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宁夏中卫市中宁县长山头片区2023-2024学年五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科学试题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宁夏中卫市中宁县长山头片区2023-2024学年五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科学试题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12.9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3-11-14 18:30:46

文档简介

宁夏中卫市中宁县长山头片区2023-2024学年五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科学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计15分)
1.下列人类行为中,(  )能够减少降雨对土壤的侵蚀。
A.退耕还林 B.围湖造田 C.开山采矿
2.下列现象中,能说明光沿直线形式传播的是(  )。
A.白天能看到书上的字 B.夜晚汽车车灯射出的光
C.天空出现的彩虹 D.看见太阳光
3.由于风的作用而形成的地貌是(  )。
A.喀斯特地貌 B.堰塞湖 C.雅丹地貌
4.下列现象中,光的传播路线不会发生改变的是(  )。
A.光由空气斜射入水中
B.光由水斜射入空气中
C.光由空气垂直射入水中
5.地球的结构从内向外分别是(  )。
A.地幔、地核、地壳 B.地核、地幔、地壳
C.地壳、地幔、地核 D.地核、地壳、地幔
6.人能看到水池里的月亮和鱼的像,它们形成(  )现象。
A.都是折射 B.前者是折射,后者是反射
C.都是反射 D.前者是反射,后者是折射
7.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潜望镜在科研军事等方面应用广泛
B.潜望镜的主要作用之一是保护观察者的安全
C.潜望镜能改变光的路线,利用的是折射原理
8.下列关于地表形态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地球表面海陆分布均匀
B.地球表面高低不平复杂多样
C.我国地势西高高东低,西部多山地、高原,东部多平原
9.彩虹的形成原因是(  )。
A.光的反射 B.光的折射 C.光的直线传播
10.地震发生时,正确的自救方法是(  )。
①乘电梯下楼 ②在高楼层里,就近躲在坚硬的床、桌下 ③在平房里,立即跑到空旷地 ④如若被困,不盲目大声呼喊,以保存体力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11.地球的内部力量,改变着地球的地形,地貌右图所示为长白山天池,他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地震 B.火山喷发 C.板块碰撞 D.流水作用
12.影子总是在物体(  )的一侧?
A.对光 B.背光 C.侧光 D.都可以
13.江河的下游和入海口往往是平原,这主要是由(  )引起的。
A.侵蚀作用 B.风化作用 C.沉积作用
14.下列物体中,属于光源的一组是(  )。
A.萤火虫、彩虹
B.点燃的火柴、太阳
C.镜子、打火机、夜光玩具
15.在降雨、溃坝或冰雪融化形成的流水的作用下,会在沟谷或山坡上产生含有大量的泥沙、石块等物质的洪流,这种洪流被称为(  )。
A.山体滑坡 B.潮水 C.泥石流
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计15分)
16.人类可以通过对地震、火山喷发等现象的观察来探测地球内部。 (  )
17.在验证光的传播路线的实验中,我们可以用眼睛直接对着发光的手电筒看。(  )
18.模拟降雨对土壤作用时,可以在土壤的表面撒上带有颜色的沙子。 (  )
19.光从空气中垂直射入水中时会继续沿曲线传播。 (  )
20.在做火山喷发模拟实验时,要用一层薄薄的土豆泥封住洞口。 (  )
21.所有的物体都可以反射光,物体的表面越粗糙,反射光的效果越好。 (  )
22.我们在做地球结构的模型是橡皮泥的用量,不需要按照一定比例使用。 (  )
23.世界地形图上有一些坑坑洼洼体现了地球表面的高低不平。 (  )
24.来自光源的光或来自物体反射的光进入眼睛,都能使我们看到光源或物体。(  )
25.地震是由地球外部运动造成的。 (  )
26.太阳光是有许多不同颜色的光组成的。 (  )
27.可以用砂纸模拟风沙对岩石的作用。 (  )
28.物体离光源越近被照射物体的影子就越小。 (  )
29.人类活动如果不注意保护地球环境,就可能造成灾害。 (  )
30.水下工作人员使用的潜望镜利用了光的反射原理。 (  )
三、连线题。(共5分)
31.请将下列地形地貌与其对应成因进行连线。
弯曲的岩石 水的作用(河水流速减慢泥沙沉积)
长白山天池 地震(岩层受到挤压)
敦煌的雅丹地貌 火山喷发
黄土高原上的沟壑 风的作用
黄河入海口的沙洲 水(降雨)的作用
四、实验探究题(共计25分)
32.(2022五上·苍溪期中)请把下图所示的几种光现象与对应的原理用线连起来。
33.在一场大地震中,许多村民失去了家园,政府决定选址重新建设家园,最终考虑在右图所示地区建设新的家园。请你用学过的知识帮忙分析右图所示的地方是否适合。
(1)可以使地球表面的地形在短时间内发生较大变化的是(  )。
A.风力的侵蚀 B.河水的沉积 C.火山喷发和地震
(2)河水对乙岸主要产生了   作用,对甲岸主要产生了   作用。(均填“侵蚀”或“沉积”)
(3)在河水的长期的作用下,这条河的弯道处可能发生的变化是(  )。
A.越来越直 B.越来越弯 C.保持不变
(4)村民们想要在河边选一处建房,你会建议选   (填“甲岸”或“乙岸”),你的理由是   。
34.照亮目标。
(1)在图甲中让手电筒的光照亮科学书,这个过程利用了光的(  )。
A.直线传播 B.反射 C.直线传播和反射
(2)在图乙中,不改变手电筒和书本的位置,怎样让手电筒的光照射到书本上?
