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资阳雁江区2022-2023学年五年级上学期期末科学试卷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我们在做小孔成像实验时,看见所成的像是 的像;还发现小孔成像利用了 的原理。
2.制作一个潜望镜,你应在镜筒的每个转角处安装一个与镜筒纸盒底面成 角的镜面,作为光的 。
3.火山喷发与地震都是地球上极具 的自然灾害,而海底地震还会引发 。
4.请仔细分析你急忙赶往厕所排便的情景,当感党腹胀或腹痛时是对你的 ,而赶往厕所的行为是你的 。
5.通过查阅“人的起跑反应时间记录”,可以进一步说明人的反应速度存在 。
6.在被植入学习程序后, 可以模拟人类的思维。
二、单项选择题: (每小题3分,共57分)
7.在下列光源中,是人造光源的是( )。
A.太阳 B.闪电
C.夜间的萤火虫 D.开启的电灯
8.分析下列物体所产生的光,是光源的是( )。
A.有太阳光的玻璃幕墙 B.月亮
C.把太阳光射入我们眼睛的水面 D.点燃的蜡烛
9.皮影表演时,光的传播路径是( )
A.皮影人偶→光源→幕布→人眼 B.光源→皮影人偶→幕布→人眼
C.光源一幕布一皮影人偶→人眼 D.皮影人偶→幕布一光源→人眼
10.科学家把地球内部按由外到内的顺序,分成了( )三个不同的圈层。
A.地核、地幔、地壳 B.地壳、地幔、地核
C.地壳、地核、地幔 D.地核、地壳、地幔
11.在生活中,你观察到下列物体的表面,反光效果最好的是( )。
A.不锈钢勺子的勺面 B.镜面
C.白瓷碗的表面 D.书页的表面
12.我们在照镜子时,镜中的像与我们实际的相貌是( )的。
A.完全一样 B.左右相反
C.上下颠倒 D.上下颠倒而且左右相反
13.想尽一切办法,不可能用来制造“彩虹”的是( )。
A.三棱镜 B.镜子 C.水雾 D.放大镜
14.比较热传递的三种方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热传导需要直接接触
B.热对流是循环流动传递热
C.热场射可以不依靠任何介质而直接传递热
D.热传导只能在固体中进行热传递
15.我们通过实验发现:在下列物体中,传热最快的是( )。
A.铜丝 B.铁丝 C.铝丝 D.木条
16.( )地形,具有地势高,起伏很大,坡度陡,沟谷幽深的主要特点。
A.山地 B.平原 C.丘陵 D.盆地
17.在下列情形中,不属于光的反射是( )
A.圣火采集 B.猴子捞月 C.手影游戏 D.杯弓蛇影
18.在下列地表的形态中,可能因风力或风携带沙砾磨蚀导致的是( )。
A.溶洞 B.破碎的岩石
C.岩石女王头像 D.海边沙丘
19.按照岩石的生成方式,地壳主要由( )构成。
A.沉积岩 B.岩浆岩和沉积岩
C.沉积岩和变质岩 D.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
20.从地球表面蒸发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众多小水滴或小冰晶,它们漂浮在高空就是( )。
A.云 B.雾 C.露 D.霜
21.查阅相关资料后,你在用铅笔尖测试自己下列部位的皮肤敏感性时,发现:按皮肤的敏感性从低到高的顺序排列是( )
A.指尖皮肤、手背皮肤、 肘关节外侧皮肤、膝盖皮肤
B.膝盖皮肤、肘关节外侧皮肤、手背皮肤、指尖皮肤
C.手背皮肤、指尖皮肤、肘关节外侧皮肤、膝盖皮肤
D.肘关节外侧皮肤、膝盖皮肤、手背皮肤、指尖皮肤
22.关于雨和雪的相同与不同之处,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雨和雪都是云层中的水蒸气变化而成,本质都是水。
B.雨是液态水,雪是固态水。
C.雨在四季都有,而雪一般在冬季才有。
D.雨只是云层中的小水滴降落形成的,雪则是云层中的小冰晶降落形成的。
23.根据人体神经系统的组成,( )是人体神经系统的控制中心。
A.大脑 B.脑和周围神经
C.脊髓和周围神经 D.脑和脊髓
24.生活中,关于大脑功能的实际运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背诵课文是利用了我们大脑的记忆功能
B.看见同学喜怒哀乐的表情,是我们大脑识别功能的运用
C.上课没有违反课堂纪律,是我们大脑控制住了自己的行为
D.做每-道数学题都要运用到我们大脑的推理和创造功能。
25.生活中为了保护我们的大脑,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
A.在教室里学习,要开窗通气
B.玩踏板滑车时,要戴好头盔
C.学习任务再重,也要保持充足的睡眠
D.我长期不吃早饭
三、实验探究题: (每空0.5分,共11分)
