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考专题复习:古代诗歌语言鉴赏 课件(共6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届高考专题复习:古代诗歌语言鉴赏 课件(共61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1-15 06:58: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61张PPT)
古代诗歌语言鉴赏
诗歌是语言的艺术,对诗歌进行艺术分析的依据首先就是语言。诗歌语言与其他文学样式的语言相比,更具抒情性、含蓄性、精练性、跳跃性。
炼字类
炼句类
语言风格
诗歌语言鉴赏类型
古代诗歌鉴赏——
炼字
鉴赏诗歌语言题的考纲要求
考纲要求:
1、鉴赏诗歌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2、评价诗歌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炼字:指锤炼词语,就是品味用得好的词语深藏的情感或品味其形象生动的效果。
教学目标
诗歌鉴赏
1、了解炼字题型的一般考查方式
2、了解如何寻找并鉴赏诗歌中的关键字词
3、归纳诗歌炼字题型的一般解题方法
1、(1)诗中的某个词用得好不好?为什么?
(2)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好在哪里?
2、(1)某句中最生动传神的是哪个字?为什么?
(2)这首诗或某一联(句)中“诗眼”是什么?鉴赏它的妙处?
(直接鉴赏关键词)
一、常见题型
(找出关键词并鉴赏)
1、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2、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3、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4、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5、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6、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7、寻寻觅觅冷冷清清
8、前村深雪里, 昨夜一枝开。
动词
修饰词
(形容词、副词)
特殊词
(叠词、数词)
二、明确类型
类型总结(炼字角度)寻找关键字要关注哪些类型的字?关注极富表现力的动词关注丰富多彩的形容词、副词关注生动形象的叠词、数词(还要关注拟声词、活用词、表色彩的词)
早发白帝城 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问:末句中的“轻”字别有一番意蕴,请联系诗歌的写作背景简要赏析。
写作背景:唐肃宗乾元二年(759)春天,李白因永王璘案,流放夜郎,取道四川赴贬地。行至白帝城,忽闻赦书,惊喜交加,旋即放舟东下江陵。此诗抒写了当时喜悦畅快的心情。
三、把握规律1——直接鉴赏关键词
答案呈现:
2.“轻”指轻快之意,一语双关,既写出了船行速度之快,也暗写了诗人遇赦后的畅快、喜悦之情。
1.“轻”指轻快之意,既写出了船行速度之快,也暗写了诗人遇赦后的畅快、喜悦之情。
3.“轻”指轻快之意,一语双关,既写出了船行速度之快,也暗写了诗人遇赦后的畅快、喜悦之情。既是写景,也是抒情,将两者融为一体,自然天成,别有一番意蕴。
2分
3分
4分
(释义,心情)
(释义,心情+手法)
(释义,心情+手法+作用)
答题思路归纳:
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释含义)
2、点名该字词作用的手法,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明手法、描景象)
3、点出该字烘托出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产生了怎样的效果,结构上有怎样的作用(点作用)
【提问】古人有“一诗之眼”的说法。这首诗的“诗眼”是哪个字?以颔联为例,说说是如何体现诗眼的
孤雁 (杜甫)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
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
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
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孤 哀 怜
三、把握规律2——找出关键词并鉴赏
诗眼是“孤”,即孤独之意。
参考
“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意思是“一片孤单的雁影 ,遗失在万里云天中,有谁会心生怜意啊”。
