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古诗三首 示儿 教案(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12古诗三首 示儿 教案(表格式)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5.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1-14 21:34: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 题 古诗三首 示儿
1.教材分析
《古诗三首》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统编版)五年级上册第12课。本课由《示儿》《题临安邸》《已亥杂诗》三首古诗组成,这些古诗都表达了诗人强烈的爱国情感。 《示儿》是宋代诗人陆游临终前写给儿子的绝笔诗。前两句突出一个“悲”字,“死去元知万事空”的意思是说“我本来知道,我死后人间的一切都和我无关了”,“但”字使意思一转,指出唯有一事不空,那就是“不见九州同”。诗人临终前悲怆的不是个人生死,而是没有看见祖国的统一,以万事之空来衬托一事的不能忘怀,遗憾、悲愤之情袭扰着临死前的诗人。后两句由悲愤转为激昂,“王师北定中原日”,表明诗人虽然沉痛,但并未绝望;“家祭无忘告乃翁”,则是诗人把看到祖国统一的希望寄托于后代子孙,表达了诗人至死不忘收复失地、渴望统一祖国的热切心情。
2.教学目标(含重、难点)
认识“乃”这一生字,会写“祭、乃”2个字。 (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示儿》。(重点) 能借助题目、注释和相关资料,理解古诗大意,体会诗人的爱国情感。(重难点)
3.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同学们,古诗是我国古代文化的一座宝库。一首好诗,它蕴含着一种心情,讲述着一个故事,甚至记载着一段历史,让人回味无穷。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著名的爱国绝唱——板书:示儿。看老师写课题。 2.同学们,你知道这是谁的作品吗?(陆游) 3.课前老师让同学们搜集了陆游的生平资料,谁来用简洁的语言向大家介绍一下。 4.指名回答,交流。 5.师总结:是呀,陆游是我国著名的爱国诗人,他出生于一个战火纷飞的年代,一生主张抗击金兵,收复中原,为此他写下了不少的爱国诗篇。《示儿》这首诗就是他的临终绝唱。现在谁来说说“示儿”是什么意思? 6.指名答。(师点拨把话说完整) “示”是告诉,告知。那么“示儿”的意思是告诉儿子,在这里指对儿孙们有所交代,相当于遗嘱。 二、初读古诗,了解大意。 1.那么到底是什么事让陆游牵肠挂肚、临死之前还要念念不忘地叮嘱儿子呢?就让我们打开书,一起去了解一下。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示儿》,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指名读古诗。(师及时点评) 3.师:同学们,一首诗就是一个故事,要想读懂它,我们得抓住诗中的关键词。现在,请同学们借助工具书和课前搜集的资料,和同桌交流交流,你已经明白了哪些字词的意思? 4.学生自学讨论,师巡视、点拨。 5.汇报交流,师相机点拨重点字词的意思。(结合课件) (1)“元”是个通假字,同“原”,本来的意思。由于种种原因,诗人用读音相同或相近的字来代替本字。这我们上中学还会学到。诗中还有一个字也是通假字“无”同“勿”是不要的意思。 (2)“但”,现在的意思是“但是”。而在古代它是“只是”的意思,古今表达的意思不一样。“九州”代指的是全中国(古代分中国为九州),“九州同”,指全国统一。 (3)“王师”,指南宋军队;“定”,平定,收复的意思;“中原”,这里指淮河以北被金兵占领的地区。 (4)“祭”字,它的左上角在古代表示的是牲畜的肉,右上角是个反写的手字,下面的“示”表示的是供桌,意思就是一个人手持牲肉,站在供桌前,恭恭敬敬地祭祀神灵或祖先。那诗中的“家祭”就是家中祭祀祖先。 (5)“乃”字,在古诗或文言文中可作人称代词,本诗中可理解为“你们的”。“乃翁”就是你们的父亲。 (6)“祭、乃”二字,除了意思要理解,字形我们也要牢记。“祭”字左上部分不是“夕”,里面有两点,右上部分是“横撇、捺”;“乃”字书写时注意笔顺,第一笔是横折折折钩,第二笔是撇。 6.现在谁能连起来把整首诗的意思说说呢?(及时点评) 预设:我本来知道,我死后人间的一切都和我无关了。只是悲伤的是,没能看见国家的统一。等到南宋朝廷的军队收复中原失地的那一天,家祭时千万不要忘了告诉我一声。 三、精读古诗,品悟诗情。 1.品读前两句,感受“悲”之深。 (1)同学们,一首诗讲述着一个故事,饱含着诗人的一份情感,那么,诗中的哪一个字蕴含了诗人的这份情感呢?(生答: 悲) 师板书:悲 (2)那么诗人为什么而悲呢?请同学读读前两句诗。 师出示: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3)诗人本来就知道人死后哪些事都会成空? 引导学生想象作答:财产、烦恼、牵挂、名利、权贵、儿女情、家庭事……这些都会成空,他都不再牵挂了。 (4)万事空啊万事空,他真的把什么事都放下了吗?(不是)他唯独放不下什么?(唯独悲伤的是没看到九州的统一)师板书:不见九州同 (5)同学们,你们知道诗人悲了多少年了吗?(出示:背景资料,指名读) 公元1126年,也就是陆游出生的第二年,金兵就占领了北宋国都汴京,在中原大地上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当朝皇帝宋钦宗的弟弟赵构逃到南方,建立了一个新的王朝,史称南宋,而长江以北的广大地区都被金兵占领着,践踏着。直到陆游85岁就要离开人世时,也没能看到国家的统一。 (6)读了这段历史,我们知道陆游悲了一生,盼了一辈子,也没能见到九州的统一,谁来读出他内心的悲苦?(指导个别有感情地朗读,读出“悲”之深。) 2.诗文互解,加深“悲”情体验。 (1)师:85岁临终前,诗人为有生之年没能看到国家统一而悲。那在他68岁这年写下的这首诗又是为何而悲呢? 出示: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宋]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注释] ①三万里河:指黄河。“三万里”形容很长。 ②五千仞岳:指华山。“五千仞”形容很高。 ③摩天:碰到天,形容极高。 ④遗民:沦陷区的原宋朝百姓。 ⑤胡尘:指沦陷区的风沙,这里借指金政权。 ⑥王师:指南宋朝廷的军队。 (2)生自由读读诗,结合注释,了解诗意。 (3)从诗的前两句你们读出了什么?(山河雄伟壮丽) (4)同学们,诗的前两句用夸张手法写出了黄河之长,华山之高,可你们知道吗?这巍巍山河如今都被金兵践踏在马蹄之下。而中原的百姓更是——(齐读: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谁来说说中原的百姓可能过着怎样的日子? 生想象回答:金兵烧杀抢掠,无恶不作,中原老百姓生活困苦不堪,每天都流着痛苦的眼泪。一次次盼望南宋朝廷的军队北上收复失地,又一次次地失望。 (5)此时诗人更是为了——(学生接着答)百姓凄惨的生活而悲痛/为百姓而悲。 (6)为什么人们望眼欲穿却盼不来朝廷的军队呢?此时的王师又在干什么呢? 出示: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林升《题临安邸》 (7)学生自由读读诗,想象回答。 学生可能回答:他们忙着花天酒地,寻欢作乐,纸醉金迷,不思进取…… (8)同学们,沦陷区的百姓是望眼欲穿,读——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而南宋的统治者们却是歌舞升平,整天只知道饮酒作乐,读——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9)师引导有感情地朗读前两句。 师:想到这些,陆游此时的心情何止是悲伤、悲痛呢,是——(生:悲愤)。陆游看不到大宋统一,他悲伤,一想到沦陷区的北方百姓,他悲痛,一想到那些花天酒地,贪图享乐的南宋权贵们,就悲愤啊,一起读:死去——(生:元知万事空)但悲——(生:不见九州同) 3.品读后两句,感受“盼”之切 (1)师过渡:诗人明知人死后万事皆空,可临终时,仍念念不忘地嘱托——生齐读:“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2)临终时陆游又在嘱托儿子什么呢?王师北定中原日,究竟是哪一日?(指名答)这一日我们无从得知,但不管是哪一天,陆游都会在九泉之下苦苦等着,在苦苦地盼着。(板书:盼 北定中原日) (3)一个“盼”字说明了什么?他对收复失地有着一份信念,一份渴望,他相信有没有这样的一天?(有)仍对收复失地充满坚定的信念。 (4)出示插图并引导:同学们,陆游的这种坚定的信念,能从插图中看出来吗?仔细观察一下,可以看看他的动作和神态。 (5)因为有着一份渴望,有着一个未了的心愿,所以他临终时,念念不忘地嘱托着——生齐答:“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6)这可是他临终时惟一的牵挂啊,所以他一再叮嘱——(慢低沉)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生:告乃翁)家祭无忘——(生:告乃翁)家祭无忘——(生:告乃翁) (7)同学们,陆游明知人死之后,万事皆空,还念念不忘地叮嘱儿子“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这体现了什么?(生答:体现了他至死不渝的爱国精神。) (师板书:爱国 至死不渝) 4.诗文拓展,感悟一生爱国。 (1)同学们,诗人一生作诗无数,无一不体现他那强烈的爱国情怀。请看—— 课件出示: 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 ——《观大散关图有感》陆游20岁 位卑未敢忘忧国。 ——《病起书怀》陆游51岁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陆游68岁 一闻战鼓意气生,犹能为国平燕赵。 ——《老马行》陆游82岁 (2)师生配合引导读,加深体验。 师:20岁的时候,他就立下了这样的志向,读——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 师:51岁的时候,他才当上了朝廷中的一个官职,但遭到投降派的排挤,他仍然坚定地说——位卑未敢忘忧国; 师:68岁的时候,这位年近古稀的老人终日缠绵病榻,但他依然觉得——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师:到了82岁,一息尚存的他,还梦想着跨马杀敌——一闻战鼓意气生,犹能为国平燕赵。 如今他再也不能——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但他却临终《示儿》,让我们一起再深情地吟诵。 四、总结全诗,朗读升华。 1.同学们,这样的爱国绝唱,值得我们牢牢地记在心底,请同学们自由地朗读。2.学生自由背诵,指名背诵。 3.发挥想象,<走入情境写话。 同学们,陆游临终之时,万事不悲,只悲九州不同。你们能想象一下:陆游在临终之时会怎样对儿孙们交代呢?让我们也来写写他临终嘱托的情景,注意人物动作、神态、语言的描写,还可以写写周围的环境。 4.指名交流,相机评价。 5.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同学们,诗人在有生之年,万事不悲,唯悲九州不同,九泉之下,什么事不盼,唯盼王师北定中原,在这一悲一盼之间,陆游这强烈的爱国情怀令我们感动。课后请同学们完成学习评价单上的习题,并继续搜集陆游的其他爱国诗篇,读一读,了解他一生爱国的情怀。 板书设计: 古诗三首 示 儿 [宋]陆游 悲 不见九州同 爱国 至死不渝 盼 北定中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