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6张PPT)
新 课 导 入
国民革命:亦称“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或“大革命”,是指1924年5月至1927年4月中国人民在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合作领导下进行的国内革命战争,是中国人民反对北洋军阀统治的战争和政治运动。
思考:国共两党为什么要合作?
理
解
概
念
你听到的歌曲是?
《国民革命歌》
第五单元 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
第15课
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
课程标准:
了解北伐战争中工农运动的发展情况;知道中共三大内容和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实现;知道北伐战争的目的、主要对象、主要战场;分析北伐战争胜利进军原因。
第一篇章
国民革命之兴起
——国共合作的实现
一、兴起:国共合作的实现
革命党是群众的向导,
在革命中未有革命党领错
了路而革命不失败的,我
们的革命要有不领错路和
一定成功的把握,不可不注意团结我们的真正的朋友,以攻击我们的真正的敌人。
——1925年毛泽东《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材
料
研
读
1913年
二次
革命
1917-1918年
第一次
护法运动
第二次
护法运动
1921-1922年
失败 失败 失败
共产党方面:单枪匹马不能取得革命的胜利,必须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同盟者,才能战胜强大的敌人。
国民党方面:孙中山在经过多次反对北洋军阀斗争的失败后,深深感到必须改组国民党,为它注入新鲜血液。
1.国共合作的背景:①国共两党因共同的失败经验深感合作的必要
(1)决定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2)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
1923年6月
中共三大的召开
时间:
内容:
一、兴起:国共合作的实现
1.国共合作的背景:②中共三大召开
统
一
战
线
工人
农民
小资产阶级
民族
资产
阶级
第一次国共合作方式:党内合作
中共三大会场
孙中山
李大钊
毛泽东
陈独秀
苏联代表
1924 年 1 月,在孙中山主持下,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李大钊、林伯渠、毛泽东、瞿秋白等共产党员参加了大会的领导和组织工作。
一、兴起:国共合作的实现
一、兴起:国共合作的实现
国民党一大
时间:
地点:
内容:
意义:
1924年
广州
旧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
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
标志国共两党合作的正式建立。
3.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建立标志:国民党一大的召开
国民党一大会场
一、兴起:国共合作的实现
3.合作成果一——黄埔军校的建立
孙中山兼任总理
周恩来政治部主任
蒋介石任校长
①时间、地点:
1924年 广州黄埔
②负责人兼总理:孙中山
校长:蒋介石
政治部主任:周恩来
以下材料体现了黄埔军校怎样的办学方针?
③办学方针(特点):把政治教育和军事训练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
升官发财请往他处
贪生怕死勿入斯门
革命者来
孙中山拟定的最重要的措施,是在黄埔建立一个训练军官的军事学校,进行标准化的军事训练和向学生灌输共同的革命思想。……北伐军向全世界发表声明,说明了北伐的爱国目的:从军阀手中解放中国,赢得在各国中的正当的平等地位。
——费正清《剑桥中华民国史》
材
料
研
读
黄埔军校在广州培养学生近5000人……其中徐向前、林彪、左权、陈赓、许光达、周逸群、萧克、刘志丹、罗瑞卿、黄公略、周士第、宋时轮等将帅都毕业于黄埔军校。
——孙继业《伟人孙中山》
材
料
研
读
以下材料体现了黄埔军校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④作用:培养出大批军事和政治人才,为国民革命军的建立和随北伐战争作了准备。
(共)陈赓
(共)徐向前
(共)叶剑英
(共)林彪
1925年3月12日,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逝世。
孙中山遗嘱中的“革命”指的是?
“余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其目的在求中国之自由平等。积四十年之经验深知欲达到此目的,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
革命尚未成功,凡我同志,务须依照余所著《建国方略》《建国大纲》《三民主义》及《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继续努力,以求贯彻。主张开国民会议及废除不平等条约,尤须于最短期间促其实现。是所至嘱!”
