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东营市广饶县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六年级生物(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山东省东营市广饶县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六年级生物(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94.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科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3-11-15 19:27:12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中限时作业
六年级生物答案
1.A 2.B 3.A 4.B 5.C 6.A 7.A 8.D 9.B 10.C 11.C 12.A 13.C
14.D15.D 16.D 17.A 18.C 19.A 20.C 21.D 22.A 23.B 24.D 25.B 26.(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观察
(3)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4)繁殖
(5)调查
27. (1)草、树 鼠、昆虫 猫头鹰 分解者 非生物部分 (2)食物(吃与被吃) 食物网 4 草、树→昆虫→蛙→蛇→猫头鹰 (3)有分解者
28.(1) 农作物 消费者 捕食 (2)2 太阳能 (3)分解者 (4)繁多 自动调节 (5)湿地 净化水源、蓄洪抗旱
29. (1)生物圈 (2)7 鸡 人 (3)生物种类少,营养结构简单 (4)⑤,①②③④⑥ (5)多级 (6)绿色出行、不使用一次性筷子、少用塑料袋等
30. (1)①.法布尔 ②.水分
(2)①.样本 ②.合作 ③.营养
(3)①.提出问题 ②.实验(或探究实验)
31.(1)光 (2)光对鼠妇的生活有影响 (3)①.中央 ②.C
(4)①. 9 ②.求平均值 ③.光对鼠妇的生活有影响,鼠妇喜欢生活在无光的环境中 ④.温度、湿度、声音(其它合理答案) ⑤.不能 ⑥.会出现偶然因素导致实验不准确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中限时作业
六年级生物试题
( 时间:60分钟 分值:100分 )
第I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共50分)
1.地球是一个充满生机的世界,各种各样的生物都在这里生活和繁衍。请找出下列不属于生物的是
A. B. C. D.
2.2022年是农历壬寅年——虎年,按照生物的归类方法,虎属于
A.植物、陆生生物 B.动物、陆生生物 C.动物、水生生物 D.微生物、陆生生物
3.东营观鸟协会为了研究东方白鹳在自然状态下的各种行为,在其栖息的黄河三角洲湿地安装摄像机,记录东方白鹳的行为。这种研究方法属于
A.观察法 B.实验法 C.比较法 D.调查法
4.孙武湖湿地公园植被丰富,春天到减河湿地公园游玩,会看到一些场景。下列场景与生命现象的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
A.睡莲的茎是中空的——生物适应环境
B.岸边的柳树发出嫩芽,长出新叶——生物能够繁殖后代
C.在向阳处的植物要比背阴处的植物长得茂盛——环境影响生物
D.盛开的桃花,有的粉的似霞,有的白的似雪——生物具有变异现象
5.科学是基于寻求解释的探究过程,一般是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始的。下列关于探究的说法,错误的是
A.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通过一次探究就能得到正确的结论
B.假设是对问题结果的预测,不一定与结论一致
C.探究实验重复多次后,必能获得正确的结果
D.在得出结论后,还需要对整个探究过程进行反思
6.下列有关科学探究活动及其探究方法不对应的是
A.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调查法 B.统计全国的人口数——调查法
C.探究光对鼠妇的影响——实验法 D.了解青蛙的体型、体色及生活习性——观察法
7.鼠妇总是在阴暗潮湿的地方才能找到,小林同学观察到这一现象,提出:鼠妇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这属于科学探究步骤中的
A.发现并提出问题 B.作出假设
C.设计实验方案并设施、记录 D.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8.在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实验中,某兴趣小组的同学把一定数量的鼠妇(用m表示),一半置于较暗,另一半置于较亮的环境中。推测较暗环境中鼠妇数量变化的曲线是
