潸然泪下。
(5)我正要 他们时,骤然一惊,睁开眼,云锦也已皱蹙,凌乱。
3.判断下面说法的对错。
(1)把文章各部分的主要意思连起来,能帮助我们把握主要内容。( )
(2)鲁迅是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他的主要作品有《朝花夕拾》《四世同堂》《呐喊》等。( )
(3)柳公权是唐代著名的书法家,他的楷书作品瘦硬挺拔,骨力道劲。( )
(4)《好的故事》中的故事美丽、幽雅、有趣,但它只是一个梦境,体现出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理想的追求。( )
4.判断下列句子所运用的描写方法。
A.语言描写B.动作描写C.外貌描写D.环境描写
(1)你便捏了胡叉,轻轻地走去……
(2)“他不咬人吗?”“有胡叉呢。走到了看见猹了,你便刺。”
(3)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
(4)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
5.补全下列四字词语,并将句子中的画线部分用合适的词语替换,写在横线上。
(1)把下面的四字词语补充完整。
吞枣 大悟 张 李
三更 经风 模 糊
(2)有的同学读书总是不加分析地笼统接受。
(3)这位经历过很多艰难困苦的老人深深地留恋着自己的祖国。
(4)他生性迷糊,常常弄错了对象或弄错了事实,闹了不少笑话。
6.积累与运用。
(1)闰土是“我”童年的好朋友,他给“我”讲了很多趣事: 、 、 、 。
(2)作者在《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中回忆了关于鲁迅先生的五件事:①谈《水浒传》;② ;③除夕放花筒;④ ;⑤关心女佣。他之所以得到那么多人的爱戴,是因为 , 。
(3)《好的故事》描述的是鲁迅先生在黑暗的现实中,强烈地追求 ,在他心目中这个好的故事是 、 、 的。
7.根据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我无意识地赶忙捏住几乎坠地的《初学记》。
①改“把”字句:
②改“被”字句:
(2)你想,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
①改陈述句:
②理解正确的是( )。
A.夜晚光线太暗,鲁迅走路不小心,头碰在了墙上
B.说明当时社会的黑暗,以及与反动势力做斗争时受到的挫折与迫害
(3)缩写句子。
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
(4)改成直述句。
他便对父亲说,可以叫他的儿子闰土来管祭器的。
二、阅读与鉴赏
课内外对比阅读
材料(一)
少年闰土(节选)
①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的刺去,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
②我于是日日盼望新年,新年到,闰土也就到了。好容易到了年末,有一日,母亲告诉我,闰土来了。我便飞跑的去看。他正在厨房里,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这可见他的父亲十分爱他,怕他死去,所以在神佛面前许下愿心,用圈子将他套住了。他见人很怕羞,只是不怕我,没有旁人的时候,便和我说话,于是不到半日,我们便熟识了。
……
③第二日,我便要他捕鸟。他说:
④“这不能。须大雪下了才好。我们沙地上,下了雪,我扫出一块空地来,用短棒支起一个大竹匾,撒下秕谷,看鸟雀来吃时,我远远地将缚在棒上的绳子只一拉,那鸟雀就罩在竹匾下了。什么都有:稻鸡,角鸡,鹑鸪,蓝背……”
⑤我于是又很盼望下雪。
⑥闰土又对我说:
⑦“现在太冷,你夏天到我们这里来。我们日里到海边检贝壳去,红的绿的都有。鬼见怕也有,观音手也有。晚上我和爹管西瓜去,你也去。”
材料(二)
一面(节选)
①原先和内山说话的那个老人咬着烟嘴走了出来。他的面孔黄里带白,瘦得教人担心,好像大病新愈的人,但是精神很好,没有一点颓唐的样子。头发约莫一寸长,显然好久没剪了。却一根一根精神抖擞地直竖着。胡须很打眼,好像浓墨写的隶体“一”字。
②什么?我很惊异地望着他:黄里带白的脸,瘦得教人担心;头上直竖着寸把长的头发;牙黄羽纱的长衫;隶体“一”字似的胡须;左手里捏着一枝黄色烟嘴,安烟的一头已经熏黑了。
材料(三)
鲁迅的相貌
8.读材料(一)、(二)部分:阅读目的不同,关注的内容也会不同。如果给你以下任务,你会读哪个部分的哪些段落?填在横线上。
①雪地捕鸟 ②海边拾贝
③近看鲁迅 ④远看鲁迅
9.读材料(一),以“闰土有着许多希奇的经历”开头,围绕这个中心,写一段话。
10.读材料(一),先找出两处描写闰土外貌的句子,再思考,这两处外貌描写都写了闰土的什么共同特征?