——孙中山《遗嘱》全文
国民革命仍要继续,在全国人民迫切要求和中国共产党的影响与推动下,广东革命政府决定出师北伐。
国民革命之高潮
——北伐战争
第二篇章
二、高潮:北伐战争
张作霖
吴佩孚
孙传芳
国民政府
军阀
控制区域
军队数量
吴佩孚
孙传芳
张作霖
鄂、湘、豫
东南五省
东北、京津、山东
20万
20万
35万
1.目标/目的:
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实现全国统一
2.革命对象:
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
二、高潮:北伐战争
国民革命军总司令
——蒋介石
3.主力军:国民革命军(总司令:蒋介石)
4.政府:广州国民政府
5.战略方针:先近后远,先弱后强,各个击破(吴→孙→张)
我不牺牲,
国将沉沦。
我不流血,
民无安宁。
国既沉沦,
家孰与存。
——蒋介石
二、高潮:北伐战争
10万
20万
20万
35万
75万
汀泗桥贺胜桥战役
叶挺独立团
“铁军”
6.初期主战场:
两湖战场(湖北、湖南)
7.著名战役:
汀泗桥、贺胜桥战役
第四军独立团:铁军
叶挺:北伐名将
1927年形势
1926年形势
国民政府
吴佩孚
孙传芳
张作霖
国民政府
张作霖
二、高潮:北伐战争
8.结果:北伐军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基本消灭北洋军阀的统治,国民政府从广州迁到武汉。
材料一:北伐战争是国共两党共同进行的一场革命的、正义的战争。
材料二:根据敌我双方的军力情况,北伐军采取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敌人的作战方针。
材料三:
③工农群众的支持
①国共两党团结合作
②采取正确的作战方针
二、高潮:北伐战争
根据材料,分析北伐胜利进军的原因。
农民运动
工人运动
上海先后发动三次武装起义
国民革命之失败
——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
第三篇章
1927.4.12
政变名称
四一二
七一五
时间
地点
罪魁祸首
上海
蒋介石
1927.7.15
武汉
汪精卫
“宁可枉杀千人,不可使一人漏网”
三、失败: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
1.叛变概况: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在蒋介石一手策划下,1927年4月12日,上海帮派头子黄金荣、杜月笙组织流氓袭击工人纠察队。随后,蒋介石军队以“工人内讧”为由,强行收缴工人纠察队的枪支,并打死打伤工人300多人。4月13日,上海工人举行总罢工,十几万工人、学生、市民上街游行。游行队伍在宝山路遭到蒋介石军队的血腥屠杀,死亡100多人,受伤者无数。随后,蒋介石下令封闭上海总工会和一切革命团体,大肆捕杀典产党员和革命群众。几天之内,就有300多人遇难,500多人被捕,5000多人失踪。
知
识
拓
展
思考:国民党右派为什么叛变革命?
2.叛变的原因:高涨的工农革命运动触动到了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根本利益。
1925.7
国民政府迁到武汉
蒋介石在南京建立国民政府
武汉国民政府迁往南京,称“宁汉合流”
汪精卫在广州成立国民政府
1927年
1927.4.18
1928年底
张学良宣布东北易帜
南京政府在名义上
统一全国
1927.9
3.国民政府的建立与变迁
北伐战争取得重大胜利,为什么说国民革命失败了?
北伐战争的成功: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实现了全国统一。
国民革命的失败: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没有完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
失败原因:
客观: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中外反动势力强大。
主观:共产党缺乏革命经验。
教训:
使共产党认识到要领导人民革命取得胜利,就必须坚持无产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必须掌握革命的武装,坚持武装斗争。
三、失败: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
课 堂 小 结
兴起
失败
国共合作实现
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
高潮
北伐胜利进军
国民革命(1924-1927年)
国民党一大召开
创建黄埔军校
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统治。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七一五反革命政变
中考链接
(2023·山东滨州·统考中考真题)孙中山指出:“我今天来分别共产主义和民生主义,可以说共产主义是民生的理想,民生主义是共产的实行;所以两种主义没有什么分别……”基于这种认识,孙中山( )
A.提出三民主义 B.领导武昌起义
C.主张国共合作 D.创立黄埔军校
C
中考链接
(2023·辽宁阜新·统考中考真题)历史证明:国共两党合则两利,分则两伤。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成果是( )
A.武昌起义、秋收起义
B.中共三大、国民党一大
C.黄埔军校建立、北伐战争
D.国共合作宣言的发表、抗战胜利
C
中考链接
(2023·云南·统考中考真题)1926年7月6日通过的《中国国民党为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宣言》指出:“中国人民一切困苦之总原因,在帝国主义者之侵略及其工具卖国军阀之暴虐。中国人民唯一的需要,在建设一人民的统一政府。”《宣言》揭示了北伐的目的是( )
A.推翻清政府统治 B.反对袁世凯复辟
C.组织工人运动 D.推翻北洋军阀统治,统一全国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