A. B. C. D.
9.下列选项中,与“干旱使农作物减产”体现的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一致的是
A.蚯蚓的活动使土壤疏松 B.全球变暖致珊瑚虫死亡
C.蚜虫滋生造成小麦减产 D.野兔泛滥加速草场退化
10.在神农架生长着一种野菊花,它能发出阵阵芳香,被植物学家称为“神农香菊”。但将它移栽到其他地方,就会失去香味。这种现象说明
A.生物能适应环境
B.生物能影响环境
C.环境能影响生物
D.生物的适应是相对的
11.以下诗文或谚语所蕴含的科学知识不对应的是
A.千里之堤,毁于蚁穴--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B.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生物间的捕食关系
C.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光照影响植物的开花
D.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自然界的物质循环
12.诗词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诗词里蕴含着不少生物学现象或原理。以下诗文或谚语与所蕴含的科学知识不对应的选项是
A.“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描述的食物链可表示为“蝉→螳螂→黄雀”
B.“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生动地说明了生物影响环境
C.“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说明植物具有繁殖的特性
D.“草盛豆苗稀”,描述了生物间存在竞争关系
13.环境中直接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做生态因素,生态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下列不能体现生物因素对生物影响的是
A.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B.一山不容二虎
C.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D.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14.下列有关对生态系统这一概念描述错误的是
A.生物种类单一的生态系统容易受到破坏 B.一条小河也是一个生态系统
C.草→兔→鹰是草原生态系统中一条食物链 D.一定范围内所有生物的统一体
15.“梁上有双燕,翩翻雄与雌……青虫不易捕,黄口无饱期……须臾十来往,犹恐巢中饥”描写了燕子生儿育女的艰辛。诗中涉及的食物链书写正确的是
A.阳光→植物→青虫→燕子 B.植物←青虫←燕子
C.植物→青虫→燕子→细菌 D.植物→青虫→燕子
16.杜甫有诗云:“浣花溪水水西头,主人未卜林塘幽”。浣花溪公园是成都有名的城市公园,某校同学对其进行调查后,绘制了如图所示的食物网。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鱼和虾的种间关系只有捕食关系 B.虾的数量变化对鱼的数量没有影响
C.该食物网中数量最多的生物是白鹭 D.该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17.如图表示一个森林生态系统中的树林、植食性昆虫和食虫鸟类三个不同种群的生物生长繁殖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B、C依次代表的是树林、食虫鸟和植食性昆虫
B.生产者是B,它决定着C的数量
C.从曲线看,该生态系统已经遭到了破坏
D.该条食物链为B→A→C
18.下表为某同学探究“温度对黄粉虫生活的影响”的实验设计,但还不够完善,下列对其修改正确的是
位置 黄粉虫 光照 温度 湿度
纸盒左半侧 20只 明亮 15℃ 适宜
纸盒右半侧 20只 阴暗 30℃ 适宜
A.左右两侧黄粉虫的数量可以不同 B.左右两侧都应保持30℃
C.左右两侧都应保持在阴暗环境中 D.左右两侧可以控制不同湿度
19.如图表示某草原生态系统中四种生物的食物关系。若该生态系统受到某重金属的污染,一段时间后,体内积累该重金属最多的生物是
A.鹰 B.鸟 C.虫 D.草
20.要提高一个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下列方法中最有效的是
A.减少分解者的数量 B.增加消费者的数量
C.增加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 D.减少生产者的数量
21.近年来,持续的雾霾天气笼罩着全国10余个省份,空气中漂浮着大量尘粒和烟粒等有害物质,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影响,这体现了
A.生物对环境的影响B.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C.环境对生物的适应D. 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22.“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青山”中植被丰富,能保持水土、调节气候等。下列说法正确的
A.一座青山就是一个生态系统,能量最终来自太阳光能
B.“青山”中植被丰富,能保持水土、调节气候、净化空气,这体现了生物能够适应环境
C.“青山”中动物的数量总是多于植物的数量
D.“青山”的自动调节能力强,人类可以随意砍伐“青山”中的树木
