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复习二(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 导学案
1.课题名称: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金属复习二(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
2.学习任务: (1)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对有关置换反应进行简单的判断。 (2)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3)能设计简单的方案,对废液进行处理,并实现回收再利用。 (4)学会分析金属与盐的混合溶液反应后的成分。 (5)掌握设计方案验证(比较)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方法。
3.学习准备: 准备一个笔记本、签字笔、铅笔、橡皮等学习工具。 边观看边做记录。
4.学习方式和环节: 观看视频课学习,适时控制播放,按老师指令完成相应的课上练习,学习环节主要有: 【任务一】鉴别铁质易拉罐和铝质易拉罐 【任务二】判断金属与酸、金属与盐溶液能否发生反应 【任务三】处理废液回收再利用 【任务四】分析金属与混合盐溶液反应后的成分 【任务五】设计实验验证金属活动性顺序
5.学习内容: 【资料】 1812 年瑞典化学家贝采里乌斯根据实验现象最先提出了金属活动性顺序。后来, 俄国 化学家贝开托夫在进行大量实验和系统研究之后形成了金属活动性顺序。金属活动性顺序大 体上是按照 298 K 时,金属单质在水溶液中失去电子形成低价离子时的标准电极电势顺序排 列的,因此金属活动性顺序规律的应用只适用于水溶液中,而不适用于其他非水体系。 【任务一】鉴别铁质易拉罐和铝质易拉罐 小明收集了两个大小、轻重和硬度均不同的易拉罐,如图所示。想知道 这两个易拉罐的材质,于是展开了以下探究。 [查阅资料]制造易拉罐的材料主要有两种:铝合金、铁合金。
[猜想]如图所示的易拉罐的材质主要是铁或者铝。 [进行实验]小明设计了三个实验方案,用于判断易拉罐的材质。 操作现象结论方 案 一分别用磁铁吸引两个易拉罐A 罐能被磁铁吸引; B 罐不能被磁铁吸 引。A 罐的材质主要是铁; B 罐的材质主要是铝。方 案 二将两个罐裁成条状打磨干净 放入试管中,加入等体积、 等浓度的盐酸A 罐的材质主要是铁; B 罐的材质主要是铝。方 案 三将两个罐裁成条状打磨干净 放入试管中,加入等体积、 等浓度的硫酸亚铁溶液A 罐的材质主要是铁; B 罐的材质主要是铝。
问题 1:方案二中依据什么实验现象可以得出结论? 问题 2:方案二中依据什么实验现象可以得出结论? 【任务二】判断金属与酸、金属与盐溶液能否发生反应 问题 1:用硫酸铜配制的农药波尔多液, 可以防治葡萄生长中的病害。不宜用铁制容器盛装 硫酸铜溶液的原因是什么? 问题 2:洁厕灵(有效成分为盐酸)和管道疏通剂(主要成分之一为铝粉) 不能混合使用的 原因是什么?
问题 3:进行如下微型实验,研究物质的性质。能产生气泡的是 ;有一只烧杯中 的物质不与稀盐酸反应,原因是什么? 【任务三】处理废液回收再利用 问题:某实验室的废液中含有 CuSO4、FeSO4 和 H2 SO4 ,请设计一个工艺流程,从废液中回 收硫酸亚铁溶液和铜(要求:为保证反应充分,每一步所加的药品均需过量)。 【任务四】分析金属与盐的混合溶液反应后的成分 向 AgNO3 、Cu(NO3)2 的混有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 Fe,充分反应后过滤, 得到滤液和 滤渣。 问题 1:滤渣的成分是否可能为 Ag 和 Fe 的混合物?为什么? 问题 2:请你分析滤渣的成分有哪几种可能?
【任务五】设计实验验证金属活动性顺序 问题 1:设计实验方案验证 Cu 、Ag 的金属活动性顺序。 问题 2:设计实验方案验证 Fe、Cu 、Ag 的金属活动性顺序。金属复习三(金属资源的利用与保护)导学案
1.课题名称: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金属复习三(金属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2.学习任务: (1)知道铁矿石中的铁可以被一氧化碳还原出来。 (2)了解金属的锈蚀与防护。 (3)学会利用控制变量的思想分析、设计对比实验
3.学习准备: 准备一个笔记本、签字笔、铅笔、橡皮等学习工具。 边观看边做记录。
4.学习方式和环节: 观看视频课学习,适时控制播放,按老师指令完成相应的课上练习,学习环节主要有: 【任务一】回顾炼铁原理 【任务二】分析现代炼铁的工艺流程 【任务三】回顾探究铁制品锈蚀的条件的实验 【任务四】揭秘“暖贴”
5.学习内容: 【任务一】回顾炼铁原理 阅读资料: 工业炼铁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所用的设备叫高炉,使用的原 料有空气、 铁矿石、石灰石和焦炭。在高炉内发生的反应主要分三 部分, 一部分是制备还原剂的过程, 一部分是冶铁的主要原理,还 有一部分是除去杂质,形成炉渣的过程。这样冶炼出的铁不纯,含 有少量的杂质,因此被称为生铁。右图是炼铁高炉及炉内化学反应 过程示意图,将原料铁矿石、焦炭和石灰石按一定比例分层加入高 炉(炼铁炉)中,被热风炉加热过的大量富氧空气从进风口吹入高 炉, 使焦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再被上层炽热的焦炭反应还原成一氧化碳, 一氧化 碳与炉顶加入并不断下降的铁矿石发生反应, 其中铁的氧化物逐步被还原成液态的铁, 俗称
铁水。被还原出来的液态铁积累到一定程度后, 由炉底放出。炼铁时加入的石灰石起造渣作 用, 目的是使铁矿石中熔点很高的脉石(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 与石灰石反应, 生成浮于铁 水之上的硅酸钙等,形成炉渣而与铁水分离。 问题 1:工业炼铁的主要原理是什么?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问题 2:下图是在实验室中模拟工业炼铁的装置示意图,在模拟工业炼铁的过程中发生了哪 些化学反应?实验中会有哪些明显的现象?装置 B、装置 C 的作用分别是什么? 【任务二】分析现代炼铁的工艺流程 下图为现代的一种竖炉冶铁工艺流程,请根据流程图思考下列问题: 问题 1:在还原反应室、燃烧室中分别发生了哪些反应? 问题 2:燃烧室、催化反应室的作用分别是什么?
