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4张PPT)
经济大危机
美 国
德、意、日
资本主义
固有矛盾
摆脱危机
寻找出路
资本主义发展的“黄金时代”
罗斯福新政
法西斯专政
1929—1933年
法西斯( fasces)原意“束棒”,为古罗马执政官出巡时的权利标志。现泛指最反动最野蛮的独裁制度和思想体系。
意大利法西斯主义、
德国纳粹主义、
日本军国主义
是世界法西斯主义的三大形态。
课标:了解日本对中国的侵略、意大利法西斯和纳粹德国对外扩张;知道德意日侵略集团是发动二战的罪魁祸首。
第四单元 经济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14课 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
“法西斯”一词源于古代罗马。罗马共和国时期的最高行政长官有12个卫士相随。他们手持束棒,束棒中间插着一把战斧,象征着国家的最高权力。束棒用于施行笞刑,斧子用于执行死刑。“束棒”在古代罗马人使用的拉丁语中,读作“法西斯”(fasces),法西斯主义(fascism)一词就从此发展而来。现在法西斯成了恐怖、独裁、侵略、战争的代名词。
德国纳粹主义,意大利法西斯主义,日本军国主义是世界法西斯主义的三大形态。
法西斯主义三大特点
1.对内独裁专制(摧毁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实行集权主义)
2.对外侵略扩张(崇拜战争,崇拜武力,认为战争能夺取一切)
3.宣扬极端民族主义(倡导种族优越论,为侵略制造理论依据)
一、意大利法西斯政权
一、意大利法西斯政权
材料一:意大利在一战中支出军费120亿美元,其他损失30亿美元,欠美、英债务44亿美元,巴黎和会分赃最少,称之为“乞丐帝国主义”。
材料二:1918年到1922年意大利政府更迭五次。在此期间,工人运动和农民运动在全国各地也迅速地发展起来。1919年,全国各地发生罢工1871次,参加者达55.4万人次。1920 年达到2070次,参加者达231.4万人次。政府已经失去了对局势的控制能力。
政治混乱
工农革命高涨
政府
瘫痪
墨索里尼趁机组织法西斯政党
一、意大利法西斯政权
意大利法西斯政权
1922年10月,墨索里尼因不满法西斯党在意大利国会选举中只取得2个议席,组织四万名黑衫军进入罗马示威游行。
—标志法西斯政权在意大利建立
意大利法西斯党党魁、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元凶之一,法西斯主义的创始人。
1922年--1943年任意大利王国首相。1928年强行终止议会制度,建立法西斯独裁统治。对内取缔其他一切政党和群众团体;对外煽动民族主义,推行军国主义侵略扩张政策。
1940年意大利正式加入轴心国进入第二次世界大战。1945年在逃往德国途中被意大利游击队捕获枪决。
:
墨索里尼(1883-1945年)
对外:醉心于领土扩张,梦想恢复罗马帝国的疆界、地位和威严。1935年,入侵埃塞俄比亚;1936年,正式吞并埃塞俄比亚。
法西斯党徒在罗马街头焚毁反对派的宣传品
意军攻占埃塞俄比亚首都
埃塞俄比亚士兵
一、意大利法西斯政权
(2)对外实行侵略扩张
(1)对内实行独裁统治
二、欧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德国法西斯专政的建立
1、背景
材料二:许多人从凡尔赛暴力和平的‘耻辱’中省悟出个人困境的原因,并把这种困境同民族不幸完全等同起来”
—米勒.波特霍夫《德国社会民主党简史》
材料一:1929-1933年的世界经济危机,沉重打击了德国,使其经济急剧下…面对困难,国会没有能力组建新的政府,导致了德国政局的极度混乱。
材料三:(希特勒)“《凡尔赛条约》...使共同的耻辱和共同的仇恨深深切入了六千万 男女的心坎里” 。
(1)经济大危机沉重打击德国,民众对政府不满加剧,纳粹党趁机活动
(2)纳粹党利用民众对《凡尔赛条约》的不满,煽动复仇情绪
阿道夫·希特勒
1889年---1945年
纳粹德国元首、总理,纳粹党党魁,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发动者。
1889年希特勒出生于奥地利。1914年8月,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1919年9月,加入德国工人党(纳粹党)并担任党主席团委员,1921年7月,成为纳粹党元首。1933年上台成为德国元首。1939年9月1日,入侵波兰,掀起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场的序幕,1945年,希特勒在德国总理府地下室开枪自杀。
德国纳粹国旗
德国纳粹国徽
卐(或卍,读作wàn)是一个古代宗教信仰的标志。在印度教、佛教中象征神圣吉祥。纳粹党认为卐为优等种族—雅利安人的精神图腾。
他极富戏剧性的表情变化加强了其滔滔不绝的演讲的气势。在任何公开场合的演说中,希特勒总能以其激昂的情绪、戏剧般的表演,引起听众们歇斯底里的狂热激情,吞噬掉绝大多数听众的理智和明辨是非的能力。
国家的困境,人民的困苦现状使大量的工人、农民、市民和学生被希特勒的煸动所蒙蔽,纷纷加入纳粹组织。
1932年,在国会选举中,纳粹党成为第一大党。
1933年,希特勒任德国总理,开始掌握国家大权。
希特勒解散国会,
禁止其他政党活动,
建立法西斯专政。
二战的欧洲战争策源地形成。(影响)
2
3
4
1
二、欧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德国法西斯专政的建立
2. 希特勒上台(1933年)
水晶之夜后的犹太街区
“水晶之夜”是指1938年11月9日至10日凌晨,希特勒青年团、盖世太保和党卫军袭击德国和奥地利的犹太人的事件。该事件标志着纳粹对犹太人有组织的屠杀的开始。
犹太人被要求佩戴歧视性的黄星标志
①利用“国会纵火案”,打击德国共产党和进步人士;解散工会。
②为加强思想控制,焚烧进步书籍。
③迫害犹太人 。(几百万犹太人被屠杀,成千上万的包活犹太科学家在内的优秀人士被迫流亡,其中最著名的是爱因斯坦 )
二、欧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德国法西斯专政的建立
爱因斯坦
马克思
毕加索
洛克菲勒
奥本海默
法西斯主义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威胁和阻碍,我们要警惕法西斯主义复辟,反对暴力,反对种族歧视。
阅读材料,请你谈谈对法西斯主义的认识?对此我们应该怎么做?
