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主题训练--------日月不同光,昼夜各有宜
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日月不同光,昼夜各有宜”,日月轮转,昼夜交替,一句古诗以最常见的事物隐喻最深刻的哲理。因为有了差别,世界才多姿多彩;因为有了分歧,才需要聚同化异。
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异乎三子者之撰”的曾皙、“无道桓文之事”的孟子、强悍的樊哙、阴鸷的繁漪……这些个性鲜明的人物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关于“个性”你有怎样的思考?请结合材料写一篇议论文,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北京工体,一位18岁球迷“乱入”,成功拥抱梅西,狂奔全场并与大马丁击掌。即便被四脚朝天抬出绿茵场,也难掩满脸兴奋;事后接受媒体采访,更是声称会把自己与梅西的球场合影裱起来挂在房间里。
该事件不仅引发现场全体球迷欢呼,而且迅速引爆全网,绝大部分网友表示宽容甚至羡慕,觉得他在为热爱奔跑,活出了当代青年的独特个性。但也有部分批评声音,认为该少年破坏规则,扰乱秩序,不值效仿。据警方消息,事后该球迷受到行政拘留处分。
此上事件引发你怎样的思考与感悟?语文课上将针对该事件展开讨论交流,请你结合上述材料,立足自身,联系现实,写一篇发言稿。
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题目,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不得抄袭,不要套作,不少于800字。
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五四新文化运动的真正价值,在于人的价值发现与人的个性解放。有人认为,当下的我们也只有尊重个性,彰显自己独特之处,才能更好地创造生命的价值。
著名的心理学家弗洛姆则说:“对大多数人来说,个性不过是一个门面,在个性后面隐藏着失败,一种无法获得个人身份感的失败经验。”
对此,你有怎样的认识和思考 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芭蕾舞又称“脚尖舞”,现已成为世界各国全力发展的一种艺术形式。芭蕾舞之所以被称为“脚尖舞”,是因为演员需要穿特制的足尖鞋立起脚尖跳舞。但是,现在已经不能单纯地用穿足尖鞋定义芭蕾舞,哪怕演员没有穿特制的足尖鞋立起脚尖跳舞,只要舞蹈符合芭蕾舞的规范和结构形式,都可算作芭蕾舞。人们将芭蕾舞的定义范畴从脚尖延伸出去。失去穿足尖鞋的“规定”后,舞者更能释放情感,展现个性。
以上材料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
1.例文:
尊重差异,美美与共
“日月不同光,昼夜各有宜”。流光一瞬,红日初升,烈烈灿阳,是光辉璀璨的美;静夜温柔,晓月繁星,是细腻温婉的美。日月有别,昼夜各宜,差别与分歧并不可怕,而是给我们带来了溢彩斑斓的美。
在苏轼眼中,差异是“曾不能以一瞬,而物与我皆无尽也”的时空参差之美。就像我们每天能看到的太阳,并非我们昨天见到的那一轮,我们昨日走过的那条河流,并不是今天的河流。世间万物总会变化,也总会存在差异。王安石眼中,差异是“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万物有别之美。就像世上绝不会有两片一模一样的叶子,人与人之间的想法、观念也绝不会完全相同。孔子有言:“君之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观古昔,百家争鸣时文化绚烂,文艺复兴时大师云集,相互竞争却也相互促进。看近代,同样是为追求中国的解放,孙中山选择了三民主义,毛泽东主席选择了共产主义。同为兴国,“和”中却也有“不同”。探海外,两位大科学家爱因斯坦和玻尔曾因思想差异而激烈争论,互相否定。就是在这差异与争论中,量子力学不断完善,现代物理学飞速发展。
所以,正是差异孕育了繁花烂漫的生命春光,致万物之昌盛。
那么,对待差异,我辈该以怎样的态度去面对呢?
