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1.7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11-14 17:34: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0张PPT)
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新教材 新课标 新中考
欢迎步入初中历史殿堂
新课导入
歌曲《爱我中华》:
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只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五十六种语言汇成一句话,爱我中华爱我中华爱我中华,嘿罗嘿罗嘿罗嘿罗嘿……
我国五十六个民族亲如一家,共同繁荣发展。然而,在这五十六个民族中,为什么没有历史上出现过的匈奴、鲜卑等民族呢?他们到哪里去了呢?
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新教材 新课标 新中考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互动探究(一):淝水之战
阅读课文说一说淝水之战的概况?
淝水之战是又一次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淝水之战以后,前秦很快土崩瓦解,北方再度陷入分裂和混战的状态。
383年
前秦──东晋
投鞭断流、草木皆兵、风声鹤唳
东晋以少胜多打败前秦
时间:
交战双方:
有关的成
语或典故:
结果:
影响:
淝水之战形势图
互动探究(一):淝水之战
战后分析:为什么前秦拥兵87万,东晋仅8万却兵败呢?(请从民心、战术、领导人等多方面分析)对此你有什么感悟?
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并不在于兵力的多寡,应团结一致, 凝心聚力,才能一统天下。
前秦
东晋
民族矛盾严重,军心不齐。
苻坚骄傲轻敌,指挥失误。
战线过长,长途跋涉……
团结一致,坚决抵抗、士气高昂。
将领足智多谋,指挥得当。
以逸待劳……
感悟:
互动探究(一):淝水之战
你知道与淝水之战有关的成语吗?
你知道与淝水之战有关的成语吗?
投鞭断流何雄壮,
风声鹤唳究可哀。
草木皆兵成一梦,
东山再起新局开。
互动探究(一):淝水之战
淝水之战给北方地区带来了什么的影响?
383年形势图
385年形势图
材料一:
材料二:
(淝水之战后)前秦这个由各个民族各个势力组成的马赛克般的政权,瞬间瓦解。
——【日】川本芳昭《中华的奔溃与扩大:魏晋南北朝》
北方再度陷入分裂和混战的状态,前秦土崩瓦解
互动探究(二):北魏孝文帝改革
阅读教材P95,填充表格内容
人物 目的 措施
性质 影响 孝文帝(拓跋宏)
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文化,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
改说汉语;改穿汉服;改用汉姓;鼓励与汉人贵族联姻。
迁都洛阳(494年)
一场少数民族的封建化改革
促进了民族交融,也增强了北魏的实力。
自晋、宋以来,好洛阳为荒土,此谓长江以北,尽是夷狄。昨至洛阳,始知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礼仪富盛,人物分殷阜,目所不识,口不能传。——《洛阳伽蓝记》
迁都
推行汉化
拓拔宏,生于467年,卒于499年,他四岁即皇帝位。即位19年时,冯太后去世,开始独揽朝政。孝文帝自幼在冯太后的教养下,深受汉文化的影响,《魏书》说他“雅好读书,手不释卷。五经之意,览之便讲,学不师授······”
北魏孝文帝为什么进行改革?
互动探究(二):北魏孝文帝改革
结合材料,概括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背景
民族 生产 方式 生活 方式 政治 制度 文化
汉族 以农耕 为主 定居 比较完备 先进
北魏 鲜卑族 以游牧 为主 逐水草 而居 相对落后 相对
落后
北魏孝文帝拓跋宏(467年-499年),南北朝时期北魏第七位皇帝。杰出的政治家、改革家。5岁即位,公元490年亲政。
孝文帝从小就由汉人冯太后抚养,自幼深受儒家思想的熏陶,更加倾向于汉化改革。
史料一
史料二
①鲜卑拓跋部因内迁比较晚,任然保持鲜卑族的习俗,要治理好广大的北方困难重重。
②为了缓和阶级矛盾,巩固统治,孝文帝登基后,在冯太后的辅佐下,进行了改革,史称"孝文帝改革"。
互动探究(二):北魏孝文帝改革
依据材料归纳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
材料一:北魏孝文帝迁都示意图
材料二: 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
若有违者,免所居官。——魏收《魏书·帝纪·卷七》
材料三: (太和十八年十二月)壬寅,革
衣服之制。……(太和十九年十二月)甲子,引见群臣于光极堂,班辞冠服。
——魏收《魏书·帝纪·卷七》
材料四:孝文帝择中原大姓女子作后宫,并分别为五个皇弟娶中原大姓女子为王妃,很多鲜卑公主也嫁给汉族高门——逯耀东《从平城到洛阳》
材料五:
官员在朝廷中用汉语,禁用鲜卑语
迁都洛阳
以汉服代替鲜卑服
鼓励鲜卑贵族与汉人贵族联姻
改鲜卑姓为汉姓
互动探究(二):北魏孝文帝改革
依据材料归纳孝文帝改革的历史影响
为了便于学习和接受汉族的先进文化,……孝文帝要求南迁的鲜卑族一律改穿汉服,学习汉语,采用汉姓,提倡与汉人通婚……逐渐融入汉族人民的生活之中。
李唐一族之所以崛兴,盖取塞外野蛮精悍之精血,注入中华文化颓废之躯,旧染既除、新机重启,扩大恢张,遂能别创空前之世局。
——著名史学家陈寅恪
请思考:结合以上材料及所学知识,说说孝文帝改革有何作用?