“一片”“万重”对比,构成极大反差,极言其“孤”
“谁怜”二字直抒胸臆,凝聚了诗人对孤雁的怜悯之情。
(步骤三)
(步骤二)
(步骤一)
颔联形象地写出路远雁孤、同伴难寻的凄苦之情。
(步骤四)
1、点出诗眼,并释义。
2、紧扣诗眼,解释句意。
3、结合表现手法指出如何突出诗眼。
4、总结该联如何点明主旨,突出诗眼
答题步骤小结:
1、析义:把这个词放在诗句中作具体解释。
2、手法+述景:看这个字或者词有没有用到什么修辞手法以及其他的表达技巧,然后结合诗歌内容展开想象,分析这个字所描述的景象。
3、作用:回答这个字在意境营造、情感表达等方面有什么作用,或者有什么表达效果。
一切从“文本”出发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金陵城西楼月下吟
李 白
金陵夜寂凉风发,独上高楼望吴越。
白云映水摇空城,白露垂珠滴秋月。
月下沉吟久不归,古来相接眼中稀。
解道“澄江净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
从炼字的角度来说,颔联中哪两个字用得极好?好在哪里?请简要赏析。
四、牛刀小试
自己写写答案吧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金陵城西楼月下吟
李 白
金陵夜寂凉风发,独上高楼望吴越。
白云映水摇空城,白露垂珠滴秋月。
月下沉吟久不归,古来相接眼中稀。
解道“澄江净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
注释
⑴金陵:今南京市的别称。
⑵吴越:泛指今江、浙一带。杨齐贤注:“越州会稽郡,勾践所都。苏州吴郡,阖闾所都。
⑶白露垂珠:此化用江淹《别赋》“秋露如珠”句意。
⑷相接:精神相通、心心相印的意思。此指能彼此对话,思想感情上互生共鸣的人。
⑸解道:懂得说。澄江净如练:谢朓《晚登三山还望京邑》“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
⑹谢玄晖:即谢朓,南朝齐著名诗人,其字玄晖,曾任过地方官和京官,后被诬陷,下狱死。
白话译文
金陵的夜晚寂静凉风四起,我独自登上高楼眺望吴越。
白云映在水中摇动着空城,露珠晶莹低垂欲坠映秋月。
在月亮下面沉吟久久不归,自古能与我相接者少又稀。
只有他能吟出澄江静如练,让人长久地回忆起谢玄晖。
从炼字的角度来说,颔联中哪两个字用得极好?好在哪里?请简要赏析。
答案(1)“摇”“滴”二字用得极好。(步骤一)
(2)①此二字化静为动,使静止的画面生动起来。
②凉风吹来,江水摇动,影子跟着摇动,让人感到城也摇动起来;秋月皎洁,露珠坠落,仿佛是从月亮上滴落下来似的。(步骤二)
③使本属平常的水、城、露、月等景物,呈现出不同寻常的情态。(步骤三)
炼动词
古代诗歌鉴赏
炼 句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夏日游山家同夏少府
骆宾王
返照下层岑,物外狎招寻。
兰径薰幽珮,槐庭落暗金。
谷静风声彻,山空月色深。
一遣樊笼累,唯馀松桂心。
请简要赏析“谷静风声彻,山空月色深”。
山谷宁静,风声响亮,谷中空旷,月色深深,写出山中幽寂之景色
参考
运用对比衬托的手法,用风声衬托山谷的幽静,用月光深远衬托山谷的空阔。描绘出一幅风声划破山谷的寂静,月光遍洒山谷的幽寂景色。
表达出作者厌倦世俗,向往宁静,喜好山水,渴望归隐的心情志向。
1、译句
2、关键字词+手法+效果
3、意境/主旨/情感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舜庙怀古
陆 游
云断苍梧①竟不归,江边古庙锁朱扉。
山川不为兴亡改,风月应怜感慨非。
孤枕有时莺唤梦,斜风无赖客添衣。
千年回首消磨尽,输②与渔舟送落晖。
  【注】 ①苍梧:又名九嶷山,相传舜葬于此。②输:报告,送达。
★(2)前人认为颔联两句堪称千古名句,请简略加以赏析。
参考答案
1山川风月本来无情,未因国家兴亡而改其容颜,此时却因诗人感时忧国而变得有情
2颔联主要运用拟人的手法,将自然景物人格化,赋予其情感,生动形象
3透过“无情”与“有情”之间的矛盾,作者抒发了一种更为强烈深沉的民族感情和爱国主义情怀。
译句——字词+手法+效果——情感
炼句题的提问方式
1、诗词中某句历来为人称道,请作简要赏析。
2、某句妙在何处?
3、请结合全诗赏析某句。
解题步骤
1.解释该句的含义,理解诗句的表层含义。
2 找出关键字词理解手法效果
3.分析该句表达的意境/主旨/情感
译句—字词+手法+效果—意境情感
参考答案
①巧在构思,把“花须落”“柳絮行”这些常见的残春景象与“蜂抱”“鱼吹”联系起来,十分新奇;
②巧在用词,“抱”“吹”使用拟人手法,虽然出人意料,却又显得非常自然。
江村
杜甫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
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
有人认为本诗最后一联为喜幸之词,你同意吗?为什么?
