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 年级 历史 学科教学设计
课 题 5.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 课 型 新授课 时间
主备教师 审核教师
内容和内容解析 1.内容: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的签订、瓜分中国狂潮。2.内容解析三块内容之间因果相连,具有递进关系,《马关条约》的签订是甲午中日战争的结果,瓜分中国狂潮则是甲午中日战争引发的后果,甲午中日战争是瓜分中国狂潮的起因。 本课前承两次鸦片战争,后启变法运动。甲午中日战争后签订的《马关条约》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同时列强也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的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唤醒了中国人民空前的民族意识,这也正为戊戌变法和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产生提供了重要的历史背景。 基于以上分析可以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是:甲午中日战争的概况,《马关条约》的内容。
目标和目标解析 1.目标(1)了解甲午中日战争、帝国主义强占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门户开放”政策等概况和史实;知道《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 (2)通过识读图片、《甲午风云》视频资料的播放,使学生获取有效的历史信息,感悟历史,感受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加强情感教育; (3)通过对甲午中日战争中国失败的原因、《马关条约》影响的认识,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 2.目标解析 达成目标(1)的标志是:通过引导学生比较《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的内容,具体分析说明《马关条约》的影响,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达成目标(2)的标志是:通过分组讨论等形式,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的良好习惯,提高学生与他人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达成目标(3)的标志是:学习邓世昌等民族英雄的爱国主义精神。认识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领土,树立维护国家统一的信念。
教学问题诊断分析 八年级学生的知识面有所扩展,个性较突出。因此,在课堂上,对学生的积极思维应给予充分肯定,巧妙引导,从而激发学生的敢想、敢说的欲望,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但是,学生对自主学习还不大习惯,缺乏相应的主动性;另外,从学生的心理角度出发,他们对新鲜的、有趣的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因此,本课要提供大量的学生感兴趣的材料,从而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并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基于以上分析,本课的教学难点是:《马关条约》的内容;列强瓜分中国狂潮和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的实质和影响。
教学流程 具体内容 教学随笔
情境导入目标展示 情境导入:教师出示丘逢甲的一首诗《春愁》和闻一多的《七子之歌.台湾》。(2)学生朗读这两首诗,体会诗人的内心情感及所要表达的思想。(3)师生共同探究这两首诗创作的历史背景及相关的历史事件。师生活动:师生共同朗读这两首诗,教师引出本节课题《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设计意图:由这两首诗作为本课的导入,让学生体会、感受作者对祖国领土丧失的悲愤心情和盼望早日回到祖国母亲怀抱的愿望,探究诗歌创作的历史背景,从而引入新课的学习。目标展示:1.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概况;知道《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2.了解帝国主义强占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的史实和美国提出的“门户开放”政策。3. 比较《南京条约》和《北京条约》的内容,具体分析说明《马关条约》的影响,锻炼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设计意图:针对课标要求,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都要做到有的方矢。
自主学习初探新知 自主学习提纲:1.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背景?2.邓世昌的英勇事迹?3.《马关条约》的内容及影响?4.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的实质和影响?师生活动:1.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了解战争爆发的基本要素,教师引导学生对战争的基本情况进行把握。通过图片、史料的展示,引导学生认识日本发动甲午中日战争是有准备、有预谋的,从而认清日本的侵略本性。 2.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观看《甲午中日战争形势示意图》获取甲午战争四次战役的基本信息;简述平壤战役的简单经过;播放《甲午风云》的片段,创设情境,再现当时沙场一幕,让学生有如临其境的感受,对邓世昌的不怕牺牲、视死如归的爱国主义精神进行强调,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同时对叶志超等部分清朝将领贪生怕死、腐败无能等行为进行强烈的谴责。培养学生爱憎分明的情感。3.师生通过比较《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的内容,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学生根据教材结合图片能够悟出这是中华民族的民族之耻。4.引导学生在地图上找出帝国主义国家强迫租借的海湾及地区和“势力范围”的大致位置,培养学生读图识图和从图片中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 设计意图:学生自主学习,完成老师交给的学习任务。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读图、读史料、观看视频培养自己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了解邓世昌的英雄壮举,从而感知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让学生触摸到历史的温度;通过指导学生观看图片和阅读史料,了解和揭露日本侵略者野蛮残暴的本性。 了解日军旅顺屠城的史实,充分认识日本侵略者野蛮残暴的本性。师生通过比较《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的内容,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学生根据教材结合图片能够悟出列强瓜分中国狂潮和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的实质和影响。
合作探究教师点拨 1.探究活动一:甲午中日战争播放电影《甲午风云》中黄海大战的片段,再现邓世昌等爱国将领英勇抗敌的情景。问题(1)大家观看影片的感受是什么?(2)你认为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师生活动;学生观看影片并思考,教师引导学生分析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的根本原因设计意图:通过这一环节,使学生切身感受邓世昌等广大爱国官兵在这场战争中所显现出来的顽强精神和爱国情感,突出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爱国精神,同时也将清朝统治集团的腐败无能表露无遗。这样,一方面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另一方面也使学生理解甲午战争中国战败的根本原因。2.探究活动二:《马关条约》的内容及危害问题:从内容、影响对比《马关条约》和《南京条约》的共同点和不同点师生活动:结合教材,引导学生绘制表格。对比《马关条约》和《南京条约》的共同点和不同点,师生共同探究,分析讨论。设计意图:通过教师引导,使学生认识到《马关条约》是《南京条约》以来中国所签订的危害最严重的卖国条约,由此突破教学难点。3.探究活动三:列强瓜分中国狂潮问题:(1)依据《时局图》找出列强强租的租借地、划分的“势力范围”包括哪些地方。(2)结合材料分析美国“门户开放”政策的实质。该政策对中国产生了什么影响?(3)结合图片和材料,谈谈看法。师生活动:(1)出示《时局图》。(2)出示1899年美国向列强提出的“门户开放”的照会。结合图片与材料,教师引导。设计意图:通过教师的引导,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品质和观察分析归纳概括的能力。
限时记忆练习巩固 限时记忆问题:1.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背景?2.邓世昌的英勇事迹?3.《马关条约》的内容及影响?4.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的实质和影响?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识记重要问题,提高课堂效率。完成课前提出的问题,使这节课前后呼应,成为一个整体。练习巩固:1.甲午中日战争中,率致远舰冲向日舰,最后壮烈牺牲的中国将领是 ( )A.丁汝昌 B.邓世昌 C.左宝贵 D.叶志超2.《马关条约》与19世纪40-60年代不平等条约相比较,最显著的不同点是 ( )A.割地的面积 B.赔款的数额C.开放的口岸 D.开放工厂的特权3.导学案第五课深化拓展第7题。设计意图:教师引导学生从问题出发,让学生在学习和练习中逐步感悟历史核心素养的体现。
归纳总结拓展新知 本节课主要学习了日本为实现称霸世界的野心,发动甲午中日战争。经过黄海海战、辽东半岛战役、威海卫战役,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由此,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面临严峻的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
“双减”作业设计 1.分析甲午中日战争中国失败的原因是什么?2.《马关条约》与中国民族危机加剧的关系?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