26.我们小组在“用手电筒做色光混合实验”的过程中,将红、绿、蓝三种颜色的玻璃纸分别蒙在三只手电筒上;小明同学拿着蒙有红色玻璃纸的手电筒,小红同学拿着蒙有绿色玻璃纸的手电筒,小华同学拿着蒙有蓝色玻璃纸的手电筒:
(1)依次分别打开各自的手电筒,照在白纸上出现光斑:①小明照出来的光斑是 色; ②小红照出来的光斑是 色;③小华照出来的光斑是 色。
(2)任意两名同学同时打开手电筒,使照在白纸上出现的光斑重叠,观察重叠后的光斑颜色:①小明和小红光斑重叠后的颜色是 色;②小明和小华光斑重叠后的颜色是 色; ③小华和小红光斑重叠后的颜色是 色。
(3)小明、小红、小华三名同学同时打开手电筒,使照在白纸上出现的光斑都重叠,观察到这三种色光重叠后光斑的颜色是 色。
通过这一实验探究发现:我们可以把红、绿、蓝三种颜色的色光 。
27.你在探究“热在金属中是怎样传递的?”实验过程中,将凡士林均匀地涂在两块金属片上,用试管夹夹住金属片的一端:(1)用酒精灯加热金属片的另端,你将看到凡士林从 逐渐向 扩散融化; (2)用酒精灯在金属片的中心加热,你将看到凡士林从 向 扩散融化。通过这实验探究发现:热在金属中是可以传递的,而且是 。
28.我们在做“模拟岩层褶皱和地震的形成”过程中,
(1)当挤压多层海绵时,可以看到海绵产生 ;此时的海绵模拟 ;也就是 而引发地震。
(2)用两手掰断木片,手会感受到 ;此时的木片断裂模拟 ;也就是 而导致地震。
(3)用力挤压挨在一起的泡沫板, 可以看到泡沫板的 ;此时的泡沫板模拟 ;也就是 也会引发地震。
四、工程与技术题: (5分)
29.一项工程要圆满完成,当你进入到“测试改进”环节时,应该怎么做?
五、分析简答题: (1题4分,2题7分,3题6分,共17分)
30.简述太阳能热水器的传热过程是怎样的?
31.根据露和霜的形成过程,简述露和霜有哪些相同与不同之处?
32.根据你所学知识,请简要说说“天上的水为什么总是降不完?”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倒立;光直线传播
【知识点】光的传播
【解析】【分析】光从光源发出后沿直线传播,人类最早记录光的直线传播的,是我国春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墨翟。他在《墨经》中对影子的形成和小孔成像都做了完整的记载。我们在做小孔成像实验时,看见所成的像是倒立的像;小孔成像的原理是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2.【答案】45°;反射面
【知识点】制作潜望镜
【解析】【分析】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潜望镜是利用了光的反射原理制成的。制作一个潜望镜,应在镜筒的每个转角处安装一个与镜筒纸盒底面成45° 角的镜面,作为光的反射面。
3.【答案】破坏力;海啸
【知识点】地震的成因及作用;火山喷发的成因及作用
【解析】【分析】火山喷发、地震都是地球上最危险、最可怕的自然灾害之一,而海底地震还会引发海啸。火山喷发和强烈的地震都是人类无法抗拒的自然灾害,会给人类的生命财产造成巨大的损失。
4.【答案】刺激;反应
【知识点】神经系统
【解析】【分析】刺激是指能引起机体或细胞发生反应的各种内外环境条件的变化,而反应是指刺激引起机体的变化。当感党腹胀或腹痛时是对你的刺激,而赶往厕所的行为是你的反应。
5.【答案】差距
【知识点】测试反应快慢
【解析】【分析】人体的感觉器官能够感受外界的各种刺激并对其做出反应,可以使我们积极应对环境变化,趋向有利的刺激,避开有害的刺激,从而保护自己、避免伤害,是我们保护自身安全的重要保障。通过查阅“人的起跑反应时间记录”,可以进一步说明人的反应速度存在差距。
6.【答案】智能机器人
【知识点】科学常识
【解析】【分析】脑由大脑、小脑、脑干三部分组成,大脑是人体的总指挥。人工智能是门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类大脑功能的新技术。开发出的智能机器人不同于完成重复任务的简单机器人,在被植入学习程序后,智能机器人可以模拟人类的思维,拥有一定的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7.【答案】D
【知识点】光源
【解析】【分析】可以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光源,人为制造的光源是人造光源,开启的电灯是人造光源,太阳、闪电 、夜间的萤火虫是自然光源。
8.【答案】D
【知识点】光源
【解析】【分析】像点亮的电灯这样可以自己发光并且正在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例如点燃的蜡烛、太阳等;玻璃幕墙、月亮、水面都不属于光源。
9.【答案】B
【知识点】光的传播
