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安市2014年秋高二期末试题

文档属性

名称 广安市2014年秋高二期末试题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1.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5-03-30 14:28: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广安市2014年秋高二期末试题
化 学
注意事项:
1.本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100分钟。
2.本试卷分为试题卷和答题卡两部分。试题卷上不答题,请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的答案答在答题卡上的相应位置;选择题答题用机读卡的,请将第I卷选择题的答案填涂在机读卡上。考试结束,只交答题卡;选择题答题用机读卡的,同时须交机读卡。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Si-28 O-16 Na-23 K-39 Ca-40
第Ⅰ卷 (选择题 54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3分,共54分)
1.未来新能源的特点是资源丰富,在使用时对环境无污染或很少污染,且有些可以再生。下列属于新能源的是
①天然气 ②煤 ③核能 ④生物质能 ⑤太阳能 ⑥燃料电池 ⑦风能 ⑧氢能
A.①②③④   B.⑤⑥⑦⑧ C.除①②外 D.③④⑤⑥
2.以下表示氦原子结构的化学用语中,对电子运动状态描述最详尽的是
3.下列比较正确的是
A.电负性:K原子>Na原子
B.第一电离能:I1(P) > I1(S)
C.能量:E(4s) > E(3d)
D.离子半径:r(Al3+)> r(O2 -)
4.下列有关化学反应速率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用铁片和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时,改用98%的浓硫酸可加快产生氢气的速率
B.100mL 2mol/L的盐酸跟锌片反应,加入适量的氯化钠溶液,反应速率不变
C.SO2的催化氧化是一个放热的反应,所以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减慢
D.汽车尾气中的NO和CO可以缓慢反应生成N2和CO2,减小压强反应速率减慢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有气体参加的化学反应,若增大压强(即缩小反应容器的体积),可增加活化分子的百分数,从而使反应速率增大
B.氢原子的电子云图中每个小黑点表示一个核外电子
C.NH4HCO3(s)===NH3(g)+H2O(g)+CO2(g) ΔH=+185.57kJ/mol,能自发进行,原因是体系有自发地向熵增的方向转变的倾向
D.60g晶体二氧化硅中含有的硅氧键键数为2NA(其中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
6.下列有关热化学方程式的叙述正确的是
A.已知2H2(g)+O2(g)===2H2O(l) ΔH=-571.6 kJ·mol-1,则氢气的燃烧热为285.8 KJ/mol
B.已知C(石墨,s) ===C(金刚石,s) ΔH>0,则金刚石比石墨稳定
C.已知含20.0 g NaOH的稀溶液与稀盐酸完全中和,放出28.7 kJ的热量,则稀醋酸和稀NaOH溶液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NaOH(aq)+CH3COOH(aq)===CH3COONa(aq)+H2O(l) ΔH=-57.4 kJ·mol-1
D.已知2C(s)+2O2(g)===2CO2(g) ΔH1 2C(s)+O2(g)===2CO(g) ΔH2,则ΔH1>ΔH2
7.一定温度下,在固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可逆反应:N2+3H22NH3。该反应达到平衡的标志是
A.3v(H2)正=2v(NH3)逆
B.容器内的总压强不再随时间而变化
C.N2、H2、NH3的分子数之比为1∶3∶2
D.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随时间变化
8.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金属阳离子只能存在于离子晶体中
B.非极性键只存在于双原子的单质分子(如Cl2)中
C.离子键只能存在离子化合物中
D、正四面体构型的分子中键与键之间的夹角均是109°28′
9.具有下列电子层结构的微粒,其对应元素一定属于同一周期的是