1是只是靠着老朋友帮助才能维持生计,对世事也不再有何追求了。(步骤一)
2本诗前三联渲染出一派恬静幽雅的田园景象,经历长期离乱后,重获家室儿女之乐,诗人怎能不感到欣喜满足。(步骤二)
3尾联表面是喜幸之词,实则包藏了悲苦与无奈。眼前的闲适生活是建立在“故人供禄米”的基础上的。此刻寄人篱下,艰难辛酸溢于言表。(步骤三)
自河南经乱,关内阻饥,兄弟离散,各在一处。因望月有感,聊书所怀,寄上浮梁大兄、於潜七兄、乌江十五兄,兼示符离及下邽弟妹
白居易
时难年荒世业空,弟兄羁旅各西东。
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
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
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本诗堪称白居易“用常得奇”的佳作。请结合全诗,对颈联“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两句进行简要赏析。
【韵译】:
时势艰难兵荒马乱,家业空空;
兄弟逃难旅居异地,各自西东。
战乱以后处处寥落,田园荒芜;
骨肉分离漂泊流浪,失散途中。
离群孤雁相隔千里,形影相吊;
同根兄弟随风飞散,恰似秋蓬。
天涯海角共看明月,无不垂泪;
今夜思乡你我同心,五地相同。
时难年荒世业空,弟兄羁旅各西东。
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
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
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1 手足离情,各在一方,犹如那纷飞的千里孤雁,只能吊影自怜;又像深秋中断根的蓬草,随风飘飞。
2 诗人用比喻的手法,以“雁”、“蓬”比喻离散的手足。
3 从而营造出一种孤苦凄凉的意境,抒发了饱经战乱的零落之苦。
(2013辽宁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竹轩诗兴 张镃
柴门风卷却吹开,狭径初成竹旋栽。
梢影细从茶碗入,叶声轻逐篆烟来。
暑天倦卧星穿过,冬昼闲吟雪压摧。
预想此时应更好,莫移墙下一株梅。
[注]篆烟:盘香的烟缕。
8.本诗第二联描写精妙,请简要分析。(5分)
1竹梢的影子,细细地落在茗碗中。篆烟飞起了,竹叶的音响,宛如随着篆烟轻轻地飘来
2“梢影细从茶碗入”准确地描绘了茶具间光影的变化; “叶声轻逐篆烟来”运用比拟(拟人)手法,形象地写出叶声与烟缕升起相伴的动态美。全联视听结合,生动地描写了诗人的所见所闻.
3表现了竹轩环境的清幽和诗人生活的闲适.
还原颠倒的语序,把握诗人的真实意图与情感侧重点。
炼有特殊句式的语句
例3. 送友人 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请说说“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的妙处。
省略了谓语动词“像”,理解应是浮云飘忽不定,游子的心情就像它一样,夕阳傍山缓落,依依不舍,犹如老朋友惜别之情。
1浮云飘忽不定,游子的心情就像它一样,夕阳傍山缓落,依依不舍,犹如老朋友惜别之情。
2词句对仗十分工整,“浮云”对“落日”,“游子意”对“故人情”。
同时,诗人又巧妙地用“浮云”、“落日”作比,生动形象。
3隐喻诗人对朋友依依惜别的心情。
比较哪一句更好(或那个版本更好)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李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提问】诗中的“雁引愁心去”一句,有的版本写作“雁别秋江去”。你认为哪一句更妙, 为什么?
【注】乾元二年,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岳阳而作此诗。
(步骤一)“雁引愁心去”好。
(步骤二)这一句写大雁有意为诗人带走愁心,下句写君山有情为诗人衔来好月,愁去喜来,互相映衬。
它运用了拟物手法,写出了李白流放遇赦的高兴心情。
(步骤三)“引愁心”比“别秋江”更富有感彩,想象更奇特,更新颖,与后一句对仗映衬,更显生动活泼、情趣盎然。
(回答“雁别秋江去”,言之成理亦可) 。
参考答案
【步骤分析】
一、明确回答自己认可的对象,绝不含糊;
二、解释手法、内容(考虑结构、表情达意、音韵等方面的作用。)
如在写景句,就勾勒其描绘的画面,
如在抒情句,就写出其能更好地抒发的情感
三、确定比较点,强调认可答案的优处。
(注:也可以适当分析相比较词语或句子的不足)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村 行
村行 [北宋]王禹偁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
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
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注】本诗作于宋太宗淳化二年(991)因仗义执言而被贬为商州团练副使时。
结合全诗,赏析“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这两句的妙处。
1这两句描写流水在山谷中有力的流淌,奏出天籁之音,群山在夕阳斜照下矗立,意境阔大
2视听结合,更立体的写出山村的美好景色。“立斜阳”用拟人手法写出了晚山的可爱。
3景色描写为下文思念故乡做铺垫。
诗歌鉴赏之语言风格
1.了解诗歌常见的语言风格类型,把握辨别语言风格的基本方法。
2.了解语言风格类题型的命题特点和解题策略。
3.掌握该类题型的解题方法,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学习目标:
语言风格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的诗人,往往呈现出不同语言风格。
语言风格是诗人在长期的创作实践中逐渐形成的独特的语言艺术个性。是具有恒定性的区别于其他诗人的艺术特色,往往与作家的生活经历、感情气质、艺术修养等相关。
什么是诗歌的语言风格?
