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数函数
1 指数运算
(1) 次方根与分数指数幂
一般地,如果,那么叫做的次方根,其中,且.
式子叫做根式,这里叫做根指数,叫做被开方数.
负数没有偶次方根;的任何次方根都是.
注意:(1) (2)当是奇数时,,当是偶数时,
(2) 正数的正分数指数幂的意义
① 正数的正分数指数幂的意义,规定:
巧记“子内母外”(根号内的作分子,根号外的作为分母)
Eg ,.
② 正数的正分数指数幂的意义:
③ 的正分数指数幂等于,的负分数指数幂没有意义.
(3) 实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
①
②
③
2 指数函数概念
一般地,函数且叫做指数函数,其中是自变量,函数的定义域为.
3 图像与性质
函数名称 指数函数
定义 函数且叫做指数函数
图象
定义域
值域
过定点 图象过定点,即当时,.
奇偶性 非奇非偶
单调性 在上是增函数 在上是减函数
变化对图 象的影响 在第一象限内,越大图象越高;在第二象限内,越大图象越低.
【题型一】指数幂的化简与求值
【典题1】 求值.
【典题2】已知,则的值为______.
【典题3】化简________.
巩固练习
1(★) 化简 .
2(★★) 如果,,那么 .
3(★★) 已知,则 .
4(★★) .
5(★★) 求值 .
6(★★★) 已知实数满足,则的取值范围是 .
7(★★★) 已知,则不可能满足的关系是( )
【题型二】指数函数的图象及应用
【典题1】函数的图象大致是( )
. . . .
【典题2】设函数,,且,判断与的大小关系.
巩固练习
1(★) 二次函数与指数函数的交点个数有( )
个 个 个 个
2(★★) 若函数的图象和轴有交点,则实数的取值范围是( )
3(★★) 如图所示,函数的图象是( )
. . . .
4(★★) 已知实数满足等式,下列五个关系式:①;②;
③;④;⑤.其中可能成立的关系式有( )
.①②③ .①②⑤ .①③⑤ .③④⑤
5(★★★) 若,则有( )
【题型三】指数函数的性质及应用
角度1 比较指数式的大小
【典题1】 设,则( )
【典题2】已知,.,则这三个数的大小关系为( )
角度2 求解指数型不等式和方程
【典题1】方程的解是 .
【典题2】 解不等式:
角度3 指数型函数综合问题
【典题1】已知定义在上的函数满足:①对于任意的,都有;
②函数是偶函数;③当时,,则,,从小到大的排列是 .
【典题2】若,则有( )
【典题3】 已知函数,,其中,且.当时,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和为.
(1)求的值;
(2)若,记函数,求当时,的最小值.
【典题4】 已知函数(其中是常数).
(1)若当时,恒有成立,求实数的取值范围;
(2)若存在,使成立,求实数的取值范围;
(3)若方程在上有唯一实数解,求实数的取值范围.
【典题5】 已知定义在上的奇函数.在时,.
试求的表达式;
若对于上的每一个值,不等式恒成立,求实数的取值范围.
巩固练习
1(★) 设,则的大小关系为( )
2(★★) 已知实数,满足,则( )
3(★★) 设,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 )
.若,则 B.若,则
C.若,则 D.若,则
4(★★) 方程的解是 .
5(★★) 若方程有正数解,则实数的取值范围是 .
6(★★★) 已知函数在上的值域为,且函数在上是减函数,则 .
7(★★★) 设不等式对于任意的恒成立,则实数的取值范围是 .
8(★★★)已知:
(1)证明是上的增函数;
(2)是否存在实数使函数为奇函数?若存在,请求出的值,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9(★★★)设函数且.
(1)判断函数的奇偶性;
(2)若,试判断函数的单调性.并求使不等式对一切恒成立的的取值范围;
(3)若,且在上的最小值为,求的值.
10 (★★★) 已知函数.
若,解方程;
若,求的单调区间;
若存在实数,使,求实数的取值范围.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指数函数
1 指数运算
(1) 次方根与分数指数幂
一般地,如果,那么叫做的次方根,其中,且.
式子叫做根式,这里叫做根指数,叫做被开方数.
负数没有偶次方根;的任何次方根都是.
注意:(1) (2)当是奇数时,,当是偶数时,
(2) 正数的正分数指数幂的意义
① 正数的正分数指数幂的意义,规定:
巧记“子内母外”(根号内的作分子,根号外的作为分母)
Eg ,.
② 正数的正分数指数幂的意义:
③ 的正分数指数幂等于,的负分数指数幂没有意义.
(3) 实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
①
②
③
2 指数函数概念
一般地,函数且叫做指数函数,其中是自变量,函数的定义域为.
3 图像与性质
函数名称 指数函数
定义 函数且叫做指数函数
图象
定义域
值域
过定点 图象过定点,即当时,.
奇偶性 非奇非偶
单调性 在上是增函数 在上是减函数
变化对图 象的影响 在第一象限内,越大图象越高;在第二象限内,越大图象越低.
【题型一】指数幂的化简与求值
【典题1】 求值.
【解析】原式
.
【点拨】一般可以带分数化假分数、小数化分数、根式化幂、整数化幂.
