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2张PPT)
第五单元复习
四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
16 麻雀
17 爬天都峰
习作:生活万花筒
习作例文
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把一件事情写清楚”这个主题进行编排的。主要由《麻雀》《爬天都峰》两篇课文组成。运用学到的习作方法进行习作实践,培养完成单元习作所需要的习作能力。让我们一起来复习一下本单元的知识吧!
单元梳理
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写下来,展现事情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内容,抓住怎么想、怎么说、怎么做,把事情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内容写清楚。
能用上表示动作的词语,把做家务的过程写清楚,能选择一件印象深的事,按一定的顺序把这件事情写清楚。
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写事,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交代清楚。
抓住怎么想、怎么说、怎么做,把事情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内容写清楚。
精读课文
习作
习作例文
交流平台
进一步体会按照一定顺序写事,把事情发展过程的中重要内容写清楚。
结合课文中精读课文的学习梳理、总结从课文中学到的写作方法。
用学到的写作方法进行表达练习。
按照一定的顺序把一件事写清楚。
初试身手
习作
说明性文章
麻雀
爬天都峰
字音辨析
易读错的字
拯
嘶
sī
攀
翘舌音
zhěng
前鼻音
平舌音
pān
嗅(xiù)觉 拯(zhěnɡ)救 庞(pánɡ)大 嘶哑(sī yǎ)
挓挲(zhā shā) 无可奈(nài)何 铁链(liàn) 颤(chàn)抖
攀(pān)登 假(jià)期 似(sì)乎 石级(jí)
嗅 躯 幼 庞 猴 念 辫
容易写成别字
幼—幻
容易多写一笔
猴
念
容易少写一笔
嗅
庞
易写错的字
嗅:右部是“臭”,不要忘记写最后的“丶”。
奈:上部是“大”。
幼:右部是“力”,不要写成“刀”。
搏:注意左部是“扌”。
攀:上部要写紧凑,不要忘写“大”。
猴:右部不要多写一竖。
颤:左半部分的“回”“日”都要写得略扁一些,左边最后一笔是提。
鲫:左部的“鱼”末横变提。
易写错的字
搏:①对打。②扑上去抓。③跳动。
护:①保护;保卫。②袒护;包庇。
级:①等级。②年级。③台阶儿。④用于台阶、楼梯等。
多义字
躯( ) 掩( ) 护( ) 庞( )
驱( ) 淹( ) 炉( ) 宠( )
幼( ) 搏( ) 猴( ) 辫( )
幻( ) 博( ) 候( ) 瓣( )
级( ) 颤( )
极( ) 擅( )
形近字
躯(身躯) 掩(掩护) 护(保护) 庞(庞大)
驱(驱寒) 淹(淹没) 炉(炉火) 宠(宠爱)
幼(幼儿) 搏(搏斗) 猴(猴子) 辫(辫子)
幻(幻想) 博(博大) 候(时候) 瓣(花瓣)
级(班级) 颤(发颤)
极(北极) 擅(擅长)
形近字
一字组多词
嗅(xiù):嗅到 嗅闻 乳臭未干 呆(dāi):呆立 呆滞 呆若木鸡
奈(nài):无可奈何 无奈 事出无奈 巢(cháo):巢里 巢穴 鸠占鹊巢
齿(chǐ):牙齿 口齿 唇亡齿寒 躯(qū):身躯 躯体 血肉之躯
掩(yǎn):掩护 掩盖 瑕不掩瑜 护(hù):掩护 护送 官官相护
幼(yòu):幼儿 幼小 尊老爱幼 搏(bó):搏斗 搏杀 殊死搏斗
庞(páng):庞大 面庞 庞然大物 量(liàng):力量 尽量 自不量力
一字组多词
愣(lèng):愣住 呆愣 装傻充愣 哩(lǐ):上面哩 着哩 噼里啪啦
级(jí):石级 高级 拾级而上 链(liàn):铁链 项链 链条定律
颤(chàn):发颤 颤栗 胆颤心惊 攀(pān):攀着 攀登 高不可攀
猴(hóu):猴子 猕猴 猴年马月 鲫(jì):鲫鱼 金鲫 过江之鲫
