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0张PPT)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
第20课 正面战场的抗战
共产党敌后战场
正面战场指和敌军正面冲突的地方,敌军入侵我方,我方抵抗的战场是正面战场。在这个战场上作战的中国军队主要是国民党的军队,因此一般也称其为国民党正面战场,多为大兵团作战。
敌后战场指在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深入到日本占领区而开辟的战场。即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依靠有利地形在日本军队占领区所形成的有一定军事控制范围地区,多为游击战。
互相配合
同仇敌忾
共赴国难
驱逐日寇
国民党正面战场
正面战场的抗战
正面战场是抗战前期的主要战场
战略反攻阶段 1944.1—1945.8
战略相持阶段1938.10-1943.12
战略防御阶段1937.7—1938.10
淞沪会战1937.8.13-11
太原会战1937.9-11
远征军入缅作战 1942
徐州会战1938.3-5
武汉会战1938.6-10
豫湘桂战役1944
第三次长沙会战1941.12
……
台儿庄战役
打破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迷梦
1938年初,日军为了打通津浦铁路,连接华北与华中战场,扩大侵略,采取南北对进的方针,夹击江苏战略要地徐州。
——李庆连:《中国共产党徐州地方史 ·第1卷》
图示日占区大略为1938年1月情形
徐州
一、台儿庄战役
上海(日占)
天津(日占)
津浦铁路(南北走向)
陇海铁路(东西走向)
1.目的:
为打通津浦路,连接南北战场
台儿庄
第五战区司令长官
台儿庄战役总指挥
李宗仁
1938年3月
一、台儿庄战役
2.概况:
(1)时间:
(2)地点:
山东台儿庄
(3)指挥:
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
(4)结果:
共歼敌1万余人,取得胜利
李宗仁,广西桂林人,1891年生。幼年家贫务农,后毕业于广西陆军速成学校。李宗仁以军人身份在广州追随孙中山。北伐战争时率部由湖南进攻至山海关。北伐以后十年间占据广西,并与蒋介石中央军多次争斗。抗日战争时任第五战区司令,动员广西将士抗日,指挥多次大战,在台儿庄大捷名震一时。1948年当选民国副总统,1949年1月代行总统职权。1965年回到大陆,1969年病逝于北京。
李宗仁
一、台儿庄战役
台儿庄战役中,日军曾凭借火炮优势攻入。守卫的三十一师师长池峰城立即组织敢死队,准备夺回阵地。战士们知道此去九死一生,依然踊跃报名。池峰城宣布:“每名敢死队赏大洋30块。”报名的战士当即表示:“要钱干什么?我们打仗是为了不让我们的子孙后代作日本人的奴隶,是要争取民族的生存。”敢死队趁夜色冲入敌阵,白刃战中,有的受了伤,又从血泊中爬起来,用大刀砍杀敌人;有的拉响身上的手雷和敌人同归于尽。阵地夺回来了,57名敢死队员却只剩下11人存活。
池峰城
台儿庄敢死队
一、台儿庄战役
①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
②振奋了中国军民的精神,坚定了抗战意志和信念。
台儿庄捷报传出后,举国若狂。京沪沦陷后,笼罩全国的悲观空气至此一扫而空,抗战前途露出一线曙光。……区区台儿庄地区经此一战,几成民族复兴的新象征。我军得此鼓励,无不精神百倍,都出现一片欢乐之情,为抗战发动以来的第一快事。
——李宗仁
李宗仁摄于津浦线台儿庄站
一、台儿庄战役
3.意义:
1938年5月19日,徐州沦陷。日军为实现其速战速决、一举灭亡中国的战略企图,即调集重兵发起侵占武汉的作战。——陈标华.武汉会战,抗战的转折点[J].小康,2015,(16):30-33.
图示日占区大略为1938年6月情形
徐州(日占)
二、武汉会战
武汉
郑州
西安
“花园口决堤”
北平(日占)
南京(日占)
平汉铁路(北平到武汉段)
陇海铁路(徐州到西安段)
长江中下游平原
1938.5.19
花园口事件
——“以水代兵”阻止日军西进
给日本的影响
日本大本营陆军部撰有日军侵华史长编。其中第440页记载如下:“中国军队6月10日左右于郑州东北掘开黄河堤防,使黄河水向东南方向涌出,采取了水淹战术,淹没了自己的广大沃野,形成了经中牟、尉氏、周口、阜阳连接淮河的大地障,给我军行动造成极大困难。”
中方损失
据统计,花园口决堤,直接淹死、饿死群众达89.3万多人,先后逃离家园者391万多人,淹没耕地2994.3万多亩,经济损失超过10.9亿元,间接导致惨绝人寰的1942河南大饥荒。
沿长江进攻
被迫改变作战计划!