朴素自然
沉郁顿挫
通俗易懂
豪迈飘逸
旷达豪放
慷慨悲壮
朦胧隐晦
绮丽香艳
李白 陶渊明
杜甫
辛弃疾
白居易
温庭筠
苏轼
李商隐
诗歌语言的个人风格
陶渊明朴素自然 杜甫沉郁顿挫
白居通俗易懂 李白豪迈飘逸
苏轼旷达豪放 辛弃疾慷慨悲壮
李商隐朦胧隐晦 温庭筠绮丽香艳
王昌龄雄健高昂 杜牧清健俊爽
王维清新自然 高适悲壮苍凉
陆游慷慨激昂 孟浩然闲静淡远
李清照:清新自然(前期)、哀婉悲凉(后期)
从同一诗人不同时期看:生活变迁、审美变化导致风格变化。如李清照南渡前后的词风变化。前期清新自然、后期哀婉悲凉。
从同一诗人的不同作品看:有时为了特定的表达需要,诗风会陡然一转。如苏轼风格旷达豪放,但是也写了凄切哀婉的悼亡词《江城子》,李清照也写过铮铮铁骨的《夏日绝句》。
不同的诗人,往往呈现出不同语言风格。同一诗人不同时期、不同作品,风格有时也不尽相同。
温馨提示:诗人的语言风格相对稳定,但并不是一成不变。
诗歌语言风格常用
界定词语
清新 平淡 绚丽 明快 含蓄 豪放
幽默 悲慨 沉郁 缠绵 工丽 生动
说说下列诗歌的语言风格①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杨万里《小池》)
②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③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贾岛《寻隐者不遇》)
④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⑤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章碣《焚书坑》)
⑥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清新自然、生动、明丽 )
(清新自然而又含蓄隽永)
(绚丽飘逸、豪放飘逸 )
(幽默讽刺)
(平实质朴而又含蓄隽永)
(哀婉缠绵)
⑦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白居易《白云泉》)
⑧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⑨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⑩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杜甫《绝句》)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白居易《暮江吟》)
(简洁明快)
(悲壮慷慨)
(雄奇豪放)
(沉郁顿挫)
(生动形象)
(清新明丽、工致精巧)
方法指津:辨别诗歌语言风格的一般途径。
知人论世,明白名家风格
明确类别,区分题材体裁
重视背景,关注朝代文风
分析意象,辨析语言风格
品读诗句,把握思想感情
品味用词,防止分析粗疏
明确技巧,防止胡拼乱凑
①诗词中的名词、动词、形容词是构建诗歌语言风格的主要支撑。
②诗歌中的词语描写的事物所具有的色彩等,体现出的语言风格。
色彩浓艳:风格瑰丽。色彩素净:风格淡雅。
③诗歌中的词语展现出的韵律和节奏体现出的语言风格。
韵律和谐、节奏感强的诗歌,其语言风格明快;韵律单一、节奏短促的诗歌,其语言风格往往是沉郁的。
品味用词,防止分析粗疏
常见的修辞手法中,比喻、夸张、比拟、借代、反复、对偶等能够表现出描写对象的形象性、生动性。不同的修辞手法会体现出诗歌不同的语言风格。比如李白的《望庐山瀑布》中的“飞流”两句使用夸张的修辞手法,能够体现李白诗歌豪迈飘逸的语言风格;又如诗歌中纯用白描,不饰雕琢,则往往体现“清淡自然”的诗风。
明确技巧,防止胡拼乱凑
分析语言特色类答题:
常见设问方式:1.(2021·全国乙卷)这首词的语言特色鲜明,请简要分析。
2.(2019·全国Ⅲ卷)与《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相比,这几句诗的语言风格有什么不同?