【解析】【分析】光是沿直线传播的,不能穿过不透明物体而形成的较暗区域,这就是影子,影子产生离不开呈现影子的屏幕。因此,皮影戏表演时利用了光的直线传播原理,光源发出的光照射到皮影人偶上产生影子,影子落在幕布上,进入人的眼睛。
10.【答案】B
【知识点】地球的内部结构
【解析】【分析】地球内部结构是指地球内部的分层结构,地球内部从外到内可以划分为三层,分别是地壳、地幔、地核。在地球的深部,越往下去,温度越高,压力也越大。
11.【答案】B
【知识点】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表面越光滑的物体反光能力越强,以上选项中,反光效果最好的是镜子。
12.【答案】B
【知识点】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我们在照镜子时,镜中的像与我们实际的相貌是左右相反的。
13.【答案】D
【知识点】棱镜
【解析】【分析】根据彩虹形成的原理,当太阳光进入空气中的小水滴时,发生了两次折射和两次反射,折射使太阳光色散成七色光,反射使太阳光改变了方向,背向太阳的方向可能会看到彩虹。因此,利用镜子和水雾、三棱镜可以制造出彩虹。放大镜不可能用来制造“彩虹”。
14.【答案】D
【知识点】热传递
【解析】【分析】A:热传导需要直接接触,正确;
B:热对流是循环流动传递热,正确;
C:热场射可以不依靠任何介质而直接传递热,正确;
D:热传导只能在固体中进行热传递,错误;热传导能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进行。
15.【答案】A
【知识点】材料的导热性
【解析】【分析】不同物体的传热快慢不同。金属等物体传热能力强,水、空气、塑料、橡胶、木头等物体传热能力弱。以上物体铁丝、铜丝、铝丝传热能力强是热的良导体,铁丝、铝丝与铜丝相比,铜丝的传热本领更强一些。
16.【答案】A
【知识点】地形、地貌
【解析】【分析】人们通常把陆地地形分为平原、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五种基本类型。丘陵海拔较低,地势起伏较大,山顶浑圆,山坡坡度不大,相对高度一般不超过200米;平原地势起伏很小,宽广平坦,一般在200米以下;山地地势起伏很大,有耸立的山峰,陡峭的山坡,幽深的山谷,一般在500米以上;高原海拔较高,一般在500米以上,地面坦荡,边缘比较陡峻;盆地四周地势较高,中间低平。
17.【答案】C
【知识点】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圣火采集、猴子捞月和杯弓蛇影都是光的反射现;手影游戏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现象。
18.【答案】B
【知识点】影响地形变化的因素
【解析】【分析】塑造地面形态的外力作用包括流水、风、冰川、海浪、生物、人类活动等多种因素。破碎的岩石主要是由昼夜或季节性温度剧烈变化造成的;岩石女王头像是风携带沙砾磨蚀岩石形成典型的风蚀石;海蚀拱桥是海浪不断冲刷侵蚀成海蚀石;海边沙丘是由海风搬运沙子堆积形成的。
19.【答案】D
【知识点】地球的内部结构
【解析】【分析】岩石组成地球的外壳,有些岩石裸露在空气中,更多的岩石被水或泥沙、土壤覆盖。地质学家根据岩石的形成成因,将岩石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类。
20.【答案】A
【知识点】自然界的水循环
【解析】【分析】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会结成许多小水滴或小冰晶。在自然界中,许许多多的小水滴漂浮在低高空中,形成了雾,在高空形成云。
21.【答案】A
【知识点】人体感觉器官的基本功能
【解析】【分析】身体不同部位的皮肤触觉的敏感程度不同。在测试的时候,触觉最敏感的是指尖,因为指尖上对敏感的神经末梢比较丰富;然后依次是手背皮肤、 肘关节外侧皮肤、膝盖皮肤。
22.【答案】D
【知识点】自然界的水循环
【解析】【分析】A:雨和雪都是云层中的水蒸气变化而成,本质都是水,正确;
B:雨是液态水,雪是固态水,正确;
C:雨在四季都有,而雪一般在冬季才有,正确;
D:雨只是云层中的小水滴降落形成的,雪则是云层中的小冰晶降落形成的,错误;当空中的水蒸气较多时,云中的小水滴或小冰晶会相互碰撞、合并,变成越来越大的水滴。大到空气托不住的时候,就会降落。如果低空气温高于0℃以上,降落的是雨;如果低空气温低于0℃以下,降落的是雪。
23.【答案】A
【知识点】大脑的结构
【解析】【分析】神经系统由脑、脊髓以及与其相连并遍布全身的周围神经系统所组成。脑是人体的控制中心,它总是在不断地发送和接收信息。这些信息的传递和处理需要通过身体的联络员——神经系统来完成。
24.【答案】D
【知识点】大脑的作用与保护