德国
莱茵区
奥地利
东普鲁士
①希特勒大力发展军事工业,积极扩军备战。
②1935年公开撕毁《凡尔赛条约》,实行义务兵役制,建立起庞大的军队。
③1936年派兵进驻莱茵非军事区
④1938年吞并奥地利
⑤1939年吞并
捷克斯洛伐克
4、对外侵略扩张:
德国法西斯的侵略扩张
布拉格
慕尼黑协定
② 1936年派兵进驻莱茵非军事区
③1938年吞并奥地利
④1939年吞并捷克斯洛伐克
① 1935年德国公开撕毁《凡尔赛条约》
结合P65地图,说说德国法西斯对外侵略扩张的表现。
(1936年3月)7日德军开进莱茵非军事区。对德国的违约行动,英法仅在口头上提出抗议,没有采取任何行动。
——引自赵东禾(中)《论纳粹德国对外侵略扩张的两个特点》
英、法驻德大使馆奉命提出抗议照会,谴责德国对奥地利施加“压力”。……一个月后,西方大国都承认了这一事实。
——引自王斯德(中)主编《世界通史第三编》
发展军事工业,积极扩军备战;
焚烧书籍,加强思想控制;
对内
对外
利用“国会纵火案”,迫害共产党和进步人士;
1935年,撕毁《凡尔赛条约》,实行义务兵役制;
德国纳粹的统治
1936年,德军进驻莱茵非武装区;
1938年,吞并奥地利;
1939年,吞并捷克斯洛伐克;
解散工会;
迫害犹太人
这只狗是指谁? “只会吠而不会咬人”是什么意思?
为什么德国法西斯的侵略能够一步步扩大呢?
英、法等国推行绥靖政策
材料一 在进军莱茵区以后的48小时,是我一生中神经最紧张的时刻。如果,当时法国人也开进莱茵区,我们只好夹着尾巴撤退,因为我们手中可资利用的那点军事力量,即使是用来稍作抵抗,也是完全不够的。 ——希特勒
材料二 对德国的违约行动(进军莱茵非军事区),英、法仅在口头上提出抗议,没有采取任何行动。
材料三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悲剧本来是很容易避免的,善良的软弱强化了邪恶的刻毒。
——丘吉尔 《二战回忆录》
※绥靖政策
1.含义:英法等采取的一种以牺牲其他国家利益为代价,与对手妥协,以保护自己的既得利益的政策。
2.目的:维护自身利益
3.实质:对法西斯侵略扩张的不干涉和纵容政策。
4.顶峰:1938年9月英法德意签订《慕尼黑协定》
5.影响:使法西斯国家得寸进尺,侵略野心日益膨胀,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
张伯伦
达拉第
希特勒
墨索里尼
英法德意首脑在慕尼黑召开会议
慕尼黑会议期间,捷克斯洛伐克虽然是当事国,但他的代表却被拒之于会议之外,只能坐在另外房间的冷板凳上等待会议的“判决”。
材料一:“惟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满蒙,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 ——日本制定的大陆政策
三、亚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1、背景
国名 工业生产下降 对外贸易缩减 工人失业人数 工人罢工次数
日本 32.5% 50% 300万 1931年2415次
材料二:经济大危机影响下的日本
三、亚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陆军参谋本部
海军军令部
2、军部
军部:“军部”是日本的军事指挥枢纽。包括陆军省、海军省、参谋本部、海军军令部、关东军等军事机关。根据日本当时的宪法规定,天皇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军部直接听命于天皇,政府无权过问,使军部在日本社会中占有特殊地位。军部是法西斯势力的核心。
军部法西斯势力积极推动对外扩张。
三、亚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亚洲战争策源地形成。
广田弘毅
东条英机
3、建立标志:
特点:
建立者:
建立标志:
影响:
军部是日本法西斯势力的核心。
广田弘毅
1936年,广田弘毅上台组阁。
标志着二战亚洲战争策源地形成
军部:指日本当时庞大的军事官僚机构。包括陆军省、海军省、参谋本部、海军军令部、关东军等军事机关根据日本当时的宪法规定,天皇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军部直接听命于天皇,政府无权过问,使军部在日本社会中占有特殊地位。
3、建立标志:
三、亚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4、内外政策:
加紧扩充军备,增加军费开支
制定了《国策基准》
1931年,策划九一八事变;扶植“满洲国”;蚕食华北地区;
1937年7月7日,日本制造七七事变.