①我们可以借助____。
②这个过程利用了光的(  )。
A.直线传播 B.反射 C.直线传播和反射
35.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水利部发布的2019年度全国水土流失动态监测结果显示,2019年,全国水土流失面积为271.08万平方千米,与2011年第一次全国普查数据相比,减少23.83万平方千米,总体减幅为8.08%,流失面积以平均每年近3万平方千米的速度减少。我国水土流失状况持续好转,生态环境整体进一步向好态势发展。
(1)由此材料可以看出,全国水土流失面积(  )。
A.呈上升趋势 B.呈下降趋势 C.保持不变
(2)如果要研究植被覆盖对侵蚀的影响,可以选择的实验组是(  )。
A.①和② B.②和③ C.①和③
(3)通过(2)的实验研究,我们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4)作为小学生,我们可以为防治水土流失做些什么?至少写出两条。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水对地貌的影响
【解析】【分析】自然界每时每刻都有侵蚀和沉积的现象发生。土地坡度、降水量的多少、有无植被覆盖,都影响雨水对土壤的侵蚀,退耕还林可以减少雨水对土壤的侵蚀;围湖造田、开山采矿会加大降雨对土壤的侵蚀。
2.【答案】B
【知识点】光的传播
【解析】【分析】光在同种均匀的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当光射到两种介质界面时,会产生反射现象。白天能看到书上的字、天空出现的彩虹、看见太阳光都是光的反射原理;夜晚汽车车灯射出的光能说明光沿直线形式传播。
3.【答案】C
【知识点】风对地貌的影响
【解析】【分析】岩石在大气、水、生物等长期联合作用下发生变化的现象叫风化。敦煌的雅丹地貌形成的主要原因是风的作用。喀斯特地貌是水的溶蚀作用;堰塞湖是地震过后形成的。
4.【答案】C
【知识点】光的传播
【解析】【分析】当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传播方向改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当光线垂直射向两种介质交界面时,传播方向不改变;当光斜射入水中,光的传播路线改变。所以光由空气斜射入水中、由水斜射入空气中,光的路线都会发生变化;光由空气垂直射入水中,光的传播路线不会发生改变。
5.【答案】B
【知识点】地球的内部结构
【解析】【分析】地球内部结构是指地球内部的分层结构,地球内部从内向外可以划分为三层,分别是地核、地幔、地壳。在地球的深部,越往下去,温度越高,压力也越大。
6.【答案】D
【知识点】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比如人能看到水池里的月亮属于光的反射现象。光由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会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比如人能看到水池里的鱼的像属于光的折射现象。
7.【答案】C
【知识点】制作潜望镜
【解析】【分析】A:潜望镜在科研军事等方面应用广泛,正确;
B:潜望镜的主要作用之一是保护观察者的安全,正确;
C:潜望镜能改变光的路线,利用的是折射原理,错误;潜望镜能改变光的路线,利用的是反射原理。
8.【答案】A
【知识点】地球上的水
【解析】【分析】A:地球表面海陆分布均匀,错误;地球表面海陆分布不均匀,地球表面三分陆地七分海洋,相互穿插分割,海洋占71%,陆地占29%;
B:地球表面高低不平复杂多样,正确;
C:我国地势西高高东低,西部多山地、高原,东部多平原,正确。
9.【答案】B
【知识点】光的折射
【解析】【分析】彩虹是因为阳光射到空中接近球形的小水滴,经过折射而成。
10.【答案】B
【知识点】地震的成因及作用
【解析】【分析】①乘电梯下楼,错误;地震的时候不可以乘坐电梯,要走安全通道;
②在高楼层里,就近躲在坚硬的床、桌下,正确;
③在平房里,立即跑到空旷地,正确;
④如若被困,不盲目大声呼喊,以保存体力,正确;
所以地震发生时,正确的自救方法是②③④。
11.【答案】B
【知识点】火山喷发的成因及作用
【解析】【分析】地表形态是内外力长期相互作用下不断地发展变化的结果,形式多种多样。地表形态的变化是由地球内部力量和外部力量造成的。来自地球内部的力量:包括火山、地震等。外力作用:包括流水、风、冰川、海浪、植物等,人类活动也会造成局部地区地表变化。长白山天池形成的主要原因是火山喷发。
12.【答案】B
【知识点】影子