黄泛区
1938年6月为了防止日军沿平汉线南下进
攻武汉,蒋介石下令炸开花园口黄河大堤。
二、武汉会战
1.目的:
武汉的战略地位
12月13日,南京沦陷后,国民政府虽然西迁重庆,但政府机关大部和军事统帅部却在武汉均,武汉成为当时全国的政治 、军事、外交、经济与文化中心,成为事实上的战时首都,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中心也转移到了武汉,武汉一时成为全国乃至于全世界关注的焦点。
“只要攻占汉口、广州,就能支配中国”。
日本为了迫使中国政府屈服,尽快结束战争
1938年6月—10月
大
别
山
鄱
阳
湖
武汉
长
江
大别山
武汉
万家岭
二、武汉会战
2.概况:
(1)时间:
(2)地点:
大别山、鄱阳湖、长江两岸
(3)战役:
万家岭战役
同仇敌忾 血染沙场
万家岭
万家岭战役于10月
9日晚7点向日军
106师团发起总攻。
10月10日黎明,日
军106师团遭到毁灭
性打击。
万家岭大捷
武汉
北平
广州
平
汉
线
粤
汉
线
二、武汉会战
3.结果:
日军占领广州、武汉
4.影响:
①是抗日战争战略防御阶段规模最大、时间最长、歼敌最多的一次战役②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
③中国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
武汉会战后,日军在华中发起数次战役皆无重大斩获,中国战场陷入僵持。直至1944年豫湘桂战役前,日军再没有大型作战。武汉会战后日本人口数大幅度降低,无法支应战事。战局不可避免的走向日本最感痛苦的长期消耗战。
应盟国方面要求,国民政府决定从第九战区抽调第4军等部队南下,策应英军在香港的抵抗。而在武汉方面的日军为了牵制第九战区部队的南下,决定对其发动新的进攻。
——张生,平欲晓.抗日战争正面战场的一次歼灭战──第三次长沙会战[J].军事历史,1994(01):13-16.
图示日占区大略为1941年12月情形
三、第三次长沙会战
武昌(日占)
长沙
12月8日
日军进攻香港
粤汉铁路
长沙地处粤汉铁路中央,又是湘江
沿岸最重要的港口,其地理位置具有极高的军事战略价值。
第一次长沙会战(1939.9—1939.10)
第二次长沙会战(1941.9—1941.10)
第三次长沙会战(1941.12—1942.1)
PK
30万
12万
阿南惟几
薛岳
三、第三次长沙会战
1941年底,日军为牵制第九战区
的兵力,来掩护香港方向的行动。
第三次长沙会战拉开序幕。
1.目的:
三、第三次长沙会战
中国军队与日军激战
我军开赴长沙
2.概况:
(1)时间:
1941年12月-1942年1月
(2)地点:
湖南长沙
(3)将领:
薛岳
在长沙城下,中国军队与日军鏖战肉搏,反复争夺阵列地。增援的三路日军分别被中国军队击退。进攻长沙外围的日军,在中国军队的英勇搏杀下,伤亡惨重,被迫突围北撤。第三次长沙会战,中国军队成功击退日军进攻,据国军战报记载,日军伤亡在65%以上,损耗无计,是抗战以来正面战场军事上的重大胜利。
第三次长沙会战中国军队全线反击,歼灭大批日军,获得会战胜利
日军从长沙突围仓皇北撤
国军缴获的战利品
三、第三次长沙会战
3.结果:
1939年9.1二战爆发
1941年12.7日本偷袭珍珠港
——太平洋战争爆发
英美盟军接连败退,
第三次长沙会战的胜利有怎样的意义?
太平洋战场
日本偷袭珍珠港
第三次长沙会战中方的巨大胜利在全世界反法西斯战场上,起到了轰动性的效应。长沙大捷的消息传到美国,罗斯福总统拍案叫好,美国立即宣布向中国贷款5亿美元,同盟国亦决定任命中国的指挥官蒋中正为盟军“中印缅战区”最高统帅……随后,美英两国宣布废除对华不平等条约(取消治外法权)。从此中国正式被各国重视,打响了大国的名号。
--摘编自李芝洁《第三次长沙会战的历史意义》
第三次长沙会战时,英美盟军在太平洋战场接连败退。这次会战的胜利,在国内外产生了积极影响。
蒋介石担任中国战区与缅甸与印度战区统帅
三、第三次长沙会战
4.影响:
1942年3月,远征军入缅发起滇缅路作战。 4月成功解救英缅军第一师。后作战失利,远征军大部撤回国内,部分退往印度。1943年10月远征军发起缅北滇西战役,歼灭日军三万余人。1945年3 月,完成了打通滇缅公路的任务后回国。中国远征军是中国与盟国直接进行军事合作的典范,也是甲午战争以来中国军队首次出国作战。
仁安羌
(解救英军)
滇缅公路
野人山
四、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
戴安澜
《五律·挽戴安澜将军》
——毛泽东
外侮需人御,将军赋采薇。
师称机械化,勇夺虎罴威。
浴血冬瓜守,驱倭棠吉归。
沙场竟殒命,壮志也无违。
四、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
戴安澜(1904年11月25日—1942年5月26日),原名戴炳阳、字衍功、自号海鸥,汉族,安徽省无为县仁泉乡(今洪巷乡)练溪社区风和自然村人,陆军中将,革命烈士,黄埔系骨干将领之一,是二战中第一位获得美国勋章的中国军人。
国民党豫湘桂大溃败说明了什么?