【解析】【分析】A:背诵课文是利用了我们大脑的记忆功能,正确;
B:看见同学喜怒哀乐的表情,是我们大脑识别功能的运用,正确;
C:上课没有违反课堂纪律,是我们大脑控制住了自己的行为,正确;
D:做每一道数学题都要运用到我们大脑的推理和创造功能,错误;做每一道数学题都要运用到我们大脑的推理功能,但是创造功能并不是每一道数学题都要运用的。
25.【答案】D
【知识点】大脑的作用与保护
【解析】【分析】 A:在教室里学习,要开窗通气,正确;
B:玩踏板滑车时,要戴好头盔,正确;
C:学习任务再重,也要保持充足的睡眠,正确;
D:我长期不吃早饭,错误;不吃早饭容易昏倒,对大脑影响比较大。
26.【答案】(1)红;绿;蓝
(2)黄;紫;靛
(3)白;光的三原色
【知识点】光的传播
【解析】【分析】(1)不同的物体会对不同的色光产生吸收和反射作用,将红、绿、蓝三种颜色的玻璃纸分别蒙在三只手电筒上,打开手电筒,在白纸上照出光斑,观察光斑的颜色。由于带颜色的玻璃纸只能让与它颜色相同的光通过,所以三个光斑的颜色依次是红色、绿色和蓝色。
(2)红、绿、蓝是最基本的三种颜色,称为光的三原色。各种颜色的光都是由这三种色光组成的。红光+绿光得到黄光;红光+蓝光得到紫光;绿光+蓝光得到靛光。
(3)红、绿、蓝是最基本的三种颜色,称为光的三原色。各种颜色的光都是由这三种色光组成的。将这三种颜色的光斑互相重叠,得到的光斑是白光,就是因为红、绿、蓝是光的三原色。
27.【答案】近;远;中心;四周;从物体温度较高的一端向温度较低的一端传递
【知识点】热传递
【解析】【分析】热是一种能量的表现形式,热能够从物体温度较高的一端向温度较低的一端传递,从温度高的物体向温度低的物体传递,直到两者温度相同。所以(1)用酒精灯加热金属片的另端,你将看到凡士林从近逐渐向远扩散融化; (2)用酒精灯在金属片的中心加热,你将看到凡士林从中心向四周扩散融化。
28.【答案】(1)褶皱;岩层;地壳运动
(2)震动;岩层;地壳运动
(3)断裂;岩层;地壳运动
【知识点】地震的成因及作用
【解析】【分析】 地壳的运动变化对岩层产生了非常大的挤压力,岩层受到巨大的挤压力会发生弯曲变形,到一定程度不能承受时,岩层就会发生突然的、快速的断裂。岩层断裂所产生的地震传到地表就会引起地表的震动,这就是地震。绝大部分地震发生在地壳内,是由于岩层断裂造成的。
(1)当挤压多层海绵时,可以看到海绵产生褶皱;此时的海绵模拟岩层;也就是地壳运动而引发地震。
(2)用两手掰断木片,手会感受到震动;此时的木片断裂模拟岩层;也就是地壳运动而导致地震。
(3)用力挤压挨在一起的泡沫板, 可以看到泡沫板的断裂;此时的泡沫板模拟岩层;也就是地壳运动也会引发地震。
29.【答案】在一项工程中,测试是重要环节。它是衡量设计是否达到规范要求的重要方法。在测试之前,我们要先明确测试标准,测试的方法、标准、工具都需要统一,这样才能保证测试公平且方便对比。
【知识点】认识工程
【解析】【分析】工程建设的步骤:明确一个要解决的问题;在限制条件下进行设计;制作一个模型(画或写解决方案);测试这个模型、评估并改进;实施建设。在一项工程中,测试是重要环节。它是衡量设计是否达到规范要求的重要方法。在测试之前,我们要先明确测试标准,测试的方法、标准、工具都需要统一,这样才能保证测试公平且方便对比。测试成功也不代表达成了最终的工程要求,还要根据测试结果进行修改和再次调整。
30.【答案】通过集热管吸收太阳能给冷水加热,然后把热水送到保温箱保持一定的温度,当我们需要用热水时,通过控制系统放热水,并补充一定量的冷水到集热器进行加热。
【知识点】热传递
【解析】【分析】太阳能热水器主要由集热器、保温水箱、支架三部分组成。太阳能热水器的工作过程是,通过集热管吸收太阳能给冷水加热,然后把热水送到保温箱保持一定的温度,当我们需要用热水时,通过控制系统放热水,并补充一定量的冷水到集热器进行加热。
31.【答案】露和霜的形成的相同点:都是水蒸气遇冷放热形成的。不同点:形成露的温度在0℃以上,形成霜的温度在0℃以下;露是液态,霜是固态。
【知识点】自然界的水循环
【解析】【分析】在天气晴朗的夜晚,当温度降低后,地面附近的水蒸气遇冷会在草木或其他物体上凝结成小水滴,这就是露。当夜晚的气温急剧降低到0℃以下,接近地表的水蒸气会在物体表面凝结成冰晶,这就是霜。露和霜的形成的相同点:都是水蒸气遇冷放热形成的。不同点:形成露的温度在0℃以上,形成霜的温度在0℃以下;露是液态,霜是固态。
32.【答案】地球表面的水不断地蒸发成水蒸气进入到大气中,在上升过程中,遇冷变成雾或云。有的云在当地上空形成雨或雪降落下来;有的云飘到其他地方形成雨或雪。降落到地面的水,有的渗入地下,形成地下水;有的会聚成江河,日夜不停地流入海洋。水在陆地、海洋和大气之间循环运动,永不停息。
【知识点】自然界的水循环