23.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构成食物链的四种生物在一段时间内的相对数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是生产者,乙、丙、丁是分解者
B.该食物链可表示为甲→丙→乙→丁
C.甲个体内的DDT含量最高
D.该生态系统只有甲、乙、丙、丁四种生物
24.如图表示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部分过程,其中甲、乙、丙、丁代表不同生物类群。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甲→乙→丙→丁表示一条食物链 B.图中箭头所代表的能量大小关系为③>②>①
C.④过程增多是产生酸雨的主要原因 D.丙为消费者,促进了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
25.“微塑料”是指直径小于5mm的塑料颗粒。目前,在海洋、湖泊等水源中都检测到了不同浓度的微塑料,甚至在世界之巅——珠穆朗玛峰上也发现了微塑料的存在。以下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A.微塑料能够广泛分布,说明生物圈是开放的、动态变化的
B.微塑料不会进入人体,不会对人体造成危害
C.各种类型的生态系统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的
D.海洋、湖泊和河流属于不同的生态系统类型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50分)
26.(5分)某同学在进行校园生物调查时,
(1)他看到一个瓢虫正在捕食蚜虫,说明生物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 特征。
(2)他借助放大镜,数出这个瓢虫身上具有十个斑点。他采用的是科学探究中的______法。
(3)他用手去碰瓢虫,瓢虫飞走了,说明生物具有___________特征。
(4)他又看到两个瓢虫在交配,说明生物具有_____________特征。
(5)他喊同学一起在校园中寻找各种瓢虫,将它们身上的斑点数记录下来,并将它们归类。这属于科学探究中的_______法。
27.(10分)请据图回答问题:
(1)在该图中,生产者是 ______,直接以植物为食的消费者是 ______。该生态系统中,数量最少的生物是 ______。要构成完整的生态系统,该图还缺少 ______和 ______。
(2)图中不同生物之间由于 ______关系形成的链条式联系,叫做食物链。这些食物链彼此交错连接,形成的网状联系,称为 ______。该生态系统中有 ______条食物链,写出此图中最长的一条食物链:______。
(3)该生态系统中的动物死亡后,它们的尸体并不会大量堆积,原因是土壤和空气等环境中 ______。
28.(10分)资料分析:生态农业是能获得较高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新型现代农业。如图是某一生态农场模式图,如图分析回答问题:
(1)该生态农场中的生产者是 ______;鸡鸭、牛在该生态农场扮演的角色是 ______;鸡鸭与蚯蚓之间的关系是 ______。
(2)该生态农业中有 ______条食物链。鱼进行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最终来源是 ______。
(3)在利用鸡鸭粪便、牛粪生产沼气的过程中,发挥作用的生物主要是微生物,它们是该生态农场的 ______,促进物质循环。
(4)与该生态农场相比,森林生态系统由于生物种类 ______,营养结构复杂,因而 ______能力较强。
(5)地球上有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有“地球之肾”之称的是 ______生态系统,这种生态系统具有 ______的作用。
29.(8分)如图一是某生态农场模式图,图二表示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①-⑥表示生理过程。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地球与人类息息相关,______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
(2)此生态农场模式图中包含 ______条食物链。若图二中的食物链对应图一中某条食物链,则C对应的生物是 ______,E对应的生物是 ______。
(3)与森林生态系统相比,该生态农场的自动调节能力较弱的原因是 ______。
(4)图二中,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的生理过程和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的生理过程分别是 ______(填数字,两个答案之间用逗号隔开)。
(5)农作物秸秆中有丰富的营养物质,每年农田中有大量秸秆需要处理,请结合图一,从生态农业角度分析,实现了能量的______利用,从而大大提高了能量的利用效率,又避免了秸秆焚烧造成的环境污染。
(6)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只有一个,保护环境,从我做起,作为中学生可以做的是:______(答出两条即可)。
30.(7分)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一代代生物学家用不同的科学方法,不断探索着生物界的奥秘。下面就让我们沿着科学家的足迹去发现和探究生物学知识。