A.两种原子的最外电子层上全部都是s电子
B.3p能级上只有一个空轨道的原子和3p能级上只有一个未成对电子的原子
C.最外层电子排布为2s22p6的原子和最外层电子排布为2s22p6的离子
D.M能层上的s能级和p能级都填满了电子,d轨道上有电子的两种原子
10.某温度下,在固定容积的容器中,可逆反应A(g)+3B(g) 2C(g)达到平衡,此时测得n(A)∶n(B)∶n(C)=2∶2∶1。若保持温度不变,以n(A)∶n(B)∶n(C)=2∶2∶1的比例向该容器中再充入A、B和C,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刚充入时反应速率υ正减少,υ逆增大
B. 平衡不发生移动
C. 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D. 物质C的质量分数增大
11.下列说法合理的是
A.若X+ 和Y2 - 的核外电子层结构相同,则原子序数:X>Y
B.由水溶液的酸性:HCI>H2S,可推断出元素的非金属性:CI>S
C.邻羟基苯甲醛沸点高于对羟基苯甲醛是因为形成了分子内氢键
D.H—F、H—O、H—N三种共价键的极性逐渐增强
12.下列表格中的各种情况,可以用下面的图象曲线表示的是
反应
纵坐标


A
等质量的钾、钠分别与足量水反应
H2质量


B
相同质量氨,在同一容器中发生反应2NH3 N2+3H2
△H>0
氨气的转化率
500℃
400℃
C
在体积可变的恒压容器中,充入体积比1:3的N2、H2, 发生反应N2+3H22NH3
氨气的
浓度
活性高的催化剂
活性一般的催化剂
D
2molSO2与1molO2,在相同温度下发生反应
2SO2+O22SO3
SO3物质
的量
10个大
气压
2个大气压
13.下列两组命题:
A组
B组
Ⅰ.H—F键的键能大于H—O键的键能
Ⅱ.F—H…F氢键的键能大于O—H…O氢键能
Ⅲ.HF分子间能形成的氢键个数比H2O分子多
Ⅳ.HF分子与水分子可形成氢键
①HF的沸点比H2O低
②HF比H2O稳定
③HF的沸点比H2O高
④HF极易溶于水
B组中命题正确,且能用A组命题进行解释的是
A.Ⅱ② B.Ⅰ③ C.Ⅲ① D.Ⅳ④
14.已知反应mX(g)+nY(g) qZ(g)的△H<0,m+n>q,在恒容密闭容器中反应达到平衡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通入稀有气体使压强增大,平衡将正向移动
B.X的正反应速率是Y的逆反应速率的n/m倍
C.降低温度,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变小
D.若平衡时X、Y的转化率相等,说明反应开始时X、Y的物质的量之比为m: n
15.已知下列两个热化学方程式
2H2(g)+O2(g)=2H2O(l);ΔH=-571.6kJ/mol
C3H8(g)+5O2(g)=3CO2(g)+4H2O(l);ΔH=-2220kJ/mol
实验测得氢气和丙烷的混合气体共1mol,完全燃烧时放出热量1446.4kJ,则混合气体中氢气和丙烷的体积比约为
A. 1:3 B.2:3 C.3:2 D.3:1
16.在温度和容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A气体与B气体反应生成C气体。反应过程中,反应物与生成物的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右图,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A+3B 2C
B.在tl s时,v(A)正=0
C.(t1+10)s时再充入0.4 molA和0.25 mol B,反应物A的转化率增大
D.若该反应在绝热容器中进行,也在tl时刻达到平衡
17.X、Y、Z、M、W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5种短周期元素。X的质子总数与电子层数相同,Y、Z、M同周期且相邻,W原子核外电子数是M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2倍。Z与其同主族的短周期元素可形成常见气体甲。X、Y、Z 三种元素形成化合物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W>Y>Z>M>X
B.化合物乙中一定只有共价键
C.由W元素形成的单质以及W与Z两元素形成的化合物都是原子晶体,其沸点W Z2>W
D.X分别与Y、Z、M、W形成的常见化合物中,稳定性最好的是XM
18.相同温度下,体积均为0.25?L的两个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
N2(g)+3H2(g) 2NH3(g) △H=-92.6kJ/moL。实验测得起始、平衡时的有关数据如下表:
容器编号
起始时各物质物质的量/mol
到达平衡时能量的变化
N2
H2
NH3
①????