【解析】【分析】光由光源发出,在同种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当光遇到不透明物体时,便会在物体后面形成一个黑暗的区域,即是影子。影子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影子总是在物体背光的一侧。
13.【答案】C
【知识点】水对地貌的影响
【解析】【分析】沉积作用是指被运动介质搬运的物质到达适宜的场所后,由于条件发生改变而发生沉淀、堆积的过程的作用。江河的下游和入海口往往是平原,这主要是由沉积作用引起的。
14.【答案】B
【知识点】光源
【解析】【分析】 A:萤火虫、彩虹,错误;彩虹不属于光源;
B:点燃的火柴、太阳,正确;
C:镜子、打火机、夜光玩具,错误;镜子不属于光源。
15.【答案】C
【知识点】水对地貌的影响
【解析】【分析】当天气发生异常变化,给人类造成损失时,我们就说发生了气象灾害,主要的气象灾害有台风、暴雨、洪涝、干旱、寒潮等。在降雨、溃坝或冰雪融化形成的流水的作用下,会在沟谷或山坡上产生含有大量的泥沙、石块等物质的洪流,这种洪流被称为泥石流。遇到泥石流时,要选择与泥石流运动方向垂直的方向逃离危险区。
16.【答案】(1)正确
【知识点】地球的内部结构
【解析】【分析】通过地震发现地震波在坚硬的岩石中传播速度较快,在较软的岩石中传播速度较慢,科学家们知道地球表层是由岩石构成的;通过火山爆发,科学家们知道地球内部充满了岩浆;通过温泉等地热能,科学家们知道地球内部温度和压力非常高。所以我们可以通过地震、火山喷发等现象来推测地球内部结构。
17.【答案】(1)错误
【知识点】眼睛
【解析】【分析】在验证光的传播路线的实验中,我们不可以用眼睛直接对着发光的手电筒看,否则强光刺激眼睛就会对眼睛造成伤害。
18.【答案】(1)正确
【知识点】水对地貌的影响
【解析】【分析】在科学研究中,有时受客观条件限制,不能对某些自然现象进行直接实验,这时就要人为地创造一定的条件或因素,在模拟的条件下进行实验,这种实验称为模拟实验。在模拟水的作用时,在土壤表面撒上带有颜色的沙子与周围环境的颜色不一样,是为了便于观察。
19.【答案】(1)错误
【知识点】光的折射
【解析】【分析】光在同种介质中或者从一种介质垂直射入另一种介质,传播方向都不会发生改变。通过实验可知,当光从空气垂直射入水中后,传播方向不会发生改变,光还是沿直线传播的。
20.【答案】(1)正确
【知识点】火山喷发的成因及作用
【解析】【分析】在做火山喷发模拟实验时,我们将罐头盒内的土豆泥堆成小山形状,并将番茄酱倒入小山内,然后用一层薄薄的土豆泥封住洞口,最后把罐头盒放在铁架台上用酒精灯加热。
21.【答案】(1)错误
【知识点】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反光也是以直线形式传播的。一般的物体都可以反射光,物体表面越光滑,反射效果越好。物体表面越粗糙,反射效果越差。
22.【答案】(1)错误
【知识点】制作地球模型
【解析】【分析】地球内部圈层从表面往下,依次是地壳、地幔、地核。地壳最薄,平均厚度约为17千米,地幔厚度约为2900千米,地核厚度约为3500千米。因此,我们用橡皮泥制作地球结构模型时,橡皮泥的用量需要按照一定的比例使用。
23.【答案】(1)正确
【知识点】地形、地貌
【解析】【分析】地球表面的地形地貌是复杂多样的,也是不断变化的,不同颜色代表不同的海拔高度和地势高低,“坑坑洼洼”体现了地球表面的高低不平。
24.【答案】(1)正确
【知识点】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光是能量的一种传播方式。光可以在真空、空气、水等透明的物质中传播。人们看到的光来自于像太阳或借助于产生光的设备,包括白炽灯泡、荧光灯管、激光器、萤火虫等。不仅如此,一般物体还可以反射来自光源发出的光,当光源发出的光或物体反射的光进入人眼后,都能使我们看到光源或该物体。
25.【答案】(1)错误
【知识点】地震的成因及作用
【解析】【分析】地球内部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部分,绝大部分的地震发生在地壳内,地壳的岩层在相互挤压时会发生褶皱,褶皱突然断裂时大地剧烈震动,释放出巨大能量,造成严重破坏这就是地震。
26.【答案】(1)正确
【知识点】光的折射
【解析】【分析】太阳光经过三棱镜折射后可以分散成七种颜色的光,分别是红、橙、黄、绿、蓝、靛、紫,这就是光的色散现象。所以可知太阳光是有许多不同颜色的光组成的。
27.【答案】(1)正确
【知识点】风对地貌的影响
【解析】【分析】风的作用会使岩石风化成沙子和土,最终形成土壤。实验中用砂纸进行打磨岩石模拟风化作用,打磨一段时间后,会产生很多沙子和土。
28.【答案】(1)错误
【知识点】影子
【解析】【分析】影子的大小与物体和光源之间的距离有关,即物体和光源之间的距离大影子小,距离小影子大;物体离光源的距离越来越远,被照射物体的影子越来越小。
29.【答案】(1)正确
【知识点】保护环境