念(niàn):纪念 思念 念念不忘 辫(biàn):辫子 小辫 抓小辫子
呵(hē):呵呵 呵护 一气呵成
多音多义字
相 xiàng(照相) 似 (相似) 强 qiáng(强大)
xiāng(相信) (似的) qiǎng(勉强)
jiàng(倔强)
发 fā(发现) 假 jià(放假) 悄 qiǎo(悄然无声)
fa (头发) jiǎ(假如) qiāo(悄悄)
词语积累
1.必须掌握的词
打猎 猛烈 拍打 嘴角 分明 牙齿
绝望 尖叫 身驱 掩护 幼儿 搏斗
安然 庞大 强大 力量 假日 云彩 石级 发颤 年纪 奋力 猴子 纪念 辫子 鼓舞 居然 笑呵呵 无可奈何
2.成语
无可奈何 白发苍苍
重点词语
多积累词语,才能更好的提高写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猛烈~强烈 锋利~锐利 绝望~失望 掩护~保护
拯救~营救 搏斗~格斗 笔陡~陡峭 似乎~好像
庞大~巨大 急忙~赶紧 发颤~发抖 奋力~尽力
纪念~怀念 鼓舞~鼓励 居然~竟然 汲取~吸取
近义词
猛烈→微弱 拯救→迫害 紧张→放松 嘶哑→清脆
庞大→渺小 危险→安全 奋力→松懈 纪念→忘却
仰→俯 笔陡→平缓 鼓舞→打击
反义词
无可奈何:指感到没有办法,只有这样了。奈何:如何,怎么办。
白发苍苍:头发灰白。形容人的苍老。
手脚并用:手和脚一起用。通常用来形容一种很忙的状态, 描述忙得不可开交。
一老一小:老人与小孩。
挓挲:张开;伸开。
拯救:指援助使其脱离危险。
笔陡:(山坡)坡度很大,直上直下的。
似乎:仿佛;好像。
汲取:吸取;吸收。
发颤:由于害怕、生气或受到寒冷等原因而身体颤动。
词语解释
①AABC式词语:翩翩起舞
类似的词语:彬彬有礼 高高在上 历历在目
②形容高兴的ABB式词语:笑呵呵 乐悠悠 喜滋滋 笑嘻嘻
③表示无奈的词语:无可奈何
类似的词语:万般无奈 无计可施 迫不得已 百股无奈
④描写人物外貌的词语:白发苍苍
类似的词语:眉清目秀 秀外慧中 大腹便便 玉树临风 明眸皓齿 鹤发童颜 唇红齿白 老态龙钟
词语积累
这类词语写起来对称,读起来朗朗上口,表达的意思更加准确、形象。
⑤描写人物神态的词语:大惊失色 垂头丧气
类似的词语:兴高采烈 和颜悦色 目瞪口呆
⑥量词:一棵树 一只麻雀 一场搏斗 一位老爷爷
⑦修饰词:笔陡的石级 全身的羽毛 嘶哑的声音 庞大的怪物 高高的树枝
词语积累
句子积累
1.比喻句
(1)“一只老麻雀从一棵树上飞下来,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面前。”这句话把老麻雀飞下来的动作比作石头落下来,突出了老麻雀急切的心情和飞下来的动力。
(2)“我奋力向峰顶爬去,一会儿攀着铁链上,一会儿手脚并用向上爬,像小猴子一样……”把人比作猴子一样爬来爬去,给人的感觉更加清楚具体。
2.拟人句
(1)“我顺着林荫路望去,看见一只小麻雀呆呆地站在地上,无可奈何地拍打着小翅膀。”拟人手法,写出了小麻雀的绝望。
3.外貌描写
“它嘴角嫩黄,头上长着绒毛,分明是刚出生不久,从巢里掉下来的。”外貌描写,写出了小麻雀是刚刚出生不久的。
句子积累
4.夸张句
(1)“再看看笔陡的石级,石级边上的铁链,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真叫人发颤!”这句话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天都峰的高与陡峭,让小作者有些发颤。
(2)“再看看笔陡的石级,石级边上的铁链,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真叫人发颤!”突出了石级的高和陡。
5.仿写句子
我奋力向峰顶爬去,一会儿攀着铁链上,一会儿手脚并用向上爬,像小猴子一样。(用“一会儿……一会儿……像……”写句子)
示例:云朵一会儿聚成小鱼,一会儿聚成小兔,真像个调皮的孩子。
句子积累
课文回顾
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把一件事情写清楚”这个主题进行编排的。主要由《麻雀》《爬天都峰》两篇课文组成。运用学到的习作方法进行习作实践,培养完成单元习作所需要的习作能力。
第四单元概述:
课文概述