1
3
0
放出热量:23.15kJ

0.9
2.7
0.2
放出热量:Q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容器①、②中反应的平衡常数相等
B.平衡时,两个容器中NH3的体积分数均为1/7
C.容器②中达平衡时放出的热量Q=23.15 kJ
D.若容器①体积为0.5L,则平衡时放出的热量小于23.15KJ
第Ⅱ卷 (非选择题 总分46分)
19.(10分)、氧族、卤族元素都能形成多种物质,我们可以利用所学物质结构与性质的相关知识去认识和理解。
(1)氧族、卤族元素位于周期表的 区;溴的价电子排布式为 。
(2)已知CsICl2不稳定,受热易分解,倾向于生成晶格能更大的物质,则它按下列式 发生。(填“A”或“B”)
A. CsICl2==CsCl+ ICl B. CsICl2==CsI +Cl2
(3)根据下表提供的第一电离能数据判断:最有可能生成较稳定的单核阳离子的卤素原子是 。




第一电离能(KJ/mol)
1681
1251
1140
1008
(4)下列分子既不存在s-p键,也不存在p-p键的是 。
A. HCl B.HF C. CO2 D. SCl2
(5)已知ClO2-为角型,ClO2-中心氯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为 ,写出CN-的等电子体的分子式 (写出1个)。
(6)已知高碘酸有两种形式,化学式分别为H5IO6和HIO4,前者为五元酸,后者为一元酸,请比较二者酸性强弱:H5IO6 HIO4(填“〈”、“〉”、“=”)
(7)钙在氧气中燃烧时得到一种钙的氧化物晶体,其结构如图所示:由此可判断该钙的氧化物的化学式为 。已知该氧化物的密度是g·cm-3,则该晶胞中两个最近的Ca2+间的距离为 cm(只要求列算式,不必计算出数值,阿伏加德罗常数为NA)。
20.(10分)、氨是一种重要的化工产品,是氮肥工业、有机合成工业以及制造硝酸、尿素和纯碱等的原料,工业合成氨与制备硝酸一般可连续生产。
(1)工业生产时,制取氢气的一个反应为:CO+H2O(g)CO2+H2 在T℃时,往1L密闭容器中充入0.2mol CO和0.3mol水蒸气。反应建立平衡后,体系中c(H2)=0.12mol·L-1。该温度下此反应的平衡常数K=_____(填计算结果)。
(2)某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模拟工业合成氨的反应。在容积固定为2L的密闭容器内充入1molN2和3molH2,加入合适催化剂(体积可以忽略不计)后在一定温度压强下开始反应,并用压力计监测容器内压强的变化如下:
反应时间/min
0
5
10
15
20
25
30
压强/MPa
16.80
14.78
13.86
13.27
12.85
12.60
12.60
则从反应开始到25min时,以N2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
(3)N2和H2以铁作催化剂从145℃就开始反应,不同温度下NH3的产率如图所示。温度高于900℃时,NH3产率下降的原因是 。
(4)一定条件下,某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4NH3(g)+5O2(g) 4NO(g)+6H2O(g)△H= -905kJ·mol-1。如果要提高上述反应的反应速率,同时提高O2的转化率,可采用的措施是( )
a.减压 b.增加NH3的浓度 c.升温 d.及时移走产物
(5)以CO2与NH3为原料合成尿素[化学式为CO(NH2)2]的主要反 应如下,已知:
①2NH3(g)+CO2(g) == NH2CO2 NH4(s) △H= —l59.5 kJ·mol-1
②NH2CO2NH4(s) CO(NH2)2(s)+H2O(g) △H=+116.5 kJ·mol-1
③H2O(1) == H2O(g) △H=+44.0kJ·mol-1
写出CO2与NH3合成尿素和液态水的热化学反应方程式 ;
21.(13分)、A—Ⅰ为原子序数递增的前4周期的元素,已知A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是次外层电子数的2倍,D为周期表中电负性最大的元素,F与C位于同一主族,E与G在周期表的位置是上下相邻,所在主族中所有元素都是金属,H为应用最广泛的金属;Ⅰ处于周期表中的第一副族。请回答下列问题:(以下问题中的所有原子都必须在上述元素中寻找)
(1)B单质分子中σ键与π键数目比为       ;B、C、D第一电离能由小到大的顺序为 (填写元素符号)
(2)F与C能形成两种常见化合物,其中低价化合物属于 (填“极性分子”或“非极性分子”),高价化合物溶于水生成的含氧酸根离子的空间构型为