我想,费孝通先生的“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就是最好的答案。差异带来特色,就像龙生九子,子子不同,而我们每个人也会有不同的相貌。有的人浓眉大眼,有的人小眼聚光;有的人四肢健全,而有的人却不幸身体残缺。这都是上天给予的差异,我们不能去嘲笑他人的差异,而应予以尊重。同样,从大处说,中华上下五千年,为我们孕育杏花春雨的烟雨江南,也为我们带来长河落日的西风塞北,这都是我们应当引以为豪的中国特色。我们应重视、保护自身的特色。而对于他人(民族),不论是湮灭于历史烟尘中的玛雅文明,还是历史悠久仍年富力强的欧洲文明,或者是异彩斑斓的非洲文明,我们都应报以尊重的态度。正视存在的差异,尊重他们的特色,各美其美。
当然,在此基础上,我们更可以积极学习、借鉴这些与我不同的差异,在求同存异中交流融合,美美与共。就像音乐会上,钢琴与琵琶碰撞演绎四大名著,一曲终了,令人回味悠长。正是这求同存异的文化交融,让我们又得以见识一种新的差异,一种新的美。
岁月骛过,山陵浸远,带来了差异。就让我们尊重差异,保护文化繁荣的源头,求同存异,助力天下大同,为创造人类命运共同体注入血液,于时代的变迁中唱响“美美与共,天下大同”之颂歌。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引语类材料作文题。
诗句出自唐代诗人孟郊的五言诗《答姚怤见寄》。“日月不同光”,源自《吕氏春秋·大乐》:“日月星辰,或疾或徐,日月不同,以尽其行。”意谓日月各有自己应行的轨迹。此诗中“日月不同光”,可作两种理解:一是日月发光的时间不同,一个在白日,一个在夜晚;二是日月发出的光芒不同,阳光火热、光芒万丈,月光则温柔、恬静、浪漫。“昼夜各有宜”,是说不论是白天的阳光还是夜晚的月光,都是有益于人类的。两句合起来解释就是,尽管太阳和月亮在不同的时间发出不同的光辉,都能对人类世界带来好处。由此可知,材料引用这一句经典的诗句,是为了点出“差异”这一主题,要求我们尊重差异。
因此,写作时必须围绕差异这一主题,论述尊重差异与共同发展的相关主题。这个问题从大的方面可以谈国际关系中文明的交流与发展,求同存异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基本原则;也可以谈人与人相处中,求同存异、相互包容是和谐相处(大同)的基础;还可以纵向谈中国人对待多元文化“和而不同”的智慧。写作时要善于大处着眼,小处着笔,结合身边的事例或见闻表达观点。
立意:
1.尊重多样的文明。
2.尊重差异,共同发展。
3.相互尊重、凝聚共识,把矛盾点转化为合作点。
2.例文:
新青年,扬个性
习总书记激励我们,要走出孤芳自赏的狭小天地,在祖国的万里长空放飞梦想。作为新时代的新青年,我们要张扬自己的个性,努力创新,成为有益于国家的新青年。
新青年,就是要打破陋习,摆脱束缚,努力更新自我。不同时代有不同时代的新青年,正如乡的我们处于二十一世纪的新青年,便不同于以往历史上的新青年。在清朝末期,新青年就是要推翻这个统治中国人民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建立起民主的现代社会。
新青年只有发扬自己的个性,才能在日新月异的社会中,成为有益于国家的新青年,在这个社会中,各种各样的人都有。各个不同领域的人,在他们所擅长的领域发扬了自己的个性,因为他们的不同寻常,所以他们成为了自己领域的精英。擅长经营的成为了老板,善于寻找蛛丝马迹,抓住犯人的成为了令人敬仰的人民警察。新青年发扬了自己的个性,摆脱了常人所固有的束缚,成就了他们个性的人生,所以新青年只有发扬自己的个性,才可以在日新月异的社会中,成为有益于国家的新青年,成为像陈独秀先生所说的,“斩尽涤绝做官发财思想,内图个性之发展 ,外图贡献于其群”的新青年。
那么该如何成为一个发扬自己个性的新青年呢?发扬自己的个性,勇于创新,摆脱固有的思想束缚。打破传统的陋习,成为更好的自我国家实行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真是为了激励我们新青年要敢于去创新,打破我们固有的思想,实现我们一个个梦想的蓝图。陋习不可取,去除在我们脑海中根深蒂固的陋习,新青年的思想中不应该存在陋习,那些早就应该消失的思想,凡事应做到订婚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和宋荣子一样,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的境界。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遇事冷静至若成为更好的新青年。