11.阅读材料(二)(三),回答下列问题。
①对比观察材料(三)中的图1和图2,思考:画家抓住了鲁迅的哪些特征?
②先阅读材料(二)的文字,再观察图1和图2,思考:作家和画家都抓住了鲁迅的什么外貌特征?
12.阅读材料(三),从写人物外貌或画人物外貌的角度,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13.观察,比较图3和图4,运用你悟出的启发,描写人物外貌。
14.阅读综合训练。
回忆鲁迅先生(节选)
①鲁迅先生的笑声是明朗的,是从。里的欢喜。若有人说了什么可笑的话,鲁迅先生笑得连烟卷都拿不住了,常常是笑得咳嗽起来。
②鲁迅先生走路很轻捷,尤其使人记得清楚的,是他刚抓起帽子来往头上一扣,同时左腿就伸出去了,仿佛不顾一切地走去。
③鲁迅先生很喜欢北方饭。还喜欢吃油炸的东西,喜欢吃硬的东西,就是后来生病的时候,也不大吃牛奶。鸡汤端到旁边用调羹舀了一二下就算了事。
④有一天约好我去包饺子吃,那还是住在法租界,所以带了外国酸菜和用绞肉机绞成的牛肉,就和许先生站在客厅后边的方桌边包起来。
⑤客厅后没到黄昏就先黑了,背上感到些微的寒凉,知道衣裳不够了,但为着忙,没有加衣裳去。等把饺子包完了看看那数目并不多,这才知道许先生我们谈话谈得太多,误了工作。
⑥饺子煮好,一上楼梯,就听到楼上明朗的鲁迅先生的笑声;中下楼梯来,原来有几个朋友在楼上也正谈得热闹。那一天吃得是很好的。
⑦以后我们又做过韭菜合子,又做过合叶饼,我一提议鲁迅先生必然赞成,而我做得又不好,可是鲁迅先生还是在饭桌上举着筷子问许先生:“我再吃几个吗?”
⑧因为鲁迅先生的胃不大好,每饭后必吃脾自美药丸一二粒。
(1)选文作者萧红回忆了鲁迅先生笑声明朗、 、喜欢北方饭和 等几件事情,其中详细写的事情是 。这样有详有略地表达的好处是: 。
(2)结合资料,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资料青年人写信,写得太草率,鲁迅先生是深恶痛绝之的。“字不一定要写得好,但必须得使人一看了就认识,青年人现在都太忙了……他自己赶快胡乱写完了事,别人看了三遍五遍看不明白,这费了多少工夫,他不管。反正这费的工夫不是他的。这存心是不太好的。”但他还是展读着每封由不同角落里投来的青年的信,眼睛不济时,便戴起眼镜来看,常常看到夜里很深的时光。
A.萧红写《回忆鲁迅先生》是因为在写作上得到过先生的帮助,满怀感激之情
B.鲁迅先生对年轻人写作要求是很严格的,同时也不遗余力地指导青年人
C.通过对鲁迅先生生活小事的回忆,让我们看到了随和豁达、有生活情趣的鲁迅
D.萧红选取生活中的事情来写鲁迅先生,主要是为了告诉读者鲁迅是怎样生活的
(3)通过阅读课内外的文章,你觉得鲁迅是个怎样的人?写在下面的横线上,不超过30字。
三、写作题
15.赠人玫瑰,手有余香。我们这个社会是充满温馨和谐的社会。人与人需要关爱。需要温馨,在你困难无助时,别人的一句安慰的话语,一双温暖的手,就能化去你心头的坚冰,驱散你额头的愁云。请你把别人对你的关爱牢记在心头吧!用你饱蘸感情的笔墨书写出来吧!题目自拟,不少于400字。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字音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信息,分析四个选项,
A项,“鸡冠、张冠李戴、冠心病”的“冠”读“guān”,“冠军”的“冠”读“guàn”;
B项,“银项圈、圈套、圈定”的“圈”都读“quān”,“猪圈”的“圈”读“juàn”;
C项,“小号、号外”的“号”读“hào”,“北风怒号”“号哭”的“号”读“háo”。
D项四个词语都读“shǔ”。
故答案为: D
【点评】本题考查了多音字辨析。本题根据所学生字的读音,结合带点字所在的具体词语,为题目中的多音字选择正确读音即可。汉字中有不少多音字,不同的读音表示不同的含义,只有正确理解词语及上下文,辩明语义,才能避免读错。
2.【答案】(1)仰望
(2)窥探
(3)端详
(4)瞻仰
(5)凝视
【知识点】词语含义的理解
