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 年级 历史 学科教学设计
课 题 26.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课 型 新授课 时间 12.9
主备教师 审核教师
内容和内容解析 1.内容:通过了解开办京师大学堂、废除科举制度等近代新式教育发展的主要史事,知道中国走向现代化的曲折过程。2.内容解析 本课是八年级上册第八单元《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文化事业的发展》中的最后一课。中国近代是一个急剧变动的时期,这一时期的社会结构经历了从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逐步转型的过程,本课的文化教育事业作为社会转型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标志之一,包含了中国近代教育、新闻出版业的发展和文学艺术的成就三个部分,三个部分内容之间互相推动、互相促进、相辅相成,其中,新闻出版业的发展和文学艺术的成就是本课的重点,并且中间有些内容与学生的其它学科或与学习生活相关,授课时注重与生活联系,注重学科知识的迁移,帮助重点内容的突破。基于以上分析可以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是:京师大学堂、《申报》、商务印书馆。。
目标和目标解析 1.目标(1)了解近代新式教育的变革、新闻出版事业的发展、近代文学艺术成就等基本史实,提高学生分析和理解历史问题的能力。(2)通过对文学艺术内容的教学,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利用剧照、图片、绘画资料,激发学生的历史想象力。(3)使学生认识到教育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教育必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并服务于社会。 2.目标解析 达成目标(1)的标志是: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了解代新式教育的变革、新闻出版事业的发展、近代文学艺术成就等基本史实,。 达成目标(2)的标志是:通过分组讨论等形式,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的良好习惯,提高学生与他人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达成目标(3)的标志是:通过对文艺作品时代性的分析,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思想,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教学问题诊断分析 本课面对的对象是初中二年级的学生,经过一年的学习,他们已经初步具备了一定学习历史的能力和方法,这个阶段的学生思维活跃、乐于表现,对新鲜的事物充满了强烈的好奇心,有主动学习的良好愿望,同时又存在着看待问题欠周到和重表象、轻实质等特点,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从学生实际的发展需要出发,因人因材施教,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去调动学生的感官,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基于以上分析,本课的教学难点是: 民国时期文艺作品反映出的时代精神
教学流程 具体内容 教学随笔
情境导入目标展示 情境导入:展示北京大学的图片师生活动:老师向学生提问你还记得我国古代从什么时候开始实行科举制度的吗?旧式学堂和科举制度是否有利于人才的培养?你知道新式学堂在中国是什么时候出现的?今天著名的高等学府——北京大学是如何创办的?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目标展示:(1)了解近代新式教育的变革、新闻出版事业的发展、近代文学艺术成就等基本史实,提高学生分析和理解历史问题的能力。(2)通过对文学艺术内容的教学,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利用剧照、图片、绘画资料,激发学生的历史想象力。(3)使学生认识到教育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教育必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并服务于社会。 设计意图:针对课标要求,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都要做到有的方矢。
自主学习初探新知 自主学习提纲:1、新式教育发展情况(京师大学堂、科举制的废除时间)?2、近代创办最早的报纸与新闻出版机构分别是?3、近代文学方面的成就有哪些?4、近代绘画、音乐、电影方面的成就有哪些?师生活动:1.学生通过自主学习,阅读课本,学生独立思考完成表格,培养学生归纳问题的能力、史料实证的历史核心素养。2.学生自主学新闻出版业的发展,教师引导同学列表概况有关近代新闻出版业的有关信息。3.教师出示图片,学生观看大量图文史料展示,丰富课堂,培养学生归纳问题的能力、历史解释的历史核心。4图片展示,教师讲解,了解齐白石、徐悲鸿的绘画成就,了解聂耳、冼星海的音乐成就了解近代电影事业的发展。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确本节课学习目标与任务,激发和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培养自学能力,促使学生主动地围绕目标追求、探索新知。
合作探究教师点拨 1.探究活动一:新旧学堂的不同点?师生活动:1. 教师提问:洋务运动以来,中国有识之士为什么创办新式学堂,它新在哪里?2.教师归纳:(1)新旧学堂创办的目的不同:旧学堂主要是为了应对科举考试;创办新式学堂主要是为了培养人才,如翻译人才、外交人才、科技军事人才等。(2)新旧学堂的教育内容不同:旧学堂以四书五经为主要教育内容;新式学堂除了四书五经外,还有外语、军事和科技等内容。(3)作用和影响不同:旧学堂的教育只是维护封建专制统治的工具,严重束缚了读书人的思想,扼杀了人才,阻碍了科技文化的发展;新式学堂的创办,打破了儒学一统天下垄断教育的局面,推动了西方科技的引进和传播,揭开了中国近代教育改革的序幕。设计意图:体现新课标中的“立足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充分发挥历史课程的育人功能”“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注重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活动,鼓励教学方式的创新”新理念。 探究活动二 :文学艺术的成就1.文学成就教师:20世纪初以后有哪些优秀作家和作品?学生:鲁迅的《狂人日记》《阿Q正传》等,郭沫若的《女神》,茅盾的《子夜》,曹禺的《雷雨》,巴金的《家》,老舍的《骆驼祥子》。教师:1942年以后的解放区有哪些优秀作家和作品?学生:赵树理的《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丁玲的《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周立波的《暴风骤雨》,大型歌剧《白毛女》2.绘画成就教师:绘画方面的成就有哪些?学生:著名画家有齐白石和徐悲鸿。徐悲鸿的《田横五百士》和《愚公移山》开辟中国画的新时代。3.音乐成就教师:音乐方面的成就有哪些?学生:冼星海代表作是《黄河大合唱》,聂耳代表作是《义勇军进行曲》和《毕业歌》。4、电影成就教师:电影方面的成就有哪些?学生:我国第一部无声电影是1905年拍摄的《定军山》中国第一部有声电影,1931年的《歌女红牡丹》。 电影明星:赵丹、周旋等。
限时记忆练习巩固 限时记忆问题:近代文学艺术的成就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识记重要问题,提高课堂效率。完成课前提出的问题,使这节课前后呼应,成为一个整体。练习巩固:1.它创刊于1872年的上海,是近代中国保存时间最长、具有广泛社会影响的中文报纸,被人称为研究中国近现代史的“百科全书”。它是 ( A )A.《申报》 B.《大公报》 C.《新闻报》 D.《解放日报》2.歌曲是时代的反映。《松花江上》、《义勇军进行曲》、《黄河大合唱》、《毕业歌》等歌曲谱写了下列哪一时期的最强音? ( C )A.国共第一次合作时期 B.北伐战争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3.清末,127所高等专门学校中有理、工、农、医类学校23所,学生2195人,占全部专科学生总数的9.2%。1915年,94所专科学校中有工、农、医类学校29所.学生4763人,占学生总数的19.8%。这反映出 ( C )A.专科学校分布科学合理 B.新文化运动成果丰硕C.近代新式教育逐渐发展 D.全国学制得到了统一3.导学案第26课深化拓展第9题。设计意图:教师引导学生从问题出发,让学生在学习和练习中逐步感悟历史核心素养的体现。
归纳总结拓展新知 随着历史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旧的教育制度和人才选拔制度越来越不适应国家发展的需要。19世纪后半期,一批新式学堂先后在中国诞生。1905年,清朝废除了科举制度,推动了中国近代教育的发展。在中国近代如火如荼的反帝反封建斗争中诞生的近代报刊、文学艺术,激励了人民的革命斗争,也极大丰富了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推动了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双减”作业设计 1.基础作业 导学第26课基础训练2.能力提升 导学第26课深化拓展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