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 年级 历史 学科教学设计
课 题 18.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 课 型 新授课 时间 11.11
主备教师 审核教师
内容和内容解析 1.内容:九一八事变,华北危机与一二·九运动,西安事变。2.内容解析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挑起侵华战争,中华民族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在民族危机日益深重的危急时刻,中国共产党高举抗日救亡的旗帜,担当起反对民族敌人的历史重任,提出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同各方面一起努力,和平解决西安事变,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基于以上分析可以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是: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
目标和目标解析 1.目标1.通过史料分析九一八事变发生的历史原因。(史料实证、历史解释)2.通过教材,归纳九一八事变、一二.九运动及西安事变发生的基本概况及重大历史意义。(史料实证、历史解释)3.通过学习九一八事变的历史史实,使学生认识到九一八事变使中国陷入严重的民族危机。(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 2.目标解析 达成目标(1)的标志是:通过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材料分析出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发生是日本为了摆脱经济政治危机。 达成目标(2)的标志是:通过分组讨论等形式,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的良好习惯,提高学生与他人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达成目标(3)的标志是:通过材料让学生认识到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成为中华民族的历史责任,以此树立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责任感。通过介绍西安事变的发生与和平解决,使学生感受张学良、杨虎城的爱国精神,认识到共产党人以民族利益为重的博大胸襟。
教学问题诊断分析 初二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储备,有一定的历史思维和历史分析能力,本课教学中需着重让学生理清历史事实,分析其原因,认识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本质,以此树立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责任感。因此本课教学中需注意对学生分析能力、历史思辨能力的锻炼培养,教师更要把握好情感,加强课堂感染力。基于以上分析,本课的教学难点是: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教学流程 具体内容 教学随笔
情境导入目标展示 情境导入:展示九一八历史博物馆课件师生活动:教师提问图片反映的是哪座历史博物馆?它与哪一历史事件紧密相关?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顺势导入新课。目标展示:1.通过史料分析九一八事变发生的历史原因。(史料实证、历史解释)2.通过教材,归纳九一八事变、一二.九运动及西安事变发生的基本概况及重大历史意义。(史料实证、历史解释)3.通过学习九一八事变的历史史实,使学生认识到九一八事变使中国陷入严重的民族危机,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成为中华民族的历史责任,以此树立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责任感。通过介绍西安事变的发生与和平解决,使学生感受张学良、杨虎城的爱国精神,认识到共产党人以民族利益为重的博大胸襟。(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设计意图:针对课标要求,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都要做到有的方矢。
自主学习初探新知 自主学习提纲:1.九一八事变的背景、时间、地点、经过、结果、影响。2.一二·九运动的背景、时间、口号、、性质、结果、影响。3.西安事变的背景、时间、人物、目的、经过、结果以及历史意义。师生活动:1.教师在课件的辅助下,借助有关九一八事变的历史图片,让学生对九一八事变的过程进行还原和梳理,指导学生提炼出九一八事变的发生时间、地点、制造者等信息。师生作揭示事实真相,让学生明白九一八事变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从此,中国人民始了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2.教师讲述日军侵占东北后又把侵略的魔爪伸向华北的史实。由“华北之大,已经安放不得一张平静的书桌了”导入一二·九运动的学习。引导学生找出“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反对华北自治”“停止内战,一致对外”等口号,并一起分析一二·九运动对时局带来的影响。让学生对比现在良好的学习环境,感受当时的民族危机,进而思考:如果你生活在那个时代,你会如何做 学生畅谈后,教师介绍《义勇军进行曲》的创作背景,并与全体同学合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在本课的特殊情境下,让全班同学齐唱国歌,更能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3.模拟新闻采访报道环节。由教师指定四位同学扮演受访对象,即张学良、蒋介石、普通民众代表、周恩来。剩余同学的身份都是记者,可以就西安事变相关问题进行采访提问。最后形成新闻短讯。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确本节课学习目标与任务,激发和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培养自学能力,促使学生主动地围绕目标追求、探索新知。
合作探究教师点拨 1.探究活动一:九一八事变。(1)根据史料和图片探究分析,面对日军入侵,国民党、共产党和人民对日本侵略的态度及影响。(2)结合图片及华北危急发生后,国民政府、中共及北平学生态度分别是什么?帮助学生了解九一八事变发生的历史背景。师生活动:1.学生自主探究完成后,围绕学习目标,结合课件,积极思考并作答,进行知识梳理,做好相应的笔记,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建构知识框架。2.教师注重对学习方法的指导,并引导学生积极展示学习的成果;然后教师精讲精导一些知识,把学生讨论的结果归纳,形成统一认识,借助课件,进行知识梳理,建构知识结构,提醒学生做好笔记。设计意图:体现新课标中的“立足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充分发挥历史课程的育人功能”“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注重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活动,鼓励教学方式的创新”新理念。 2.探究活动二:西安事变。(1)结合图片,分析西安事变发生的原因。 (2)结合课文第三子目内容,完成西安事变发生的时间、人物、目的、经过、结果以及历史意义的思维框架。(3)面对如此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中国共产党是“放蒋”?“杀蒋”?结合当时的国内情况,你觉得怎样处置蒋介石合适?师生活动:教师借助配套的课件,围绕问题,循序渐进,师生互动,合作探究,共同完成教学任务。学生在教材上相应位置做好笔记。设计意图:教师在“合作探究”时,借助课件,创设历史情境、提出探究问题、开展史料研习、兼顾跨学科学习(地理)。
限时记忆练习巩固 限时记忆问题:1九一八事件的概况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识记重要问题,提高课堂效率。完成课前提出的问题,使这节课前后呼应,成为一个整体。练习巩固:1.标志着中国14年抗日战争开始的历史事件是 ( A )A.九一八事变 B.七七事变 C.八一三事变 D.一二八事变2.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件,对其历史事实的叙述,正确的是( C )A.1930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袭击中国东北军驻地北大营B.中国人民全面抗日战争的开始C.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D.1933年,伪满洲国成立,东北3000万同胞过着屈辱的亡国奴生活3.导学案第18课深化拓展第9题。设计意图:教师引导学生从问题出发,让学生在学习和练习中逐步感悟历史核心素养的体现。
归纳总结拓展新知 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挑起侵华战争,中华民族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在民族危机日益深重的危急时刻,中国共产党高举抗日救亡的旗帜,担当起反对民族敌人的历史重任,提出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同各方面一起努力,和平解决西安事变,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双减”作业设计 1.基础作业 导学第18课基础训练2.能力提升 导学第18课深化拓展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