【解析】【分析】(1) 仰望:抬头向上看。
(2)窥视:指暗中观察,偷看。
(3)端详:仔细地看。
(4)瞻仰:恭敬地看。
(5)凝视:不眨眼地看。
故答案为:(1) 仰望 ;(2) 窥探 ;(3) 端详 ;(4) 瞻仰 ;(5) 凝视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选词填空的能力。完成时要注意辨析词义的不同,然后结合具体的语境进行选择填空。选词填空题还考查我们的日常词汇和语言积累,许多固定搭配或者约定俗成说法,凭借语感即可做出答案
3.【答案】①正确;②错误;③正确;④正确
(1)正确
(2)错误
(3)正确
(4)正确
【知识点】课文内容理解
【解析】【分析】①本题考查的是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的方法。其中,把文章各部分的主要意思连起来,能帮助我们把握主要内容是其中一种方法,正确。
②本题考查的是作者信息。《四世同堂》作者是老舍,不是鲁迅,错误。
③柳公权是唐代著名书法家,他的楷书方圆并施,棱角分明,人们常用“颜筋柳骨”之“柳骨”来形容其书法瘦硬挺拔,骨力道劲。正确。
④《好的故事》是鲁迅所写一篇描写梦境的文章。写在现实的夜里,“我”孤单彷徨,做了一个梦,梦里,“我”看到“许多美的人和事”,如诗如幻,最后又回到了现实,梦境破碎,表达了作者对当前社会的迷惘,以及渴望一份安宁和对美好生活的期许和憧憬。正确。
故答案为:①正确;②错误;③正确;④正确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要熟读课文基础上加深对课文的了解才能做好此类题目。常见的出错点有偷换概念、以偏概全、断章取义等。
4.【答案】(1)B
(2)A
(3)D
(4)C
【知识点】描写手法辨析
【解析】【分析】(1)根据句中“ 捏 ”“ 走去 ”可知是对闰土的动作进行描写,故描写方法是动作描写。(2)句中提示语“他不咬人吗?”“有胡叉呢。走到了看见猹了,你便刺。”都是“我”对闰土说的话,故是语言描写。(3)句中关键句“ 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 ”“ 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 ”,是对当时环境的描写,故是环境描写。(4)根据“ 紫色的圆脸 ”“ 头戴一顶小毡帽 ”“ 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 ”可知是对闰土外貌进行描写,故是外貌描写。
故答案为: (1)B(2)A(3)D(4)C
【点评】本题考查了描写方法的辨析。有五种基本描写方法: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外貌描写。掌握五种描写方法及其特点,在语中找准关键语句字词进行判断。
5.【答案】(1)囫囵;恍然;冠;戴;半夜;饱;霜;模;糊
(2)囫囵吞枣
(3)饱经风霜
(4)张冠李戴
【知识点】补充成语;成语运用
【解析】【分析】(1)根据所给提示和平时成语积累可知补充的词语为:囫囵吞枣;张冠李戴;三更半夜;饱经风霜;模模糊糊(2)“不加分析地笼统接受”与“囫囵吞枣”意思相对;“经历过很多艰难困苦”与“饱经风霜”意思相对;“弄错了对象或弄错了事实”与“张冠李戴”意思相对。
故答案为: (1)囫囵;恍然;冠、戴;半夜;饱、霜;模、糊(2)囫囵吞枣;饱经风霜;张冠李戴
【点评】本题考查了补全词语、词语的理解与辨析。此题要求在日常学习中多进行积累,识记字形。日常学习中要注意培养多积累的好习惯,多读多背多写。
6.【答案】(1)雪地捕鸟;看瓜刺猹;海边拾贝;潮汛看鱼
(2)笑谈“碰壁”;救助车夫;他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
(3)多美的人和美的事;美丽;幽雅;有趣
【知识点】文章大意理解
