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2023-2024学年三年级语文上册单元速记巧练第五单元(复习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2023-2024学年三年级语文上册单元速记巧练第五单元(复习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5.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1-15 13:47: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52张PPT)
第五单元复习
三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
15 搭船的鸟
16 金色的草地
习作:生活万花筒
习作例文
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留心观察”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主要由《搭船的鸟》《金色的草地》两篇课文组成。阅读这些故事,学会作者是怎样细致观察、抓住特点描写事物的。让我们一起来复习一下本单元的知识吧!
单元梳理
初步了解可以调动多种感官进行观察。注意作者所观察到的事物的变化。从不同的方面观察事物以及事物的变化,体会作者观察的细致。
把自己观察的印象最深的一种事物或一处场景的特点写出来,语言流畅,内容具体。重点把自己印象最深的按一定顺序写具体,写出观察中的新发现。
学会作者仔细观察、抓住特点的方法。
理解文中的重点词语;能用自己的话解释草地变色的原因。
精读课文
习作
习作例文
交流平台
通过分析课文,懂得留心、细致观察的重要性,总结观察方法。
结合课文中精读课文的学习梳理、总结从课文中学到的写作方法。
细致的观察可以让我们对事物有更多更深的了解。。
要把所观察的事物或场景清楚地写下来。
初试身手
习作
说明性文章
搭船的鸟
金色的草地
字音辨析
易读错的字
鹦鹉(yīng wǔ) 搭船(dā) 翠鸟(cuì) 母亲(qīn)
长嘴(zuǐ) 捕鱼(bǔ) 蒲公英(yīng) 钓鱼(diào)
玩耍(shuǎ) 盛开(shèng) 观察(chá) 合拢(lǒnɡ)
悄悄(qiāo) 蒲公英(pú) 响(xiǎng)声 羽(yǔ)毛


shuǎ



yīng
lǒng

后鼻音
翘舌音
yīng
整体认读音节
搭 翠 嘴 捕 耍 盛 拢 喜
容易多写一笔


容易少写一笔



易写错的字
悄:左右结构,左窄右宽。“肖”写得瘦长一些。
翠:中“羽”无钩,“卒”第二横长,竖短直。
搭:左窄右宽,“合”的撇、捺要舒展开。
嘴:中“口”窄小偏上,右边上半部分短扁,下半部分细长。
沙:“少”的第四笔撇要写长
吞:撇、捺写舒展,“口”宜小。
易写错的字
蒲:上边宽扁,“艹”宜写宽,“甫”不宜过宽,横画间距均匀
耍:注意上部是“而”,不是“西”
钓:左窄右宽。不要忘记最后一笔“、”
拢:左窄右宽。不要忘记最后一笔“、”。
察:上下窄中间宽,中间撇、捺要舒展,上中下对正。
趣:中“走”平捺稍长,托住上部,“取”略窄。
易写错的字
盛:①兴盛;繁盛。 ②强烈;旺盛。 ③盛大;隆重。 ④丰富;丰盛。 ⑤深厚。 ⑥普遍;广泛。 ⑦用力大;程度深。 ⑧姓。
英:①花。 ②才能或智慧过人的人。 ③姓。⑤指英国。
拢:①合上。 ②靠近;到达。 ③总合。 ④使不松散或不离开;收拢。 ⑤梳(头发)。 ⑥姓。
多义字
答( ) 父( ) 响( ) 沙( ) 悄( )
搭( ) 爸( ) 向( ) 纱( ) 哨( )
吴( ) 捕( ) 要( ) 钓( ) 欠( )
吞( ) 铺( ) 耍( ) 钩( ) 吹( )
捶( ) 蒲( ) 英( ) 盛( ) 察( )