16.《麻雀》叙述了一只老麻雀在猎狗面前奋不顾身保护小麻雀的故事。这个故事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写的,起因是猎狗攻击小麻雀,经过是老麻雀奋不顾身拯救幼儿,结果是猎狗被老麻雀的勇气震撼而退缩。课文塑造了一个奋不顾身,不惜牺牲自己生命也要拯救孩子的老麻雀形象。
17.《爬天都峰》写了假日里“我”和爸爸爬天都峰的事。课文是按爬山前、爬山中、爬上峰顶后的顺序来写的,表达了“面对困难要树立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要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这一主题。
课文概述
习作例文:
《我家的杏熟了》是一篇充满乡土气息的散文。作者回忆了小时候家里杏儿成熟时,自己数杏和奶奶给小伙伴分杏的事,表现了奶奶淳朴、善良的品格。
《小木船》讲的是“我”和好朋友陈明之间发生的一件与“小木船”密切相关的事情,说明了同学之间不应当为小事斤斤计较,相互谅解才能增进友谊。
(1)风猛烈地摇撼着路旁的白桦树。
课文梳理
16.《麻雀》
“摇撼”的意思是使劲地摇动,说明风刮得特别大,这句话交代了小麻雀落在地上的原因,为后文做铺垫。
●重点句子理解
(2)我顺着林阴路望去,看见一只小麻雀呆呆地站在地上,无可奈何地拍打着小翅膀。
这句话是小麻雀的神态描写,“呆呆地”意思是不知道该怎么办;“无可奈何”表示没有办法了,这两个词写出了小麻雀的茫然无助,让人十分同情,也为老麻雀的出现埋下伏笔。
课文梳理
16.《麻雀》
●重点句子理解
这句话写老麻雀在猎狗走近小麻雀时的行动。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面前,说明老麻雀在遇到庞大的猎狗威胁时,毫不迟疑,非常果敢地、迅猛地出现在猎狗面前,表现了它的勇气和胆量。扎煞起全身的羽毛,说明老麻雀面对猎狗这个庞大的敌人,心里很紧张,以至于全身的羽毛都张开直立起来了。这句话充分表明了老麻雀无畏地保护自己孩子的感人情景。
(3)突然,一只老麻雀从一棵树上飞下来,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面前。
课文梳理
16.《麻雀》
●重点句子理解
这几句话是对老麻雀保护幼儿的描写。第一句话表明老麻雀虽然身小力单,但还是用自己的身躯掩护着小麻雀。第二句话说明老麻雀由于紧张而全身发抖,声音也嘶哑了。第三句是写它准备着一场搏斗,充分地表明了老麻雀拯救自己的孩子的决心和勇气。第四句话写在老麻雀的眼中,猎狗无异于一个庞大的怪物。从侧面表现出了麻雀与猎狗之间力量的悬殊,突出了老麻雀的勇敢、无畏精神。最后一句话写了老麻雀飞下来救自己孩子的原因,一种强大的力量,指的是老麻雀身上的爱护弱小者的力量,母爱的力量。
(4)老麻雀用自己的身躯掩护着小麻雀,想拯救自己的幼儿。
课文梳理
16.《麻雀》
●重点问题
(1)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这篇课文围绕麻雀描写了“我”在打猎回来的路上,亲眼看到大猎狗想吃掉小麻雀,老麻雀在大猎狗面前奋不顾身地保护小麻雀的事情。
(2)可是它不能安然地站在高高的没有危险的树枝上,一种强大的力量使它飞了下来。怎样理解“一种强大的力量”?
在老麻雀的眼中,猎狗无异于一个庞大的怪物。从侧面表现出了麻雀与猎狗之间力量的悬殊,突出了老麻雀的勇敢、无畏精神。最后一句话写了老麻雀飞下来救自己孩子的原因,“一种强大的力量”,指的是老麻雀身上的爱护弱小者的力量,母爱的力量。
课文梳理
16.《麻雀》
●重点问题
(3)猎狗为什么会慢慢的,慢慢地先后退?
猎狗没有想到老麻雀会有勇气来和自己搏斗,缺乏心理上的准备,所以退却了。还有一种解释是猎狗被老麻雀的这种伟大的母爱深深的感动了,这与之前猎狗凶残的形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4)作者为什么唤回猎狗,把它带走?
因为“我”被老麻雀果敢、坚定的行动和奋不顾身、拯救幼子的精神所感动,也由于怜爱之心的驱使,所以急忙唤回猎狗,带着它走开了。
(1)再看看笔陡的石级,石级边上的铁链,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真叫人发颤!