【典题2】已知,则的值为______.
【解析】由,两边平方得,则,
所以.
【点拨】注意,,之间平方的关系.
【典题3】化简________.
【解析】
.
【点拨】化简形如的式子,利用完全平方数处理.
巩固练习
1(★) 化简 .
【解析】原式.
2(★★) 如果,,那么 .
【解析】由,得,
则.
故答案为.
3(★★) 已知,则 .
【解析】由,可得,,
.
故选:.
4(★★) .
【解析】
.
5(★★) 求值 .
【解析】.
6(★★★) 已知实数满足,则的取值范围是 .
【解析】设,,
又,
,;
即,解得;
;
由已知,
,
时,的最大值为;时的最小值为;
所以的取值范围是.
故答案为:.
7(★★★) 已知,则不可能满足的关系是( )
,,
,,
,
,
,则有,
,,
,
,
,故错误
故选:.
【题型二】指数函数的图象及应用
【典题1】函数的图象大致是( )
. . . .
【解析】
方法1 函数,
(利用去掉绝对值把函数变成分段函数)
当时,是增函数,当时,的减函数,
且时,,即图象过点;
符合条件的图象是.
故选:.
方法2 利用函数的图象变换
故选:.
【典题2】设函数,,且,判断与的大小关系.
【解析】 的图象可看成向下平移一个单位,再把轴下方的图象做翻转得到,其图象如下图所示,
由图可知,要使且成立,
则有且,
故必有且,
又,即为,
.
【点拨】涉及指数函数型的函数,往往需要得到其图象,方法有:
① 利用要相应指数函数的图象通过平移、对称、翻转变换得其图象;
② 利用去掉绝对值得到分段函数得其图象.
巩固练习
1(★) 二次函数与指数函数的交点个数有( )
个 个 个 个
【答案】
【解析】因为二次函数,
且时,,,
则在坐标系中画出与的图象:
由图可得,两个函数图象的交点个数是个,
故选.
2(★★) 若函数的图象和轴有交点,则实数的取值范围是( )
【答案】
时,,
;
由函数的图象和轴有交点,
,,
综上,实数的取值范围是.
故选:.
3(★★) 如图所示,函数的图象是( )
. . . .
【答案】
【解析】=,时,时,.故选B.
4(★★) 已知实数满足等式,下列五个关系式:①;②;
③;④;⑤.其中可能成立的关系式有( )
.①②③ .①②⑤ .①③⑤ .③④⑤
【答案】
【解析】令和,即,如图所示
由图象可知①②⑤正确,故选B.
5(★★★) 若,则有( )
【答案】
【解析】构造函数,易得函数单调递增,
由,可得
,
故选:.
【题型三】指数函数的性质及应用
角度1 比较指数式的大小
【典题1】 设,则( )
【解析】利用幂的运算性质可得,
,,,
再由是增函数,知.
故选:.
【典题2】已知,.,则这三个数的大小关系为( )
【解析】根据指数函数的性质可得:函数是减函数,
,,即.
又,,
,,
故选:.
【点拨】比较指数式的大小,主要是利用指数函数的单调性,具体方法有
① 把指数幂化为同底,再利用指数函数的单调性比较大小;
② 若不能化为同底,可对指数幂进行估值,一般可以与,比较大小;
③ 利用第三个数作为两个数字大小比较的过渡.
角度2 求解指数型不等式和方程
【典题1】方程的解是 .
【解析】 ,即为
令
则有,解得(舍)
所以,
故答案为.
【点拨】利用换元法,要注意幂的底数之间的关系,同时换元后是容易忽略的.
【典题2】 解不等式:
【解析】
令
原不等式变形得,
即,(注意因式分解)
(1)当,即时,则,即,
(2)当,即时,则,即,
(3)当,即时,无解.
综上,当时,;当时无解.
【点拨】
① 求解指数型不等式,特别要注意底数大于还是小于再利用对应指数函数的单调性求解;本题还要注意;
② 本题利用了换元法,题目不等式为含涉及含参的一元二次不等式的求解,对,的大小比较是关键.
角度3 指数型函数综合问题
【典题1】已知定义在上的函数满足:①对于任意的,都有;
②函数是偶函数;③当时,,则,,从小到大的排列是 .
【解析】由题意,故函数为周期为的函数;
;;;
(把自变量数值向靠拢)
当时,是增函数,
故,即.
【典题2】若,则有( )
【解析】解法一:取特殊值排除法
取,得,满足题意,排除;
取,得,满足题意,排除;
故选:.
法二:构造函数利用单调性
令,则是增函数,
,
,即.
故选:.
【点拨】
① 做选择题,利用“取特殊值排除法”是较快的一种方法,一般取数都是利于计算的;
② 遇到类似这样的题目,不等式的两边形式较为“一致”,一般都采取构造函数的方法处理,把不等式变形成,就较容易联想到构造函数;
③ 判断函数的单调性,可以采取“性质法”:增+增=增,减+减=减.
【典题3】 已知函数,,其中,且.当时,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和为.
(1)求的值;
(2)若,记函数,求当时,的最小值.