(1)右图的科学家——_______,被达尔文赞誉为“罕见的观察者”,小明在看了他所著的《昆虫记》后,也养成了观察的好习惯。如,小明观察到雨后的大树下长出了蘑菇,由此,他推测________是影响蘑菇生活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非生物因素。
(2)调查法也是科学家们研究时常用的方法之一,同学们打算对旌旗山展开调查,但该山范围很大,植被茂盛,不可能逐个调查,因此要选取一部分调查对象作为__________,调查过程中,他们看到草地上一群蚂蚁正将食物拖进蚁穴内,这体现出蚂蚁之间的_________关系,同时反映了生物的生活需要________。
(3)弗莱明在一个偶然的机会发现,只接种了葡萄球菌的培养基上,竟长出了青霉。于是,在此基础上他大胆_______、作出假设、收集证据,最终经过深入研究,得出结论:青霉能够产生一种杀死葡萄球菌或抑制它生长的物质。这一发现挽救了成千上万人的生命。在此研究过程中他主要采用的研究方法是________法。
31.(10分)如果你翻动花园、庭院中的花盆或石块,常常会看到一些身体略扁、长椭圆形、灰褐色或黑色的小动物在爬行,这就是鼠妇,又叫潮虫。当你搬开花盆或石块,鼠妇很快就爬走了。鼠妇爬走了是因为环境变明亮了吗?某同学对此进行了探究,请你将他探究活动的过程填写完整。
(1)根据题干中提出的问题,你认为实验的变量是__________________。
(2)作出假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制定并实施探究方案:
①在铁盘内放上一层湿土,一侧盖上不透光的纸板,另一侧盖上透明的玻璃板;
②在铁盘两侧的____________处各放5只鼠妇;
③从第二分钟起,每分钟对鼠妇的分布情况进行一次统计,并将统计结果记录在下面的表格中。若要得出相对准确的结论,应该依据的数据是( )
环境 2min 3 min 4 min 5 min 6 min 7 min 8 min 9 min 10 min 11 min
明亮
阴暗
A.2min时的记录 B.6min时的记录 C.11min时的记录 D.平均值
(4)分析结果:
①如果全班分成了五个小组,实验结束后,各小组将实验的数据填到教师提前在黑板上设计的表格中。结果如下表:
环境 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第四组 第五组
明亮 0只 1只 2只 0只 2只
阴暗 10只 9只 8只 10只 8只
则实验的最终数据是:黑暗处的鼠妇数量为____只,这种处理数据的方式称为_________,从中得出的实验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除了本实验中所探究的非生物因素,还有哪些因素可能对鼠妇的生活有影响________(请写出两种)。
③如果在铁盘两侧中央各放1只鼠妇是否可以得出准确的结论?_______为什么?____________。2023-2024 学年第一学期期中限时作业 7.鼠妇总是在阴暗潮湿的地方才能找到,小林同学观察到这一现象,提出:鼠妇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
六年级生物试题
的环境?这属于科学探究步骤中的
( 时间:60分钟 分值:100 分 )
第 I 卷(选择题) A.发现并提出问题 B.作出假设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5 小题,共 50 分) C.设计实验方案并设施、记录 D.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1.地球是一个充满生机的世界,各种各样的生物都在这里生活和繁衍。请找出下列不属于生物的是 8.在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实验中,某兴趣小组的同学把一定数量的鼠妇(用 m表示),一半
置于较暗,另一半置于较亮的环境中。推测较暗环境中鼠妇数量变化的曲线是
A. B. C. D.
A. B. C. D.
2.2022 年是农历壬寅年——虎年,按照生物的归类方法,虎属于 9.下列选项中,与“干旱使农作物减产”体现的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一致的是
A.植物、陆生生物 B.动物、陆生生物 C.动物、水生生物 D.微生物、陆生生物 A.蚯蚓的活动使土壤疏松 B.全球变暖致珊瑚虫死亡
3.东营观鸟协会为了研究东方白鹳在自然状态下的各种行为,在其栖息的黄河三角洲湿地安装摄像机, C.蚜虫滋生造成小麦减产 D.野兔泛滥加速草场退化
记录东方白鹳的行为。这种研究方法属于 10.在神农架生长着一种野菊花,它能发出阵阵芳香,被植物学家称为“神农香菊”。但将它移栽到
A.观察法 B.实验法 C.比较法 D.调查法 其他地方,就会失去香味。这种现象说明
4.孙武湖湿地公园植被丰富,春天到减河湿地公园游玩,会看到一些场景。下列场景与生命现象的对 A.生物能适应环境
应关系,不正确的是 B.生物能影响环境
A.睡莲的茎是中空的——生物适应环境 C.环境能影响生物
B.岸边的柳树发出嫩芽,长出新叶——生物能够繁殖后代 D.生物的适应是相对的
C.在向阳处的植物要比背阴处的植物长得茂盛——环境影响生物 11.以下诗文或谚语所蕴含的科学知识不对应的是
D.盛开的桃花,有的粉的似霞,有的白的似雪——生物具有变异现象 A.千里之堤,毁于蚁穴--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5.科学是基于寻求解释的探究过程,一般是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始的。下列关于探究的说法,错 B.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生物间的捕食关系
误的是 C.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光照影响植物的开花
