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 戊戌变法 教学设计(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第6课 戊戌变法 教学设计(表格式)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83.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11-15 08:14: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八 年级 历史 学科教学设计
课 题 第6课 戊戌变法 课 型 新授课 时间
主备教师 审核教师
内容和内容解析 1.内容知道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代表。了解“百日维新”的史实。2.内容解析戊戌变法指1898年(农历戊戌年)以康有为为首的改良主义者通过光绪皇帝所进行的资产阶级政治改革,主要内容是:学习西方,提倡科学文化,改革政治、教育制度,发展农、工、商业等。这次运动遭到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守旧派的强烈反对,这年九月慈禧太后等发动政变,光绪被囚,维新派康有为梁启超分别逃往法国和日本。谭嗣同等6人(戊戌六君子)被杀害,历时仅一百零三天的变法终于失败。也叫戊戌变法、百日维新。戊戌变法又名维新变法,其高潮则为百日维新, 是中国清朝光绪年间(1898年)的一项政治改革运动。这次变法主张由光绪皇帝亲自领导,进行政治体制的变革,希望中国走上君主立宪的近代化道路本课的教学重点:公车上书、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
目标和目标解析 1.目标(1)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公车上书、百日维新、戊戌政变等基础知识。(2)通过学习维新人士的进步立场和为变法图强勇于牺牲的事迹,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振兴中华的高尚情操和历史责任感,树立以天下为已任的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2.目标解析达成目标(1)的标志是:结合课文、利用图片、历史资料等培养学生分析和理解维新变法运动兴起的背景,归纳总结康、梁的主要活动。达成目标(2)的标志是:通过讨论 “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培养学生利用历史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问题诊断分析 八年级学生的知识面不广,但个性较突出。因此,在课堂上,对学生的积极思维应给予充分肯定,巧妙引导,从而激发学生的敢想、敢说的欲望,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但是,学生对自主学习还不大习惯,缺乏相应的主动性;另外,从学生的心理角度出发,他们对新鲜的、有趣的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因此,本课要提供大量的学生感兴趣的材料,从而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并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基于以上分析,本课的教学难点是: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
教学流程 具体内容 教学随笔
情境导入目标展示 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就有拼命硬干的人,就有为民请命的人,就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鲁迅教师:康有为、梁启超就是鲁迅所盛赞的真的勇士,民族的脊梁。百年前,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几位热血青年在古老的中国土地上上演了一场空前奇伟的改革运动——戊戌变法,希望挽狂澜于既倒,支大厦于将倾。中华民族面临实现伟大复兴的一次机遇,然而,在那个“戊戌”年,他们失败了,或暴尸京城街头,或逃至海外东瀛。强国之梦最终与我们擦肩而过,给后人留下了无尽的遗憾和长久的反思,今天我们一起再次重温戊戌变法那惊天动地的历史时刻吧。
自主学习初探新知 一、康有为与公车上书1.公车上书的背景2.公车上书(1)解释什么叫“公车上书”?(2)公车上书的时间、人物、内容和影响(3)出示康有为、梁启超的图片并介绍其人物。二、维新变法思想的宣传1.思考:康梁等资产阶级维新派为推动变法还进行了哪些大量活动?2.课件展示学会的名称和报刊图片3.课件展示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上宣传变法的内容和康有为与顽固派的论战图片。三、百日维新——维新变法的高潮1.康有为再次上书呼吁变法2.列表格百日维新的内容、影响。3.戊戌政变四、戊戌变法的影响
合作探究教师点拨 一、探究活动一:康有为与公车上书1.公车上书的背景出示“时局图”,提问:你在漫画中读到了哪些历史信息?学生回答:列强掀起瓜分狂潮,中国面临空前的民族危机。教师讲述:《马关条约》签订后,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严重。这一危机深深地刺激了国人的觉醒,激起了以康梁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追求独立自强的激情与呼号,变法呼之欲出。2.公车上书(1)解释什么叫“公车上书”?公车:汉朝时,政府都是用公车接送参加考试的举子,后来就把参加科举考试的举子叫做“公车”。由于这次上书是康有为组织参加科举考试的各省举子所为,因此历史上就称为“公车上书”。(2)出示公车上书的时间、人物、内容和影响(3)出示康有为、梁启超的图片并介绍其人物。二、探究活动二:维新变法思想的宣传教师讲述:虽然上书不达,但却轰动了京、沪,揭开了维新变法的序幕。