发扬自己的个性,勇于担当,摆脱自私自利的“冷气”。社会的发展需要更多“有个性”的人。缺乏个性的人是乏味的,缺乏“有个性”的人的社会将了无生机活力。为此,需要我们每个人自身的觉醒,少些瞻前顾后、患得患失,多些自信和担当,在追求事业的过程中彰显个性。亦如“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周恩来,有担当国家之崛起的个性;一生致力于偏远乡村女孩的教育事业的张桂梅,有担当照亮乡村教育未来的个性……他们坚守信念,自信而不自负,果断而不武断,保持自我而不唯我独尊,敢说敢为而不恣意妄为。做一个成熟而不失个性的人,永远都是新青年追求的目标。
新青年,扬个性,展自我,敢不同,勇创新。努力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成为有益于国家的新青年!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引语类材料作文题。
题目例举了我们课文中的众多个性鲜明的人物,他们都有各自的特点,因而与众不同,活出自我生命的风采,也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题目要求表达对“个性”的思考,围绕“个性”可以思考个性对个体的特殊意义,人与人之间的重大差异在于独特个性,唯有独特个性,与众不同的个性,才有可能让人活出自我,活出精彩。个性是一个人内在素质与涵养的体现,有什么样的内涵就有什么样的个性。你之所以是你,不是别人,是因为你已被赋予独特的生命品质。没有独特个性或不展示独特个性,世界将变得单调乏味。世界正因为有了个体的独一无二,个性的千差万别,所以变得格外丰富多彩。也只有尊重个性,而不是压抑个性,人们的智慧与潜能才会得以最大程度的发掘。当然,这里的“个性”并非浅薄的“奇装异服”这类,而是指独到的思想,有趣的灵魂,鲜明的性格特点等。同时要注意,追求个性,尊重个性是以讲道德和遵纪守法为前提的。不讲规矩不受约束的个性张扬,是对人性的极大扭曲。
行文构思上,先概括材料,由材料引出观点,如:尊重个性,缤纷人生。接下来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的角度展开论述,一、个性就是真实地亮出自己,亮出你的个性,活出你的色彩,有个性的人生才是最好的人生。二、个性就是真实地追求自我,别让自己的思想被别人的言论中所覆没,别让自己的个性,在别人的思想中修剪。三、个性就是坚持自己的风格。只有做自己的主人,主宰自己的生活,坚持自己的风格,掌握自己的命运,才能抵达成功的彼岸。
立意:
1.个性创造着生命的奇迹。
2.世界因“个性”而丰富多彩。
3.张扬个性,展现自我。
3.例文:
让个性与规则相伴而行
各位同学:
大家好!
我发言的题目是“让个性与规则相伴而行”。
这是一个崇尚自我,个性张扬的时代。作为高学生,我希望包括我自己在内的每一位同龄人,都能拥有自己独特的个性,活得与众不同。
不过,对于那位18岁球迷闯入北京工人体育场的比赛场地去拥抱偶像梅西的行为,我坚决反对。因为当一个人的个性建立在违反规则的基础之上,这样的个性不但不值得鼓励,而且还应该受到批评甚至处罚。
在学校的政治课堂上,我们学到过自由与规则之间的关系,知道了任何人的自由都不是绝对的自由,都要受到社会规则的约束。只有大家都遵守规则,才能让每个人实现最大的自由。如果人人都为了彰显自己的个性而不去遵守社会规则,人们的自由也就无从谈起,个性也将无法张扬。这个简单的道理,那位年轻球迷不应该不懂。
世界上喜欢梅西的球迷数以亿计,现场看比赛的梅西粉丝也要数以万计,如果因为喜欢梅西就在比赛时冲进场内拥抱,那么比赛不可能顺利进行。这对于其他花钱买了票看比赛的观众是不公平的。而且,如果大家都这么做,造成的结果将会是有梅西参加的比赛就难以进行,最终使得梅西不能上场。踢不上球的梅西,当然也就不再是明星。这样,也伤害了自己的偶像。
有些人的个性,值得我们肯定。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毅然辞官采菊东篱下是有个性;李白天子呼来不上船,不愿摧眉折腰事权贵是有个性;梅兰芳蓄须不为日本侵略者演出是有个性;韦东奕醉心科研,不修边幅,一瓶水两个馒头的日常生活也是个性。但这样的个性背后,是做人的风骨,是做学问的痴迷,堪为吾辈楷模。
而有些人的所谓个性则是反面的典型,比如一些网红以丑为美,或靠裸露吸引眼球,或靠丑化自己博人关注,或侮辱先烈挑战人们的认知,这些,我们难以容忍。人可以有个性,但切不可以任性。可以特立独行,但不可以突破底线。否则,就会为此付出代价。
在任何时候,彰显个性都不能离开规则的约束。失去了规则的约束,个性将变成脱缰的野马,最终迷失自我,害人害己。让个性与规则相伴而行,是我们每一位年轻人都应该坚守的人生准则。我希望,每一位同学都既遵守规则,又个性飞扬!