【解析】【分析】人类的各种活动会改变地形地貌,如果不合理开发,如乱砍滥伐、私自开采等活动都会对地球环境产生负面影响,造成水土流失,进而带来灾害。
30.【答案】(1)正确
【知识点】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潜望镜是光的反射原理的应用,用两块平面镜和三节纸筒可以做潜望镜。潜望镜之所以可以从下边看到上面,而且十分清楚,是因为两块平面镜互相平行,且都与水平方向成45度夹角。所以水下工作人员使用的潜望镜利用了光的反射原理。
31.【答案】
【知识点】影响地形变化的因素
【解析】【分析】地球表面地貌是多样的,形成的原因也不相同。地球表面是高低起伏、崎岖不平的,地球内部的运动会引起板块运动,板块运动影响和改变着地表的地形地貌,地球内部的运动会引起地壳的运动,从而形成山脉、高原、裂谷和海沟等地形地貌。自然界的各种内力和外力是改变地表形态的主要力量,如地壳运动包括底层的升降、造山运动,以及地震和火山喷发都是地球内部强大力量引起的。弯曲的岩层是地震(地壳运动岩层受到挤压)形成的;长白山天池的形成与火山喷发形成的;敦煌的雅丹地貌的形成主要与风的作用有关;黄土高原上的沟壑是水(降雨)的作用形成的。黄河入海口的沙洲形成的主要原因是水的作用(河水流速减慢,泥沙沉积)。
32.【答案】
【知识点】光的传播;光的折射;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图一光从空气传播到水中时传播方向发生了变化,属于光的折射,图2反应的是光的反射,图3反应的是光的直线传播实验。
33.【答案】(1)C
(2)沉积;侵蚀
(3)B
(4)乙岸;乙岸主要受到沉积的影响,形成平缓的河滩,房屋建在此处不易受到影响
【知识点】水对地貌的影响
【解析】【分析】(1)地表形态是内外力长期相互作用下不断地发展变化的结果,形式多种多样。地表形态的变化是由地球内部力量和外部力量造成的。可以使地球表面的地形在短时间内发生较大变化的是火山喷发和地震,风力的侵蚀、河水的沉积都是自然力,对地形的改变较为缓慢。
(2)自然界每时每刻都有侵蚀和沉积的现象发生。侵蚀使得一些地面突起的地方土壤流失,而沉积却填平了一些低洼的地方。河水对乙岸主要产生了沉积作用,对甲岸主要产生了侵蚀作用。
(3)在河水的长期的作用下,这条河的弯道处可能发生的变化是越来越弯。
(4)村民们想要在河边选一处建房,建议选乙岸,甲岸受到侵蚀严重,乙岸主要受到沉积的影响,形成平缓的河滩,房屋建在此处不易受到影响。
34.【答案】(1)C
(2)B
【知识点】光路图
【解析】【分析】(1)如图甲所示,让手电筒的光照亮科学课本,光线照到课本上后,会发生光的反射现象。这个过程利用了光的直线传播和光的反射。
(2)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如图乙所示,不改变手电筒和书本的位置,让手电筒的光照射到课本上,我们可以借助平面镜,利用平面镜让手电筒的光照射到课本上,这个过程利用了光的反射原理。
35.【答案】(1)B
(2)C
(3)植被覆盖可以减缓降雨对土地的侵蚀
(4)植树造林;宣传水土流失的危害性,呼吁大家保护环境
【知识点】水对地貌的影响
【解析】【分析】(1)由此材料可以看出,2019年与2011年相比较,全国水土流失面积减少23.83万平方千米,总体减幅为8.08%,说明全国水土流失面积呈下降趋势。
(2)如果要研究植被覆盖对侵蚀的影响,控制的唯一变量是植被的有无,可以选择的实验组是①和③。
(3)通过以上实验,我们可以得出的结论是植被覆盖能够减轻土壤被侵蚀的程度。
(4)水土流失是指由于自然或人为因素的影响、雨水不能就地消纳、顺势下流、冲刷土壤,造成水分和土壤同时流失的现象。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是地面坡度大、土地利用不当、地面植被遭破坏、耕作技术不合理、土质松散、滥伐森林、过度放牧等。作为小学生,我们可以植树造林;宣传水土流失的危害性,呼吁大家保护环境等。
1 / 1宁夏中卫市中宁县长山头片区2023-2024学年五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科学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计15分)
1.下列人类行为中,(  )能够减少降雨对土壤的侵蚀。
A.退耕还林 B.围湖造田 C.开山采矿
【答案】A
【知识点】水对地貌的影响
【解析】【分析】自然界每时每刻都有侵蚀和沉积的现象发生。土地坡度、降水量的多少、有无植被覆盖,都影响雨水对土壤的侵蚀,退耕还林可以减少雨水对土壤的侵蚀;围湖造田、开山采矿会加大降雨对土壤的侵蚀。
2.下列现象中,能说明光沿直线形式传播的是(  )。
A.白天能看到书上的字 B.夜晚汽车车灯射出的光
C.天空出现的彩虹 D.看见太阳光
【答案】B
【知识点】光的传播
