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北G2期中联考
2023学年第一学期高二地理试题
考生须知:
全卷分试卷和答卷。试卷4页,答卷1页,共5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本卷的答案必须做在答卷的相应位置上,做在试卷上无效。
请用钢笔或水笔将班级、姓名、试场号、座位号分别填写在答卷的相应位置上。
本试题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
试 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个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南纬40°-60°的海域是航海家们去南极路上必经的“鬼门关”。那里以多变的天气和狂风巨浪著名,常年盛行五六级及以上的大风和持续不断的涌浪。 完成1、2题。
1.南纬40度-60度被称为航海家“鬼门关”主要原因是
A.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影响 B.受盛行西风带影响
C.受副极地低气压带影响 D.受极地东风带影响
2.与南半球同纬度相比,北半球40°-60°的海域风浪较小的原因是
A.太阳辐射强弱不同 B.地势起伏不同
C.海陆分布不同 D.洋流性质不同
下图为世界局部图。完成3、4题。
3.图中鄂霍次克海位于
A.欧亚板块 B.太平洋板块 C.非洲板块 D.美洲板块
4.图中板块边界类型及宏观海底地形是
A.消亡边界 海沟 B.生长边界 海沟
C.消亡边界 海岭 D.生长边界 海岭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北京时间2023年10月26日11时14分,搭载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入轨后,于北京时间2023年10月26日17时46分,成功对接于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前向端口,整个对接过程历时约6.5小时,此次航天员将在轨将驻留6个月执行航天任务。完成5、6题。
5.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发射时,和北京属于同一天的范围约占全球的比例是
A.17/24 B.7/24 C.5/8 D.7/8
6.航天员在轨驻留期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空间站绕日运行角速度不变 B.全球极昼范围先变小后变大
C.北京昼夜差值先变大后变小 D.悉尼先昼短夜长后昼长夜短
中国和澳大利亚之间早在18世纪就存在海参贸易航线。每年12月份“茫咖撒人”从望加锡出发到澳大利亚北部再向东至卡奔塔利亚湾进行海参捕捞、加工,于7月份向北回到望加锡;再通过华商输送到中国厦门,能满足当时中国海参需求的1/4;如图为中澳海参捕捞、贸易路线图。完成7、8题。
7.与图中甲地相比,望加锡降水量更多的原因是
A.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时间更长
B.受盛行西风控制时间更长
C.受东南信风影响大
D.受东北信风影响大
8.茫咖撒人选择12月前往澳州的原因主要是
A.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降水少
B.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降水少
C.受西北风影响,顺风顺水
D.受东南风影响,顺风顺水
下图为局部经纬线网及太阳高度等值线示意图。完成9、10题。
9.图中P点的地理坐标是
A.70 N,120 E B.70 N,60 W C.90 N,60 W D.90 N,120 E
10.此时,图中Q点的地方时和日影朝向分别是
A.0;西南 B.6;西南 C.0;西北 D.18;西北
图为澳大利亚大陆某月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完成11、12题。
11.图示月份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南亚盛行东北风 B.太阳直射点南移
C.副极地低气压带被陆地高压切断 D.我国东南沿海进入台风频繁期
12.再过半年后,悉尼当地
①盛行偏东风 ②进入高温多雨季节 ③气流以下沉运动为主 ④森林进入防火期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中美洲东临加勒比海,西濒太平洋,是连接南美洲和北美洲的狭长陆地,气候类型多样。图为中美洲部分区域以及甲、乙两地气候统计图。完成13、14题。
13.乙地降水丰富的最主要原因是
A.信风遇地形阻挡形成地形雨 B.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
C.暖流增温增湿 D.靠近海洋
14.1—4月甲地气温高于乙地,主要原因是该时期甲地
A.正午太阳高度增高 B.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少
C.受暖流影响强 D.地势较高,地处阳坡
下图是中纬度某地年降水量逐月累加柱状图和月均温累加曲线图。完成15、16题。
15. 该地气候主要特征是
A. 夏季温和多雨 B. 夏季高温多雨
C. 冬季温和多雨 D. 冬季寒冷干燥
16. 当浙江盛行冬季风时,该地
A. 受副高控制,盛行上升气流 B. 主要盛行西南风
C. 主要盛行西北风 D. 河流进入枯水期
下图为“某地地表地层分布简图”。完成17、18题。
17.沿MN一线的地质剖面图最可能是
A B
C D
18.该地的地层侵蚀面形成于
A.e之后,f之前 B.b之后,c之前
C.f之后,g之前 D.a之后,b之前
2023年10月23日,德国厄林根市(49°N, 9°E)一学校的同学来浙江某中学(30°N,119°E)进行为期一周交流学习,并参加了7点35的升旗仪式,图为当时升旗图片。完成19、20题。
19. 升旗时,图片拍摄的方向及德国厄林根市当地地方时是
A. 东北,0:15 B. 东南,0:15
C. 东北,0:11 D. 东南,0:11
20. 德国学生交流期间,该中学与德国厄林根市两地每天正午太阳高度的差值
A.持续不断变小 B.先变小后变大
C.持续不断变大 D.始终保持不变
二、选择题Ⅱ(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每个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如图示意地球上两个不同纬度地点在不同日期的日出时间变化。完成21题。
21.关于图中甲、乙两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年变化幅度更大 B.乙的昼夜长短年变化幅度更大