谢谢大家!我的发言完毕!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
材料为近期热门话题,“18岁球迷闯入北京工体拥抱偶像梅西”,针对该事件有两种声音,一种认为为热爱奔跑,活出了当代青年的独特个性;一种认为破坏规则应受到处罚。由此可提取两种观点的关键词“个性”(“热爱”“激情”)“规则”,结合材料阐述对其的理解,写一篇发言稿。
综上所述,结合写作任务和要求,本文的材料主旨是,尊重、张扬个性和牢记、遵守规则是一对矛盾的统一体,二者不可分割,让张扬个性与遵守规则相伴而行。在辩证二者关系时,可以思考只强调张扬个性,超过一定的限度,就会走向反面,无视、违背甚至践踏规则,小则伤及自身,大则影响社会,导致混乱无序失范。只机械遵守规则,而没有尊重和张扬个性,规则就变成冰冷的桎梏,压迫个性和束缚个性的发展,让人千人一面,缺乏活力;也让社会缺乏发展动力,阻碍社会的进步。如此就能得到这样的观点:要在遵守规则的前提下张扬个性,让规则为个性发展保驾护航;要在尊重、张扬个性和遵守规则之间寻找平衡点,两者兼备兼顾,不可有所偏废畸轻畸重。
写作时,对于班级交流会的语境要求不可忽视。该命题有一定的限制性,“以上材料”是考生展开联想和思考的触发点;“立足自身,联系现实”,考生可以就自身的来谈,也可以从社会、国家的角度来谈,无论切入点如何,写作时要分析材料扣住“个性”(“热爱”“激情”)“规则”等关键词,写出两者的辩证关系,青春当挥洒,但也要遵守规则,明确立意,不能泛泛而谈。
立意:
1.让个性(热爱)与规则相伴而行。
2.执规则之盾,卫个性之国.
3.植根规则之田地,绽放个性之盛花。
4.在规则的圆圈内翩然起舞。
5.不以规矩,无以扬个性。
6.以规矩之根基,筑个性之广厦。
7.发扬青春之个性,彰显国家之规则。
4.略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引语类材料作文题。
材料呈现对“个性”的不同理解,材料第一段强调“个性”对于人的发展的重要意义。此处的“个性”与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对“人的价值发现”含义相似,要追求人格的独立平等,肯定自我价值,张扬个性是人的尊严觉醒,人自我价值实现的前提。只有尊重个性,顺应个性兴趣爱好之发展,才可更好地创造生命价值,比如汽修女孩古慧晶,报考北大考古学的学子等,都是将个性与生命追求结合在一起,进而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弗洛姆把“个性”与“身份感”放在一起进行讨论,身份感指群体认同感,个体的这种需求驱使人们竭尽全力去争取社会地位,求得与社会协调一致。但当个体能力不足,无法胜任社会赋予的任务,获得身份认同时,往往会用“个性”一词来作欺骗和蒙蔽,因此,弗洛姆提醒人们不要过度强调个性在人生中的意义,应当正确理解个性,不要将个性作为失败的装点和掩饰。比如当下的“佛系”、“躺平”青年,就是惮于竞争与压力而自我标榜无欲无求。
写作时,当扣住“个性”一词展开,辨析在不同语境中的含义,追求个性当与社会需求,时代发展相结合,在滚滚时代浪潮中,充分发展自身个性,投身社会,创造属于自己的人生价值,这样的个性才是真正的个性,而非把“个性”作为与外界隔绝,蜷缩于个体小天地的借口。
行文构思上,先概括材料,由材料引出观点,如:让个性的生命与使命同在。接下来从为什么的角度展开论述,一、发扬个性是促进社会发展的动力源。二、满足社会需要、培养真才实学是发扬个性的基石。三、不要让“所谓个性”成为茧房,蜷缩于个人狭隘局限的小天地中孤芳自赏。
立意:
1.张扬个性,获得身份感。
2.个性与社会需要同行。
3.让个性的生命与使命同在。
5.例文:
拒绝刻板印象
人们将芭蕾舞的定义范畴从脚尖延伸出去。失去穿足尖鞋的“规定”后,舞者更能释放情感,展现个性,这启示着我们要拒绝刻板。生活中,我们都听过“你只能做好这个”“你不可能做出这个”诸如此类的话语,那我们是怎么应对的呢?是接受承认,还是反驳抗争 我想,我们应该跳出这一设定,去开拓属于自己的天空。
