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
科学生物部分重点知识练习4
1~5 CDBBD 6~10 ADBBB 11.C 12.C
13.二氧化碳 有机物(淀粉) 氧气
14.对照 光照 蓝 光能
15.萌发的种子进行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
除去空气中的二氧化碳.
C内的石灰水变浑浊
煮熟的种子
可以通过控制水流的速度来控制空气通入的速度
科学生物部分重点知识测试4
1~5ABACC 6~10BBDBD
11(1)甲 (2)对照 (3)呼吸作用会产生热量
12.√ √ ×
13.吸收空气中的CO2 检验呼吸作用产生CO2
遮光(放在暗室中) 防止大豆幼苗光合作用吸收CO2
科学生物部分重点知识测试4
动物的呼吸、植物的新陈代谢、土壤成分
1.(2014·临沂)在呼吸过程中,当肋骨间的肌肉和膈肌收缩时,下列各项正确的是( )
①胸腔容积缩小 ②胸腔容积扩大 ③肺收缩 ④肺扩张
⑤肺内气压低于大气压 ⑥肺内气压高于大气压
A.②④⑤ B.①③⑥ C.①③⑤ D.②③⑥
2.下列有关呼吸作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 B.呼吸作用合成有机物
C.呼吸作用一般生成二氧化碳 D.呼吸作用释放能量
3.(2013?聊城)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能用于探究光合作用( )
①需要水; ②需要二氧化碳; ③需要光;
④需要叶绿体;⑤释放氧气; ⑥产生淀粉.
A.
③⑥
B.
①⑤
C.
②③④
D.
⑤⑥
4.某实验小组试图采用下图中的部分装置来探究“光照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以观察装满水并倒置的试管中有无气泡产生作为实验指标),应选择( )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②④
5.给植物一次施肥过多会出现“烧苗”现象的原因是( )
A.土壤溶液浓度大于根细胞细胞液浓度,细胞吸水
B.土壤溶液浓度小于根细胞细胞液浓度,细胞吸水
C.土壤溶液浓度大于根细胞细胞液浓度,细胞失水
D.土壤溶液浓度小于根细胞细胞液浓度,细胞失水
6.土壤中的水分被参天大树的根吸收后,能到达树冠,其中完成水分运输作用的结构是( )
7.俗话说“大树底下好乘凉”,主要原因是( )
A.大树的树冠遮挡住了阳光
B.大树有很强的蒸腾作用,带走了周围空气的热量
C.大树根系发达,使周围土壤中水分增多
D.大树能刮风,吹走了周围的热量
8.蚯蚓在土壤里活动,使土壤疏松,对这种现象认识错误的是( )
A.增加土壤含氧量 B.有利于空气的进入土壤
C.促进植物根的呼吸作用 D.使植物光合作用增强
9.下列实验中,哪一个实验可以更好地证明土壤中含有水分( )
10.下列能正确表示光合作用的公式是( )
A.二氧化碳+水→有机物
B.
C.
D.
11.现有两份萌发的小麦种子,将其中一份煮熟。取两只相同的保温瓶,甲瓶中盛满未煮过的种子,乙瓶中盛满煮熟的种子,将温度计分别插入种子中,用棉花封住瓶口,起始时温度计读数相同。
(1)一段时间后观察,这两个保温瓶中温度较高的是____________。
(2)乙瓶在实验中所起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
(3)此实验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下列三个实验装置的实验目的说法是否正确?(正确打“√”错误打“×”)
(1)A装置是为了验证光合作用释放氧气.
(2)B装置是为了溶解叶绿素.
(3)C装置时为了探究种子萌发释放二氧化碳. .
13.下图是探究呼吸作用产物的实验装置图,请据图回答:
(1)A瓶内NaOH溶液的作用是 .
(2)D瓶内石灰水的作用是 .
(3)若将萌发的种子换成大豆幼苗,应对C装置进行 处理,目的是 .