3.(2018·北京卷)清人陈廷焯《白雨斋词话》评论本词的艺术特色说:“龙吟虎啸之中,却有多少和缓。”请谈谈你对上述评论的理解,结合具体词句作简要阐释。
4.(2013·湖北卷)前人评此词,称其“飘逸”。请结合“闻说阆山通阆苑,楼高不见君家”两句作简要赏析。
审题要点定向:题干中有“语言风格”“语言特色”“语言特点”等字样
提问方式:这首诗歌在语言上有何特色?提问变体:这首诗歌具有怎样的语言风格?谈谈这首诗歌的语言艺术。
三步骤鉴赏诗歌语言风格
一、(2021·全国乙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9分)
鹊桥仙·赠鹭鸶
辛弃疾
溪边白鹭,来吾告汝:“溪里鱼儿堪数。主人怜汝汝怜鱼,要物我欣然一处。
白沙远浦,青泥别渚,剩有虾跳鳅舞。听君飞去饱时来,看头上风吹一缕。”
【尝试做题】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上阕结尾句“要物我欣然一处”,表达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愿望。
B.因“溪里鱼儿堪数”,故作者建议鹭鸶去虾鳅较多的“远浦”“别渚”。
C.本词将鹭鸶作为题赠对象,以“汝”“君”相称,营造出轻松亲切的氛围。
D.词末从听觉和视觉上分别书写了鹭鸶饱食后心满意足的状态,活灵活现。
解析 D项,“听觉”是错误的。本词词末中“听”是“任凭”的意思,没有听觉描写,只是从视觉上书写了鹭鸶饱食后心满意足的状态,活灵活现。
解析 作答时抓重点语句“来吾告汝”“主人怜汝汝怜鱼,要物我欣然一处”“白沙远浦,青泥别渚”“虾跳鳅舞”,可见本词并非辛词一贯的沉雄豪迈,而是清新明快的词风。明确本词的语言特色后,结合诗中相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并阐述诗中用语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即可。
2.这首词的语言特色鲜明,请简要分析。(6分)
鹊桥仙·赠鹭鸶
溪边白鹭,来吾告汝:“溪里鱼儿堪数。主人怜汝汝怜鱼,要物我欣然一处
白沙远浦,青泥别渚,剩有虾跳鳅舞。听君飞去饱时来,看头上风吹一缕。
鹊桥仙·赠鹭鸶
溪边白鹭,来吾告汝:“溪里鱼儿堪数。主人怜汝汝怜鱼,要物我欣然一处
白沙远浦,青泥别渚,剩有虾跳鳅舞。听君飞去饱时来,看头上风吹一缕。
①本词使用对话口吻,且多用口语,浅近直白,通俗易懂。
②语言亲切自然,诙谐风趣,活泼生动。将鹭鸶作为题赠对象,以第二人称的方式和白鹭交流,亲切自然,以”来“字呼之,以“汝”称之,语言诙谐风趣,活泼生动。
③使用拟人手法,灵动活泼。“主人怜汝汝怜鱼”,“怜”字极富情感,写出了词人“要物我欣然一处”的美好愿望。
④使用一系列动词,精炼生动,富于生机。“虾跳鳅舞”,写出了远渚的虾鳅舞动的生机。
⑤“白沙远浦,青泥别渚”,白沙青泥,色彩清新明丽。
⑥全词句子长短错落,语言韵律和谐,节奏分明。
⑦词人使用白描手法,将笔下的山水湖泊、鱼虫虾草、青天白鹭、人鸟私语融合,展现了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画面,语言清新脱俗,自然明快。
2.这首词的语言特色鲜明,请简要分析。(6分)
1.(2013·天津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按要求作答。
鹧鸪天·送廓之秋试①
辛弃疾
白苎②新袍入嫩凉。春蚕食叶响回廊。禹门③已准桃花浪,月殿先收桂子香。  鹏北海,凤朝阳。又携书剑路茫茫。明年此日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
【注】 ①秋试:科举时代秋季举行的考试。②白苎(zhù):用白色苎麻织成的布。③禹门:即龙门,古时以“鱼跃龙门”喻指考试得中。
“鹏北海,凤朝阳。又携书剑路茫茫”怎样体现了辛词的豪放特点?
解析 分析诗歌的豪放风格,可从意象、境界和主人公形象三个方面进行分析。从意象上说,大鹏和丹凤表现出豪放的风格;从境界上说,选择北海、太阳、路茫茫等景象,意境开阔;从主人公形象上说,携书佩剑,充满阳刚之气。分析用简单的语言表述即可。
答案 大鹏、丹凤,意象豪迈;北海、太阳、路茫茫,意境开阔;携书佩剑,显示出既儒雅又刚健的气概。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