这次战役充分暴露了国民党统治的
日益腐朽,引起了人民的强烈不满。
1931年
1937年
1938年
1944年
1944年6月历经
战火的长沙陷落。
1938年10月武汉失守后,国民党
采取“消极抗战,积极反共”政策。
日军企图打通中国大陆交通线
豫湘桂战役丢失国土示意图
(1944年4月——12月)
军队
50-60万
机场
43个
城市
146座
沦陷人口
6000万
五、豫湘桂战役
佟麟阁
赵登禹
王铭章
郝梦龄
张自忠
陈安宝
郑作民
冯安邦
司徒非
戴安澜
刘家麒
上将
中将
你怎样评价正面战场的抗战?
少将
武士敏
②牵制了大批日本兵力,有力地支援了共产党的敌后战场
如何评价正面战场的抗战?
材料一:正面战场无论在战略上还是在战役上,都是抗击日军进攻的主要战场(初期)。国民党表现了一定的抗日积极性,国民党曾先后进行了平津、淞沪、徐州以及保卫武汉等战役……粉碎了日本帝国主义‘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
-——胡绳《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
材料二:国民党正面战场的对日作战吸引了大批日军主力,起到了掩护八路军、新四军战略展开,保障敌后战场开辟的作用。国民党统治集团不肯放弃反共政策,坚持实行单纯依靠政府和军队的片面抗战路线……(导致大片国土丧失)
——中国国家博物馆:郭雄、夏燕月、李效莲、李俊臣《国民党正面战场》
①粉碎了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战略
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国民党积极反共、消极抗日,导致大片领土丢失。
战役名称 时间 结果 影响
淞沪会战 1937年8月开始1937年11月结束 上海失陷 打破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激发了全国人民的斗志。
台儿庄战役(徐州会战中最著名的战役) 1938年3月 指挥者:李宗仁 胜利 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振奋了中国军民的精神,坚定了抗战意志和信念。
武汉会战 1938年6月开始1938年10月撤退 著名战役: 万家岭大捷 最终撤退。 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武汉失陷后,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第三次长沙会战 1941年12月 胜利 珍珠港事件后,盟军在太平洋战场获得的第一个胜利。在国内外产生了积极影响。
豫湘桂战役 1944年初 失败 原因: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以后,国民政府消极抗日 、积极反共。结果:国民党军队一溃千里,丢失了大部分领土。
课堂小结
1.台儿庄会战既使英雄的台儿庄名扬世界,被誉为中华民族扬威不屈之地;也使美丽的台儿庄城变成一片焦土,留下的53处战地遗址成为历史的见证。这次“会战”
A.是抗日战争开始后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个胜利
B.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一次胜仗
C.使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
D.是中国军队对侵华日军发动的一场大规模进攻
随堂训练
B
2.1942年10月,美、英两国通知国民政府,愿意自动放弃19世纪以来在中国获得的多项特权。1943年1月,国民政府分别与美英两国签订归还两国在华租界、取消在华领事裁判权的条约。这一结果的出现主要得益于( )
A.国民政府不懈的外交努力 B.中国参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
C.中国以重大贡献赢得尊重 D.中国的国际影响力空前提高
C
3.中国军队英勇抗日,不畏牺牲,战事空前惨烈,其中尤以四行仓库保卫战名扬中外,粉碎了日军“三月亡华”的妄想。这场“战事”指的是( )
A.淞沪会战 B.武汉会战
C.第三次长沙会战 D.平型关大捷
A
4.抗战初期,国民政府在正面战场先后组织了 ( )
①台儿庄战役 ②第三次长沙会战 ③凇沪会战 ④武汉会战
③①②④ B. ③②①④ C. ③①④② D. ①④②③
5.下列有关抗战初期国民党正面战场的叙述,正确的是 ( )
①组织了几次大规模的会战,态度是积极的 ②正面战场处于从属地位
③粉碎了日军速战速决的狂妄计划 ④丧失领土,作用极小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③④
6.从右图中,你能获取的历史信息是 ( )
A. 正面战场始终抗击侵华日军的主力
B. 国共合作是抗战胜利的根本保证
C. 抗战前期国民党正面战场伤亡惨重
D. 政府军队是抗战胜利的中流砥柱
C
C
C
7.近年来,有学者通过计量化的分析认为,从武汉失守到太平洋战争期间,国民党正面战场组织了南昌会战等9次大规模战役,占国民党22次会战的41%,甚至有过一些攻势作战。这一时期国民党还有大的战斗496次,占整个抗战时期战斗的44%,共伤亡137.6万人,占整个抗战时期伤亡人数的43%。材料说明正面战场 ( )
是抗日主战场 B. 在相持阶段积极抗日 C. 消极抗日积极反共 D. 实行全民抗战
8.“我们在内战中搅了20多年……黑白不明,是非不分,败虽不足耻,胜亦不足武。今日天如人愿,让我们这一辈子有一个抗日报国的机会,今后如能为国家民族而战死沙场,才真正死得其所。”李宗仁先生的这段话应该是在下列哪一事件后的有感而发 ( )
A. 长沙会战 B. 台儿庄战役 C. 平型关大捷 D. 武汉会战
B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