“刻板印象”,简单来说,就是人潜意识里对一个人,一件事物原有的看法和观点。这种思想,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人是自然界中最高级的动物,怎么能被困在“刻板印象”的牢笼里呢 我们要努力跳出这种“刻板印象”。
跳出刻板印象,需要有坚定地信念。刻板印象之所以“刻板”,是因为它有其深远持久地影响,它容易让人认为自己“只能这样”。因此,我们需要坚定自己的信念,“能定义你的只有自己。”蔡永斌近乎失明后,不用盲杖,不领政府福利,不办残疾证,不做按摩师,他一直坚信自己不该如此,他坚定的信念,让他给自己心里筑起了一座大厦,能抵抗所有来自外界的质疑与嘲笑,最终,他成为国内第一批信息无障碍工程师。
跳出刻板印象,需要不懈的奋斗。刻板印象就好比是一个大坑,要跳出去并不是那么简单,唯有不懈的奋斗是有效的桥梁。海伦·凯勒,双目失明,却成为了最具影响力的作家,自然努力是其催化剂。她靠触摸、感受去看这个世界,内心充满了无限光明,她不再是只能依靠别人的“聋哑人”,她实现了自己真正的价值,价值。尼克,他没有四肢,却是美国著名的演讲家。他说:“我只有一遍一遍重复那些别人轻易就能做到的,才能做到。”一遍又一遍的努力是他的成功秘诀,他学会了自己做许多事,甚至我们都不会做的事,比如冲浪,精彩的演讲。他跳出了人们固有的刻板印象,是一个令人钦佩的成功者。
跳出刻板印象,需要乐观的态度。哲学里说,新事物的产生往往是曲折的,跳出刻板印象,必定会遇到许多挫折,因此我们必须以乐观的心态去面对,毕竟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科技大王爱迪生,年少时因成绩不好,备受质疑与嘲笑,但他并没有退缩,而是勇往直前,无数次的失败又爬起,最终获得了成功,他是一个真正的乐观主义者。他跳出了刻板印象的束缚,最终获得成功。
相信吧,能定义我们的,只有我们自己。摆脱刻板印象的枷锁,你会发现“柳暗花明又一村”,会拥有一个全新的自己。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引语式材料作文题。
命题者以“芭蕾舞”为核心论述对象,要求考生围绕芭蕾舞定义的变化谈启示。材料可分为三个层次:其一,芭蕾舞的传统定义——演员穿特制的“足尖鞋”立起脚尖跳舞;其二,芭蕾舞定义的改变——只要舞蹈符合芭蕾舞的规范和结构形式,都可算作芭蕾舞;其三,芭蕾舞定义的改变带来的影响——失去穿足尖鞋的“规定”后,舞者更能释放情感,展现个性。
考生可结合材料进行联想思考,如本题中展现的芭蕾舞定义的变化,可抽象出的思维模式是“定义——打破定义——新生”。详言之,即事物的出现首先经历了被定义的过程;然后随着时间推移,人们发现这个“定义”反而束缚了事物的发展,因此决定打破定义;最后,定义的范围扩大,事物得到了更好的发展。
行文思路上,首先提出中心论点,要想获得成功的契机,不应拘泥于传统形式,要敢于突破思维定式的影响,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才会更有一番广阔天地。论证时可从正反两方面进行论证,可以先论述拘泥于传统的危害,然后强调突破思维定式的意义,可采用典型例证法和引用论证法,如商鞅变法、王安石变法,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新中国的改革开放,一国两制等。最后归结全篇,重申论点,强调突破定式意味着超越和创新,意味着新的发展,是社会不断前进的动力。
立意:
1.紧跟时代潮流,拒绝刻板定义。
2.不拘泥于传统定义,迎接广阔的发展天地。
3.创新需要少些刻板印象,多些宽容接纳。
4.挣脱束缚,重新定义,个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