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守恒定律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 能够依据实验原理设计简单的实验装置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2. 能够利用质量守恒定律判断未知反应中物质的“角色 ”。 3. 能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认识化学反应,并运用质量守恒定律推测物质组成及构成。
课上学习任务
【学习任务一】改进实验,用碳酸钠与盐酸反应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画出装置图,评价其 优劣。 【小结】:设计实验,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思路。 从实验原理 从实验装置 【学习任务二】学以致用,探究镁在空气中燃烧前后质量为什么不相等 写出这个实验的 正确的质量守恒表达式并分析原因。
1
【学习任务三】学以致用,利用镁条燃烧反应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画出装置图,评价其 优劣。 【小结】设计实验,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注意事项: 【学习任务四】判断未知反应中物质的 ”角色 ” 一个密闭容器中加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 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 测得数据见 下表。则这个反应的反应物是 ,生成物是 ,x值是 ,反应中各物 质之间的质量比是 。 物质甲乙丙丁反应前质量8g35g5g8g反应后质量2gX5g42g
【小结】判断未知反应中物质的 ”角色 ”的方法 。 【学习任务五】推断葡萄糖的组成 (
在人体组织里,葡糖糖在酶的催化下可缓慢转变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放出能量。这个
酶
)过程可简单表示为: 葡萄糖 + 氧气 —一二氧化碳 + 水 由此请你判断: 葡萄糖中一定含有 元素,可能含有 元素。 【学习任务二】确定葡萄糖分子的构成 在人体组织里,葡糖糖在酶的催化下可缓慢转变成二氧化碳和水, 同时放出能量。这个过 程可简单表示为: 酶 由此请你确定葡萄糖分子的构成 【小结】: 。 【课堂小结】:
2(质量守恒定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 认识质量守恒定律,了解化学反应中反应物与生成物的总质量关系。 2. 对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的关键词能够理解分析。 3. 能从微观角度解释质量守恒的原因。
课上学习任务
【学习任务一】红磷在空气中燃烧前后物质的总质量是否相等
文字表达式
实验现象
反应前后总 质量的关系
【学习任务二】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是否相等
文字表达式
实验现象
反应前后总 质量的关系
【学习任务三】碳酸钠与盐酸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是否相等
文字表达式
实验现象
反应前后总 质量的关系
小结:“各物质”的含义是 。
1
【学习任务四】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的分析 1.写出反应前、反应后称量到的所有物质 2.消去两边没有参加反应且前后质量相等的物质 反应前称量的物质反应后称量的物质
3.写出最后得到的等式 。 小结:“参加”的含义是 。 一、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是: 质量守恒定律的适用范围是: 。 二、 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本质是: 。
推荐的学习资源
【延伸阅读资料------科学家的足迹】 1.1673 年,英国化学家波义耳利用天平做定量实验研究,将金属锡放在密闭容器里煅烧, 煅烧后他立即打开容器盖进行称量, 结果发现反应后固体重量增加了。由于他深受当时火 微粒说思想的束缚, 认为金属煅烧后重量的增加, 是由于火微粒(即“火素”)穿过器壁 与金属结合的结果。金属+火微粒=煅灰,因此他未能发现物质守恒定律。 2.1740 年,俄国科学家罗蒙诺索夫曾在密闭的玻璃瓶中进行过煅烧金属的实验, 反应 前后分别称量密闭容器和容器内的物质, 发现反应前后质量不变。经过反复的实验, 都得 到同样的结果,于是他认为在化学变化中物质的质量是守恒的,当时他称之为“物质不灭 定律 ”。但由于“物质不灭定律 ”缺乏丰富的实验根据, 特别是当时俄罗斯的科学还很落 后,西欧对沙俄的科学成果不重视, “物质不灭定律 ”没有得到广泛的传播。 3.1777 年法国的拉瓦锡也做了类似的实验,也得到同样的结论。拉瓦锡研究了氧化汞的 分解与合成中各物质之间量的变化, 他用 45 份重的氧化汞加热分解,得到的汞重恰好是 41.5 份,氧气重 3.5 份。拉瓦锡认为,在化学反应中,不仅物质的总质量在反应前后保 持个变, 而且物质中所含的元素的质量也保持不变。1789 年, 拉瓦锡在《化学概论》中第 一次用清晰的语言把质量守恒定律表达出来, 化学由此也进入定量化学(即近代化学) 时 期。因此称拉瓦锡是近代化学的奠基者,他当之无愧。 4.1908 年德国化学家朗道耳特及 1912 年英国化学家曼莱做了精确度极高的实验,所用 的容器和反应物质量为 1000 g 左右,反应前后质量之差小于 0.0001 g,质量的变化小于 一千万分之一。这个差别在实验误差范围之内,因此科学家一致承认了这一定律。 5.质量守恒定律的新发展——质能守恒定律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