【解析】(1)在上为单调函数,
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和为,
或.
(2)
则,
令,
时,,
,对称轴为 (二次函数动轴定区间最值问题)
当时,;
当时,;
当时,.
综上所述,.
【点拨】本题第二问最后把问题转化为“二次函数在闭区间上的最值问题”中的“动轴定区间”,对对称轴在区间 “左、中、右”进行分类讨论.
【典题4】 已知函数(其中是常数).
(1)若当时,恒有成立,求实数的取值范围;
(2)若存在,使成立,求实数的取值范围;
(3)若方程在上有唯一实数解,求实数的取值范围.
思路痕迹
(1) 恒成立问题可转化为求函数的最大值,见到,可以考虑换元法,则函数可变成二次函数的最值问题:
(2) 该问是存在性问题,可转化为求函数的最小值.
(3) 该问转化为方程在上有唯一实数解,属于二次方程根的分布问题.
【解析】(1),
令,当时,, (利用换元法要注意新变量的求值范围)
问题转化为当时,恒成立,
于是只需在上的最大值,
即,解得.
实数的取值范围是;
(2)若存在,使,
则存在,使.
于是只需在上的最小值,解得;
实数的取值范围是,;
(3)若方程在上有唯一实数解,
则方程在上有唯一实数解,(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分布问题)
因,
故在上不可能有两个相等的实数解,
令.
则,所以,解得.
实数的取值范围是.
【点拨】 利用换元法把问题转化为二次函数问题;恒成立、能成立问题最终转化为最值问题,注意函数单调性.
【典题5】 已知定义在上的奇函数.在时,.
试求的表达式;
若对于上的每一个值,不等式恒成立,求实数的取值范围.
【解析】是定义在上的奇函数,,
设,则,
则,
故
由题意,可化为
化简可得,
(此处恒成立问题用到“分离参数法”转化为最值问题)
令, (分离常数法)
易得在上递减,
,
故.(可取到)
【点拨】
① 恒成立问题可转化为最值问题,其中手段常见分离参数法、直接构造函数法、数形结合法、变换主元法等;
② 判断形如函数的单调性,可用分离常数法;比如,,等.
巩固练习
1(★) 设,则的大小关系为( )
【答案】
,,由幂函数的性质可得,
,,由指数函数的性质可得,
.
故选:.
2(★★) 已知实数,满足,则( )
【答案】
【解析】由,得,
由,得,得,
由()b,得,得.
由,得,,
,.
取a=,得,有,排除;
,排除A;
取得,,有,排除.
故选:.
3(★★) 设,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 )
.若,则 B.若,则
C.若,则 D.若,则
【答案】
时,,
若,则,故正确,错误;
对于,若成立,则必有,故必有,即有,而不是排除,也不是,排除.
故选:A.
4(★★) 方程的解是 .
【答案】
即为
令 则有,解得(舍)
所以
故答案为.
5(★★) 若方程有正数解,则实数的取值范围是 .
【答案】
【解析】设,则有:.
原方程有正数解,则,
即关于的方程在上有实根.
又因为.
所以当时有,
即,
即,
即,
即得:,
故选:.
6(★★★) 已知函数在上的值域为,且函数在上是减函数,则 .
【答案】
【解析】当时,函数在上的值域为,
,,
函数g(x)在上是增函数,不满足题意;
当时,函数在上的值域为,
,,此时,
函数在上是减函数,满足题意;
综上知.
故答案为:.
7(★★★) 设不等式对于任意的恒成立,则实数的取值范围是 .
【答案】
【解析】由,得,
即,
,,
则,
∈[],则.
8(★★★)已知:
(1)证明是上的增函数;
(2)是否存在实数使函数为奇函数?若存在,请求出的值,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答案】 略,提示:定义法 (2)
【解析】(1)证明:对任意都有的定义域是,
设,且,则
在上是增函数,且
且
是上的增函数.
(2)解:若存在实数使函数为上的奇函数,则
下面证明时是奇函数
为上的奇函数
存在实数,使函数为上的奇函数.
9(★★★)设函数且.
(1)判断函数的奇偶性;
(2)若,试判断函数的单调性.并求使不等式对一切恒成立的的取值范围;
(3)若,且在上的最小值为,求的值.
【答案】 奇函数
【解析】(1)的定义域为,关于原点对称,且),
为奇函数.
(2) 且.
,,
又,且,
,
故在上单调递减,
不等式化为,
,即恒成立,
,
解得;
(3),,即,
解得或舍去),
,
令,由(1)可知为增函数,
,,
令,
若,当时,,;
若时,当时,,解得,无解;
综上,
10 (★★★) 已知函数.
若,解方程;
若,求的单调区间;
若存在实数,使,求实数的取值范围.
【答案】 单调增区间是,单调减区间是
【解析】⑴若, 由,即,解得
⑵若,则,设,且,
当时,有,,
,在上是增函数;
当时,有,,
,在上是减函数
的单调增区间是,单调减区间是
⑶设,由,得,且
存在,使得,即
令,若,则函数的对称轴是
由已知得:方程在上有实数解,
,或
由不等式得:
由不等式组得: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所以,实数的取值范围是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