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 三国鼎立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6课 三国鼎立 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2.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11-14 17:25:0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3张PPT)
京剧中的曹操,白脸黑眉,代表着阴险狡诈、凶残多疑的奸臣。
京剧中的曹操造型
真实历史中的曹操是怎样的人?
京剧《击鼓骂曹》
如今出了个奸曹操,
上欺天子下压群僚。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第 16 课
三 国 鼎 立
《篙里行》
——曹操(42岁)
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
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
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
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
淮南弟称号,刻玺于北方。
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黄巾起义
诸侯割据
天下分裂战乱
东汉末年军阀割据图(198年)
在镇压黄巾起义的过程中,形成群雄并起的局面,在这些割据势力中,袁绍占据黄河以北,兵多粮足,实力最强;曹操占据河南,实力快速增长,二人也由原来的盟友,成为争夺天下的对手。
袁绍:“南据河,北阻燕、代”,立住脚跟,然后再“兼戎狄之众”,“南向以争天下”
袁 绍
重视地力资源,借助黄河
天险站稳脚跟,再图天下
曹操:“若以险固为资,则不能应机而变化”,“吾任天下之智力”。
曹 操
智力可以转化成地力,要重用人才!
曹操光脚迎接许攸
曹操的聊天艺术
荀 彧 你是我的张良!
郭 嘉 使我成就大业的人,就是你了!
荀 攸 我和你一起谋划大事,天下就不用愁了!
程 昱 你一定会成为我的心腹!
许 褚 你是我的樊哙!
张 郃 (你归降于我就像是)忠臣微子脱离殷商,
良将韩信投奔汉王!
与汉献帝擦肩而过的袁绍
袁绍谋士沮授:“宜迎大驾,安宫邺都,挟天子而令诸侯,畜士马以讨不庭,谁能御之!”
袁绍:汉室没落,而我现在名重天下,给自己找个主公,犯不着!
曹操谋士毛玠:“奉天子以令不臣,修耕植,畜军资,如此则霸王之业可成也!”
曹操:敬纳其言
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
(汉献帝)
袁绍刚愎自用;曹操重用人才,挟天子以令诸侯,实行屯田
公元200年,袁绍与曹操在官渡决战。曹操兵力3万,袁绍拥兵10万占据绝对优势。袁绍的谋士许攸降曹,告诉曹操袁军的粮草屯于乌巢。曹操率精兵连夜偷袭,烧掉袁军粮草。袁绍全军覆没,只带800残兵逃过黄河。
曹操战术得当,以少胜多,为统一北方打下基础
《龟虽寿》
—— 曹操(53岁)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螣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曹操“志在千里”,指的是什么?
挥师南下,统一全国
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
——诸葛亮《隆中对》
刘备三顾茅庐
诸 葛 亮 策 略 :联 吴 抗 曹
公元208年,曹操(时年54岁)领兵20万,挥师南下,与孙刘联军兵力5万,对峙于赤壁。
赤壁之战形势图
曹操的船串儿变成了烤串儿
材料一 曹操之众,远来疲敝··· 且北方之人,不习水战;又,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非心服也。 ——《资治通鉴·汉纪五十七》
材料二 瑜部将黄盖曰:“观操军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 ——《三国志》
材料三 曹操其人极易激动,易被胜利冲昏头脑
——张作耀《曹操传》
曹操骄傲自满,松懈轻敌
曹军劳师远征,不习水战,兵心不齐
孙刘联军策略得当,火烧赤壁
官渡之战与赤壁之战比较表
战役 官渡之战 赤壁之战
时间 200年 208年
交战双方 曹操和袁绍 曹操和孙刘联军
结果 曹操胜 曹操败
意义 为统一北方奠定基础 为三国鼎立奠定基础
相同点 都是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 都因策略得当而获胜 都对之后的政局产生深远影响
曹操一胜一败留 给我们的启示?
军事力量的强弱不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唯一因素
人才、战略战术也是取胜的重要原因
骄兵必败
202年,带着未能一统天下的遗憾,曹操病逝,享年66岁
220年,曹丕废汉建魏,定都洛阳
221年,刘备建立蜀汉,定都成都
229年,孙权称帝,建立吴国,定都建业(南京)
三国鼎立形势图
《浮海夷洲图》吴国派卫温出使
夷洲,加强了大陆与台湾的联系
魏国农业灌溉工具:翻车
蜀 锦
2023年成都大运会奖牌绶带




(曹魏)农官兵田,鸡犬之声,阡陌相属
——《晋书·食货志》
(吴国)其四野···膏腴(肥沃)兼倍
——《吴都赋》
(蜀国)田畴辟,仓廪实,器械利,蓄积饶
——《三国志》
经济由衰到兴 政治由乱到治 人口由少到多
三国末期应有3000万人,而东汉三国期间的人口谷底大致在2224万——2361万之间。
——整理自葛剑雄《中国人口史》
政权由少到多
三国鼎立结束了军阀割据,形成了局部统一,是历史的进步
如何评价曹操?
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 —— 鲁迅
非常之人,超世之杰 ——西晋·陈寿《三国志》
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与曹操同时代的许劭
毛泽东提出要为曹操翻案的号召。1959年中国学术界掀起了一场“替曹操恢复名誉”的讨论。今天,京剧的舞台上,白脸曹操的眉心上多了一颗红点,以示客观。
评价人物要客观公正,要看其是否推动社会进步和历史发展
东汉末年
东汉末年
军阀割据
官渡之战
赤壁之战
为统一北方奠定基础
为三国鼎立奠定基础
三国鼎立
曹丕建魏
刘备建蜀
孙权建吴
局部统一
为后来的西晋统一奠定基础
注意:曹操死后,曹丕才废汉建魏,所以曹操不是三国人物
1. 第一手史料是接近或直接在历史事件发生时所产生和记录的原始资料。以下用于研究三国时期历史的第一手史料是
A、历史剧《三国》 B、罗贯中《三国演义》
C、司马光《资治通鉴》 D、诸葛亮《出师表》
D
3. 东汉政权结束的标志是
A.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B. 曹丕在洛阳建立魏国C.刘备称帝,建立蜀汉 D. 孙权称王,后改称帝
B
2. 曹操也是一位著名的诗人,他曾在《龟虽寿》一诗中写道:“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表达了他的雄心壮志。结合史实你认为他的壮志是A. 消灭袁绍的势力 B. 统一北方黄河流域
C. 南下,统一全国 D. 废汉帝,自立为帝
C
4. 东汉末年,群雄并起,国家陷于分裂割据局面,最终形成三国鼎立的格局。下列示意图中,符合公元229年中国的政权局面的是 A. B. C. D. A. B. C. D.
D
5.下列对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评价,符合历史发展趋势的一项是
A.局部统一,为大一统创造了条件
B.战乱频繁,严重破坏了社会经济
C.政权割据,形成了国家分裂局面
D.破坏民族关系,不利于民族融合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