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 年级 历史 学科教学设计
课 题 12. 新文化运动 课 型 新授课 时间
主备教师 审核教师
内容 和 内容解析 1.内容: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新文化运动的内容与意义 2.内容解析 新文化运动在中国的近代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它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是继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之后,在思想领域反对封建斗争的继续,它促使人们追求民主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创造条件,又为后来的五四爱国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埋下了伏笔,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基于以上分析可以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新文化运动的内容与意义
目标 和 目标解析 1.目标 (1)了解新文化运动兴起,掌握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及历史意义。 (2)引导学生阅读分析相关史料和图片,并结合教材,锻炼学生从中提取有 效历史信息的能力。领悟“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历史思维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3)学习胡适.鲁迅等代表人物勇于创新.积极进取的精神,培养学生热 爱祖国.建设祖国的历史使命感,增强民主与科学意识,做有信仰的好青年。 2.目标解析 达成目标(1)的标志是:全面客观评价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培养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 达成目标(2)的标志是:通过辩论会环节,使学生掌握辩证分析问题.解决历史问题的方法,并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达成目标(3)的标志是:培根铸魂,做一个有信仰的好青年。
教学问题诊断分析 优势:本课教学对象是八年级的学生,经过七年级的历史学习,他们对中国古代历史有了一定的掌握,特别是对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伦理道德的载体工具——文言文有着感性认识,与本课内容容易形成比较,因而有利于本课教学的开展。 劣势 :自主学习的习惯差,对学习缺乏主动性,学生对课外书的阅读量严重不足,对于历史的知识仅局限教材,课外知识十分有限。 对策:在教学设计上兼顾知识性与趣味性,选取通俗易懂的材料,巧妙引导,并设计有层次的问题,由浅入深,使每个学生在课堂上都能展示自己,都能有所收获,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 基于以上分析,本课的教学难点是:新文化运动为什么把斗争矛头指向孔教?
教学流程 具体内容 教学随笔
情境导入 目标展示 情境导入: 导入新课(《兰花草》歌曲导入)(注:《兰花草》歌词改编自胡适的诗歌《希望》) 师生活动:学生可以跟唱,教师介绍胡适,并指出辛亥革命后的巨大希望,同民国初年中国社会的黑暗产生了巨大的落差。巨大的落差就产生了巨大的浪潮,于是就有了新文化运动。 设计意图:通过校园民谣《兰花草》导入,轻快的节奏.优美的旋律使课堂气氛变得轻松愉快,随之教师简单介绍歌曲的词作者,胡适毕业于美国的哥伦比亚大学,此人兴趣广泛,对文学有深入的研究,著有《尝试集》.《白话文学史》等,1939年还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提名。因提倡文学革命而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之一,通过介绍人物引入本节课的教学。 目标展示: 1.了解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 2.识记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主要阵地.代表人物.旗帜; 3.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 4.探究新文化运动在近代中国思想解放中的地位和作用。 设计意图:针对课标要求,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都要做到有的放矢。
自主学习 初探新知 自主学习提纲: 1.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 2.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主要阵地.代表人物.旗帜; 3.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 4.新文化运动在近代中国思想解放中的地位和作用。 师生活动:学生自主学习,初探新知。在课本中做简单勾画,完成较快的同学自主背诵新文化运动的相关史实。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培养其自主学习的能力。