【解析】【分析】光在同种均匀的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当光射到两种介质界面时,会产生反射现象。白天能看到书上的字、天空出现的彩虹、看见太阳光都是光的反射原理;夜晚汽车车灯射出的光能说明光沿直线形式传播。
3.由于风的作用而形成的地貌是(  )。
A.喀斯特地貌 B.堰塞湖 C.雅丹地貌
【答案】C
【知识点】风对地貌的影响
【解析】【分析】岩石在大气、水、生物等长期联合作用下发生变化的现象叫风化。敦煌的雅丹地貌形成的主要原因是风的作用。喀斯特地貌是水的溶蚀作用;堰塞湖是地震过后形成的。
4.下列现象中,光的传播路线不会发生改变的是(  )。
A.光由空气斜射入水中
B.光由水斜射入空气中
C.光由空气垂直射入水中
【答案】C
【知识点】光的传播
【解析】【分析】当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传播方向改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当光线垂直射向两种介质交界面时,传播方向不改变;当光斜射入水中,光的传播路线改变。所以光由空气斜射入水中、由水斜射入空气中,光的路线都会发生变化;光由空气垂直射入水中,光的传播路线不会发生改变。
5.地球的结构从内向外分别是(  )。
A.地幔、地核、地壳 B.地核、地幔、地壳
C.地壳、地幔、地核 D.地核、地壳、地幔
【答案】B
【知识点】地球的内部结构
【解析】【分析】地球内部结构是指地球内部的分层结构,地球内部从内向外可以划分为三层,分别是地核、地幔、地壳。在地球的深部,越往下去,温度越高,压力也越大。
6.人能看到水池里的月亮和鱼的像,它们形成(  )现象。
A.都是折射 B.前者是折射,后者是反射
C.都是反射 D.前者是反射,后者是折射
【答案】D
【知识点】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比如人能看到水池里的月亮属于光的反射现象。光由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会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比如人能看到水池里的鱼的像属于光的折射现象。
7.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潜望镜在科研军事等方面应用广泛
B.潜望镜的主要作用之一是保护观察者的安全
C.潜望镜能改变光的路线,利用的是折射原理
【答案】C
【知识点】制作潜望镜
【解析】【分析】A:潜望镜在科研军事等方面应用广泛,正确;
B:潜望镜的主要作用之一是保护观察者的安全,正确;
C:潜望镜能改变光的路线,利用的是折射原理,错误;潜望镜能改变光的路线,利用的是反射原理。
8.下列关于地表形态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地球表面海陆分布均匀
B.地球表面高低不平复杂多样
C.我国地势西高高东低,西部多山地、高原,东部多平原
【答案】A
【知识点】地球上的水
【解析】【分析】A:地球表面海陆分布均匀,错误;地球表面海陆分布不均匀,地球表面三分陆地七分海洋,相互穿插分割,海洋占71%,陆地占29%;
B:地球表面高低不平复杂多样,正确;
C:我国地势西高高东低,西部多山地、高原,东部多平原,正确。
9.彩虹的形成原因是(  )。
A.光的反射 B.光的折射 C.光的直线传播
【答案】B
【知识点】光的折射
【解析】【分析】彩虹是因为阳光射到空中接近球形的小水滴,经过折射而成。
10.地震发生时,正确的自救方法是(  )。
①乘电梯下楼 ②在高楼层里,就近躲在坚硬的床、桌下 ③在平房里,立即跑到空旷地 ④如若被困,不盲目大声呼喊,以保存体力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答案】B
【知识点】地震的成因及作用
【解析】【分析】①乘电梯下楼,错误;地震的时候不可以乘坐电梯,要走安全通道;
②在高楼层里,就近躲在坚硬的床、桌下,正确;
③在平房里,立即跑到空旷地,正确;
④如若被困,不盲目大声呼喊,以保存体力,正确;
所以地震发生时,正确的自救方法是②③④。
11.地球的内部力量,改变着地球的地形,地貌右图所示为长白山天池,他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地震 B.火山喷发 C.板块碰撞 D.流水作用
【答案】B
【知识点】火山喷发的成因及作用
【解析】【分析】地表形态是内外力长期相互作用下不断地发展变化的结果,形式多种多样。地表形态的变化是由地球内部力量和外部力量造成的。来自地球内部的力量:包括火山、地震等。外力作用:包括流水、风、冰川、海浪、植物等,人类活动也会造成局部地区地表变化。长白山天池形成的主要原因是火山喷发。
12.影子总是在物体(  )的一侧?