睡( ) 捕( ) 央( ) 成( ) 祭( )
趣( ) 羽( ) 喜( ) 喊( ) 拢( )
取( ) 习( ) 嬉( ) 咸( ) 胧( )
同音字和形近字
答(回答) 父(父亲) 响(响声) 沙(沙子) 悄(静悄悄)
搭(搭船) 爸(爸爸) 向(方向) 纱(纱巾) 哨(口哨)
吴(吴国) 捕(捕捉) 要(要好) 钓(钓鱼) 欠(哈欠)
吞(吞下) 铺(铺路) 耍(玩耍) 钩(鱼钩) 吹(吹气)
捶(捶打) 蒲(蒲扇) 英(英语) 盛(盛开) 察(观察)
睡(睡觉) 捕(捕捉) 央(央求) 成(成功) 祭(祭祀)
趣(有趣) 羽(羽毛) 喜(喜爱) 喊(喊声) 拢(合拢)
取(取得) 习(习题) 嬉(嬉戏) 咸(咸味) 胧(朦胧)
同音字和形近字
一字组多词
搭(dā) 搭配 搭车 搭台 父(fù) 父亲 祖父 神父
舱(cāng)船舱 机舱 货舱 沙(shā) 风沙 沙滩 沙土
啦(lā) 好啦 错啦 夫(fū) 渔夫 农夫 轿夫
翠(cuì) 翠绿 翠竹 翠鸟 漂(piāo)漂浮 漂泊 漂洗
嘴(zuǐ)嘴巴 张嘴 多嘴 悄(qiāo)悄然 静悄悄
吞(tún) 吞吐 忍气吞声 蒲(pú) 蒲草 蒲扇 蒲苇
一字组多词
英(yìng) 英语 英国 英俊 盛(shèng)盛开 盛情 盛饭
耍(shuǎ) 玩耍 戏耍 耍猴 哈(hā) 哈腰 哈欠 哈气
欠(qiàn) 欠条 欠缺 欠佳 钓(diào) 钓鱼 钓竿 垂钓
察(chá) 观察 察觉 视察 趣(qù) 兴趣 趣味 风趣
喜(xǐ) 喜欢 喜悦 欣喜 睡(shuì) 睡梦 沉睡 睡眠
多音多义字




词语积累
1.必须掌握的词
母亲 外祖父 雨点 船夫 用力 船头 羽毛 翠绿
静悄悄 翠鸟 捕鱼 窗前 蒲公英 盛开 玩耍 绒毛
假装 哈欠 钓鱼 观察 合拢 手掌 有趣 喜爱
2.四字词语
沙啦沙啦 四季常绿 又酸又软
3.成语
一本正经 引人注目
重点词语
多积累词语,才能更好的提高写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捕~捉 衔~叼时候~时间 难道~莫非 观察~查看
美丽~漂亮 告诉~告知 盛开~开放 玩耍~嬉戏
使劲~用力 假装~伪装 快乐~欢乐 仔细~认真
有趣~好玩 喜爱~喜欢 静悄悄~轻悄悄 一本正经~不苟言笑
近义词
吞→吐 美丽→丑陋 告诉→隐瞒 盛开→凋谢
合拢→张开 可爱→可恶 有趣→乏味 喜爱→讨厌
快乐→悲伤 仔细→马虎 静悄悄→闹哄哄
引人注目→默默无闻 一本正经→嬉皮笑脸
反义词
一本正经:形容庄重,规矩,非常认真(有时带有讽刺的意味)。
引人注目:引起人注意。注目:眼光集中在一点上。
静悄悄:形容非常寂静,没有声响。
蓑衣:用草或棕毛制成的,披在身上的防雨用具。
盛开:(花)茂盛地开放。
假装:故意表现出一种动作或姿态来掩饰真相。
观察:仔细察看客观事情或现象。
词语解释
①ABB式的词语:静悄悄
类似的词语:顶呱呱 明晃晃 慢腾腾 白茫茫 气冲冲
②含有“引”字的四字词语:引人注目
类似的词语:旁征博引 引人入胜 引吭高歌 引咎自责 抛砖引玉 引以为荣
③人才辈出(与人相关的四字词语):
人才济济 人财两空 人困马乏 人地生疏 人定胜天 人杰地灵
④含有数字“一”的词语:一本正经
类似的词语:别具一格 一丝不苟 一马当先 一如既往 不屑一顾 一气呵成 独树一帜 沧海一粟 表里如一 一应俱全
词语积累
这类词语写起来对称,读起来朗朗上口,表达的意思更加准确、形象。
⑤描写人物神态的词语:
一本正经 大惊失色 从容不迫 心平气和
⑥量词
一(片)草地 一(只)小鸟 一(场)大雨 一(张)红色的嘴
一(条)小鱼 一(张)床 一(种)小花 一(棵)蒲公英
一(艘)船
⑦修饰词
用力地摇着 翠绿的羽毛 红色的长嘴 金色的草地
盛开的蒲公英 合拢的花瓣 张开的手掌 柔软的绒毛
⑧与人相关的词语:人才辈出 人才济济 人困马乏 人定胜天 人杰地灵
词语积累
句子积累
1.感叹句:多么可爱的草地!多么有趣的蒲英!
