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任务单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化学 年级 九年级 学期 秋季
课题 制取氧气(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 了解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主要方法和原理。 2. 体会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
课前学习任务
1. 查找工业制取氧气的相关资料。 2. 氧气的物理性质有哪些? 3.有哪些收集气体的方法?
课上学习任务
【学习任务一】工业制氧气 工业生产要考虑很多实际情况。 例如: 分离液态空气法是利用 的沸点比 的沸点低,先从液态空气中蒸 发出来。该过程发生了 变化。 【学习任务二】实验室制取氧气 (一)明确反应原理 药品: 色的 。 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二)选择实验装置 1.在发生装置中,使用了哪些仪器?试管口为什么要略向下倾斜? 2.可以用什么方法收集氧气?依据是什么? 3.下列是两套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氧气的装置。哪部分是气体发生装置?哪部分是气体收集 装置?请在下图标注。
4.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为什么要在试管口内放一团精花? (三)确定操作步骤 请认真观看视频,结合上面的装置图,归纳仪器的安装顺序、操作步骤以及其他注意事项并 说明理由。 1.仪器的安装顺序: 2.你发现的其他注意事项: ① ② ③ ④ ⑤ 3.操作步骤及有关问题 查:如何检验装置的气密性? 装:试管口为什么塞一团棉花?
定:铁夹夹持的位置? 点:为什么先预热再集中加热? 收:何时开始收集,为什么? 离:如何判断氧气是否集满? 熄:为何一定要是先“离 ”后“熄 ”的顺序?
推荐的学习资源
1. 纪录片《门捷列夫很忙》。学习任务单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化学 年级 九年级 学期 秋季
课题 制取氧气(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 了解实验室分解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主要方法和原理。 2. 认识催化剂和催化作用。 3. 认识分解反应。 4. 通过探究“分解过氧化氢制氧气的反应中二氧化锰的作用”体验探究过程,学习综合分析 实验现象并能从其中归纳结论的思维方法。
课前学习任务
1. 收集氧气可以使用什么方法? 2. 回顾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步骤。
课上学习任务
【学习任务一】依托过氧化氢分解,探究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 实验(1):在试管①中加入 5mL5%的过氧化氢溶液,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观察现象。。 说明: 补充实验:将过氧化氢溶液倒入试管中,连接带导管的胶塞,放置一段时间,再伸入带火星 的木条,观察现象。 说明: 实验(2): 另取 5mL5%的过氧化氢溶液于试管②中,并加入二氧化锰凝块,把带火星的木条 伸入试管,观察现象。 说明: 实验(3):取出试管②中的二氧化锰凝块,称其质量,观察其质量是否改变。
说明: 实验(4):将取出的二氧化锰凝块放入试管③中,重新加入过氧化氢溶液,并把带火星的木 条伸入试管,观察现象。待试管中又没有现象发生时,再重复上述操作,观察现象。第二环 节:探究二氧化锰在反应前后某些物理性质和某些化学性质的变化得出二氧化锰对过氧化氢 分解有催化作用的结论。 说明: 【学习任务二】催化剂和催化作用。 叫做催化剂,又叫触媒。 叫做催化作用。 除了二氧化锰,硫酸铜溶液等对过氧化氢分解也具有催化作用。 【学习任务三】明确分解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实验装置、实验步骤。 (一)明确反应原理 药品: 、 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二)选择实验装置 如果选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如何判断氧气是否集满? 如果选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如何验满? (三)确定实验步骤 请认真观看视频,结合上面的装置图,归纳仪器的安装顺序、操作步骤以及其他注意事项并 说明理由。 1.仪器的安装顺序: 2.操作步骤及有关问题 ①先连接仪器并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②装入药品,先加入少量 ,再加入 ; ③待导管口 的气泡冒出时开始收集。观察到集气瓶中的水被完全排出, 时证明氧气已经收集满。在水下盖上玻璃片儿拿出水槽,正放在桌面上。 【学习任务四】明确加热氯酸钾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实验装置、实验步骤。
(一)明确反应原理 药品: 、 。 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二)选择实验装置 为什么试管口不需要塞棉花? (三)确定实验步骤 请认真观看视频,结合上面的装置图,归纳仪器的安装顺序、操作步骤以及其他注意事项并 说明理由。 查: 装: 定: 点: 收: 离: 熄: 为什么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和加热氯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装置几乎相同? 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 、 、 【学习任务五】分解反应。 将 叫做分解反应。
推荐的学习资源
1. 纪录片《门捷列夫很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