C.甲地位于乙地的东北方向 D.甲地位于乙地的西南方向
下图为某地区地形地质简图,图中F1、F2为断层线,K为地层不连续面,地层由老及新依次是03、S1、S2、S3、D1、C1、C2、C3、P1。完成22、23题。
22.F1、F2和K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A.F1、K、F2 B.F1、F2、K C.F2、K、F1 D.F2、F1、K
23.甲处的构造地貌及形成原因为
A.向斜山—内力挤压 B.背斜谷—外力侵蚀
C.断层谷—断裂下陷 D.地垒山—断裂抬升
雾是近地面大气冷却降温,水汽达到饱和或过饱和状态时凝结而成。锋面雾是指锋面附近出现的雾,因其随锋面降水而产生,又称雨雾或降水雾。贵州省地处云贵高原东段,地势西高东低,高原山地居多。受地形、大气环流等因素影响而多雾。贵阳11月17日发生了一次大雾事件,左图为锋面雾发生前后地面气象要素变化特征。右图为风向标示意图。完成24、25题。
24.贵阳此次锋面雾形成的原因最有可能是
A.西南季风带来充沛水汽,与高海拔冷空气交汇形成锋面雾
B.东南季风带来充沛水汽,与高海拔冷空气交汇形成锋面雾
C.西南暖湿空气顺地势抬升,在高空遇冷形成锋面雾
D.南下冷空气与暖湿空气交汇,形成锋面雾
25.此次大雾消散的原因可能是
A.当地盛行上升气流 B.当地盛行下沉气流
C.冷空气势力增强 D.暖空气势力增强
三、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45分)
26.下图为某日某时刻某半球昼夜分布示意图,阴影为黑夜,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1分)
该时刻太阳直射点的坐标是________,弧DF为(晨线\昏线)________。 (2分)
该日Q点日出时间为________,B点昼长为__________ 。(2分)
A、B、C三地的线速度从大到小的排序 。该日,全球正午太阳高度分布规律
是________。(2分)
此时,北京时间为________,与北京日期处于一日的经度范围是________。(2分)
绘制该日杭州市(30°N,120°E)太阳周日视运动轨迹图。(要求:图中注明日出、日落位置、正午太阳高度角的数值。)(3分)
27.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0分)
材料一 图1为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图2为某地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
材料二 A、B、C、D、E所在位置示意图3。
(1)读材料一,图1所示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位于________半球;材料二中A地的气候主要是受图1中________气压带和________风带(填数字)的交替控制而形成的。(3分)
(2)材料一中,图2所示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是________,在材料二图3中的A、B、C、D四地中,属于这种气候类型的是________,分析该气候在该地分布范围宽广的原因。(5分)
(3)材料二图3中E地气候呈南北狭长分布的主要影响因素是________。图3中B处箭头代表风向,该风向的形成原因是________。(2分)
28.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影响我国的秋台风一般是指9月至11月生成的台风,其移动路径偏南,9月形成超强台风的次数较多。今年第16号台风“三巴”(热带风暴级)在10月20日上午9点45分前后在广东省遂溪县沿海登陆。秋台风对我国南方地区的农业生产危害较大。
材料二 北半球部分地区10月20日20时海平面气压图
(1)甲地受__________(高/低)气压控制,其中心气流垂直运动方向为__________,天气状况是__________。(3分)
(2)乙地的风向为_________。乙、丙两地相比,风速较大的是_________,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3)A系统过境杭州时常伴有_________、_________等天气现象,甚至还会产生_________等灾害性天气。(3分)
(4)秋台风对我国南方地区的农业生产危害较大,试说明理由。(3分)
29.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青海湖是我国最大的内陆高原湖泊,位于三个构造单元及多条深断裂的交会部位,周围高山环绕。形成初期是一个大淡水湖泊,与黄河水系通过倒淌河相连,后新构造运动使倒淌河改向流入青海湖。
材料二 滩坝砂体是滩砂和坝砂的总称,是受波浪影响在滨岸地区沉积形成的砂体类型。
图例中A所代表的地貌类型为________,青海湖滩坝砂体多分布于湖泊________(方位)岸。(4分)
(2)据图中滩坝的分布位置判断青海湖区的主导风向,并说明判断理由。(4分)
(3)从内力作用角度分析青海湖的形成及演化过程。(4分)浙北G2期中联考
2023学年第一学期高二地理试题
答 案
1-5 BCDAC 6-10 CACBB
11-15 DAABC 16-20 DCADD
21-25 DCBDD
第26题(11分)
( 10°N,45°W);昏线
3点;18小时
C>B>A 由10°N向南北两侧递减
23点;135°E-向西-180°(180 °-0 °-135°E、180 °向东至135°E)
第27题(10分)
(1)北 ② ⑥
(2)分布在南北纬40°---60°的大陆西岸 C
平坦地形有利于西风的深入;暖流增温增湿;海岸线支离破碎
(3)地形 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夏季北移越过赤道右偏成西南季风)
第28题(12分)
(1)高 下沉 晴朗
(2)西北风 乙 等压线较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
(3)阴雨、大风、降温(任写两个) 寒潮
(4)秋台风登陆位置偏南,秋季正值我国南方地区农作物的成熟期,影响农作物收获,秋台风势力较强,带来较多的狂风具雨,导致农作物产量减少.品质下降。
第29题 (12分)
(1)冲积扇(三角洲)(2分) 东(东南/东北)(2分)
(2)偏西风(西北风)。(2分)
波浪为滩坝的形成提供了动力条件,而波浪的动力来自于风力,滩坝多分布于湖泊东岸(东南岸、东北岸),推断主导风为偏西风(西北风)。(2分)
(3)初期由于强烈的构造运动,断裂下陷形成洼地(构造湖),积水形成外流湖(2分);后因东部山脉隆起,倒淌河改变流向,外泄通道缺失(倒淌河注入青海湖),青海湖演变成了内流湖(咸水湖)(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