A.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通过一次探究就能得到正确的结论 D.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自然界的物质循环
B.假设是对问题结果的预测,不一定与结论一致 12.诗词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诗词里蕴含着不少生物学现象或原理。以下诗文或谚语与所蕴
C.探究实验重复多次后,必能获得正确的结果 含的科学知识不对应的选项是
D.在得出结论后,还需要对整个探究过程进行反思 A.“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描述的食物链可表示为“蝉→螳螂→黄雀”
6.下列有关科学探究活动及其探究方法不对应的是 B.“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生动地说明了生物影响环境
A.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调查法 B.统计全国的人口数——调查法 C.“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说明植物具有繁殖的特性
C.探究光对鼠妇的影响——实验法 D.了解青蛙的体型、体色及生活习性——观察法 D.“草盛豆苗稀”,描述了生物间存在竞争关系
第 1 页 共 4 页
13.环境中直接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做生态因素,生态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下列 位置 黄粉虫 光照 温度 湿度
不能体现生物因素对生物影响的是
纸盒左半侧 20 只 明亮 15℃ 适宜
A.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B.一山不容二虎
C.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D.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纸盒右半侧 20 只 阴暗 30℃ 适宜
14.下列有关对生态系统这一概念描述错误的是 A.左右两侧黄粉虫的数量可以不同 B.左右两侧都应保持 30℃
A.生物种类单一的生态系统容易受到破坏 B.一条小河也是一个生态系统 C.左右两侧都应保持在阴暗环境中 D.左右两侧可以控制不同湿度
C.草→兔→鹰是草原生态系统中一条食物链 D.一定范围内所有生物的统一体 19.如图表示某草原生态系统中四种生物的食物关系。若该生态系统受到某重金属的污染,一段时间
15.“梁上有双燕,翩翻雄与雌……青虫不易捕,黄口无饱期……须臾十来往,犹恐巢中饥”描写了
燕子生儿育女的艰辛。诗中涉及的食物链书写正确的是 后,体内积累该重金属最多的生物是
A.阳光→植物→青虫→燕子 B.植物←青虫←燕子
C.植物→青虫→燕子→细菌 D.植物→青虫→燕子 A.鹰 B.鸟 C.虫 D.草
16.杜甫有诗云:“浣花溪水水西头,主人未卜林塘幽”。浣花溪公园是成都有名的城市公园,某校 20.要提高一个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下列方法中最有效的是
同学对其进行调查后,绘制了如图所示的食物网。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减少分解者的数量 B.增加消费者的数量
C.增加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 D.减少生产者的数量
21.近年来,持续的雾霾天气笼罩着全国 10 余个省份,空气中漂浮着大量尘粒和烟粒等有害物质,会
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影响,这体现了
A.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B.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C.环境对生物的适应 D. 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A.鱼和虾的种间关系只有捕食关系 B.虾的数量变化对鱼的数量没有影响 22.“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青山”中植被丰富,能保持水土、调节气候等。下列说法正确的
C.该食物网中数量最多的生物是白鹭 D.该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A.一座青山就是一个生态系统,能量最终来自太阳光能
17.如图表示一个森林生态系统中的树林、植食性昆虫和食虫鸟类三 B.“青山”中植被丰富,能保持水土、调节气候、净化空气,这体现了生物能够适应环境
个不同种群的生物生长繁殖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青山”中动物的数量总是多于植物的数量
A.A、B、C 依次代表的是树林、食虫鸟和植食性昆虫 D.“青山”的自动调节能力强,人类可以随意砍伐“青山”中的树木
B.生产者是 B,它决定着 C的数量 23.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构成食物链的四种生物
C.从曲线看,该生态系统已经遭到了破坏 在一段时间内的相对数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该条食物链为 B→A→C A.甲是生产者,乙、丙、丁是分解者