七七事变
对内:
对外:
扩充军备
大东亚共荣圈
轴心国集团的建立将世界拖入战争轨道,最终二战爆发
影响:严重威胁世界和平,最终二战爆发。
结论:德意日侵略集团是发动二战的罪魁祸首
国 别 背 景 建立
标志 建立
时间 内外
政策 影 响
意大利
德 国
日 本 5+
希特勒
担任德国总理
一战后经济衰退,
政治混乱,
工农运动高涨。
墨索里尼上台,向罗马进军
受军部控制的广田弘毅上台组阁
1933年
1922年
1936年
对内独裁统治
对外侵略扩张
欧洲战争策源地形成
亚洲战争策源地形成
政治危机
经济危机
德意日法西斯政权的建立
国 别 主要背景 建立时间 标志
事件 法西斯
暴行 影响
意大利
德 国
日 本
一战后经济衰退,政治混乱,工农运动高涨
法西斯党徒向罗马进军
吞并埃塞俄比亚
经济大危机引发政治危机
纳粹党首领希特勒出任总理
经济大危机导致社会矛盾激化
军部控制广田弘毅
内阁上台
1922年
1933年
1936年
“国会纵火案”、屠杀犹太人;占领奥地利、捷克斯洛伐克等
发动侵华战争、南京大屠杀等
1、措施:对内恐怖独裁;对外侵略扩张;
2、目的:以侵略扩张的方式转嫁经济危机;
3、影响:20世纪30年代后期建立法西斯轴心国集团,严重威胁世界和平;
课堂小结:
二战欧洲战争策源地形成
二战亚洲战争策源地形成
1、背景:
2、建立政权方式:
德意政党夺权;
日本军部控制政权。
(法西斯主义)
(纳粹主义)
(军国主义)
1.(2023年·苏州·中考真题)1934年苏联正式加入国联,1935年签订《苏法互助条约》,1939年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并且开始了一系列调整西部疆界的行动,建立“东方战线”。苏联采取这一系列措施,主要是因为( )
A.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B.欧亚战争策源地形成
C.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 D.美国推行罗斯福新政
中考链接
2.(2023年·扬州·中考真题)1936年,受军部操控的广田弘毅上台组阁,建立法西斯专政。这表明( )
A.亚洲战争策源地形成 B.德国法西斯政权建立
C.欧洲战争策源地形成 D.法西斯同盟正式建立
中考链接
3.(2022年·南充·中考真题)人类是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纳粹主义强调种族优越论,违背平等相待,开放包容的理念。下列史实中最能体现希特勒为首的纳粹党及德国法西斯政权反人类罪行的是
A.残酷迫害和屠杀大量犹太人 B.纳粹党煽动复仇情绪
C.1933年希特勒出任德国总理 D.1938年吞并了奥地利
中考链接
4.(2021年·淄博·中考真题)某班同学对下图中的事件进行分析概括,得出下列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
A.主要国家寻求发展出路 B.经济危机席卷整个世界
C.《凡尔赛条约》被公开撕毁 D.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中考链接
1929年 苏联开始实施农业集体化
1931年 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
1933年 德国纳粹党上台
1933年 美国宣布实施新政
5.(2021年·抚顺·中考真题)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前,纳粹德国吞并的国家有
A.奥地利 荷兰 B.捷克斯洛伐克 比利时
C.波兰 丹麦 D.奥地利 捷克斯洛伐克
中考链接
6.(2021年·德阳·中考真题)1929年,德国总人口6000万,9月底失业人数为132万,一年以后增加到300万,1931年增加到450万,1932年前两个月超过600万。导致这一状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欧洲列强矛盾激化 B.经济危机不断蔓延
C.美欧竞争日益加剧 D.科学技术迅速发展
中考链接
7.(2021年·邵阳·中考真题)2021年3月7日,王毅外长在回答记者提问时指三出: “说到种族灭绝’,大多数人想到的是16世纪的北美印第安人,19世纪的非洲黑奴,20世纪的犹太人,以及至今仍在坚持抗争的澳洲原住民。”20世纪,对犹太人实施“种族灭绝”这种反人类暴行的国家是( )
A.英国 B.德国 C.美国 D.法国
中考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