【任务三】回顾探究铁制品锈蚀的条件的实验 实验内容 实验Ⅰ . 试管中放入一根铁 钉,加入少量蒸馏水使铁钉 的一部分浸在水中。实验Ⅱ . 试管中放入一根铁 钉,加入经煮沸并迅速冷却 的蒸馏水浸没铁钉,再注入 植物油,在水面上形成油层。实验Ⅲ . 试管中加入少量氯 化钙(氯化钙可吸收空气中 的水蒸气),放入一根铁钉, 塞紧试管口。
问题 1:请分析实验中的变量,用“√”“×”的方式填写在下表中。 实验Ⅰ实验Ⅱ实验Ⅲ氧气水
问题 2:依据什么实验现象可以得出结论,铁制品锈蚀需要氧气参与?依据什么实验现象可 以得出结论,铁制品锈蚀需要水参与? 问题 3:防止铁制品锈蚀的原理是什么? 防止铁制品锈蚀的常用方法有哪些? 除去铁制品表 面的铁锈的常用方法有哪些?
【任务四】揭秘“ 暖贴” [查阅资料]① “暖贴” 的发热材料主要有铁粉、活性炭、食盐、水等物质, 蛭石是”暖贴” 中的 保温材料。 ② 海洋中的船舶上的铁制品比在江河中的更易锈蚀;炒菜的铁锅如果没有及时 清洗干净,很容易锈蚀;生铁比纯铁更易锈蚀。 [提出问题]发热材料中各主要物质起到了什么作用? [猜想与假设]Ⅰ铁粉生锈,发生氧化反应,放出热量。 Ⅱ.活性炭的作用 。 III.食盐的作用 。 [设计实验方案验证猜想Ⅱ 、 III] 供选择的药品及用量:铁粉(1 g)、活性炭粉(0.2 g)、氯化钠(0.1 g)、水(5 g)。金属复习一(金属的性质和用途) 导学案
1.课题名称: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金属复习一(金属的性质和用途)
2.学习任务: (1)认识常见金属的主要性质和用途。 (2)理解研究一类物质时我们要从相似性和差异性去认识,学会归纳金属这一类物质的共 性,对比不同金属的差异性。
3.学习准备: 准备一个笔记本、签字笔、铅笔、橡皮等学习工具。边观看边做记录。
4.学习方式和环节: 观看视频课学习,适时控制播放,按老师指令完成相应的课上练习,学习环节主要有: 【任务一】揭秘假黄金 【任务二】梳理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任务三】梳理金属与酸(盐酸或稀硫酸)的反应 【任务四】梳理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 【任务五】分析金属的物理性质与用途
5.学习内容: 【任务一】揭秘假黄金 资料: 1.将赤铜矿(主要成分 Cu2O)、炉甘石(主要成分 ZnCO3)和过量的焦炭混合后, 在高温条件下 充分反应, 可制得金光闪闪的“假黄金”。 2.ZnCO3 在高温条件下可分解成金属氧化物和二氧化碳;在高温条件下碳可与金属活动顺序 中铝以后的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金属单质和二氧化碳;在高温条件下碳与二氧化碳反应生 成一氧化碳。 问题 1:炼制假黄金的过程可能发生了哪些化学反应? 问题 2:假黄金的成分可能是什么? 为什么假黄金在外观上可以以假乱真?
问题 3:如何用物理方法鉴别假黄金和真黄金? 问题 4:如何用化学方法鉴别假黄金和真黄金? 操作现象结论依据方案一方案二方案三
【任务二】梳理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问题 1:写出学过的金属与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描述相应的实验现象。 问题 2:比较分析 Mg 、Al 、Fe 、Cu 与氧气反应的不同点(差异性) 。 【任务三】梳理金属与酸(盐酸或稀硫酸)的反应 问题 1:写出学过的金属与酸(盐酸或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描述相应的实验现象。 问题 2:比较分析 Mg 、Zn、Fe 与酸(盐酸或稀硫酸)反应的不同点(差异性)。
【任务四】梳理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 问题 1:写出学过的金属与盐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描述相应的实验现象。 问题 2:金属与盐溶液反应有什么规律? 【任务五】分析金属的物理性质与用途 问题 1:在我们家里,哪里用到了金属材料? 主要应用了金属的什么性质? 金属及金属的用途金属的性质黄金做首饰具有金属光泽铜制导线铁制炊具铝制作铝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