18.下表为某同学探究“温度对黄粉虫生活的影响”的实验设计,但还不够完善,下列对其修改正确 B.该食物链可表示为甲→丙→乙→丁
的是 C.甲个体内的 DDT 含量最高
D.该生态系统只有甲、乙、丙、丁四种生物
第 2 页 共 4 页
24.如图表示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部分过程,其中甲、乙、丙、丁代表不同生物类群。下列分析正确 形成的网状联系,称为 ______。该生态系统中有 ______条食物链,写出此图中最长的一条食物链:
的是 ______。
(3)该生态系统中的动物死亡后,它们的尸体并不会大量堆积,原因是土壤和空气等环境中 ______。
28.(10 分)资料分析:生态农业是能获得较高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新型现代农业。如
图是某一生态农场模式图,如图分析回答问题:
(1)该生态农场中的生产者是 ______;鸡鸭、牛在该生态农场扮演的角色是 ______;鸡鸭与蚯蚓
A.甲→乙→丙→丁表示一条食物链 B.图中箭头所代表的能量大小关系为③>②>① 之间的关系是 ______。
C.④过程增多是产生酸雨的主要原因 D.丙为消费者,促进了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 (2)该生态农业中有 ______条食物链。鱼进行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最终来源是 ______。
25.“微塑料”是指直径小于 5mm 的塑料颗粒。目前,在海洋、湖泊等水源中都检测到了不同浓度的 (3)在利用鸡鸭粪便、牛粪生产沼气的过程中,发挥作用的生物主要是微生物,它们是该生态农场
微塑料,甚至在世界之巅——珠穆朗玛峰上也发现了微塑料的存在。以下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的 ______,促进物质循环。
A.微塑料能够广泛分布,说明生物圈是开放的、动态变化的 (4)与该生态农场相比,森林生态系统由于生物种类 ______,营养结构复杂,因而 ______能力较
B.微塑料不会进入人体,不会对人体造成危害 强。
C.各种类型的生态系统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的 (5)地球上有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有“地球之肾”之称的是 ______生态系统,这种生态系统具有
D.海洋、湖泊和河流属于不同的生态系统类型 ______的作用。
第 II卷(非选择题)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 6小题,共 50 分)
26.(5 分)某同学在进行校园生物调查时,
(1)他看到一个瓢虫正在捕食蚜虫,说明生物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 特征。
(2)他借助放大镜,数出这个瓢虫身上具有十个斑点。他采用的是科学探究中的______法。
(3)他用手去碰瓢虫,瓢虫飞走了,说明生物具有___________特征。
(4)他又看到两个瓢虫在交配,说明生物具有_____________特征。
(5)他喊同学一起在校园中寻找各种瓢虫,将它们身上的
29.(8 分)如图一是某生态农场模式图,图二表示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①-⑥表示生
斑点数记录下来,并将它们归类。这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理过程。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_______法。
27.(10 分)请据图回答问题:
(1)在该图中,生产者是 ______,直接以植物为食的消费
者是 ______。该生态系统中,数量最少的生物是 ______。
要构成完整的生态系统,该图还缺少 ______和 ______。
(2)图中不同生物之间由于 ______关系形成的链条式联系,叫做食物链。这些食物链彼此交错连接,
第 3 页 共 4 页
(1)地球与人类息息相关,______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 (1)根据题干中提出的问题,你认为实验的变量是__________________。
(2)此生态农场模式图中包含 ______条食物链。若图二中的食物链对应图一中某条食物链,则 C对 (2)作出假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应的生物是 ______,E 对应的生物是 ______。 (3)制定并实施探究方案:
(3)与森林生态系统相比,该生态农场的自动调节能力较弱的原因是 ______。 ①在铁盘内放上一层湿土,一侧盖上不透光的纸板,另一侧盖上透明的玻璃板;
(4)图二中,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的生理过程和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的生理过程分别是 ______(填 ②在铁盘两侧的____________处各放 5只鼠妇;
数字,两个答案之间用逗号隔开)。 ③从第二分钟起,每分钟对鼠妇的分布情况进行一次统计,并将统计结果记录在下面的表格中。若要
(5)农作物秸秆中有丰富的营养物质,每年农田中有大量秸秆需要处理,请结合图一,从生态农业 得出相对准确的结论,应该依据的数据是( )
角度分析,实现了能量的______利用,从而大大提高了能量的利用效率,又避免了秸秆焚烧造成的环 环境 2min 3 min 4 min 5 min 6 min 7 min 8 min 9 min 10 min 11 min