2.比喻句:原来,蒲公英的花就像我们的手掌可以张开、合上。
这里用手掌张开、合上这样简单的动作打比方,把蒲公英张开、合上这种不太容易说清楚的现象说清楚了。
3.拟人句:从那时起,蒲公英成了我们最喜爱的一种花。它和我们一起睡觉,和我们一起起床。
4.动作描写:我正想着,它一下子冲进水里,不见了。可是,没一会儿,它飞起来了,红色的长嘴衔着一条小鱼。它站在船头,一口把小鱼吞了下去。
句子积累
5.外貌描写:我看见一只彩色的小鸟站在船头,多么美丽啊!它的羽毛是翠绿的,翅膀带着一些蓝色,比鹦鹉还漂亮。它还有一张红色的长嘴。
6.描写优美的句子
(1)天下着雨,雨点打在船篷上,沙啦沙啦地响。船夫披着蓑衣在船后用力地摇着橹。
“下着雨”“沙啦沙啦地响”“用力地摇着橹”几个词语把雨中行船的场景勾勒得生动形象,也展现了作者对雨的喜爱之情。
句子积累
(2)它的羽毛是翠绿的,翅膀带着一些蓝色,比鹦鹉还漂亮。它还有一张红色的长嘴。
“羽毛”“翅膀”“长嘴”各有各的颜色,加在一起便凑成了一只活泼可爱的小鸟。这两句不仅写出了翠鸟的外表,也表达了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
7.重点句
多么可爱的草地!多么有趣的蒲公英!从那时起,蒲公英成了我们最喜爱的一种花。
这三句话把蒲公英当成人来写,表达了“我们”对蒲公英的喜爱之情。
句子积累
课文回顾
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留心观察”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主要由《搭船的鸟》《金色的草地》两篇课文组成。阅读这些故事,学会作者是怎样细致观察、抓住特点描写事物的。学以致用,进一步体会留心观察带来的好处。
第四单元概述:
课文概述
15.《搭船的鸟》“搭”是乘、坐的意思,一个“搭”字表现了鸟的灵性,体现了鸟和人在自然中和谐的关系。通过写作者和母亲坐船去外祖父家的路上发现一只小鸟停在船上,最后得知它是一只搭船捕鱼的翠鸟的事,展示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16.《金色的草地》讲了两件事,一件事是兄弟俩在草地上玩耍,另一件事是“我”发现草地会变色及其变色的原因:早上,草地是绿色的,因为蒲公英的花朵是合拢的;中午,草地是金色的,因为蒲公英的花朵是张开的;傍晚,草地是绿色的,因为蒲公英的花朵是合拢的。
课文概述
习作例文:
《我家的小狗》一文,“我”经过细致观察,发现了小狗“王子”淘气又可爱的特点,比如,学念“狗”时,叫得最欢;能用叫声表示不同意思;喜欢同火车赛跑。课文的旁批和课后题提示学生,读这篇例文时要关注小狗的不同表现,还要关注作者在细致观察时想到了什么。正是因为作者留心观察了小狗的种种表现,并由此想到了许多事情,才将小狗的淘气可爱写得活灵活现。
《我爱故乡的杨梅》写了作者观察到的杨梅外形、颜色、味道的特点。课文的旁批提示学生体会作者观察的细致和这样观察的好处,课后题以表格的形式引导学生梳理作者对杨梅外形、颜色、味道的观察所得。
(1)天下着雨,雨点打在船篷上,沙啦沙啦地响。
课文梳理
15.《搭船的鸟》
这句话是对当时环境的描写,写出了作者对环境细致的观察,为作者后来留意到小鸟作了铺垫。
●重点句子理解
(2)我看见一只彩色的小鸟站在船头,多么美丽啊!它的羽毛是翠绿的,翅膀带着一丝蓝色,比鹦鹉还漂亮,它还有一张红色的长嘴。
这一段是对小鸟外貌的描写,“多么”一词是对小鸟的赞叹。具体写出了小鸟的样子,从中让我们感受到作者观察很细致。
课文梳理
15.《搭船的鸟》
●重点句子理解
这段话详细地描写了翠鸟的外形特点,分别描写了它的羽毛、翅膀和长嘴,是抓住身体部位的颜色进行描写的。作者从视觉角度对翠鸟的外形进行了细致的观察,描写了翠鸟艳丽的色彩,突出了翠鸟外形的美丽。
(3)后来雨停了。我看见一只彩色的小鸟站在船头,多么美丽啊!它的羽毛是翠绿的,翅膀带着一些蓝色,比鹦鹉还漂亮。它还有一张红色的长嘴。
课文梳理
15.《搭船的鸟》
●重点句子理解
这段话是描写翠鸟如何捕鱼的,是抓住翠鸟的动作进行描写的。“一下子”“没一会儿”说明翠鸟捕鱼的速度非常快,用时非常短;“冲”“飞”“衔”“站”“吞”说明翠鸟捕鱼时动作的敏捷。这段话表现出作者的惊奇和对翠鸟的喜爱之情。
(4)我正想着,它一下子冲进水里,不见了。可是,没一会儿,它飞起来了,红色的长嘴衔着一条小鱼。它站在船头,一口把小鱼吞了下去。
课文梳理
15.《搭船的鸟》
●重点问题
(1)《搭船的鸟》一文的主题是什么?