(3)H元素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 ,H3+离子溶液中通入F元素的气态氢化物有浅黄色沉淀生成;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4)D与G可以形成右图的晶胞,则黑点表示的是 元素(填写元素符号),该元素原子在该晶胞中的配位数为
(5)已知,Ⅰ单质晶体的原子堆积为ABcABc型,那么该晶体中原子的堆积方式为 其高价离子溶液中逐滴滴加B元素的氢化物水溶液,现象: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22.(13分)Ⅰ、已知在溶液中碘单质能结合碘离子生成I 3-
即I -+ I 2I 3-
现有反应3I -(aq)+S2O82-(aq) I 3-(aq)+2SO42- (aq),请回答下列各题:
(1)下图表示上述反应过程中有关物质的能量,则反应的???______??0(填“>”、“<”或“=”);(Ⅰ)、(Ⅱ)两线中,使用催化剂的是???______????线;(填“Ⅰ”或“Ⅱ”)
(2)写出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K= 升高温度,K值 (填“增大”或“减小”、“不变”)
(3)参加反应的碘离子和被氧化的碘离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
Ⅱ.某化学实验小组为确定过氧化氢分解的最佳催化条件,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反应物用量和反应停止的时间数据如下表:
MnO2
时间
H2O2
0.1 g
0.3 g
0.8 g
10 mL 1.5%
223 s
67 s
56 s
10 mL 3.0%
308 s
109 s
98 s
10 mL 4.5%
395 s
149 s
116 s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盛装双氧水的化学仪器名称是 。
(2)如何检验该套装置的气密性 。
(3)相同浓度的过氧化氢,其分解速率随着二氧化锰用量的增加而________。
(4)从实验效果和“绿色化学”的角度考虑,双氧水的浓度相同时,加入________g的二氧化锰为较佳选择。
(5)某同学分析上述数据后认为:“当用相同质量的二氧化锰时,双氧水的浓度越小,所需要的时间就越少,亦即其反应速率越快”的结论,你认为是否正确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提示:H2O2的密度可认为近似相等)。
广安市2014年秋高二期末试题参考答案
化 学
1~18 CDBDC ABCBD AADDBCBC
19.(10) (1)p(1分) 4s24p5(1分)
(2)A(1分)  (3)碘或I(1分)
(4)D(1分)  (5)sp3杂化(1分)  N2 或 CO(1分)
(6)〈 (1分)
(7)CaO2 (1分) (1分)
20.(10)(1)1(2分);(2)0.01 mol/(L.min) (2分)
(3)温度时,平衡向左移动(2分)
(4)b(2分)
(5)2NH3(g)+CO2(g)== CO(NH2)2(s) +H2O(l) △H= — 87.0 kJ·mol-1 (2分)
21.(13)(1)1:2(1分) ONF(1分)
(2)极性分子(1分)正四面体形(1分)
(3)【Ar】3d64s2 (1分) 2Fe3++H2S= 2Fe2++S↓+2H+(2分)
(4)Ca (1分) 8 (1分)
(5)面心立方最密堆积(1分);先有蓝色沉淀,后沉淀溶解变成深蓝色溶液( 1分 )
Cu2++4NH3= 【Cu(NH3)4】2+(2分)或Cu2++4NH3.H2O= 【Cu(NH3)4】2++4H2O
或Cu2++2NH3.H2O= Cu(OH)2↓+2 NH4+ Cu(OH)2+4NH3= 【Cu(NH3)4】2++2OH-
22.(13)Ⅰ(1)〈 (1分) Ⅱ(1分)
C(I3-).C2 (SO42-)
(2)K= (1分) 减小(1分)
C3 (I-).C(S2O82-)
(3)3:2 (1分)
Ⅱ(1)分液漏斗 (1分)
(2)关闭分液漏斗的活塞,将注射器的活栓向外拉出一段距离,若一段时间后活栓能够恢复到原位置,则装置的气密性好。(2分)(答案合理均可给分)
(3)加快 (1分) (4)0.3 (1分) (5)不正确(1分)
H2O2的浓度扩大二倍(从1.5%―→3.0%),但反应所需时间比其二倍小得多 (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