合作探究 教师点拨 从蒙昧走向复苏 探究活动一:新文化运动的历史背景(提示:袁世凯.国民.知识分子) 材料一 1914年,袁世凯为配合复辟帝制,加紧进行尊孔活动。颁发了《祭孔令》,恢复前清的祭孔规定,亲自抵达孔庙,三跪九叩。要求北洋政府定“孔教”为“国教”,列入“宪法”。 同时 北洋政府颁布《褒扬条例》规定:寡妇守节.烈女殉夫.遭遇暴徒后守节自尽的女子当以烈士旌表。 材料二 1918年上海《时报》,灵学会招募会员,研究“人鬼生死之问题”。 我们的国民“只知道有家,不知道有国。只知道听天命,不知道尽人力”。 —陈独秀 材料三 到了民国初年十余年的推进,留学生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当时的大多数知识分子都深受法国启蒙思想(自由.民主.平等博爱等)的影响,尤其有领袖地位的陈独秀。陈独秀的民主和人权思想源自法国思想家卢梭。 ——《图说新文化运动》 探究活动二:根据以下提示,自主学习新文化运动的相关内容。 新文化运动基本情况时间兴起标志代表人物及作品旗帜(口号)阵地
从复苏走向觉醒 探究活动三: 根据三则材料,结合教材第二目1-3段,分析概括出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并思考新文化运动“新”在哪。 材料一 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若因为拥护这两位先生,一切政府的压迫,社会的攻击笑骂,就是断头流血,都不推辞。 ——陈独秀《<新青年>罪案之答辩书》 材料二 民国初年,北京《中华新报》曾刊登一则新闻:有一女子唐氏19岁,许配张家,还未嫁过门,未婚夫就死了。为了做烈女(刚正有节操的女子),唐氏选择自杀殉夫,历尽了喝符灰水.吞金.上吊.投河及三次绝食,最后服用砒霜结束了年轻的生命。 材料三 夫学者载籍极博尤考信于六艺诗书虽缺然虞夏之文可知也尧将逊位让于虞舜舜禹之间岳牧咸荐乃试之于位典职数十年功用既兴然后授政示天下重器王者大统传天下若斯之难也。 ——《伯夷列传》 “这柯(棵)大树很可恶, 他碍着我的路!” 来! 快把他折倒了, 把树根亦掘去 —— 哈哈!好了! ——胡适《乐观》 从觉醒走向新生 探究活动四:根据以下四则材料,结合教材58页第二段,从进步性和局限性两个角度全面评价新文化运动的历史影响。 材料一 在新文化运动的推动下, 一批受过新思想熏陶的青年男女,开始反对包办婚姻,主张婚姻自主;恋爱自由.婚姻自主成为一种时尚。社会上出现了许多抗婚.逃婚.离婚等现象。 ——《上海妇女志》 材料二 《 新青年》大力宣传民主和科学,受到广大青年知识分子的普遍欢迎,被誉为“青年界之金针”和青年的“良师益友”,他们说:“青年得此,如清夜闻钟,如当头一棒”。 材料三 聚集在《新青年》的知识分子的重要性是很难估价的。他们铸成了一代年轻学生的信仰和态度,1919年五四运动后,这些学生是政治上的主力军,并成为现代中国革命的领导者。 【美】莫里斯 材料四 陈独秀:若是决计革新,一切都应该采用西洋的新法子,不必拿什么国粹.国情的话来捣乱。 钱玄同:将所有的古籍束之高阁,废除汉字,采用“世界语”。 鲁迅:中医不过是一种有意或者无意的骗子,汉字不灭,中国必亡! 探究活动五:在向西方学习过程中,出现了两大困惑:反抗西方侵略与学习西方之间的困惑;固守传统文化与学习西方之间的困惑,百余年再回首,我们应以怎样的态度对待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 师生活动:根据相关图片和史料,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自主阅读教材,并积极探究,层层递进,从而完成知识点的学习。 设计意图:通过每个探究活动,突破重点和难点。
限时记忆 练习巩固 限时记忆问题: 1.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 2.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主要阵地.代表人物.旗帜; 3.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 4.新文化运动在近代中国思想解放中的地位和作用。 设计意图:强化记忆,提高课堂效率。 练习巩固: 1.近代中国进步的知识分子掀起新文化运动是为了( ) A.宣传马克思主义 B.与洋务派论战 C.与立宪派的论战 D.同复古主义思想斗争 2.把反对封建礼教和封建道德的革命内容,同新文学的形式结合起来,树立了新文学的典范的是 ( ) A.陈独秀 B.李大钊 C.鲁迅 D.胡适 3.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是 ( ) A.《新青年》 B.《中外纪闻》 C.《民报》 D.《申报》 4.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有 ( ) ①陈独秀 ②李大钊 ③鲁迅 ④胡适 ⑤毛泽东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④⑤ 5.新文化运动的性质是 ( ) A.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 B. 是一次资产阶级文化启蒙运动 C. 民主.科学思想的普及教育运动 D. 马克思主义的宣传教育运动 设计意图:教师引导学生从问题出发,让学生在练习中进一步巩固所学。
归纳总结 拓展新知 新文化运动是资产阶级在思想领域里反封建的一次激烈斗争,反映了资产阶级要求实行民主政治的强烈愿望,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里的延续。它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弘扬了民主.科学的思想,使中国出现第三次思想解放潮流。也为随后爆发的五四运动起到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 拓展新知:通过对近代历史发展进程的回顾,理解近代化探索的特点。
“双减” 作业设计 1.辩论会 辩论主题:“我们应当怎样正确对待以儒家思想为代表的传统文化?” (设计意图:通过辩论会环节,完成本节课难点的突破,引导学生辩证.客观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团队合作意识) 2.课后阅读 从鲁迅的作品《狂人日记》.《祥林嫂》.《药》中任选一本阅读,并写一篇读后感。(300字以内)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