【解析】【分析】水循环是指地球上不同的地方上的水,通过吸收太阳的能量,改变状态到地球上另外一个地方。在太阳的照射下,地球水圈处于不间断的循环运动之中,地球上的水在陆地、海洋、大气间不断地循环。水循环的主要环节有蒸发(包括植物蒸腾)、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
1 / 1四川资阳雁江区2022-2023学年五年级上学期期末科学试卷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我们在做小孔成像实验时,看见所成的像是 的像;还发现小孔成像利用了 的原理。
【答案】倒立;光直线传播
【知识点】光的传播
【解析】【分析】光从光源发出后沿直线传播,人类最早记录光的直线传播的,是我国春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墨翟。他在《墨经》中对影子的形成和小孔成像都做了完整的记载。我们在做小孔成像实验时,看见所成的像是倒立的像;小孔成像的原理是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2.制作一个潜望镜,你应在镜筒的每个转角处安装一个与镜筒纸盒底面成 角的镜面,作为光的 。
【答案】45°;反射面
【知识点】制作潜望镜
【解析】【分析】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潜望镜是利用了光的反射原理制成的。制作一个潜望镜,应在镜筒的每个转角处安装一个与镜筒纸盒底面成45° 角的镜面,作为光的反射面。
3.火山喷发与地震都是地球上极具 的自然灾害,而海底地震还会引发 。
【答案】破坏力;海啸
【知识点】地震的成因及作用;火山喷发的成因及作用
【解析】【分析】火山喷发、地震都是地球上最危险、最可怕的自然灾害之一,而海底地震还会引发海啸。火山喷发和强烈的地震都是人类无法抗拒的自然灾害,会给人类的生命财产造成巨大的损失。
4.请仔细分析你急忙赶往厕所排便的情景,当感党腹胀或腹痛时是对你的 ,而赶往厕所的行为是你的 。
【答案】刺激;反应
【知识点】神经系统
【解析】【分析】刺激是指能引起机体或细胞发生反应的各种内外环境条件的变化,而反应是指刺激引起机体的变化。当感党腹胀或腹痛时是对你的刺激,而赶往厕所的行为是你的反应。
5.通过查阅“人的起跑反应时间记录”,可以进一步说明人的反应速度存在 。
【答案】差距
【知识点】测试反应快慢
【解析】【分析】人体的感觉器官能够感受外界的各种刺激并对其做出反应,可以使我们积极应对环境变化,趋向有利的刺激,避开有害的刺激,从而保护自己、避免伤害,是我们保护自身安全的重要保障。通过查阅“人的起跑反应时间记录”,可以进一步说明人的反应速度存在差距。
6.在被植入学习程序后, 可以模拟人类的思维。
【答案】智能机器人
【知识点】科学常识
【解析】【分析】脑由大脑、小脑、脑干三部分组成,大脑是人体的总指挥。人工智能是门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类大脑功能的新技术。开发出的智能机器人不同于完成重复任务的简单机器人,在被植入学习程序后,智能机器人可以模拟人类的思维,拥有一定的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单项选择题: (每小题3分,共57分)
7.在下列光源中,是人造光源的是( )。
A.太阳 B.闪电
C.夜间的萤火虫 D.开启的电灯
【答案】D
【知识点】光源
【解析】【分析】可以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光源,人为制造的光源是人造光源,开启的电灯是人造光源,太阳、闪电 、夜间的萤火虫是自然光源。
8.分析下列物体所产生的光,是光源的是( )。
A.有太阳光的玻璃幕墙 B.月亮
C.把太阳光射入我们眼睛的水面 D.点燃的蜡烛
【答案】D
【知识点】光源
【解析】【分析】像点亮的电灯这样可以自己发光并且正在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例如点燃的蜡烛、太阳等;玻璃幕墙、月亮、水面都不属于光源。
9.皮影表演时,光的传播路径是( )
A.皮影人偶→光源→幕布→人眼 B.光源→皮影人偶→幕布→人眼
C.光源一幕布一皮影人偶→人眼 D.皮影人偶→幕布一光源→人眼
【答案】B
【知识点】光的传播
【解析】【分析】光是沿直线传播的,不能穿过不透明物体而形成的较暗区域,这就是影子,影子产生离不开呈现影子的屏幕。因此,皮影戏表演时利用了光的直线传播原理,光源发出的光照射到皮影人偶上产生影子,影子落在幕布上,进入人的眼睛。
10.科学家把地球内部按由外到内的顺序,分成了( )三个不同的圈层。
A.地核、地幔、地壳 B.地壳、地幔、地核
C.地壳、地核、地幔 D.地核、地壳、地幔
【答案】B
【知识点】地球的内部结构
【解析】【分析】地球内部结构是指地球内部的分层结构,地球内部从外到内可以划分为三层,分别是地壳、地幔、地核。在地球的深部,越往下去,温度越高,压力也越大。
