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圆明园的毁灭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14圆明园的毁灭 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4.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1-14 21:34: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4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圆明园的毁灭是部编本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三篇文章。课文描述了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和它惨遭侵略者肆意践踏而毁灭的景象,抒发了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对侵略者野蛮行径的无比愤慨,激发人们不忘国耻,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了解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和他惨遭毁灭的过程。二是激发学生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学情分析:
学生在中年级已经学过了查找,整理资料的基本方法,四年级下册学生也学会了"抓住关键语句,初步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的方法。这都为本单元“结合资料,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打下了基础。学生在通过课前的预习,资料的搜集,基本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对文章进行了初步解读,对这段历史有一定了解,但对情感把握上不是很准,尤其是把这份情感升华为民族的责任感更需要老师的引导。再就是因为介绍的内容都已经消失,无法再现,而且时代与我们也相隔甚远,所以在教学中需要通过引入有关圆明园的文字、图片、音像等资料,使学生对圆明园有更多、更形象的了解。本节课我将引导学生透过语言文字,抓住关键词句,充分挖掘学生的感受,不断激发学生的情感,带着他们在赞叹、骄傲的情感中感受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在对圆明园毁灭的愤怒、痛惜中激发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目标:
1.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借助关键词句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并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读出情感的变化。
2.领悟课文的表达特点,能结合相关资料理解“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文化史上和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等句子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结合资料,了解圆明园
1.课前,让大家围绕圆明园的布局、建筑、收藏的文物等方面搜集了相关资料,哪位同学愿意跟大家分享一下你搜集到的资料?2.请看这幅图片(出示文中插图),结合你搜集到的资料,你了解到了什么?
二、默读课文,初步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了解课文的基本结构
1.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完后想想每个自然的主要讲了什么?
2.整篇课文读完了,你有什么感受吗?
3.读第1自然段,感受作者的痛惜之情。
三、运用资料,理解内容,体会情感请
同学们默读2-4自然段,看看昔日的圆明园中都有什么?找出相关句子,读一读,划一划。可以在旁边写写你的感受。
(一)学习第二自然,感受圆明园布局的宏伟
1.结合资料,感受圆明园建筑面积之大。
2.出示平面图,根据图片介绍三园的大概方位及小园的分布情况,分辨哪是“星”,哪是“月”,进而理解“众星拱月”的意思,了解圆明园的布局特点。
3.指导朗读,感受圆明园布局的宏伟
(二)学习第三自然的,感受圆明园建筑的不同风格
1.借助图片资料,图文结合,感受圆明园建筑风格多样和景观的优美。2.引入圆明园其他景观图,强化学生的感受。
3.指导朗读,促进学生的感悟与理解
(三)学习第四自然段,感受圆明园的价值及地位
1.结合资料,介绍具体的文物,体会他们的影响及价值。
2.抓住表示时间的词语“上自、下至,感受圆明园中文物众多,历史悠久。
3.借助资料,反复朗读,体会“它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这句话的含义,感受圆明园的价值及地位。激发对祖国文化的热爱和自豪之情。
四、品味语言,了解毁灭过程,领悟表达方法学习第五自然段
1.抓住“侵入、闯进、凡是、统统掠走“等词语,感受英法联军的野蛮与暴力。
2.抓住表示时间的词语体会大火烧得时间之久,破坏力之大。
3.借助资料和视频,直观感受侵略者的野蛮与残暴,并指导朗读。读出痛惜、愤怒之情。
4.思考:圆明园为什么会被烧毁,激发振兴中华的责任感、使命感。5.结合课后第二题讨论:课文题目是“圆明园的毁灭”,可为什么要花大量篇幅来写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呢?引导学生发现课文对比手法的运用及作用。
五、拓展阅读,加强整合
侵略者不但强烈毁坏我们的文物,还要掠夺我们的土地,屠杀我们的人民,课后就请同学们读一读课后链接里的文章,结合你查找的资料,体会这两篇文章与我们课文表达的感情相比较有什么相似之处?我们下节课继续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