康、梁带着对国势的沉痛、救国的迫切、变法的热衷、自强的思虑,继续为变法而奔走呼号。1.思考:康梁等资产阶级维新派为推动变法还进行了哪些大量活动?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组织学会,创办报刊,宣传变法2.课件展示学会的名称和报刊图片思考:学会和报刊主要宣传了什么观点?产生了什么影响?(介绍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经济情况,宣传维新变法思想,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使维新变法思想得到广泛传播。)3.课件展示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上宣传变法的内容和康有为与顽固派的论战图片。三、探究活动三:百日维新——维新变法的高潮1.康有为再次上书呼吁变法出示材料:“若不及时图治,数年之后,四邻交逼,不能立国。”“万国报馆议论沸腾,咸以为中国为言,若箭在弦,省括即发……瓜分豆剖,渐露机芽,恐惧国惶,不知死所。”“乱机遍伏,即无强敌之逼,揭竿斩木,也可忧危。” ──康有为《上清帝第五书》总结:此材料道出当时中国面临内忧(揭竿斩木)外患(瓜分豆剖)。康有为为中国所处的国际险境非常担心,也为清政府的内政担忧。言辞恳切,可以看出康有为维护清朝统治、抵制人民反抗但又有忧国忧民的思想跃然纸上,所以光绪帝被深深地感动了,于是接见康有为,表示不做“亡国之君”,让康有为全面筹划变法。1898年6月11日,清政府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实行变法。课件展示光绪帝与康有为、梁启超和诏书的图片2.百日维新表格展示百日维新的内容、影响。讨论:变法有利于哪个阶级的利益?得到哪些人的拥护?变法触动哪些人的利益?(资产阶级;资产阶级、先进知识分子等;地主阶级顽固派)3.戊戌政变教师讲述: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等发动政变,囚禁光绪帝,搜捕维新人士,杀害了“戊戌六君子”。戊戌政变标志着变法失败了。展示“戊戌六君子”图片。出示谭嗣同图片和他所说的话以及绝命诗。探讨:戊戌变法为什么会失败?材料一:维新派之所以要倡导变法,其中一个原因就是为了抵制“揭竿斩木”之“忧危”,他们害怕群众,害怕革命。维新派认为“变之自上者顺而易,变之自下者顺而难”,因此他们把变法的希望寄于没有实权的光绪皇帝身上。而对于一贯宣扬的设议院、立宪法等君主立宪制主张却未敢提及。材料二:慈禧在变法刚开始就迫使光绪帝连下了三道上谕“任命荣禄统率北洋三军...”控制了人事任免权和京津地区的军政大权,严密监控变法。在地方,除湖南巡抚陈宝箴坚持变法外,其他各省官员都对新政敷衍了事,并不实行。总结:失败的原因:领导变法运动的民族资产阶级天生软弱,维新派力量弱小,又没能发动群众,依靠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顽固派势力过于强大。四、探究活动四:戊戌变法的影响性质:戊戌变法是一场资产阶级领导的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和思想解放运动。意义:虽然挫败了,但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对社会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为后人提供了有益的借鉴。探究:戊戌变法给后人留下了什么?敲响了民族危亡的警钟,唤起了民族意识的复苏,使更多国人觉醒,投身于爱国斗争之中,致力于救国方案的探索;忧国忧民、敢为天下先的爱国精神和创新精神。
限时记忆练习巩固 限时记忆问题:1.戊戌变法的背景2.戊戌变法的经过3.戊戌变法的内容、性质、影响练习巩固:1.“天下兴亡,匹夫有责”。1895年,康有为等率数千名举人联名上书光绪帝,发起“公车上书”,揭开了戊戌变法的序幕。此事件的历史背景是 ( )A.洋务运动的破产 B.《北京条约》的签订C.《马关条约》的签订 D.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2.揭开维新变法序幕的是 ( ) A.《马关条约》的签定 B.戊戌变法 C.强学会成立 D.“公车上书”3.康有为称严复为“中国西学第一”。这是因为严复 ( )A.编著《海国图志》,介绍外国史地 B.发起“公车上书”,鼓吹变法C.译述《天演论》,系统介绍了进化论学说 D.创办《新青年》,倡导民主科学4.下列内容使康有为、梁启超等中国先进知识分子警醒并要求变法图强的是 ( )A.鸦片战争的失败 B.第二次鸦片战争失败C.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 D.谭嗣同等六人被杀害5.他说:“各国变法,都是经过流血才成功的。中国还没有流血,让我来做第一个吧!”这里的“他”指的是 ( )A.谭嗣同 B.康有为 C.梁启超 D.光绪帝 6.“世纪末的那个多事之秋……几个读书人呼号:“变亦变,不变亦变”……“杀”……匆匆来去的“现代化”运动,在菜市口的刑场上画上了休止符。”诗歌片段中提到的“现代化”运动是 ( )A.洋务运动 B.百日维新 C.辛亥革命 D.五四运动7.下面不属于戊戌变法内容的是 ( )A.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 B.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C.加强海防建设,创建北洋海军 D.废除八股,开办新式学堂8.在维新派的影响和直接参与下,从1898年6月11日到9月21日,光绪皇帝发布了一系列变法诏令,下列历史事件与其相关的是 ( )A.颁布《资政新篇》B.创办京师大学堂C.设立京师同文馆 D.废除了科举制度9.下列关于戊戌变法说法错误的是 ( )A.公车上书拉开了戊戌变法的序幕 B.戊戌变法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C.慈禧太后残忍的镇压 D.戊戌变法使中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归纳总结拓展新知
“双减”作业设计 P34页——35页选择题1——8图说历史9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