【解析】【分析】(1)《少年闰土》通过“我”的回忆,刻画了一个见识丰富而又活泼可爱、聪明能干、机智勇敢的农村少年──闰土的形象,反映了“我”与他儿时短暂而又真挚的友谊以及对他的怀念之情。课文先描绘了“我”记忆中的闰土看瓜刺猹,接着写与闰土相识、相处的过程。重点写了闰土给“我”讲雪地捕鸟、海边拾贝、看瓜刺猹和看跳鱼儿四件事。
(2)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是现代作家周晔于1945年创作的一篇散文。此文通过回忆伯父鲁迅的 ①谈《水浒传》;②笑谈“碰壁”;③除夕放花筒;④ 救助车夫 ;⑤关心女佣几件事,以及他给“我”的教育,反映了他读书一丝不苟,同情和关怀劳动人民的性格特征,赞扬了鲁迅“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优秀品质,同时又表达了作者对鲁迅的无比怀念、热爱与敬仰之情。
(3) 《好的故事》是现代文学家鲁迅于1925年创作的一首散文诗。此文通过对梦境中“好的故事”的描绘,反映了作者鲁迅在希望与失望的矛盾中。启示人们毁掉“昏沉的夜”,实现充满“好的故事”的生活的强烈愿望,表现了作者鲁迅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歌赞,对理想的热烈憧憬。 在他心目中这个好的故事是 美丽、幽雅、有趣的。
故答案为:(1)雪地捕鸟、看瓜刺猹、海边拾贝、潮汛看鱼 ;(2)笑谈“碰壁”、救助车夫、他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3) 许多美的人和美的事 ;美丽、幽雅、有趣
【点评】考查了课文的理解,培养学生阅读课文内容,并从中获取信息的能力。根据内容做题。这要求我们对课文内容非常熟悉,更要做到熟背。对于课文内容的掌握,都是基于读懂课文的基础之上,学生要借助资料等,将课文读懂,才能进行进一步的理解。
7.【答案】(1)我无意识地赶忙把几乎坠地的《初学记》捏住。;几乎坠地的《初学记》被我无意识地赶忙捏住。
(2)你想,四周黑洞洞的,很容易碰壁。;B
(3)天空中挂着圆月。
(4)他便对父亲说:“可以叫我的儿子闰土来管祭器的。”
【知识点】扩写、缩写句子;句式转换
【解析】【分析】(1)将陈述句改成把字句方法是:句子中要含有“把”这个字,其结构模式可以记作:甲把乙怎么样。根据“甲把乙怎么样”的句式,解答此题即可。“陈述句”改“被字句”就是句子中要含有“被”这个字,其结构模式可以记作:甲被乙怎么样。根据“甲被乙怎么样”的句式,解答此题即可。
(2)①考查反问句改为陈述句的方法。①问号改为句号;②删掉疑问词“还…吗”。③:否定“不”改为肯定“很”。②理解文章语句的含义,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二要结合文中人物的情感。根据词句原本意义,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分析、推断词句的不同含义,去深入理解词句的真正含义。“你想,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 ”意思是当时社会的黑暗,以及与反动势力做斗争时受到的挫折与迫害。选B。
(3)考查学生缩句的能力。缩句就是去掉句子中的修饰限制成分,保留句子的主干使它更简洁即可。删掉“深蓝的、一轮金黄的”这些修饰限制的成分。
(4)将转述句改写成对话的形式,一要注意人称,二要注意标点符号。
故答案为:(1)1、我无意识地赶忙把几乎坠地的《初学记》捏住。2、几乎坠地的《初学记》被我无意识地赶忙捏住。
(2)1、你想,四周黑洞洞的,很容易碰壁。2、B
(3)天空中挂着圆月。
(4)他便对父亲说:“可以叫我的儿子闰土来管祭器的。”
【点评】(1)掌握陈述句改写成把字句、被字句的方法,平时多练,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2)①反问句改为陈述句的方法如下:第一步:问号改为句号;第二步:删掉疑问词比如:“难道…吗?”和“怎能……呢?”等。第三步:否定改为肯定,肯定改为否定。②此题主要考查对句子的理解能力。要特别注意,这类试题,往往不是要问词句的表面意义,如果简单地理解为词句的表层意思,就容易理解偏差。