课文梳理
17. 《爬天都峰》
一个“挂”字形象、生动地把天都峰的“陡”体现得淋漓尽致,这样的天都峰,光是看着就让人感到害怕,更别说攀登了。
●重点句子理解
课文中用“奋力”“一会儿……一会儿……““攀着铁链”“手脚并用”等词语,既突出了爬天都峰的艰难,又表现了他们不怕困难的勇气。
(2)我奋力向峰顶爬去,一会儿拳着铁链上,一会儿手脚并用向上爬,像小猴子一样……
(3)爬呀爬,我和老爷爷,还有爸爸,终于都爬上了天都峰顶。
课文梳理
17. 《爬天都峰》
●重点句子理解
“终于”表明我们克服重重困难爬上了天都峰顶,体现了我们奋力攀登、勇往直前的精神。
懂得了困难面前,要有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在与人相处的过程中,要善于互相学习、互相鼓励、共同进步的道理。
(4)爸爸听了,笑着说:“你们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都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
(1)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
课文梳理
17. 《爬天都峰》
●重点问题
本文写了“我”和爸爸在假日里去爬天都峰时遇到一位素不相识的老爷爷,"我”和老爷爷互相鼓励,克服山高路陡的困难,终于一起爬上天都峰的事。
在爬之前,望着又高又陡的天都峰,“我”缺乏自信,产生了畏惧的心理;在与老爷爷相遇并交谈后,“我“受到鼓舞,有了爬向峰顶的勇气;最后“我”克服重重困难,奋力爬上了天都峰顶,此时,"我"既兴奋又激动。
(2)在爬天都峰的过程中,“我”的心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老爷爷为什么要谢“我” “我”为什么又要谢老爷爷
课文梳理
17. 《爬天都峰》
●重点问题
说明有了“我”和“老爷爷”的互相鼓励,才使我们有了爬天都峰的勇气和决心,使“我”和“老爷爷"爬上了天都峰。
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爸爸的话点明了文章的主旨。揭示了“我”和老爷爷能够爬上天都峰顶的原因:一是“我”和老爷爷个人的奋斗和努力;二是“我们”都能从他人身上汲取力量,善于向他人学习。
(4)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交流平台
交流中心
交流平台
作者如何把一件事情写清楚?
交流指导
紧密联系本单元的精读课文,回顾、总结作者是怎样把一件事情写清楚的。可以先回顾两篇课文,说说作者的表达顺序,再次感受“按一定顺序写事”的重要性。再交流课文是怎样把事情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内容写清楚的。
写一件事情,除了要把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以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交代清楚还要把事情写具体。根据表现中心思想的需要,选择一些重要的环节、重要的场面和重要的人物,加以具体的描写。
交流示例
交流平台
按照一定的顺序来把一件事情写清楚。比如,《爬天都峰》就是按照爬山前、爬山中、爬上峰顶后的顺序来写的。
通过写清楚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把一件事情写清楚。《麻雀》一文就是按照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来写的。
写清楚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把事情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内容写清楚。《麻雀》就是采用这样的方法来写的。
还可以抓住人物怎么想、怎么说、怎么做来写事。比如,《爬天都峰》就是通过写“我”爬山的心理、动作语言来写清楚爬山的过程的。
初试身手
初试身手
(1)看图并发挥想象,把图片的内容说清楚。
初试身手
我发现:这个栏目旨在锻炼我们看图说话的能力。描述画面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①仔细观察图上人物的身份、动作、表情等,了解清楚他们在做什么事情。②按照一定的顺序来描述图画上的内容,如从近到远、人物的座位等。③适当地发挥想象,叙述时既要条理清楚又要生动形象。
我会说:左边有两幅图画,第一幅图画中的人在进行跑步比赛,旁边有同学在加油,在介绍的时候,要抓住同学们的表情和动作,展现现场热烈的气氛;第二幅图画是一家人围坐在一起给老奶奶过生日的情景,介绍的时候注意人物的动作和语言,表现一家人其乐融融的氛围。
我会写:赛道上几个男孩子咬紧牙关,奋力地奔跑着,他们争先恐后,脚下如同生了风一样……操场边上,啦啦队的同学们挥舞着手中的小旗,大声喊“加油”
今天奶奶70岁了,一家人其乐融融地给奶奶过生日,爸爸买来了生日蛋糕,妈妈准备了香喷喷的饭菜。两个孩子祝奶奶“生日快乐”,奶奶高兴得合不拢嘴。
初试身手
(2)观察家人炒菜、擦玻璃或者做其他家务的过程,用一段话把这个过程写下来,注意用上表示动作的词语。
我会说:在描写做家务的过程时,要注意:①动作描写,比如致志和不辞劳苦;②按照一定的“抓、拿、掂”等词写出人物的专心顺序,比如炒菜的时候,先拧开燃气灶,再倒油,然后放菜……
我会写:爸爸先用葱花炝锅,然后“滋啦”一声,把菜倒进了锅里。爸爸熟练地用铲子翻炒着,只见他右手翻炒,左手撒盐。几了。我心想:爸爸真棒!
