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走进诗词天地中—组诗专题》复习课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走进诗词天地中—组诗专题》复习课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0.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1-15 10:56: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走进诗词天地中—组诗专题》复习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背诵诗词。
2.培养学生再造想象、创新思维的能力。
3.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把握诗意,背诵诗词。体会诗人的情感。想象诗歌意境,具有再造想象和创新思维能力。
【课前解析】
本单元由十首古诗组成,是本册书最后一部分内容,安排了十首古诗词。十首古诗词从诗到词,按照年代顺序编排,目的是拓宽学生视野,增加学生与古典诗词接触的机会,让学生更多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本课选取学习其中的五首古诗词。古诗词演读着历史、传播着文明、代表着文化,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瑰宝,展现着中华民族深沉的人文情怀。
【教学准备】课件 PPT、相关背景音乐与资料
【教学过程】
任务一、谈话情境引入:教师导语:中国是诗的国度,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诗歌一直伴随着中国人的日常生活和情感世界,如果从诗经开始算起,已经流传了 3千多年了。
师生一起回顾、梳理时间轴。
任务二、回顾学习古诗文的方法
教师:通过梳理时间轴,了解国家古典诗词的发展脉络,回顾我们小学六年学习古诗文的方法有很多。
活动一:生开火车读一读。
活动二:在其他方法这里,学生进行补充分享。
过渡:这些都是学习诗文的好方法,在古人的学习中,诵读是最为重要的,我们今天就用诵读的方法走进古诗词诵读单元,来学习其中的五首诗词。
任务三:走进文本,解决任务
1.板块一:初读诗词,感悟春之情。指生分别读五首诗词,朗读感悟诗的韵律与春意的美好,教师适时点评,相机指导。
2.板块二:品读意向,赏味春之美。通过课前预习,这五首诗词他们有什么相同之处呢?生汇报(都表达了积极向上的情感)。
3.板块三:活动赋能,融会春之意。
教师:诗言志,诗中都有情。首先聚焦三首宋诗,同样的,通过课前预习,他们的诗意或者诗情你有了解吗?
活动一:
1.生分享《游园不值》这首诗的诗意和诗情。
2.教师引导:诗人来游园却被拒之门外,他看到了什么?(一枝红杏出墙来)我们仿佛看到了园内是什么样子的呢?(畅所欲言)这么丰富的想象,依据是什么?
(一只红杏出墙来)
一个“出”字,就道尽了春的烂漫,春的绚丽,诗人没有遇到园主人原本心情是怎样的?(失落)可是看到这一枝红杏出墙来,心情又是怎样的呢?(惊喜),读出这一份喜,指生读。教师:这园子关不住的是满员的春色,关不住的是美好的事物,更关不住的是对生活的希望。女生齐读,再次体会春天的喜悦。
3.瞧,由杏花见满园,由所见推想未见,诗虽短小,寓意却无穷,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份喜!
活动二:《泊船瓜洲》这首诗的诗意和诗情。
1.生分享汇报。
2.在这首诗当中,有三个地名,咱们能理清他的位置关系吗?教师以地图展示形式介绍:王安石住在钟山,就是咱们的南京,无论他是北上去汴梁做官,还是被贬回到家乡钟山,京口和瓜州都是他的必经之地,来来回回,这瓜州和京口在王安石心中就有了别样的感情。指生读,读出自己的理解。
3.这首诗当中有两句千古名句?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教师:其中有一个字用的非常的巧妙,据说王安石蹭用过:到过满入等等,都觉得不够鲜活,最终敲定了绿字,那么“绿”字他到底妙在哪儿呢?生分享对“绿”字的理解。
(绿字是一个动词,生动形象的表现了春天的美丽,十分的漂亮,表达了王安石对家乡的思念,绿还有一种动态美),
4.同学们,这两句当中同样有一个字,写出了作者的心情?(还)据说,这首诗创作背景不详,今人对此有三种说法:
①熙宁七年(1074),王安石第一次罢相自京回江宁,途经瓜洲时所作。
②熙宁元年(1068),王安石应召自江宁赴京任翰林学士,途经瓜洲后所作。
③熙宁八年(1075),王安石第二次拜相,自江宁赴京途经瓜洲时所作。结合这样的背景资料,你觉得“还”字承载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生分享对“还”字的理解。
5.教师总结:同学们,这样一首被大家认为是一种思乡之情的诗,我们却有这样多种的解读,其实,诗无达诂,无论怎样解读都包含了作者深深的情谊,让我们来读好这首百感交织的诗作。
活动三: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呀,不同的解读我们会用不同的朗读去表现,生分享对《江上渔者》这首诗的了解?