(3)主要测试学生对缩句的方法掌握。认真阅读原句,弄清原句中心。平时多做练习。
(4)掌握转述的方法。平时多练习。
【答案】8.材料(一)第④段;材料(一)第⑦段;材料(二)第②段;材料(二)第①段
9.闰土有着许多希奇的经历。夏天的时候,他日里到海边检贝壳,晚上跟着他父亲一起去管西瓜;冬天的时候,下雪天他常常捕鸟。
10.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都写了闰土颈带银圈、活泼健康的特点。
11.①抓住了鲁迅先生寸头、胡须浓重的特征。②作家和画家都抓住了鲁迅很瘦、寸头、胡须浓重的特征。
12.无论是写人还是画人,都应该把人物最主要的外貌特点描绘出来,这样可以让人物形象更深入人心。
13.老人蓄着一撮短而硬的小胡子,肥大的鼻子上面,一双眼睛深陷在眼窝里,额头的皱纹很深,长着一头蓬乱的灰白头发。
【知识点】课内现代文阅读;文章大意理解;文章人物形象理解
【解析】【点评】本篇对比阅读材料丰富,考查内容全面有深度。主要考查了描写方法及在实际中的运用,使鲁迅的形象深入人心。
8.本题考查对文中内容的了解与概括。认真阅读材料(一),会发现材料一中具体详细地写了雪地捕鸟的过程,运用了一系列的动词“扫”“支”“撒”“看”“拉”等。材料一的第七自然段写了在海边捡贝壳的事情,贝壳种类多、样式多。材料二中第二自然段是近距离观察鲁迅,“黄里带白的脸,瘦得教人担心;头上直竖着寸把长的头发;牙黄羽纱的长衫;隶体“一”字似的胡须;左手里捏着一枝黄色烟嘴,安烟的一头已经熏黑了。 ”将鲁迅的外貌特征写出来了,观察细致。材料二中第一自然段是远距离看到鲁迅的情形。
故答案为: 材料(一)第④段 ; 材料(一)第⑦段 ; 材料(二)第②段 ; 材料(二)第①段
9.本题考查学生的语文阅读及概括总结能力。阅读文章可知,闰土的稀奇事有:夏天到海边捡贝壳,冬天在雪地里捕鸟。句子中的一些字要跟文章内容保持一致。故写出的这段话为: 闰土有着许多希奇的经历。夏天的时候,他日里到海边检贝壳,晚上跟着他父亲一起去管西瓜;冬天的时候,下雪天他常常捕鸟。
故答案为: 闰土有着许多稀奇的经历。夏天的时候,他日里到海边检贝壳,晚上跟着他父亲一起去管西瓜;冬天的时候,下雪天他常常捕鸟。
10.本题考查了阅读分析及信息提取能力。根据题目要求,阅读材料,描写闰土外貌的句子是“ 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 ”。这两处的共同特征是“项带银圈”,“活泼健康”的特点。
故答案为: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 。 写了闰土颈带银圈、活泼健康的特点。
11.本题考查图文对比及观察分析能力。材料三中的两幅图可知画家抓住了鲁迅先生发型及胡须的特点,都是寸头、胡须浓重的特点。仔细阅读材料二,结合材料三,作家和画家都抓住了鲁迅很瘦、寸头、胡须浓重的特征。
故答案为: ①抓住了鲁迅先生寸头、胡须浓重的特征。②作家和画家都抓住了鲁迅很瘦、寸头、胡须浓重的特征。
12.本题考查对描写手法的理解与运用。在对人物进行描写时,所用到了外貌描写或神态、动作描写,都是为了突出人物的某一特点,这样能够使人物形象更加深刻。
故答案为: 无论是写人还是画人,都应该把人物最主要的外貌特点描绘出来,这样可以让人物形象更深入人心。
13.本题考查描写方法的实际运用。观察两幅图片可知,这两幅图的共同点在于头发、眼神和胡须,将这几点描写出来即可。如: 老人蓄着一撮短而硬的小胡子,肥大的鼻子上面,一双眼睛深陷在眼窝里,额头的皱纹很深,长着一头蓬乱的灰白头发。
故答案为: 老人蓄着一撮短而硬的小胡子,肥大的鼻子上面,一双眼睛深陷在眼窝里,额头的皱纹很深,长着一头蓬乱的灰白头发。
14.【答案】(1)走路很轻捷;约“我”去包饺子吃;约“我”去包饺子吃;主次分明,使人能更清楚地感受到鲁迅先生乐观爽朗、平易近人、热情待客的形象
