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课 太平天国运动 教案(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三课 太平天国运动 教案(表格式)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52.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11-15 08:16:0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八 年级 历史 学科教学设计
课 题 3.太平天国运动 课 型 新授课 时间
主备教师 审核教师
内容和内容解析 1.内容洪秀全与金田起义、定都南京、天京陷落。2.内容解析三块内容是整个太平天国运动从兴起、全盛到失败的一个完整过程,三者紧密联系。太平天国运动是鸦片战争爆发后中国社会矛盾激化的集中体现。在这种背景下,洪秀全利用“拜上帝会”组织广大贫苦农民揭竿而起,建号“太平天国”并初步建立起政权组织,这场运动的发生具有一定的历史必然性。太平军天国北伐西征,在军事上进入全盛时期,同时颁布了纲领性文件《天朝田亩制度》进行制度建设。但由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和中外势力的联合镇压,太平天国最终宣告失败。事实证明,农民运动有它的积极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承担起反封建反侵略的任务,但同时也由于它的阶级局限性,农民运动不可能领导革命走向成功。 基于以上分析可以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意义
目标和目标解析 1.目标(1)识读《太平天国运动形势示意图》,了解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的发展历程;(2)通过比较《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的异同,解读其他史料,能多角度分析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原因;(3)认识到由太平天国运动激起的革命精神和道路探索对中国近代历史影响深远。2.目标解析达成目标(1)的标志是:联系洪秀全的生活环境,知道太平天国运动的发生有其历史必然性。达成目标(2)的标志是:辩证认识农民运动的作用和局限性,锻炼历史思维能力。达成目标(3)的标志是:认识太平天国运动激起的革命精神。
教学问题诊断分析 八年级学生的知识面有所扩展,个性较突出。因此,在课堂上,对学生的积极思维应给予充分肯定,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但是,学生对自主学习还不大习惯,缺乏相应的主动性;另外,从学生的心理角度出发,他们对新鲜的、有趣的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因此,本课要提供大量的学生感兴趣的材料,从而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并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基于以上分析可以确定本课的教学难点是:多角度分析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原因,辩证认识农民运动的作用和局限性。
教学流程 具体内容 教学随笔
情境导入目标展示 情境导入:让我们来到20世纪30年代,正值中国抗日战争期间。抗日的炮火响彻了中国全境。而这时,广东花县来了名神秘的来客。他的名字叫矢野兴,明显是个日本人。可他却声称并且证明了自己是七十年前生于此村的洪秀全的后代,以此获得了当地村民的信任。无独有偶,1943年,花县又来了一名访客,他的名字叫矢崎义郎,明显也是个日本人,他也自称是洪秀全的后代并花钱修缮了洪氏祠堂,又宴请了洪氏族人。他们真的是洪秀全的后代吗?其实他们都是日本派遣来的特务,目的只是为了笼络当地的百姓,收买人心罢了。为什么日本要接连派出两名特务来冒充洪秀全的后代呢?洪秀全是谁?为何日本如此重视洪秀全的故乡呢?今天,我们就跟着洪秀全,走进《太平天国运动》。设计意图:用真实故事创设情境,通过日本人两度派出特务冒充洪秀全后代的行为,引起学生疑问,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自主学习初探新知 自主学习提纲:1.金田起义的背景、过程2.永安建制的概况、影响3.定都天京的背景、概况4.天京事变的背景、过程、结果、影响师生活动: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了解金田起义的背景,教师引导学生对起义的过程进行把握。通过图片、史料的展示,引导学生了解永安建制、定都天京与天京陷落。设计意图:学生自主学习,完成老师交给的学习任务。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读图、读史料、培养自己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
合作探究教师点拨 1.探究活动一:洋人欺,世道乱,天灾人祸,内忧外患材料一:1814年:洪秀全出生于贫困农民家庭;1829年:私塾开蒙,家族给予厚望;1829年:第一次科考(失败);1834年:广东地区考官徇私舞弊现象频发;1836年—1843年:第二、三、四次科考均失败 ——据【日】菊池秀明《末代王朝与近代中国》材料二:清代土地税原则上征收白银,人们把日常使用的铜钱兑换为银两纳税。兑换的汇率约为银一两换钱一千文。但是,19世纪开始的鸦片贸易使得白银大量流失,……一两白银涨到两千文以上。(注:清朝缴税对象为没有官职和未通过科考的普通百姓。) ——【日】菊池秀明《末代王朝与近代中国》材料三:道光十三年(1843年),桂平蝗。十四年夏,浔州蝗,复大水。十五年,平南蝗食草木百谷殆尽。十七年丁酉,浔州雹,大如斗。 ——《浔州府志》师生活动:根据材料,分析洪秀全的人生经历会对他产生什么影响与屡次不中的洪秀全所面临的境况。洋人欺,世道乱,天灾人祸、内忧外患,像洪秀全这样在时代的夹缝里艰难求存的小人物绝不是少数。