1.学生汇报。
2.师生交流探讨:
(1)江岸边那些来来而往往的人他们冲着什么而去?
(味道鲜美的鲈鱼)
(2)味道鲜美的鲈鱼,那鲜美的鲈鱼背后是什么呢?
(这鲜美的鲈鱼背后是鱼人的辛劳,甚至是冒着生命的危险)
(3)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呢?
(我仿佛看到了涛涛的风浪中一叶小船忽隐忽陈忽隐忽现,我仿佛看到了捕鱼人顶着大雨在辛苦额捕鱼,而那些吃鱼人只是淡淡的看着这一切)
(4)那诗人借这样的画面想告诉世人什么呢?
3.教师:范仲淹,我们通过查阅资料发现,他是一个全才,在治学上严谨,做官清廉,为老百姓做实事,甚至拿出自己全部家当去救济穷人,我们常说知人论世,这也是学习古诗词的方法。
4.结合这样的资料,再看这首诗,你觉得你能体会诗人的心情吗?学生畅所欲言,最后朗读体会诗人这份忧国忧民,以平常的语言表达着不平常的感情。
教师总结:
三首诗,言简意深,承载着不同的情谊,让我们通过朗读来表达出来。
5.分别诵读这三首古诗词,体会诗人的情感。
过渡:还有两首词,词是要美美的读的,教师范读,然后指生读。通过预习我们知道这两首词都写的春,都想和春住,那有什么不同呢?(交流分享:卜算子是一首送别诗,一首是惜春词)
活动五:
教师:王观他一生创作了很多首词,而这一首堪称他的杰作,最为人们传送的就是第一句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名句品悉也是学习诗词的好方法,我们就来品一品这第一句,他怎么就成了千古名句了呢?
1.师生共同分享交流。
2.教师:同学们,我们今天会说演播似水,而这里会说水似演播,正好是相反的,这样一反就把这山水给写活了。
3.师生共读,体会情感(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4.教师:这眉眼盈盈处,原本是指山水交合之处,这里也暗含着词人的目光一直追随着友人,让我想起李白的一句诗: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友人走远了,可是词人的目光却一直看着看着,追随着,你能体会到此刻词人的心情吗?
5.师生共同交流分享。(依依惜别)
6.教师:是呀,心中充满了不舍,最是离别愁啊,可是生性豁达的王冠,心中纵有千般不舍,依然幽默诙谐地说
(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是最美好的,可在王冠心中,朋友在春天在,朋友走春天走,这是怎样的一份深情厚谊,这是怎样的一份深深地祝福呀!
7.学生朗读,体会这份深深的情谊。
活动六:
送别了友人,来到《清平乐》,结合大意,我们来说说看词人寻春的过程,词人是怎样寻找春天的呢?
1.学生分享交流。
2.春天到底去哪了,你们知道蔷薇什么时候开放吗?生读资料,了解到蔷薇是初夏开放,那么春天到底去哪了?
(百转无人能解),其实就是已经过去了,夏天已经到来了,
3.对呀,在作者这样急切的寻找中得到这样一份答案,心情如何?生汇报交流。
(失落,寂寞,忧愁)
教师:失落寂寞,还有一份深深地惋惜,词人在不断地寻找当中,得出这样一份结果,深深的遗憾啊!
任务四、走出文本,赏读经典词
不仅要读,还可以唱呢,我们可以跟着音乐,试着唱一唱。师生共同唱读(配乐)。
教师寄语:孩子们,我们这样聊着,读着,五首诗词就已经学完了,在诗词当中,有悲欢离合,有家国天下,更有对美好生活的无限赞美和期待,这就是中国古典文化的魅力。下节课,我们将运用预习导航继续徜徉在诗歌的天地中,同学们再见。
五、【板书设计】
江上渔者 泊船瓜洲 游园不值
喜 思 忧
卜算子 送鲍浩然之浙东 清平乐
情 憾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