(2)D
(3)鲁迅是一个严厉、勇毅、童心未泯、笑声爽朗、生活节俭、热情待客的人。
【知识点】记叙文阅读
【解析】【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记忆能力。解答本题,需要仔细阅读短文的内容,然后结合前后句(题目提供的信息)进行补充填空即可。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一定要熟练掌握课文内容,这样在答题时我们才能更准确地写出正确答案。(2)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短文内容,比较判断正误。(3)评价人物性格要应做到通观全文根据文中故事情节以及人物的言行举止具体分析其中蕴涵的精神或品质。
故答案为:(1)1、走路很轻捷 2、约“我”去包饺子吃 3、约“我”去包饺子吃 4、主次分明,使人能更清楚地感受到鲁迅先生乐观爽朗、平易近人、热情待客的形象(2)D (3)鲁迅是一个严厉、勇毅、童心未泯、笑声爽朗、生活节俭、热情待客的人。
【点评】(1)这道题是按课文内容填空。概括性比较强,一定要熟悉课文,边读边思考,才能填好每一空。(2)此题考查学生对短文内容的理解的能力。(3)本题考查评价分析人物性格的能力。
15.【答案】有你,真好 “朋友一生一起走,那些日子不再有。一句话,一辈子……”这首歌,在我悲伤的时候你会为我唱起,在我失落的时候你会为我唱起,在我快乐的时候你也会为我唱起,使我无时无刻不感到温暖。
还记得半年前那场运动会吗?我们两个都参加了比赛,你参加的项目是50米和100米短跑。记得那时你脚崴了,疼得厉害,但你却强忍着疼痛一直到比赛结束,而且还获得了名次。等我去扶你的时候,我明明看到你已疼得眼泛泪光,你却“口是心非”地说自己没事。你的坚持、你的不放弃让我深受触动,给了我巨大的精神力量。那时我就在想:有你这么坚强的朋友真好!
之后,轮到我去参加200米跑,是你忍着疼痛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站在跑道边为我加油,看你的样子比我还要紧张呢!“呯”的一声,比赛开始了。由于我是新手,没有参加过训练,没有什么经验,所以当我拼尽全力跑完的那一刻,我感觉呼吸困难,险些一个踉跄栽倒在地。是你提前在终点等着我,及时搀扶了我。你把我扶到座位上,给我递水……
看你那担心的样子,我的心里充满了巨大的温暖,那时我就想:有你这样体贴的朋友真好!
下午的运动会,我还有一个项目是400米跑。在来学校的路上,你耐心细致地为我讲解,告诉我跑步的技巧与要领。果然,在你的指导下,我获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
这个好成绩可是有你一半的功劳哟!如果不是你的鼓励,哪来这样的好成绩?朋友,有你真好!朋友,我要由衷地感谢你!因为有你,我的人生才多姿多彩、有滋有味。
我们的友情虽不及李白、汪伦那样“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轰轰烈烈,也不及王观、鲍浩然那种“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的缠缠绵绵,但你的这份友情却让我不再孤独,如阳光般温暖着我的心房!朋友,有你真好!
【知识点】写人类作文
【解析】【分析】本次习作是自命题作文。根据题目要求再确定写作对象,例如是谁对你很关爱,是父母?老师?还是爷爷奶奶?同学?等等,将他们对你是如何关爱的详细写出,可以运用对多种描写方法,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
【点评】小作者开头引用歌曲,结尾引用古诗,文采斐然,妙语连珠。选材恰当,着力描写了朋友带给自己温暖、力量与支持的事例,感情表达真挚,感人至深。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