科学生物部分重点知识练习4
动物的呼吸、植物的新陈代谢、土壤成分
1.(2014·天津)雾霾会引起呼吸系统疾病,人体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是( )
A.鼻 B.咽 C.肺 D.气管
2.(2014·昆明)下列有关呼吸作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细胞中的物质都能作为呼吸作用的原料
B.有机物分解所释放的能量完全被细胞利用
C.有机物只能在有氧的情况下才能被分解
D.呼吸作用发生在所有活细胞中
3.泸州中山公园绿树成荫,环境优美,附近部分市民常在天刚微亮的时候来此晨练。从生物学的角度分析得知,此时树林里空气不清新,不宜晨练,导致这种情况的原因是由于植物的( )A.光合作用 B.呼吸作用 C.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 D.蒸腾作用
4.1864年德国科学家萨克斯将天竺葵的绿色叶片放在暗处12小时,再将此叶片一半曝光,一半用锡箔遮光(图甲)。经过一段时间光照后,用碘蒸气处理叶片,结果发现叶片的曝光部分显蓝色,遮光部分显棕色(图乙),该实验可以证明( )
①光合作用需要水
②光合作用需要光
③光合作用需要叶绿素
④光合作用能产生淀粉 图甲 图乙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②③
5.下列有关光合作用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光合作用的条件之一是必须要有光照
B.在生态系统中,光合作用是生物生存的基础
C.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 D.绿色植物所有的器官都能进行光合作用
6.右图实验装置瓶中放入的是萌发的种子,放在温暖的地方,24小时后,将燃烧的蜡烛放在瓶中会熄灭,下列解释正确的是( )
A.种子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气,释放二氧化碳
B.种子进行呼吸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
C.种子中有机物被分解,释放的能量太少
D.种子中有机物被分解,释放出大量水分
7.养鱼缸里经常要放一些新鲜的水草,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
A.水草呼吸作用增加鱼缸内二氧化碳的含量 B.新鲜的水草可以美化养鱼缸
C.水草是鱼的重要饵料 D.水草光合作用增加鱼缸内氧气的含量
8. “滩涂能种菜,海水能灌溉。”这是美国著名的未来学家阿尔曼·托夫勒的预言,如今在盐城沿海滩涂上已逐渐变成现实。盐碱地上的植物能强烈的从土壤中吸收水分的主要原因是( )
A.根毛细胞吸胀作用大 B.根毛细胞液浓度大
C.根毛细胞呼吸旺盛 D.叶肉细胞蒸腾作用强
9.取一段带叶的白花康乃馨插入盛有红墨水的瓶里,过一段时间,把茎切开观察,染成“红色”的部分是( )
A.树皮 B.木质部 C.韧皮部 D.茎的整个横切面
10.将刚摘下的叶片放入70 ℃的热水中(如图),会发现叶片表面有许多小气孔产生,并且下表皮的气泡比上表皮的气泡多,这种现象说明了叶片的( )
A.下表皮光照较强 B.下表皮气孔较多
C.下表皮颜色较深 D.上表皮生命力弱
11.蚯蚓在土壤里活动,使土壤疏松,这有利于农作物的( )
A.光合作用 B.蒸腾作用 C.呼吸作用 D.吸收作用
12.下列实验中,哪一个实验可以更好地证明土壤中含有能燃烧的有机物( )
13.光合作用的反应式补充完整:
14.下列是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实验的部分图片,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③中用黑纸片将叶的一部分遮盖住,使之与未遮盖的部分形成 实验,由此可知该实验的变量是 .
(2)滴加碘液后,图①中的A处将会变成 色.
(3)由该实验可知, 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能量来源.
15.如图是小明探究呼吸作用产物的实验装置图,打开D装置中的阀门,水位下降,空气就会依次进入装置(A装置内是浓NaOH溶液)。请据图回答:
(1)该实验证明了 .(2)A装置的作用是 .
(3)如果实验成功,小明将观察到的现象是 .
(4)设置对照实验是将B瓶中的种子换成 ,其他条件相同.
(5)请指出D装置的一个优点: .
课件18张PPT。科学生物部分重点知识记忆44.小李同学为了探究植物体的呼吸作用,依照教材中的三个演示实验,也操作了一遍,并认真观察了实验现象.(如图甲、乙、丙).据图回答问题.请用笔写写(1)甲图中①瓶中的蜡烛熄灭了,这说明
.
甲图中②在此实验中起的作用: .
(2)乙图中①瓶试管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这说明 .
(3)丙图中①瓶比②瓶中温度高,这说明
.
