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氯及其化合物 同步练习题
一、选择题
1.下列物质混合后,因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导致酸性增强的是
A.向水中加入粉末,产生气体
B.向溶液中加入少量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C.向溶液中加入少量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D.向水中持续通入,溶液呈黄绿色
2.下列物质的保存不正确的是
A.硝酸银溶液应保存在棕色瓶中 B.液氯可以保存在干燥的钢瓶中
C.氯水保存在无色广口瓶中 D.漂白粉应密封保存
3.下列关于氯水光照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光照氯水有气泡逸出,该气体是 B.氯水光照后颜色变浅,pH将增大
C.光照氯水后溶液导电能力增强 D.光照氯水后溶液漂白能力增强
4.下列气体有毒的是
A.氮气 B.氧气 C.氯气 D.二氧化碳
5.教材中的实验有助于理论知识的学习,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B C D
加热碳酸钠或碳酸氢钠 光照过程中氯水中氯离子的浓度变化 与水的反应 分别向KBr溶液和KI溶液中加入氯水
可以比较二者的热稳定性 氯离子浓度升高的原因是HClO分解 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该反应生成氧气 说明卤素单质的氧化性
A.A B.B C.C D.D
6.下列关于和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都有毒 B.都属于同一元素 C.都呈黄绿色 D.化学性质相似
7.周期表中VIIA元素及其化合物应用广泛。氢氟酸可用作雕刻玻璃;可溶于苯、等有机溶剂,极易水解;卤素互化物(如ICl、)具有强氧化性;卤化银具有感光性(的电离平衡常数分别为:、;HClO的电离平衡常数为:)。下列化学反应表示正确的是
A.溶于水:
B.ICl溶于NaOH溶液:
C.溶于水:
D.少量通入NaClO溶液中:
8.下列反应发生时,会产生棕黄色烟的是
A.金属钠在氯气中燃烧 B.氢气在氯气中燃烧
C.铜在氯气中燃烧 D.硫单质在空气中燃烧
二、非选择题
9.含氯消毒剂为疫情防控提供了强有力的物质支撑。
(1)、、、NaClO常被用作消毒剂,上述物质消毒效率(以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得电子的数目多少表示,得电子越多效率越高)最高的是________(填标号)
a. b. c. d.NaClO
(2)工业上常用反应:来制备,则X的化学式为________,每生成,反应中转移电子的数目为________。
(3)如图为某消毒液产品参数的一部分:
密度:1.25g·cm-3 主要成分:NaClO 浓度:c(NaClO)=5.0mol·L-1 注意事项:密封保存,易吸收空气中CO2变质
①若此消毒液未变质,则消毒液中NaClO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
②某实验需用240mL上述消毒液,现用NaClO固体配制,如图所示的仪器中肯定不需要的是________(填序号),还需用到的玻璃仪器是________(填仪器名称)。
③下列操作会使配制溶液浓度偏低的是________。
a.溶解后未经冷却就移液
b.转移时没有洗涤烧杯内壁和玻璃棒
c.定容时俯视刻度线
d.定容摇匀后发现溶液液面低于刻度线,再补加蒸馏水至刻度线
e.用托盘天平(未使用游码)称量时“左码右物”
10.2013年H7N9禽流感肆虐期间为了保证卫生环境,常使用漂白液和漂白粉对环境和饮用水进行杀菌、消毒,以抑制大规模传染病爆发。钠、镁及其化合物在工业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钠与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
(2)写出镁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
(3)漂白粉溶于水后,与空气中CO2发生反应,即产生有漂白、杀菌作用的次氯酸,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
(4)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对漂白液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取漂白液少量,滴入3~5滴紫色石蕊试液,发现溶液先变蓝色后褪色,可以证明漂白液具有的性质____(填序号)。
A.酸性 B.碱性 C.漂白性
11.无色气体A在一种黄绿色气体B中可安静地燃烧,发出苍白色火焰,反应生成气体C。B与金属D反应可生成白色固体E,D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浅黄色固体F,F与CO2反应可得到气体G,D与水反应可生成A,A在G中燃烧生成水。推断出各种物质后,用元素符号或化学式回答下列问题:
(1)以上A、B、C、D、E、F、G七种物质中属于电解质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属于单质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属于氧化物的是__________________;属于盐的是_______________;属于单质且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只作还原剂的是__________。
(2)由D生成F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D与H2O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写出F与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用双线桥表示该反应的电子转移__________________。
12.实验室用二氧化锰和浓盐酸反应制取氯气并探究其性质,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装置甲中发生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
(2)装置乙中盛放的试剂为_______;装置丙的作用为_______;
(3)将生成的气体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现象为_______;
(4)戊中反应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D
解析:A.向水中加入粉末,发生反应,有NaOH生成,碱性增强,故A不选;
B.向溶液中加入少量溶液,发生反应,该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且加入少量溶液,酸性变化不大,故B不选;
C.向溶液中加入少量溶液,发生反应,该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反应后溶液呈中性,故C不选;
D.向水中持续通入,发生反应,溶液中有氢离子生成,反应后溶液酸性增强,且该反应中氯元素化合价既升高也降低,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D选;
故选D。
2.C
解析:A.硝酸银见光易分解,硝酸银溶液应保存在棕色瓶中,故A正确;
B.常温下,铁和氯气不反应,液氯可以保存在干燥的钢瓶中,故B正确;
C.次氯酸见光易分解,氯水应保存在棕色细口瓶中,故C错误;
D.漂白粉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水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次氯酸,次氯酸分解为HCl和氧气,漂白粉露置在空气中易变质,应密封保存,故D正确;
选C。
3.C
解析:A.氯水中次氯酸见光分解生成氧气和盐酸,故气泡中也会含有氧气,故A错误;
B.氯水中次氯酸见光分解生成氧气和盐酸,盐酸为强酸,pH减小,故B错误;
C.氯水中次氯酸见光分解生成氧气和盐酸,盐酸为强电解质,水中完全电离使得溶液导电能力增强,故C正确;
D.光照氯水后,次氯酸分解,溶液漂白能力减弱,故D错误。
故选C。
4.C
解析:氮气、氧气、二氧化碳均为无色无味无毒的气体,而且氮气、氧气、二氧化碳均是空气的成分;氯气是一种黄绿色有毒气体;故选C。
5.D
解析:A.碳酸氢钠不稳定,受热分解生成的二氧化碳能使石灰水变浑浊,而碳酸钠受热不分解,石灰水不变浑浊,该实验可以比较二者的热稳定性,故A正确;
B.氯水中的次氯酸见光分解为盐酸和氧气,溶液中氯离子浓度增大,故B正确;
C.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该反应生成了氧气,故C正确;
D.NaBr溶液和NaI溶液中都加入氯水,氯气能将溴和碘置换出来,只能说明氯气的氧化性比溴和碘都强,但不能比较溴和碘的氧化性的强弱,故D错误;
故选D。
6.B
解析:A.因Cl-无毒,而Cl2有毒,故A错误;
B.氯气是由氯元素组成的单质,Cl-是氯原子得到一个电子形成的离子,都属于同一元素氯元素,故B正确;
C.Cl-为无色,而Cl2为黄绿色,故C错误;
D.Cl-不能与金属单质反应,而Cl2能与金属单质反应,化学性质不同,故D错误;
故选B。
7.B
解析:A.溶于水反应生成HCl和HClO,HClO是弱酸,在离子方程式中不能拆,故A错误;
B.ICl具有强氧化性,ICl与NaOH反应生成氯化钠和NaIO,离子方程式为:,故B正确;
C.极易水解生成H2SO3和HCl,方程式为:+2H2O=H2SO3+2HCl,故C错误;
D.由题意可知,的酸性强于HClO,少量通入NaClO溶液中生成NaHCO3,离子方程式为:,故D错误;
故选B。
8.C
【分析】烟是固体小颗粒。
解析:A.钠在氯气中燃烧生成白色的氯化钠,A错误;
B.氢气在氯气中燃烧产生苍白色火焰,B错误;
C.铜在氯气中燃烧会产生棕黄色的烟,C正确;