11.在生活中,你观察到下列物体的表面,反光效果最好的是( )。
A.不锈钢勺子的勺面 B.镜面
C.白瓷碗的表面 D.书页的表面
【答案】B
【知识点】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表面越光滑的物体反光能力越强,以上选项中,反光效果最好的是镜子。
12.我们在照镜子时,镜中的像与我们实际的相貌是( )的。
A.完全一样 B.左右相反
C.上下颠倒 D.上下颠倒而且左右相反
【答案】B
【知识点】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我们在照镜子时,镜中的像与我们实际的相貌是左右相反的。
13.想尽一切办法,不可能用来制造“彩虹”的是( )。
A.三棱镜 B.镜子 C.水雾 D.放大镜
【答案】D
【知识点】棱镜
【解析】【分析】根据彩虹形成的原理,当太阳光进入空气中的小水滴时,发生了两次折射和两次反射,折射使太阳光色散成七色光,反射使太阳光改变了方向,背向太阳的方向可能会看到彩虹。因此,利用镜子和水雾、三棱镜可以制造出彩虹。放大镜不可能用来制造“彩虹”。
14.比较热传递的三种方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热传导需要直接接触
B.热对流是循环流动传递热
C.热场射可以不依靠任何介质而直接传递热
D.热传导只能在固体中进行热传递
【答案】D
【知识点】热传递
【解析】【分析】A:热传导需要直接接触,正确;
B:热对流是循环流动传递热,正确;
C:热场射可以不依靠任何介质而直接传递热,正确;
D:热传导只能在固体中进行热传递,错误;热传导能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进行。
15.我们通过实验发现:在下列物体中,传热最快的是( )。
A.铜丝 B.铁丝 C.铝丝 D.木条
【答案】A
【知识点】材料的导热性
【解析】【分析】不同物体的传热快慢不同。金属等物体传热能力强,水、空气、塑料、橡胶、木头等物体传热能力弱。以上物体铁丝、铜丝、铝丝传热能力强是热的良导体,铁丝、铝丝与铜丝相比,铜丝的传热本领更强一些。
16.( )地形,具有地势高,起伏很大,坡度陡,沟谷幽深的主要特点。
A.山地 B.平原 C.丘陵 D.盆地
【答案】A
【知识点】地形、地貌
【解析】【分析】人们通常把陆地地形分为平原、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五种基本类型。丘陵海拔较低,地势起伏较大,山顶浑圆,山坡坡度不大,相对高度一般不超过200米;平原地势起伏很小,宽广平坦,一般在200米以下;山地地势起伏很大,有耸立的山峰,陡峭的山坡,幽深的山谷,一般在500米以上;高原海拔较高,一般在500米以上,地面坦荡,边缘比较陡峻;盆地四周地势较高,中间低平。
17.在下列情形中,不属于光的反射是( )
A.圣火采集 B.猴子捞月 C.手影游戏 D.杯弓蛇影
【答案】C
【知识点】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圣火采集、猴子捞月和杯弓蛇影都是光的反射现;手影游戏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现象。
18.在下列地表的形态中,可能因风力或风携带沙砾磨蚀导致的是( )。
A.溶洞 B.破碎的岩石
C.岩石女王头像 D.海边沙丘
【答案】B
【知识点】影响地形变化的因素
【解析】【分析】塑造地面形态的外力作用包括流水、风、冰川、海浪、生物、人类活动等多种因素。破碎的岩石主要是由昼夜或季节性温度剧烈变化造成的;岩石女王头像是风携带沙砾磨蚀岩石形成典型的风蚀石;海蚀拱桥是海浪不断冲刷侵蚀成海蚀石;海边沙丘是由海风搬运沙子堆积形成的。
19.按照岩石的生成方式,地壳主要由( )构成。
A.沉积岩 B.岩浆岩和沉积岩
C.沉积岩和变质岩 D.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
【答案】D
【知识点】地球的内部结构
【解析】【分析】岩石组成地球的外壳,有些岩石裸露在空气中,更多的岩石被水或泥沙、土壤覆盖。地质学家根据岩石的形成成因,将岩石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类。
20.从地球表面蒸发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众多小水滴或小冰晶,它们漂浮在高空就是( )。
A.云 B.雾 C.露 D.霜
【答案】A
【知识点】自然界的水循环
【解析】【分析】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会结成许多小水滴或小冰晶。在自然界中,许许多多的小水滴漂浮在低高空中,形成了雾,在高空形成云。