(4) 如种子换成新鲜菠菜进行实验,本装置放在黑暗处进行实验的目的: 。种子呼吸作用时消耗氧气对 照种子呼吸作用时释放二氧化碳种子呼吸作用产生热量防止菠菜光合作用对实验的影响6.光合作用1)概念: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__二氧化碳__和__水__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__有机物__(主要是淀粉),并且释放__氧气__的过程。
2)原料:__二氧化碳__和__水__;场所:__叶绿体__;条件:__光__;产物:__有机物__和__氧气__。
3)反应式:_ __ __ __ __ __ __ _
无机物有机物光能化学能二氧化碳氧气4)意义:
(1)物质方面:把_______转化为_______;
(2)能量方面:把_______转化为_______;
(3)气体方面:使_______转化为_______;
(4)进化方面:由原来不需要氧才能生存的生物进化到有氧时能生存的生物。
7.光合作用探究实验
如图是小梅探究“植物光合作用所需条件和产物”的实验操作过程:①把盆栽的银边天竺葵放在黑暗处24 h;为什么用银边天竺葵作为实验材料?因为银边天竺葵的叶片边缘非绿色部分不含叶绿体,可以研究光合作用与叶绿体的关系。 将叶片中原有的有机物运走耗尽,排除叶子中原有淀粉对实验的干扰。将银边天竺葵置于黑暗处24h的目的:②用铝箔纸将叶片的一部分上、下两面遮盖起来,再将天竺葵放到阳光下照射;
为什么不用两株植物进行实验,为什么也不用同一株植物的两张叶子进行实验,而是用同一株植物的同一片叶子进行实验的原因是:排除无关变量对实验的影响。
③4 h后,将该叶片摘下,去掉铝箔纸;④把叶片放到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水浴加热,当叶片呈现黄白色时取出叶片;
叶片放入酒精中的目的是:使叶片的叶绿素溶解在酒精中,达到使叶片退去绿色的目的,避免叶片的颜色对下一步试验中观察光合作用产物淀粉和碘的颜色变化时的干扰。 (简单回答是:脱去叶绿素,排除对实验的影响 )
加热的目的是:加热可以破坏细胞的细胞壁,使叶绿素与酒精充分接触,便于溶解;加热也可以加快叶片中叶绿素溶解酒精的速度,从而缩短实验的时间。
水浴加热的目的是:以免点燃挥发出来的酒精(因为水的沸点在标准大气压下是100℃,达不到酒精的着火点),更安全,而且能受热均匀。注意:叶绿素不溶水中,溶于酒精中⑤叶片用清水漂洗后放入培养皿中,滴加碘液;
⑥观察叶片的颜色变化。
叶片遮光部分: 。
叶片见光原绿色部分: 。
叶片见光原银边部分: 。
(2)此实验可以得出结论: 。叶片用清水漂洗的目的:滴加碘液后不变蓝色滴加碘液后变蓝色滴加碘液后不变蓝色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制造淀粉;
光合作用需要光照;
光合作用需要叶绿体。使叶片上的酒精用清水漂洗干净 ,排除酒精对实验的影响把金鱼藻放在盛大半杯水的烧杯中,金鱼藻上面倒扣一个漏斗,漏斗末端套一只满水的试管,太阳下照射。
实验现象: 。
收集气体的方法是: 。
试管中收集到的气体伸入带火星的木条,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水中产生大量气泡,气泡上升进入试管,试管水面下降排水集气法(或排水法)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绿色植物光合作用产生氧气7.光合作用探究实验 植物的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比较知识清单8.植物蒸腾作用
(1)概念:植物体内的液态水以水蒸气的形式通过叶表皮的气孔散失到大气中的现象。
(2)蒸腾作用部位:叶表皮的气孔
(3)气孔
气孔是由2个____细胞形成的,是____________等物质进出植物的门户。
(4)意义:
①是植物吸收____的动力。
②是___________在植物体内向上运输的主要动力。
③降低叶片的___。水分水分和无机盐温度保卫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9.植物运输结构10.植物细胞吸水失水实验取两块萝卜条或马铃薯条,分别放人盛有清水和盐水的烧杯中浸泡,过一段时间取出,可见清水中的萝卜条硬挺,而盐水中的萝卜条则软缩。
这表明植物细胞可以吸水,
也可以失水,并且吸水和失水
与环境中溶液的浓度有关系。11.土壤的成分1)土壤中的生物有_动物__、_植物__和_微生物_。
2)土壤中的非生命物质
(1)空气:植物根呼吸氧气的来源
现象:
结论:
有气泡冒出土壤中有空气(2)水:植物生长必要的条件现象:
结论:试管内出现小水珠,试管口冒出白雾。土壤中含有水。(3)无机盐:和植物的生长发育关系密切
实验:在蒸发皿中加热土壤浸出液滤液,使水分蒸发。观察蒸发皿上的残留物。
现象:蒸发皿上有很细的形状规则结晶物。
结论:土壤中有无机盐。(4)有机物:提供养料
实验:用充分干燥(防止水分散失对质量称量的干扰)的土壤50~100克,放在细密的铁丝网(以防土壤颗粒漏掉)上加热。
现象:出现有机物的碳化分解和燃烧现象;称量时,发现土壤的质量减少。
结论:土壤中有有机物。
说明:土壤中的有机物主要来源于生物的排泄物和死亡的生物体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