本文通过对翠鸟外形和捕鱼动作的描写,让我们感受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境界,培养亲近自然,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感,并且呼吁人类与动物和谐相处。
(2)作者是怎样描写小鸟的“美丽”的?
作者抓住“美丽”一词,写出了小鸟的羽毛、翅膀和嘴巴的颜色美。其中,在写羽毛和翅膀的美时,和鹦鹉进行对比,更突出了小鸟的美。
课文梳理
15.《搭船的鸟》
●重点问题
(3)说说“搭”字运用的妙处。
一个“搭”字使鸟儿具有了灵性,体现了鸟与人在自然中的和谐。
(4)想想作者对哪些事物作了细致观察,说说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作者对船上的场景和对翠鸟的外貌与动作作了细致观察。作者在在第1自然段中描写了雨天船上的场景;在第2~4自然段中描写了翠鸟的外形和动作。如第2自然段写翠鸟的美丽:它的羽毛是翠绿的,翅膀带着一些蓝色,比鹦鹉还漂亮。它还有一张红色的长嘴。
(1)有一天,我起得很早去钓鱼,发现草地并不是金色的,而是绿色的。
课文梳理
16. 《金色的草地》
“不是……而是……”是表示并列关系的关联词,否定草地是金色的,肯定草地是绿色的,用“并”字,让人感觉“我”过去一直认为草地是金色的,强调了对过去错误认识的否定。
●重点句子理解
这段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蒲公英的花比作人的手掌。这样写的好处是更加真实形象地描绘出蒲公英的花是如何张开、合拢的。
(2)原来,蒲公英的花就像我们的手掌,可以张开、合上。花朵张开时,花瓣是金色的,草地也是金色的;花朵合拢时,金色的花瓣被包住了,草地就变成绿色的了。
(3)多么可爱的草地!多么有趣的蒲公英!
课文梳理
16. 《金色的草地》
●重点句子理解
这两个感叹句表达了“我”对草地、对蒲公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因为蒲公英的花张开、合上,与人的起居以及昼夜的更替极为相似,所以说它和“我们”一起睡觉,一起起床,这增添了文章的生动性和趣味性。
(4)从那时起,蒲公英成了我们最喜爱的一种花。它和我们一起睡觉,和我们一起起床。
(1)草地为什么会变成金色的呢?
课文梳理
16. 《金色的草地》
●重点问题
因为草地上长满了蒲公英,当金色的蒲公英盛开的时候,草地就变成金色的了。
这段话写兄弟俩在草地上玩耍,互相向对方脸上吹蒲公英的绒毛。写这件事一是为了说明蒲公英给“我们”带来的快乐;二是为了表达“我”对草地的喜爱之情;三是为下文描写草地颜色的变化埋下伏笔。
(2)第2自然段描写了一件什么事?为什么要写这个情节?
(3)“蒲公英的花就像我们的手掌,可以张开、合上。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课文梳理
16. 《金色的草地》
●重点问题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蒲公英的花比喻成“我们的手掌”,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蒲公英的花的特点:可以张开、合上。把一种不容易说清楚的现象讲得清楚明了。
蒲公英的花如同人需要睡眠一样,也有自己的休眠时间。虽然它们的花都是早开夜闭,但具体时间与花的品种、天气情况等有关。如:晴天时,蒲公英上午7点左右开花,下午6点左右闭合。阴天开花的时间要晚一些,闭合的时间则要早一些。
(4)蒲公英开花的变化规律?