A.对光 B.背光 C.侧光 D.都可以
【答案】B
【知识点】影子
【解析】【分析】光由光源发出,在同种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当光遇到不透明物体时,便会在物体后面形成一个黑暗的区域,即是影子。影子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影子总是在物体背光的一侧。
13.江河的下游和入海口往往是平原,这主要是由(  )引起的。
A.侵蚀作用 B.风化作用 C.沉积作用
【答案】C
【知识点】水对地貌的影响
【解析】【分析】沉积作用是指被运动介质搬运的物质到达适宜的场所后,由于条件发生改变而发生沉淀、堆积的过程的作用。江河的下游和入海口往往是平原,这主要是由沉积作用引起的。
14.下列物体中,属于光源的一组是(  )。
A.萤火虫、彩虹
B.点燃的火柴、太阳
C.镜子、打火机、夜光玩具
【答案】B
【知识点】光源
【解析】【分析】 A:萤火虫、彩虹,错误;彩虹不属于光源;
B:点燃的火柴、太阳,正确;
C:镜子、打火机、夜光玩具,错误;镜子不属于光源。
15.在降雨、溃坝或冰雪融化形成的流水的作用下,会在沟谷或山坡上产生含有大量的泥沙、石块等物质的洪流,这种洪流被称为(  )。
A.山体滑坡 B.潮水 C.泥石流
【答案】C
【知识点】水对地貌的影响
【解析】【分析】当天气发生异常变化,给人类造成损失时,我们就说发生了气象灾害,主要的气象灾害有台风、暴雨、洪涝、干旱、寒潮等。在降雨、溃坝或冰雪融化形成的流水的作用下,会在沟谷或山坡上产生含有大量的泥沙、石块等物质的洪流,这种洪流被称为泥石流。遇到泥石流时,要选择与泥石流运动方向垂直的方向逃离危险区。
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计15分)
16.人类可以通过对地震、火山喷发等现象的观察来探测地球内部。 (  )
【答案】(1)正确
【知识点】地球的内部结构
【解析】【分析】通过地震发现地震波在坚硬的岩石中传播速度较快,在较软的岩石中传播速度较慢,科学家们知道地球表层是由岩石构成的;通过火山爆发,科学家们知道地球内部充满了岩浆;通过温泉等地热能,科学家们知道地球内部温度和压力非常高。所以我们可以通过地震、火山喷发等现象来推测地球内部结构。
17.在验证光的传播路线的实验中,我们可以用眼睛直接对着发光的手电筒看。(  )
【答案】(1)错误
【知识点】眼睛
【解析】【分析】在验证光的传播路线的实验中,我们不可以用眼睛直接对着发光的手电筒看,否则强光刺激眼睛就会对眼睛造成伤害。
18.模拟降雨对土壤作用时,可以在土壤的表面撒上带有颜色的沙子。 (  )
【答案】(1)正确
【知识点】水对地貌的影响
【解析】【分析】在科学研究中,有时受客观条件限制,不能对某些自然现象进行直接实验,这时就要人为地创造一定的条件或因素,在模拟的条件下进行实验,这种实验称为模拟实验。在模拟水的作用时,在土壤表面撒上带有颜色的沙子与周围环境的颜色不一样,是为了便于观察。
19.光从空气中垂直射入水中时会继续沿曲线传播。 (  )
【答案】(1)错误
【知识点】光的折射
【解析】【分析】光在同种介质中或者从一种介质垂直射入另一种介质,传播方向都不会发生改变。通过实验可知,当光从空气垂直射入水中后,传播方向不会发生改变,光还是沿直线传播的。
20.在做火山喷发模拟实验时,要用一层薄薄的土豆泥封住洞口。 (  )
【答案】(1)正确
【知识点】火山喷发的成因及作用
【解析】【分析】在做火山喷发模拟实验时,我们将罐头盒内的土豆泥堆成小山形状,并将番茄酱倒入小山内,然后用一层薄薄的土豆泥封住洞口,最后把罐头盒放在铁架台上用酒精灯加热。
21.所有的物体都可以反射光,物体的表面越粗糙,反射光的效果越好。 (  )
【答案】(1)错误
【知识点】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反光也是以直线形式传播的。一般的物体都可以反射光,物体表面越光滑,反射效果越好。物体表面越粗糙,反射效果越差。
22.我们在做地球结构的模型是橡皮泥的用量,不需要按照一定比例使用。 (  )
【答案】(1)错误
【知识点】制作地球模型
【解析】【分析】地球内部圈层从表面往下,依次是地壳、地幔、地核。地壳最薄,平均厚度约为17千米,地幔厚度约为2900千米,地核厚度约为3500千米。因此,我们用橡皮泥制作地球结构模型时,橡皮泥的用量需要按照一定的比例使用。
