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小猴子下山》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小猴子下山》是部编版一年级下册第七单元课文,其单元主题是“习惯”。《小猴子下山》是一篇童话。课文讲述了一只小猴子下山来,先掰玉米,看见桃子就扔掉玉米去摘桃子,看见西瓜就扔掉桃子去摘西瓜,看见兔子就扔掉西瓜去追兔子,最后兔子没追上,小猴子一无所获。全文共 5个自然段,与 5幅插图一一对应。本文一系列手部动词使用准确、丰富。教学中可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插图、动作体验,明确异同,积累运用。在教学中,还可引导学生了解“又......又......的词语形式并积累运用。课文构段有特色,第 1、2、3、4自然段都是按照“小猴子来到什么地方,看到什么,心情怎样,做了什么”这样的语言形式来构段,教师可引导学生借助插图,图文对照、发现规律,读懂课文,练习复述。通过这篇童话故事的学习,引导学生从小猴子的行为中得到启示:做事情要明确目标,始终如一。
教学目标:
1.认识“猴、掰、扛”等 12生字,会写“瓜”7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利用动作演示等方法正确理解“掰、扛、扔、摘、捧、抱”这些动词,学习并积累“又( )又( )”形式的词语,并会迁移运用。
3.借助插图,图文对照,读懂故事内容,并仿照“小猴子走到(哪里),看见(什么),就(怎么做)”这个句式,说说故事主要情节。
4.能推断出“小猴子最后为什么只好空着手回家去”的原因,初步明白做事情要目标明确,有始有终。
教学重点:
了解表示动作的词的不同含义,并学习运用;
教学难点:
根据课文内容,说一说“小猴子最后为什么只好空手回家去”。
教学准备:
玉米、桃子、西瓜、小兔子图片、动词卡片及 PPT。
教学过程:
一、以图导言,激趣导入
老师板画一座小山,出示小猴子图片。
(在小山上帖上一只小猴子图片)
生:小猴子板书课题 17《小猴子下山》。
指导学生认识“猴”字。积累反犬旁的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要求:自由、大声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给课文的标出自然段。
师:全文共 5个自然段,5幅插图,一幅插图一段话。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课文。
三、借助动作,识记动词部首归类:
扛、捧、扔、抱、扔、追、掰(手部动作)
脚部动作:
蹦(猜字谜:山下小朋友踢足球)
追(走之旁的字与行走、运动、道路有关。如运、逃、送)
书写汉字:瓜 自评三星评价
设计意图:识字教学是低年级阅读教学的前提和重点,因此,本环节依据__会认字和会写字,采取多种识字与写字的方法,如:结合图片法、动作演示法、口诀记忆法,调动学生感官与身体,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会汉字,扫清阅读障碍。
课中活动:动词儿歌
四、感悟朗读,学习方法
师:配音读课文
问题一:小猴子下山看到了什么?这些东西有什么特点?用——画出相关的词语。
生:贴图(玉米、桃子、西瓜、小兔子)
jié 小猴子看见玉米结得——又大又多。树上结了许多苹果
多音字 板书(又大又多)
jiē玉米结得又大又多。蜘蛛正在结网。这个蝴蝶结真漂亮。
比赛结束了。说话训练。
苹果____________、铅笔____________、向日葵
(提供主语)
独立用“又~又~”式词语说话。
(2) 他看见满树的桃子又大又红。
满:古代满字表示,水很多很多装不下了,满树的桃子是说树上的桃子很多很多长不下了
出示图片(满树的桃子)(满天的星星)
(3)西瓜又大又圆(板书)
(4)小兔子蹦蹦跳跳(板书)
设计意图:低年级教学中,词语训练是重点也是难点,此环节旨在通过词语的训练,使学生在具体语言环境中认识“又~又~”式词语,并能拓展组词,学会恰当应用,巧妙地突破了词语训练的难点。
问题二:小猴子看到这些东西,每次是怎么做的?用圆圈圈出表示小猴子动作的词。
1、老师示范圈出第一段:“掰、扛”
2、学生圈出第 2、3、4段动词。 扔 摘 扔 摘 扔 追
3、借助板书,说出故事内容
4.指导朗读。
(1)“他看见玉米结得又大又多,非常高兴,就掰了一个,扛着往前走。”
(示范:加上掰、扛的动作,表现出很高兴的样子)
(2)“他看见满树的桃子又大又红,非常高兴,就扔了玉米,去摘桃子。”
(指导:加上扔、摘的动作,读出高兴的样子。)
(3)“他看见满地的西瓜又大又圆,非常高兴,就扔了桃子,去摘西瓜。”
(指导:加上扔、摘动作,读出高兴的样子。)
(4)“他看见一只小兔子蹦蹦跳跳的,真可爱,就扔了西瓜,去追小兔子。”
复述故事学生试着根据黑板上的图片和提示的词语来讲讲这个故事。
出示句式:小猴子下山来,走着走着,走到,看见,非常高兴,就。请几位同学接力讲故事。最后一段老师来讲,小猴子的心情怎样?为什么空手回家
(小猴子做事不专心,三心二意。)
作业 把故事完整地复述给爸爸妈妈听。
课后反思
《小猴子下山》是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的一篇自读课文。课文内容浅显易懂,故事情节符合儿童年龄及心理特点。通过近一年的语文学习,孩子们能借助拼音自读课文;能在教师的指导下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鉴于孩子的学情特点,我将字词、词语运用、梳理故事内容作为本课的教学目标。在初读课文环节中,我结合本班孩子实际,安排了以下几个环节:
1.读文,扫清字词障碍。文章中准确运用了动词,这几个生字,是学生平时很少见的,因此,我将生字学习的重点锁定在“掰扛摘抱扔捧追蹦”这几个表示动作的词上。
通过领读、看图片、做动作、组词、猜字谜、表演唱这几个环节,有梯度地让孩子对这 8个生字的音、形、义有了扎实地掌握。在细读环节中,我充分抓住课文的特点,对学生进行词句训练。在第一自然段中重点教学“小猴子看见了什么”、“又()又()”的词语。随文识字,认识到多音字“结”的不同读音。理解“满”的意思。结合生活实际积累又()又()的词语。
本课的课文语言结构相似,这为语言训练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点。让学生在学习中积累运用很重要。通过“小猴子走到( ),他看见( ),非常高兴,就( )。”的句式反复让学生用自己积累的词语来说完整,从而为他们说一个完整的故事做铺垫。
在学习中,还不断总结、提醒学生学习方法,让他们学会迁移运用,培养他们的语文能力。
课后在与老师交流过后,我发现自己还存在不足:
1、在指导朗读方面还有所欠缺,学生读不出小猴子高兴的心情。课堂氛围还不够活跃。
2、照顾不到全体学生,评价语言过于平淡,缺乏针对性。我一定在反思中提高,在反思中积累,经历就是财富,经历就是收获。今后我不断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