D.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蓝色火焰,D错误;
故答案为:C。
二、非选择题
9.(1)c
(2)
(3) 29.8% d、e 250mL容量瓶、玻璃棒 b、d
解析:(1)作为消毒剂,Cl2、ClO2、NaClO在消毒过程中都得到电子转化为-1价的氯离子,1molCl2得到2mol电子,1molClO2得到5mol电子,1molNaClO得到2mol电子,H2O2转化为水,1molH2O2得到2mol电子,所以消毒效率最高的是ClO2,故选c。
(2)根据元素质量守恒,X为CO2。该反应中,KClO3中的+5价的氯元素反应后化合价降低到ClO2中的+4价,每生成1molClO2,转移1mol电子,则每生成0.1molClO2,转移的电子数目为0.1NA。
(3)①根据c=,有=29.8%。
②实验室没有240mL的容量瓶,需要配制成250mL的溶液。需要用托盘天平称量所需NaClO固体的质量,用烧杯和玻璃棒溶解NaClO固体,将溶解后的NaClO溶液用玻璃棒转移到250mL的容量瓶中,洗涤烧杯和玻璃棒2~3次后,将洗涤液也转移到容量瓶中,然后加水至离刻度线还有1~2cm时,改用胶头滴管加水到刻度线,最后塞好瓶塞,上下颠倒摇匀。不需要漏斗和100mL的容量瓶,还需要用到玻璃棒和250mL的容量瓶。
③根据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公式c=,从溶质的物质的量和溶液的体积两方面分析:
a.溶解后未经冷却就移液,冷却后液面会低于刻度线,即溶液体积偏小,则溶液浓度偏高;
b.转移时没有洗涤烧杯内壁和玻璃棒,部分溶质没有转移到容量瓶中,造成溶质的物质的量偏小,溶液浓度偏低;
c.定容时俯视刻度线,溶液体积偏小,溶液浓度偏高;
d.定容摇匀后发现溶液液面低于刻度线,再补加蒸馏水至刻度线,多加的蒸馏水将溶液稀释,溶液浓度偏低;
e.用托盘天平称量时“左码右物”,由于未使用游码,称量的NaClO的质量不受影响,溶液浓度不变;
故选bd。
10.(1)2Na+2H2O=2Na++2OH-+H2↑
(2)2Mg+CO22MgO+C
(3)Ca(ClO)2+CO2+H2O=CaCO3↓+2HClO
(4)BC
解析:(1)钠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其离子方程式为:
(2)镁和二氧化碳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氧化镁和碳,其化学方程式为:
(3)漂白粉的有效成分是次氯酸钙,在溶液在接触二氧化碳后生成碳酸钙沉淀和具有漂白作用的次氯酸,其化学方程式为:
(4)加入紫色石蕊后溶液变蓝,证明呈碱性;后来又褪色,证明有漂白性,故选BC。
11. HCl、NaCl、Na2O2 H2、Cl2、O2、Na Na2O2 NaCl Na 2Na+O2Na2O2 2Na+2H2O=2Na++2OH-+H2↑
【分析】黄绿色气体B为氯气,无色气体A在氯气中可安静地燃烧,发出苍白色火焰,反应生成气体C,则A为氢气、C为氯化氢,B与金属D反应可生成白色固体E,D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浅黄色固体F,则D为钠、E为氯化钠、F为过氧化钠,过氧化钠与CO2反应可得到气体G即氧气,以上推论可通过下列事实证明:D即钠与水反应可生成A即氢气、A即氢气在G即氧气中燃烧生成水,据此回答;
解析:(1) 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是电解质,以上A、B、C、D、E、F、G七种物质中属于电解质的是HCl、NaCl、Na2O2;属于单质的是H2、Cl2、O2、Na;属于氧化物的是Na2O2;属于盐的是NaCl;属于单质且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只作还原剂的是金属单质,故答案为Na。
(2)由D生成F即钠在氧气中燃烧生成过氧化钠,化学方程式为:2Na+O2 Na2O2。
(3)D即钠与H2O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离子方程式为:2Na+2H2O=2Na++2OH-+H2↑。
(4) 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反应的方程式为:,用双线桥表示该反应的电子转移为:。
12.(1)
(2) 饱和食盐水 干燥氯气
(3)溶液先变红后褪色
(4)
【分析】A生成氯气含有挥发的氯化氢气体,通过乙饱和食盐水除去氯化氢,通过丙浓硫酸干燥氯气,使用丁向上排空气收集氯气,尾气使用戊中碱液吸收;
解析:(1)二氧化锰和浓盐酸在加热条件下生成氯气、氯化锰、水:;
(2)由分析可知,乙中盛放的试剂为饱和食盐水;装置丙的作用为干燥氯气;
(3)氯气和水生成盐酸和具有漂白性的次氯酸,故将生成的气体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现象为溶液先变红后褪色;
(4)戊中氢氧化钠和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钠、次氯酸钠、水,反应化学方程式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