23.世界地形图上有一些坑坑洼洼体现了地球表面的高低不平。 (  )
【答案】(1)正确
【知识点】地形、地貌
【解析】【分析】地球表面的地形地貌是复杂多样的,也是不断变化的,不同颜色代表不同的海拔高度和地势高低,“坑坑洼洼”体现了地球表面的高低不平。
24.来自光源的光或来自物体反射的光进入眼睛,都能使我们看到光源或物体。(  )
【答案】(1)正确
【知识点】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光是能量的一种传播方式。光可以在真空、空气、水等透明的物质中传播。人们看到的光来自于像太阳或借助于产生光的设备,包括白炽灯泡、荧光灯管、激光器、萤火虫等。不仅如此,一般物体还可以反射来自光源发出的光,当光源发出的光或物体反射的光进入人眼后,都能使我们看到光源或该物体。
25.地震是由地球外部运动造成的。 (  )
【答案】(1)错误
【知识点】地震的成因及作用
【解析】【分析】地球内部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部分,绝大部分的地震发生在地壳内,地壳的岩层在相互挤压时会发生褶皱,褶皱突然断裂时大地剧烈震动,释放出巨大能量,造成严重破坏这就是地震。
26.太阳光是有许多不同颜色的光组成的。 (  )
【答案】(1)正确
【知识点】光的折射
【解析】【分析】太阳光经过三棱镜折射后可以分散成七种颜色的光,分别是红、橙、黄、绿、蓝、靛、紫,这就是光的色散现象。所以可知太阳光是有许多不同颜色的光组成的。
27.可以用砂纸模拟风沙对岩石的作用。 (  )
【答案】(1)正确
【知识点】风对地貌的影响
【解析】【分析】风的作用会使岩石风化成沙子和土,最终形成土壤。实验中用砂纸进行打磨岩石模拟风化作用,打磨一段时间后,会产生很多沙子和土。
28.物体离光源越近被照射物体的影子就越小。 (  )
【答案】(1)错误
【知识点】影子
【解析】【分析】影子的大小与物体和光源之间的距离有关,即物体和光源之间的距离大影子小,距离小影子大;物体离光源的距离越来越远,被照射物体的影子越来越小。
29.人类活动如果不注意保护地球环境,就可能造成灾害。 (  )
【答案】(1)正确
【知识点】保护环境
【解析】【分析】人类的各种活动会改变地形地貌,如果不合理开发,如乱砍滥伐、私自开采等活动都会对地球环境产生负面影响,造成水土流失,进而带来灾害。
30.水下工作人员使用的潜望镜利用了光的反射原理。 (  )
【答案】(1)正确
【知识点】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潜望镜是光的反射原理的应用,用两块平面镜和三节纸筒可以做潜望镜。潜望镜之所以可以从下边看到上面,而且十分清楚,是因为两块平面镜互相平行,且都与水平方向成45度夹角。所以水下工作人员使用的潜望镜利用了光的反射原理。
三、连线题。(共5分)
31.请将下列地形地貌与其对应成因进行连线。
弯曲的岩石 水的作用(河水流速减慢泥沙沉积)
长白山天池 地震(岩层受到挤压)
敦煌的雅丹地貌 火山喷发
黄土高原上的沟壑 风的作用
黄河入海口的沙洲 水(降雨)的作用
【答案】
【知识点】影响地形变化的因素
【解析】【分析】地球表面地貌是多样的,形成的原因也不相同。地球表面是高低起伏、崎岖不平的,地球内部的运动会引起板块运动,板块运动影响和改变着地表的地形地貌,地球内部的运动会引起地壳的运动,从而形成山脉、高原、裂谷和海沟等地形地貌。自然界的各种内力和外力是改变地表形态的主要力量,如地壳运动包括底层的升降、造山运动,以及地震和火山喷发都是地球内部强大力量引起的。弯曲的岩层是地震(地壳运动岩层受到挤压)形成的;长白山天池的形成与火山喷发形成的;敦煌的雅丹地貌的形成主要与风的作用有关;黄土高原上的沟壑是水(降雨)的作用形成的。黄河入海口的沙洲形成的主要原因是水的作用(河水流速减慢,泥沙沉积)。
四、实验探究题(共计25分)
32.(2022五上·苍溪期中)请把下图所示的几种光现象与对应的原理用线连起来。
【答案】
【知识点】光的传播;光的折射;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图一光从空气传播到水中时传播方向发生了变化,属于光的折射,图2反应的是光的反射,图3反应的是光的直线传播实验。