综合性学习
交流平台
交流平台
理解:这次交流的主题是“观察”。围绕这个主题,可分两个方面来交流,一是留心周围的事物,二是进行细致的观察。常言道,“处处留心皆学问”,留心周围的事物是观察的前提条件,只有留心,才能有所发现,才能有观察的目标。有了发现,有了目标,如果不进行细致的观察和认真的思考,那就只能停留在事物的表面,而不能对事物有更多、更深的了解。
当然,只有细致的观察还不够,还要在观察的时候多问几个“为什么”。《搭船的鸟》中,如果没有问“它站在那里做什么呢”,作者就不会发现翠鸟捕鱼的精彩一幕;《金色的草地》中,如果作者看到草地的颜色会变时,没有问“这是为什么呢”,他就不会找到草地变色的原因。问了之后才会去思考,“问”是探究的动力,“思”是深入的基石。
初试身手
初试身手
你在生活中观察到了什么?用几句话写下来。
初试身手
理解:把自己在生活中的观察和发现与同学进行交流,是一件快乐而有意义的事情,这不仅能增进同学间的友谊,还有利于互相提高,增长知识。交流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充分准备。回忆自己以前都做了哪些有趣的观察,有什么样的发现,又有哪些收获和感受。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一个方面来讲。
积极交流。在小组内勇于发言,与组员一起交流感受。
取长补短。交流时要互相补充、评价,共享发现的乐趣。
答案:在植物兴趣小组,我发现向日葵的花盘总是向着太阳,好像对太阳特别有感情。
我发现树木有年轮,通过年轮大致可以推算出树木的年龄。年轮越多说明树的年龄越大。
我很好奇,蚂蚁是怎样进行交流呢?通过仔细观察,我发现蚂蚁们是靠碰碰头上的触角来传递消息。
我发现太阳总是从东边升起,向西边落下这是为什么呢?通过查阅书籍,我终于明白了这和地球自西向东自转有关。。
习作例文
《我家的杏熟了》
问题探究
(1)开头是怎样观察并描写“王子”的?
开篇抓住小狗的外形和性格特点,总体介绍了小狗“王子”。
(2)用“ ”画出描写“我”想象的句子,感受观察与想象相结合的好处。
作者观察得真仔细,他发现教“王子”念“狗”的时候它叫得最欢,还认真揣摩“王子”的想法,使“王子”生动的形象跃然纸上。
(3)“我”经过细致观察,发现了“王子”有什么样的特点?
“我”发现“王子”有淘气又可爱的特点。
习作例文
(1)认真观察,突出特点。
作者通过细致的观察,发现了“王子”淘气可爱的特点。
(2)总分结构,条理清晰。
作者先总体介绍小狗的外形和性格特点,然后分别选取“学认字”“与火车赛跑”两件典型的事例来表现“王子”的淘气可爱。
写法借鉴
习作例文
经过仔细观察,作者发现了“王子”的淘气可爱。把你觉得它淘气可爱的部分找出来和同学交流。
在描写“王子”哼哼叫和汪汪叫的那部分,我觉得“王子”十分可爱。当它恳求主人带它出去的时候,它会撒娇地哼哼,特别开心的时候又汪汪地叫,特别惹人喜爱。
“我教它念‘狗’的时候,它叫得最欢。”这里也让我觉得“王子”十分聪明可爱,它好像知道“狗”是自己的名字,当主人教它念“狗”的时候,它叫得最欢。
课后探究
习作例文
(1)本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观察描写杨梅的?
从外形、颜色、味道三个方面来观察描写杨梅的。
(2)“贪婪地吮吸”“欢笑”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3)作者写杨梅,有多种感官参与。文中除了写用眼睛看,还写了什么呢?
还写了用手摸,用嘴尝。
问题探究
《我爱故乡的杨梅》
习作例文
(4)用“ ”画出描写杨梅颜色变化的句子,并练习用“先…随后……最后…写一句话。
示例:樱桃先是深绿色的,随后绿色变浅,慢慢变成白色,最后由白色变成了深红色。
习作例文
(1)观察要用多种感官。
观察不仅可以用眼看,还可以用耳听,用手摸,用鼻子闻,用嘴巴尝。作者运用多种感官,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杨梅的颜色、味道和气味。
(2)观察事物的发展变化,融入情感。
作者观察了杨梅的成熟过程,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写了杨梅的颜色和味道的变化,包含着作者对杨梅的喜爱和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写法借鉴
习作例文
认真读课文,填写下面的表格,体会作者观察的细致。
课后探究
杨梅 特点
外形 圆圆的,遍身生着小刺,成熟后刺变软、变平。
颜色 先是淡红的,随后变成深红,最后几乎变成黑的了。果肉新鲜红嫩。
味道 没有熟透时又酸又甜。熟透后甜津津的,略带点儿酸味。
下节课再见
三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