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 年级 历史 学科教学设计
课 题 5.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课 型 新授课 时间 12.6
主备教师 审核教师
内容和内容解析 1.内容: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三大战役和南京解放。2.内容解析两块内容之间因果相连,人民解放战争是国共两党的最后决战,也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迅速走向胜利的阶段。 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为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人力、物力保障。在广大人民的支持下,人民解放军屡战屡胜,获得了解放战争的胜利。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打下坚实的基础,在中国近代历史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基于以上分析可以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三大战役是本课的重点,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是本课的难点。
目标和目标解析 1.目标(1)了解解放区的土地改革,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概括能力;简述三大战役,渡江战役和国民党统治的覆灭等史实,培养学生识图、归纳、制表的能力;理解人民解放战争迅速取胜的原因,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 (2)通过有关土地改革的文件、图片及影音资料,引导学生掌握土地改革的内容和意义;通过《三大战役示意图》、国共力量对比表格,引导学生掌握三大战役胜利的史实和意义,分析胜利的原因;从《三大战役示意图》《淮海战役人民支前统计表》等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学习“论从史出,事论结合”的历史思维方法。(3)通过学习三大战役的胜利,使学生认识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是无数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渗透爱国主义教育;通过学习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使学生认识到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2.目标解析 达成目标(1)的标志是:通过引导学生学习解放区的土地改革的背景、内容、意义等方面学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达成目标(2)的标志是:通过分组讨论等形式,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的良好习惯,提高学生与他人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达成目标(3)的标志是:学习中国共产党的决策英明、人民解放军的英勇作战、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是人民解放战争迅速胜利的根本原因。
教学问题诊断分析 八年级学生的知识面有所扩展,个性较突出。因此,在课堂上,对学生的积极思维应给予充分肯定,巧妙引导,从而激发学生的敢想、敢说的欲望,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但是,学生对自主学习还不大习惯,缺乏相应的主动性;另外,从学生的心理角度出发,他们对新鲜的、有趣的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因此,本课要提供大量的学生感兴趣的材料,从而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并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基于以上分析,本课的教学难点是: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
教学流程 具体内容 教学随笔
情境导入目标展示 情境导入:中国共产党一直高度重视“三农”问题,采取了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你对“三农”问题有什么认识师生活动:师生通过简单交流,导入解放区土地改革。设计意图:通过中国共产党对农村、农民、农业问题的处理历史,从而引入新课的学习。目标展示:1.了解解放区的土地改革,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概括能力;2.简述三大战役,渡江战役和国民党统治的覆灭等史实。3.理解人民解放战争迅速取胜的原因,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设计意图:针对课标要求,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都要做到有的方矢。
自主学习初探新知 自主学习提纲:1. 解放区土地改革的背景、内容、意义?2. 三大战役的背景、经过、意义?3. 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师生活动:1.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了解解放区土地改革,通过图片、史料的展示,引导学生认识中国共产党领导解放区土地改革的目的,内容,意义。 2.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观看《大决战》等影片,让学生结合地图,使学生了解三大战役的背景、经过和意义3.师生通过比较国共双方军事力量的对比,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学生根据教材结合图片能够悟出这是中国共产党的英明领导和人民解放军的英勇作战、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才取得了人民解放战争的迅速胜利,推翻了国民党反动派在大陆的统治。设计意图:学生自主学习,完成老师交给的学习任务。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读图、读史料、观看视频培养自己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了解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英勇作战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让学生触摸到历史的温度;通过指导学生观看图片和阅读史料,了解和揭露国民党反动派倒行逆施的本性。 了解解放战争迅速取得胜利的实质和影响。
合作探究教师点拨 1.探究活动一:解放区的土地改革播放电影《暴风骤雨》片段,再现解放区农民积极参加土改运动,踊跃参军情景,了解解放区的土地改革对解放战争胜利的重要作用。问题(1)大家观看影片的感受是什么?(2)你认为解放战争迅速胜利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师生活动;学生观看影片并思考,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解放战争迅速胜利的根本原因设计意图:通过这一环节,使学生切身感受解放区农民在这场战争中所显现出来的顽强精神和爱国情感,突出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爱国精神,同时也将国民党统治集团的腐败无能表露无遗。这样,一方面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另一方面也使学生理解解放战争迅速胜利的根本原因。2.探究活动二:土地改革的内容问题:从内容、影响对比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土地政策的共同点和不同点师生活动:通过对比的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土地政策共同点和不同点,师生共同探究,分析讨论。设计意图:通过教师引导,使学生认识到解放战争时期的土地改革政策、路线的制定目的、内容,积极影响,由此突破教学难点。3.探究活动三:三大战役和南京解放问题:(1)依据《三大战役示意图》找出相关三大战役的信息。(2)结合材料分析三大战役的影响及意义?(3)结合图片和材料,谈谈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的重要意义。师生活动:学生分析三大战役的相关信息,教师点拨指导。(2)结合图片与材料,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三大战役和解放南京的影响及意义。设计意图:通过教师的引导,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品质和观察分析归纳概括的能力。
限时记忆练习巩固 限时记忆问题:1.解放区土地改革的背景、内容和意义。2.人民解放军的战略进攻和三大战役的背景、经过、意义。3.解放南京的意义。4.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的实质和影响?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识记重要问题,提高课堂效率。完成课前提出的问题,使这节课前后呼应,成为一个整体。练习巩固:1.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使翻身农民踊跃参军参战,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这段话主要揭示了人民解放战争的( ) A. 发生背景 B. 胜利原因 C. 发展历程 D. 历史意义2.有人在1948年3月提出:“土地斗争与军事斗争,成为中共当前政治斗争的两个主要源泉……前者保障后者的成果,后者扩大前者的范围,而真正决定最后胜负的还在于前者不在于后者。”以上材料认为人民解放战争取得胜利的原因是( ) A. 解放区土地改革赢得民心 B. 解放军官兵英勇作战C. 人民不满腐败的国民政府 D. 解放军装备优于对手3.“本军……顾念两城数百万人民之生命财产、数千年之文化古迹……提出和平缴械或出城改编两项办法。”结合相关历史,你认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发出以上公函是在( )A. 辽沈战役 B. 平津战役 C. 渡江战役 D. 淮海战役4.从“和平、民主、团结”到“武装自卫”, 从“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到“将革命进行到底”,党的这些口号将中国人民凝聚成无坚不摧、所向披靡的强大力量。由此可见,中国革命能够胜利的主要因素是 ( )A. 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 B. 中国共产党不断加强自身建设C. 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D. 国民政府自身腐朽没落设计意图:教师引导学生从问题出发,让学生在学习和练习中逐步感悟历史核心素养的体现。
归纳总结拓展新知 本节课主要学习了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三大战役和解放南京。这是国共两党的最后决战。对照国民党的统治危机和解放区的土地改革,明确中国共产党的英明决策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经过三大战役,国民党军队主力基本被消灭。渡江战役解放南京彻底打败了国民党军队,标志统治中国22年的南京国民党政权垮台了。
“双减”作业设计 分析人民解放战争迅速取得胜利的原因是什么?导学案p155页基础训练1—4题,156页深化拓展1--9题。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