21.查阅相关资料后,你在用铅笔尖测试自己下列部位的皮肤敏感性时,发现:按皮肤的敏感性从低到高的顺序排列是( )
A.指尖皮肤、手背皮肤、 肘关节外侧皮肤、膝盖皮肤
B.膝盖皮肤、肘关节外侧皮肤、手背皮肤、指尖皮肤
C.手背皮肤、指尖皮肤、肘关节外侧皮肤、膝盖皮肤
D.肘关节外侧皮肤、膝盖皮肤、手背皮肤、指尖皮肤
【答案】A
【知识点】人体感觉器官的基本功能
【解析】【分析】身体不同部位的皮肤触觉的敏感程度不同。在测试的时候,触觉最敏感的是指尖,因为指尖上对敏感的神经末梢比较丰富;然后依次是手背皮肤、 肘关节外侧皮肤、膝盖皮肤。
22.关于雨和雪的相同与不同之处,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雨和雪都是云层中的水蒸气变化而成,本质都是水。
B.雨是液态水,雪是固态水。
C.雨在四季都有,而雪一般在冬季才有。
D.雨只是云层中的小水滴降落形成的,雪则是云层中的小冰晶降落形成的。
【答案】D
【知识点】自然界的水循环
【解析】【分析】A:雨和雪都是云层中的水蒸气变化而成,本质都是水,正确;
B:雨是液态水,雪是固态水,正确;
C:雨在四季都有,而雪一般在冬季才有,正确;
D:雨只是云层中的小水滴降落形成的,雪则是云层中的小冰晶降落形成的,错误;当空中的水蒸气较多时,云中的小水滴或小冰晶会相互碰撞、合并,变成越来越大的水滴。大到空气托不住的时候,就会降落。如果低空气温高于0℃以上,降落的是雨;如果低空气温低于0℃以下,降落的是雪。
23.根据人体神经系统的组成,( )是人体神经系统的控制中心。
A.大脑 B.脑和周围神经
C.脊髓和周围神经 D.脑和脊髓
【答案】A
【知识点】大脑的结构
【解析】【分析】神经系统由脑、脊髓以及与其相连并遍布全身的周围神经系统所组成。脑是人体的控制中心,它总是在不断地发送和接收信息。这些信息的传递和处理需要通过身体的联络员——神经系统来完成。
24.生活中,关于大脑功能的实际运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背诵课文是利用了我们大脑的记忆功能
B.看见同学喜怒哀乐的表情,是我们大脑识别功能的运用
C.上课没有违反课堂纪律,是我们大脑控制住了自己的行为
D.做每-道数学题都要运用到我们大脑的推理和创造功能。
【答案】D
【知识点】大脑的作用与保护
【解析】【分析】A:背诵课文是利用了我们大脑的记忆功能,正确;
B:看见同学喜怒哀乐的表情,是我们大脑识别功能的运用,正确;
C:上课没有违反课堂纪律,是我们大脑控制住了自己的行为,正确;
D:做每一道数学题都要运用到我们大脑的推理和创造功能,错误;做每一道数学题都要运用到我们大脑的推理功能,但是创造功能并不是每一道数学题都要运用的。
25.生活中为了保护我们的大脑,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
A.在教室里学习,要开窗通气
B.玩踏板滑车时,要戴好头盔
C.学习任务再重,也要保持充足的睡眠
D.我长期不吃早饭
【答案】D
【知识点】大脑的作用与保护
【解析】【分析】 A:在教室里学习,要开窗通气,正确;
B:玩踏板滑车时,要戴好头盔,正确;
C:学习任务再重,也要保持充足的睡眠,正确;
D:我长期不吃早饭,错误;不吃早饭容易昏倒,对大脑影响比较大。
三、实验探究题: (每空0.5分,共11分)
26.我们小组在“用手电筒做色光混合实验”的过程中,将红、绿、蓝三种颜色的玻璃纸分别蒙在三只手电筒上;小明同学拿着蒙有红色玻璃纸的手电筒,小红同学拿着蒙有绿色玻璃纸的手电筒,小华同学拿着蒙有蓝色玻璃纸的手电筒:
(1)依次分别打开各自的手电筒,照在白纸上出现光斑:①小明照出来的光斑是 色; ②小红照出来的光斑是 色;③小华照出来的光斑是 色。
(2)任意两名同学同时打开手电筒,使照在白纸上出现的光斑重叠,观察重叠后的光斑颜色:①小明和小红光斑重叠后的颜色是 色;②小明和小华光斑重叠后的颜色是 色; ③小华和小红光斑重叠后的颜色是 色。
(3)小明、小红、小华三名同学同时打开手电筒,使照在白纸上出现的光斑都重叠,观察到这三种色光重叠后光斑的颜色是 色。
通过这一实验探究发现:我们可以把红、绿、蓝三种颜色的色光 。
【答案】(1)红;绿;蓝
(2)黄;紫;靛
(3)白;光的三原色
【知识点】光的传播
【解析】【分析】(1)不同的物体会对不同的色光产生吸收和反射作用,将红、绿、蓝三种颜色的玻璃纸分别蒙在三只手电筒上,打开手电筒,在白纸上照出光斑,观察光斑的颜色。由于带颜色的玻璃纸只能让与它颜色相同的光通过,所以三个光斑的颜色依次是红色、绿色和蓝色。
(2)红、绿、蓝是最基本的三种颜色,称为光的三原色。各种颜色的光都是由这三种色光组成的。红光+绿光得到黄光;红光+蓝光得到紫光;绿光+蓝光得到靛光。