促进了北方民族交融,也增强了北魏的实力。
作用:
互动探究(二):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
阅读课本,找出民族交融共同进步的表现
经济方面
内迁民族学习汉族农业技艺;汉族学习畜牧,接受北方的食物、服装、用具。
十六国北朝政权的统治者,实行中央集权君主专制制度。
文化方面
说汉语,西北民族的乐器受汉族人民欢迎。
民族心理方面
“胡汉”观念渐淡,隔阂与偏见逐渐减少。
政治方面
连连看
互动探究(二):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
民族交融的表现
(1)生产生活方面(经济上)
汉人牧马图
胡人采桑图
内迁的各族人民向汉族人民学习农业技艺,将畜牧业生产转变为农业生产。汉族人民向北方各族人民学习畜牧经验,还学习和接受他们的食物、服装、用具等。
穿裤褶(zhe) 服的南朝乐队
汉族妇女蒸馍烙饼 汉人胡食图
互动探究(二):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
连连看
(2)政治方面
十六国北朝政权的统治者,与汉族士人合作,沿袭中原地区原有的统治方式,实行君主专制制度。
(3)文化方面
西晋时期,内迁各族大多使用汉语;北魏孝文帝改革后,汉语更成为北方主要的通用语言。西北民族的乐器、歌舞等也受到汉族人民的喜爱。
互动探究(二):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
(4)民族心理方面
随着经济、文化的交流与融汇,思想情日益沟通,以社的“胡”“汉”观念逐渐淡薄,民族之间的隔阂与偏见逐渐减少。
根据本课的讲述,请你谈谈你理解“民族交融” ?
民族交融是指各民族间共同生活、彼此学习、共同发展、逐渐交融的过程,包括经济生活、文化语言、风俗习惯等互相影响,趋向一致。
互动探究(二):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
阅读下列材料,说说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有什么意义?
这一民族大融合,固然经历了长期的痛苦历程,但是由于汉族接受了新的成分,因此在经济上、文化上,不但没有衰落,而且比之以前更加兴盛起来。中国历史上空前强盛的隋唐封建国家,就是在这种民族大交融的基础上形成发展起来的。
——王仲荤《魏晋南北朝史》
影响: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进一步丰富了中华民族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并为隋唐时期多民族国家的繁荣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合作研究
以古鉴今
合作探究——如何评价历史人物和事件
材料二:鲜卑族作为一个民族,已经不存在了。因此有人说:“孝文帝的改革使一个有近千年历史的纯粹的鲜卑族及其文化和语言很快消亡,所以他是千古罪人。”
材料一:南朝官员陈庆之出使北方,目睹了洛阳的风貌,感慨地说:以前以为长江以北都是落后的“异族”风气,现在才知道中原地区礼仪兴盛,人才济济,难以言传。
评价孝文帝,主要根据他的改革;评价他的改革,主要根据以下两个标准:1.改革的初衷(原因)
2.是否顺应历史发展趋势,促进历史前进?
3.是否有利于整个中华民族的进步?
北魏的强盛、孝文帝的改革 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民族交融的高潮
中考演练
1.(2023·福建省·5)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北方少数民族英勇顽强的尚武精神影响中原,中原地区的围棋、投壶等体育项目传入北方少数民族地区。这说明了(  )
A.民族的交融 B.江南的开发
C.文治的出现 D.科技的进步
2.(2023·甘肃金昌·4)魏晋南北朝时期,各民族杂居相处,相互依存,相互吸收,共同创造出新的制度和文化,呈现出新的社会面貌,进而形成新的“中国”——隋唐国家。这说明,这一时期的民族交融(  )
A.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 B.彻底消除了民族之间的隔阂
C.奠定了隋唐繁荣与发展的基础 D.加速了全国经济重心的南移
A
C
中考演练
3.(2023·甘肃天水·3)魏晋南北朝时期,鲜卑族自称是黄帝后裔、匈奴自认为是夏朝后裔,他们主动学习中原文化和典章制度;汉族中也流行北方民族的短衣打扮。这反映了当时(  )
A.民族交融加强 B.边疆地区文教发达
C.民族政权并立 D.边境贸易活跃繁荣
4.(2023·广东深圳·21)豹炙是北方少数民族的食肉习惯。在炙肉时,将整只动物放在火上烧烤,再分块分食。南北朝时,南北方社会上层的宴饮中,食用炙烤肉类现象普遍。南齐高帝曾赐给江淹鹅炙和美酒,奖励他草拟诏书有功。说明这一时期( )
A.北人大量迁往南方 B.南方社会相对稳定
C.南北方饮食基本一致 D.民族之间相互交融
A
D
民族交往
北魏——汉化改革
说汉语 穿汉服 改汉姓
通汉婚
淝水之战 前秦—东晋 
民族和平交融
背景:北方各族杂居相处,交融已是潮流
总结归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