设计意图:本板块以洪秀全的人生经历为引子,牵扯出以洪秀全为代表的小人物在列强入侵、政府腐败的时代中痛苦挣扎的社会现象,由此得出太平天国运动的发生有其历史必然性。2.探究活动二:宗教立,创天国,大清惊梦,胆碎心寒材料一:天父上帝人人共,天下一家自古传。 ——《原道救世歌》天下多男人,尽是兄弟之辈;天下多女子,尽是姊妹之群。何得存此疆彼界之私,何可起尔吞我并之念。 ——《原道醒世训》师生活动:通过分析材料,了解这是一个怎样的宗教。依据《太平天国运动形势示意图》,画太平天国过程图,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了解到在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不断加剧的时代中,洪秀全借由宗教从时代的浪潮中跳了出来,扛起宗教的大旗,与同样生活在苦难中的底层民众,发起了太平天国运动。材料二:《天朝田亩制度》: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人口多寡,人多则分多,人寡则分寡……除足……每人所食可接新谷外,余则归国库。……所有婚娶弥月(注:满月)喜事俱用国库,但有限式,不得多一钱。《资政新篇》:立政的关键在于立法;主张建立以机器工业为主的经济体系,开设银行,发展金融事业;(外国)谨守天规之人皆可来访。师生活动:通过小组讨论,对比《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洪秀全和太平天国领导人们利用理想的宗教和理想的社会纲领为苦难中的农民们编织了一个乌托邦式的地上天国的美梦。然而这个美梦终究还是破碎了。设计意图:主要对比《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分析其革命性和空想性。通过以上两个环节,有意识地向学生渗透农民阶级的局限性,为板块三的败因分析奠定基础。3.探究活动三:内有祸,外来犯,天国梦断,后人扼腕师生活动:通过小组合作,分析太平军在初期势如破竹而后期兵败的原因。教师在学生发言中适时追问引导并总结原因:从主观上说,主要是因为农民阶级的局限性,体现在指导思想不先进(痴迷宗教)、制度建设不科学(脱离实际)、领导集团不团结(争权夺利);客观上: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清政府与外国侵略势力相勾结。分析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意义——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战争,它的革命精神鼓舞着中国的道路探索。太平天国运动可以说是中国抵抗列强侵略的革命起点。设计意图:本环节旨在通过材料和所学知识,在认识上使学生理解太平天国运动在社会政治、抵抗侵略方面的地位。通过解决导入部分的疑问,在形式上前后呼应,突出了重点。
限时记忆练习巩固 限时记忆问题: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意义:是一场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战争,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农民战争。沉重的打击了清朝的统治,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它的革命精神鼓舞着中国的道路探索。太平天国运动可以说是中国抵抗列强侵略的革命起点。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识记重要问题,提高课堂效率。完成课前提出的问题,使这节课前后呼应,成为一个整体。练习巩固:1.(2021·河南省·8)学者章开沅认为:“起义对封建制度来了一次大扫荡,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专制统治,加速了封建统治的崩溃。同时抗击了西方资本主义的侵略……拉开了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序幕。”材料中的“起义”是( B )A.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 B.太平天国运动C.义和团运动 D.南昌起义2.(2021·内蒙古通辽·1)某史学家说:“对于西方的挑战,中国的反应之所以迟钝,是由于中国社会在19世纪中叶面临很不平常的历史环境。内部事物万分火急,至于对西方则可以暂缓一步。”这里所讲的“内部事务万分火急”主要是指( B )A.清政府准备发起洋务运动 B.太平天国运动危及清政府统治C.清政府内部进行权力之争 D.维新派试图改变中国落后现状3.(2021·江苏镇江·6)右侧漫画形象地解释了近代一部历史文献的核心内容。这部文献是( A )A.《天朝田亩制度》 B.《中华民国临时约法》C.《中国土地法大纲》 D.《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设计意图:教师引导学生从问题出发,让学生在学习和练习中逐步感悟历史核心素养的体现。
归纳总结拓展新知 一、洋人欺,世道乱,天灾人祸,内忧外患二、宗教立,创天国,大清惊梦,胆碎心寒三、内有祸,外来犯,天国梦断,后人扼腕近代中国无疑是多难的,但多难的民族产生雄健的精神。近代农民阶级在面对列强的侵略和清政府的压迫,铸就了这场规模宏大的农民战争,但农民阶级又因其局限性注定无法取得最后的胜利。这其中的历史教训还有哪些值得我们深思?这未尽的革命任务将由谁来完成?近代中国又该走怎样的路呢?设计意图:将三个小标题组合在一起,以“诗词”的方式总结本课内容。适当留白追问,再次让学生产生疑问,对之后的历史学习产生兴趣。
“双减”作业设计 1.基础作业:查找李秀成总结的太平天国失败十条原因,选取其中一条原因,列举1—2条史实来证明。2.能力提升:人民英雄纪念碑是为纪念中国近现代史上的革命烈士而修建的纪念碑,共有八块浮雕。第一块浮雕是虎门销烟,第二块是金田起义。中国近代史中的重要事件成千上万,金田起义入选的理由是什么呢?请写一篇简短的解说词。(形式不限,诗歌、散文、对联等都可以)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