境污染。
明亮
(6)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只有一个,保护环境,从我做起,作为中学生可以做的是:______(答出
两条即可)。 阴暗
30.(7 分)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一代代生物学家用不同的科学方法,不断 A.2min 时的记录 B.6min 时的记录 C.11min 时的记录 D.平均值
探索着生物界的奥秘。下面就让我们沿着科学家的足迹去发现和探究生物学知识。 (4)分析结果:
(1)右图的科学家——_______,被达尔文赞誉为“罕见的观察者”, ①如果全班分成了五个小组,实验结束后,各小组将实验的数据填到教师提前在黑板上设计的表格中。
小明在看了他所著的《昆虫记》后,也养成了观察的好习惯。如, 结果如下表:
小明观察到雨后的大树下长出了蘑菇,由此,他推测________是影
环境 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第四组 第五组
响蘑菇生活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非生物因素。
明亮 0只 1只 2只 0只 2只
(2)调查法也是科学家们研究时常用的方法之一,同学们打算对旌
旗山展开调查,但该山范围很大,植被茂盛,不可能逐个调查,因 阴暗 10 只 9 只 8 只 10 只 8 只
此要选取一部分调查对象作为__________,调查过程中,他们看到 则实验的最终数据是:黑暗处的鼠妇数量为____只,这种处理数据的方式称为_________,从中得出
草地上一群蚂蚁正将食物拖进蚁穴内,这体现出蚂蚁之间的_________关系,同时反映了生物的生活 的实验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需要________。 ②除了本实验中所探究的非生物因素,还有哪些因素可能对鼠妇的生活有影响________(请写出两种)。
(3)弗莱明在一个偶然的机会发现,只接种了葡萄球菌的培养基上,竟长出了青霉。于是,在此基 ③如果在铁盘两侧中央各放 1只鼠妇是否可以得出准确的结论?_______为什么?____________。
础上他大胆_______、作出假设、收集证据,最终经过深入研究,得出结论:青霉能够产生一种杀死
葡萄球菌或抑制它生长的物质。这一发现挽救了成千上万人的生命。在此研究过程中他主要采用的研
究方法是________法。
31.(10 分)如果你翻动花园、庭院中的花盆或石块,常常会看到一些身体略扁、长椭圆形、灰褐色
或黑色的小动物在爬行,这就是鼠妇,又叫潮虫。当你搬开花盆或石块,鼠妇很快就爬走了。鼠妇爬
走了是因为环境变明亮了吗?某同学对此进行了探究,请你将他探究活动的过程填写完整。
第 4 页 共 4 页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中限时作业 28
六年级生物试题
28. (1)
姓名: 班级:
准考证号 ( 2) (3)
考场/座位号:

(4)
[0] [0] [0] [0] [0] [0] [0] [0]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请将姓名、班级、考场、准考证号填写清楚。 [1] [1] [1] [1] [1] [1] [1] [1]
(5)
2.客观题答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修改时用橡皮擦干净。 [2] [2] [2] [2] [2] [2] [2] [2]
3.主观题答题,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 [3] [3] [3] [3] [3] [3] [3] [3]
4.必须在题号对应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无效。 [4] [4] [4] [4] [4] [4] [4] [4]
5.保持答卷清洁、完整。 [5] [5] [5] [5] [5] [5] [5] [5]
[6] [6] [6] [6] [6] [6] [6] [6]
正确填涂 缺考标记 [7] [7] [7] [7] [7] [7] [7] [7]
29
[8] [8] [8] [8] [8] [8] [8] [8]
[9] [9] [9] [9] [9] [9] [9] [9]
29. (1) (2)
单选题
( 3) ( 4) (5)
1 [A] [B] [C] [D] 6 [A] [B] [C] [D] 11 [A] [B] [C] [D] 16 [A] [B] [C] [D] 21 [A] [B] [C] [D]
( 6)
2 [A] [B] [C] [D] 7 [A] [B] [C] [D] 12 [A] [B] [C] [D] 17 [A] [B] [C] [D] 22 [A] [B] [C] [D]
3 [A] [B] [C] [D] 8 [A] [B] [C] [D] 13 [A] [B] [C] [D] 18 [A] [B] [C] [D] 23 [A] [B] [C] [D]
4 [A] [B] [C] [D] 9 [A] [B] [C] [D] 14 [A] [B] [C] [D] 19 [A] [B] [C] [D] 24 [A] [B] [C] [D]
5 [A] [B] [C] [D] 10 [A] [B] [C] [D] 15 [A] [B] [C] [D] 20 [A] [B] [C] [D] 25 [A] [B] [C] [D]
30
26.
30.(1)
26. (1) (2) (3)
( 2)
(4) (5)
( 3)
27.
31
27. (1)
31. (1) (2)
( 3)② ③
( 2)
(4)①

(3)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