习作例文
《我家的杏熟了》
问题探究
(1)习作是怎样介绍“我”家的杏好、杏多的?
通过路人的语言来介绍“我”家的杏好的;通过“我”数不清树上有多少杏来介绍杏多的。
(2)画“ ”的句子是谁说的?把什么比作了天上的星星?
这句话是奶奶说的。把树上的杏比作天上的星星。
(3)“这一年,杏又熟了。”这句话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这是一个过渡句,在文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习作例文
(4)奶奶“分杏”这件事是按照怎样的顺序写的?表现了奶奶怎样的品质?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奶奶“分杏”这件事是按照事件的发展顺序写的,表现了奶奶纯朴、善良的品质,从奶奶的动作语言中可以看出来。
(5)奶奶“分杏”这件事对“我”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奶奶“分杏”的行为和语言深深地教育了“我”,让“我”懂得了与人分享的快乐。
习作例文
(1)交代要素,写清事件。
本文交代了时间(杏熟了的时候)地点(“我法赏析家院子)、人物(奶奶、“我”、小淘淘及小伙伴们)、事件起因(小淘淘嘴馋摘杏)、事件经过(奶奶打杏、分杏)、事件结果(奶奶的行为对“我”的影响)六要素。
(2)描写言行,突出品质。。
第5、第6自然段中,小淘淘从树上摔下来哭了奶奶“扶起小淘淘,给他揉揉腿”,表现了奶奶对小淘淘的关爱。第7自然段写奶奶“挑熟了的杏往下打”,第8自然段写奶奶的语言“果子大家吃,才真的香甜”,表现了她善良的美德。
写法借鉴
习作例文
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课文是怎么把奶奶“分杏”这件事写清楚的?
课文先交代了事情的起因:小淘淘嘴馋摘杏,不小心从树上摔下来。接着写事情的经过:奶奶扶淘淘一奶奶打杏一奶奶分杏一奶奶教育“我”。最后写“我”的态度发生了转变。课文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抓住人物的动作和语言,把奶奶“分杏”这件事写清楚的。
课后探究
习作例文
(1)习作的主要人物是谁?本文是围绕什么来写的?
主要人物是“我“和陈明。本文是围绕“小木船来写的。
(2)第3自然段是围绕哪句话写的?用“ “在文中画出来。
有一天,发生了一件不愉快的事。
(3)“我”和陈明的友谊为什么破裂了?
“我“把陈明的小木船掉在地上掉坏了,并不小心踩碎了。陈明把“我”的小木船使劲在地上,用脚踩坏了。“我们”的友谊从此破裂了。
问题探究
《小木船》
习作例文
(4)几个月过去了,陈明为什么突然送给“我“小木船?
因为陈明要搬走了。
(5)写法特点。
“我”和陈明的友谊经历了(破裂)一(和好)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作者除了运用了语言描写,还运用了(动作)描写和(神态)描写,使事情的过程具体、生动。
习作例文
“总一分一总”的结构方式使文章中心明确,条理清晰。
本文按时间的顺序写,把“我”和陈明的友谊因为小木船从破裂到和好写得又具体又有条理。
开篇点题让文章中心突出,主题鲜明。
运用各种描写方法让文章生动有趣。比如,文章写陈明送“我”小木船时抓住陈明的语言、动作和神态描写,突出了陈明向“我”道歉的诚恳。
写法借鉴
习作例文
“我”和陈明的矛盾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课文只用“转眼几个月过去了”一句话加以交代,你觉得课文有没有把事情写清楚?和同学交流。
课文把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都介绍得很清楚。“转眼几个月过去了”是一个过渡句,让我们知道了“我”和陈明的矛盾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把我们从“我”和陈明友谊破裂的阶段,过渡到准备和好的阶段,事情写得很清楚。
课文用“转眼几个月过去了”就让我们知道了这几个月的时间内“我”和陈明的友谊一直处在破裂的状态,做到了详略得当,所以课文把事情写得很清楚。
课后探究
下节课再见
四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