33.在一场大地震中,许多村民失去了家园,政府决定选址重新建设家园,最终考虑在右图所示地区建设新的家园。请你用学过的知识帮忙分析右图所示的地方是否适合。
(1)可以使地球表面的地形在短时间内发生较大变化的是(  )。
A.风力的侵蚀 B.河水的沉积 C.火山喷发和地震
(2)河水对乙岸主要产生了   作用,对甲岸主要产生了   作用。(均填“侵蚀”或“沉积”)
(3)在河水的长期的作用下,这条河的弯道处可能发生的变化是(  )。
A.越来越直 B.越来越弯 C.保持不变
(4)村民们想要在河边选一处建房,你会建议选   (填“甲岸”或“乙岸”),你的理由是   。
【答案】(1)C
(2)沉积;侵蚀
(3)B
(4)乙岸;乙岸主要受到沉积的影响,形成平缓的河滩,房屋建在此处不易受到影响
【知识点】水对地貌的影响
【解析】【分析】(1)地表形态是内外力长期相互作用下不断地发展变化的结果,形式多种多样。地表形态的变化是由地球内部力量和外部力量造成的。可以使地球表面的地形在短时间内发生较大变化的是火山喷发和地震,风力的侵蚀、河水的沉积都是自然力,对地形的改变较为缓慢。
(2)自然界每时每刻都有侵蚀和沉积的现象发生。侵蚀使得一些地面突起的地方土壤流失,而沉积却填平了一些低洼的地方。河水对乙岸主要产生了沉积作用,对甲岸主要产生了侵蚀作用。
(3)在河水的长期的作用下,这条河的弯道处可能发生的变化是越来越弯。
(4)村民们想要在河边选一处建房,建议选乙岸,甲岸受到侵蚀严重,乙岸主要受到沉积的影响,形成平缓的河滩,房屋建在此处不易受到影响。
34.照亮目标。
(1)在图甲中让手电筒的光照亮科学书,这个过程利用了光的(  )。
A.直线传播 B.反射 C.直线传播和反射
(2)在图乙中,不改变手电筒和书本的位置,怎样让手电筒的光照射到书本上?
①我们可以借助____。
②这个过程利用了光的(  )。
A.直线传播 B.反射 C.直线传播和反射
【答案】(1)C
(2)B
【知识点】光路图
【解析】【分析】(1)如图甲所示,让手电筒的光照亮科学课本,光线照到课本上后,会发生光的反射现象。这个过程利用了光的直线传播和光的反射。
(2)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如图乙所示,不改变手电筒和书本的位置,让手电筒的光照射到课本上,我们可以借助平面镜,利用平面镜让手电筒的光照射到课本上,这个过程利用了光的反射原理。
35.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水利部发布的2019年度全国水土流失动态监测结果显示,2019年,全国水土流失面积为271.08万平方千米,与2011年第一次全国普查数据相比,减少23.83万平方千米,总体减幅为8.08%,流失面积以平均每年近3万平方千米的速度减少。我国水土流失状况持续好转,生态环境整体进一步向好态势发展。
(1)由此材料可以看出,全国水土流失面积(  )。
A.呈上升趋势 B.呈下降趋势 C.保持不变
(2)如果要研究植被覆盖对侵蚀的影响,可以选择的实验组是(  )。
A.①和② B.②和③ C.①和③
(3)通过(2)的实验研究,我们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4)作为小学生,我们可以为防治水土流失做些什么?至少写出两条。
【答案】(1)B
(2)C
(3)植被覆盖可以减缓降雨对土地的侵蚀
(4)植树造林;宣传水土流失的危害性,呼吁大家保护环境
【知识点】水对地貌的影响
【解析】【分析】(1)由此材料可以看出,2019年与2011年相比较,全国水土流失面积减少23.83万平方千米,总体减幅为8.08%,说明全国水土流失面积呈下降趋势。
(2)如果要研究植被覆盖对侵蚀的影响,控制的唯一变量是植被的有无,可以选择的实验组是①和③。
(3)通过以上实验,我们可以得出的结论是植被覆盖能够减轻土壤被侵蚀的程度。
(4)水土流失是指由于自然或人为因素的影响、雨水不能就地消纳、顺势下流、冲刷土壤,造成水分和土壤同时流失的现象。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是地面坡度大、土地利用不当、地面植被遭破坏、耕作技术不合理、土质松散、滥伐森林、过度放牧等。作为小学生,我们可以植树造林;宣传水土流失的危害性,呼吁大家保护环境等。
1 / 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