(3)红、绿、蓝是最基本的三种颜色,称为光的三原色。各种颜色的光都是由这三种色光组成的。将这三种颜色的光斑互相重叠,得到的光斑是白光,就是因为红、绿、蓝是光的三原色。
27.你在探究“热在金属中是怎样传递的?”实验过程中,将凡士林均匀地涂在两块金属片上,用试管夹夹住金属片的一端:(1)用酒精灯加热金属片的另端,你将看到凡士林从 逐渐向 扩散融化; (2)用酒精灯在金属片的中心加热,你将看到凡士林从 向 扩散融化。通过这实验探究发现:热在金属中是可以传递的,而且是 。
【答案】近;远;中心;四周;从物体温度较高的一端向温度较低的一端传递
【知识点】热传递
【解析】【分析】热是一种能量的表现形式,热能够从物体温度较高的一端向温度较低的一端传递,从温度高的物体向温度低的物体传递,直到两者温度相同。所以(1)用酒精灯加热金属片的另端,你将看到凡士林从近逐渐向远扩散融化; (2)用酒精灯在金属片的中心加热,你将看到凡士林从中心向四周扩散融化。
28.我们在做“模拟岩层褶皱和地震的形成”过程中,
(1)当挤压多层海绵时,可以看到海绵产生 ;此时的海绵模拟 ;也就是 而引发地震。
(2)用两手掰断木片,手会感受到 ;此时的木片断裂模拟 ;也就是 而导致地震。
(3)用力挤压挨在一起的泡沫板, 可以看到泡沫板的 ;此时的泡沫板模拟 ;也就是 也会引发地震。
【答案】(1)褶皱;岩层;地壳运动
(2)震动;岩层;地壳运动
(3)断裂;岩层;地壳运动
【知识点】地震的成因及作用
【解析】【分析】 地壳的运动变化对岩层产生了非常大的挤压力,岩层受到巨大的挤压力会发生弯曲变形,到一定程度不能承受时,岩层就会发生突然的、快速的断裂。岩层断裂所产生的地震传到地表就会引起地表的震动,这就是地震。绝大部分地震发生在地壳内,是由于岩层断裂造成的。
(1)当挤压多层海绵时,可以看到海绵产生褶皱;此时的海绵模拟岩层;也就是地壳运动而引发地震。
(2)用两手掰断木片,手会感受到震动;此时的木片断裂模拟岩层;也就是地壳运动而导致地震。
(3)用力挤压挨在一起的泡沫板, 可以看到泡沫板的断裂;此时的泡沫板模拟岩层;也就是地壳运动也会引发地震。
四、工程与技术题: (5分)
29.一项工程要圆满完成,当你进入到“测试改进”环节时,应该怎么做?
【答案】在一项工程中,测试是重要环节。它是衡量设计是否达到规范要求的重要方法。在测试之前,我们要先明确测试标准,测试的方法、标准、工具都需要统一,这样才能保证测试公平且方便对比。
【知识点】认识工程
【解析】【分析】工程建设的步骤:明确一个要解决的问题;在限制条件下进行设计;制作一个模型(画或写解决方案);测试这个模型、评估并改进;实施建设。在一项工程中,测试是重要环节。它是衡量设计是否达到规范要求的重要方法。在测试之前,我们要先明确测试标准,测试的方法、标准、工具都需要统一,这样才能保证测试公平且方便对比。测试成功也不代表达成了最终的工程要求,还要根据测试结果进行修改和再次调整。
五、分析简答题: (1题4分,2题7分,3题6分,共17分)
30.简述太阳能热水器的传热过程是怎样的?
【答案】通过集热管吸收太阳能给冷水加热,然后把热水送到保温箱保持一定的温度,当我们需要用热水时,通过控制系统放热水,并补充一定量的冷水到集热器进行加热。
【知识点】热传递
【解析】【分析】太阳能热水器主要由集热器、保温水箱、支架三部分组成。太阳能热水器的工作过程是,通过集热管吸收太阳能给冷水加热,然后把热水送到保温箱保持一定的温度,当我们需要用热水时,通过控制系统放热水,并补充一定量的冷水到集热器进行加热。
31.根据露和霜的形成过程,简述露和霜有哪些相同与不同之处?
【答案】露和霜的形成的相同点:都是水蒸气遇冷放热形成的。不同点:形成露的温度在0℃以上,形成霜的温度在0℃以下;露是液态,霜是固态。
【知识点】自然界的水循环
【解析】【分析】在天气晴朗的夜晚,当温度降低后,地面附近的水蒸气遇冷会在草木或其他物体上凝结成小水滴,这就是露。当夜晚的气温急剧降低到0℃以下,接近地表的水蒸气会在物体表面凝结成冰晶,这就是霜。露和霜的形成的相同点:都是水蒸气遇冷放热形成的。不同点:形成露的温度在0℃以上,形成霜的温度在0℃以下;露是液态,霜是固态。
32.根据你所学知识,请简要说说“天上的水为什么总是降不完?”
【答案】地球表面的水不断地蒸发成水蒸气进入到大气中,在上升过程中,遇冷变成雾或云。有的云在当地上空形成雨或雪降落下来;有的云飘到其他地方形成雨或雪。降落到地面的水,有的渗入地下,形成地下水;有的会聚成江河,日夜不停地流入海洋。水在陆地、海洋和大气之间循环运动,永不停息。
【知识点】自然界的水循环
【解析】【分析】水循环是指地球上不同的地方上的水,通过吸收太阳的能量,改变状态到地球上另外一个地方。在太阳的照射下,地球水圈处于不间断的循环运动之中,地球上的水在陆地、海洋、大气间不断地循环。水循环的主要环节有蒸发(包括植物蒸腾)、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