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探究易错点专题复习 学习任务单(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科学探究易错点专题复习 学习任务单(无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93.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3-11-15 08:10:3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科学探究易错点专题复习 导学案
【学习目标】
1 .利用控制变量法分析单一因素和多因素影响的对比实验,形成有序性思维。 2 .总结出对比实验方案中实验目的、实验结论和原因解释的一般性答题技巧。
【任务一】对变型实验进行解释说明
例 1 探究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
实验 1 实验 2
(1)实验 1 的目的是探究 对碳酸钠溶解性的影响。
(2)实验 2 可获得的结论是 。
练习 1:探究二氧化锰的聚集状态是否影响其催化效果?
将质量相同但聚集状态不同的二氧化锰分别加入到 5 mL 5% 的过氧化氢溶液中, 测试结果
如下:
二氧化锰的状态 操作情况 观察结果
粉末状 混合不振荡 剧烈反应, 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块状 反应较慢,火星红亮但木条未复燃
由上述实验得到的结论是 。
例 2 用下图所示实验验证可燃物燃烧的条件。
(1)设计 B 、D 的目的是 。 (2)能验证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的现象是 。
(3)A~D 中,可不做的实验是 (填序号)。
例 3 依据下图进行实验(夹持仪器略去)。实验过程:①通入N2 ,点燃酒精灯, 一段时间
后, a、b 中均无明显现象;②熄灭酒精灯,立即改通O2 ,a 中无明显现象,b 中红磷燃烧。
(1)实验过程②中,对比 a 、b 中的实验现象, 可知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 。
(2)实验过程中, 能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的实验是 。
练习 2 为研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适宜条件,进行如下实验。
(1)实验甲与 对照,是为了研究固体反应物颗粒大小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2)上述实验中,另一个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是 。
小结: 基本实验中的控制变量主要是教材原型实验的再现、变型 > 情境比较熟悉, 变量比较清晰 > 难点是依据调问规范作答 目的 —— 行为动词(探究、研究) + 是否+结论 结论 —— 控制条件下(具体到什么条件)+ 研究的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关系 操作 —— 控制变量的具体方法(同时、同浓度……) 现象 —— 因变量的表现(由自变量推导而出,具体化)
【任务二】分析科学探究中的易错点
例 4 高锰酸钾在生产、生活中有广泛应用。实验小组对高锰酸钾的某些性质进行研究。 探究腐蚀性
【查阅资料】KMnO4 溶液呈中性、有腐蚀性。
【进行实验】
实验 1:将新鲜鸡皮在不同浓度的 KMnO4 溶液中浸泡相同时间,现象如下表。
KMnO4 溶液浓度 0.002% 0.01% 0.1% 1%
鸡皮的变化 无明显变化 边缘部分变为棕黄色 全部变为棕色 全部变为黑色
实验 2:将铜片分别浸泡在 4 种溶液中进行实验, 所得数据如下表。
编号 ① ② ③ ④
实验
铜片 质量/g 实验前 0.54 0.54 0.54 0.54
18 小时后 0.54 0.52 0.54 0.43
【解释与结论】
(1)实验 1 的目的是 。
(2)实验 2 中,通过对比②和④,得出的结论是 。
(3)实验 2 中,欲得出“KMnO4 和硫酸共同作用对铜才有腐蚀性”的结论, 需要对比 (填编号)。
例 5 某兴趣小组同学进行溶液的导电性实验研究。
【查阅资料】
(1)溶液的导电性是指溶液传导电流的能力。 溶液导电是因为溶液中存在大量自由移动的 离子
(2)利用图 A 所示的装置试验溶液的导电性,灯泡越亮,表示溶液的导电性越强。
(3)溶液的导电性也可以用电导率仪(如图 B)测定出的电导率数值大小进行衡量。电导 率数值越大,溶液的导电性越强。
【提出问题 1】溶液是否都能导电?
【进行实验 1】25℃时, 用图 A 装置进行如下三个实验。
实验编 号 液体 现象 实验结论与解释
1- 1 100mL 水 灯 泡 不 亮 水不导电
1-2 100mL 10% 的 硝酸钾溶液 灯泡亮 硝酸钾溶液能导 电 溶解在水中的硝酸钾能够解 离出自由移动的 k+和 NO3-
1-3 100mL 10% 的 蔗糖溶液 灯 泡 不 亮 蔗糖溶液不导电 溶解在水中的蔗糖不能解离 出自由移动,仍以蔗糖分子 形式存在
【提出问题 2】溶液的导电性是否受溶液浓度和温度的影响?
【进行实验 2- 1】30℃时, 测定不同浓度氯化钠溶液的电导率, 将数据记录下表。
氯化钠溶液浓度(%) 1.4 2.8 4.2 5.6 7.0
电导率值(S/m) 2.000 3.219 4.533 5.800 7.133
【进行实验2-2】
【解释与结论】
(1)实验1- 1的目的是 。 (2)通过实验1-2和实验1-3的对比, 说明 对溶液的导电性有影响。
(3)实验2- 1中,溶解在水中的氯化钠解离出的离子是 和 ,分析实验数据, 能够得出的结论是 。
(4)根据实验 2-2,不能够得出“对于氯化钠溶液来说,温度越高,溶液的导电性越强” 原因是 。 【反思与交流】
(5)完成实验1-3 后,有同学认为没有必要做实验 1- 1,理由是 。
练习 3 实验课上,同学们利用澄清石灰水检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实验中发现各组石灰水浑
浊程度存在较大差异,于是设计实验探究影响石灰水浑浊程度的因素。 【进行实验】装置图如下所示。
实验 1:取饱和澄清石灰水进行实验。
实验序号 1- 1 1-2 1-3 1-4
饱和澄清石灰水体积/mL 2.0 1.5 1.0 0.5
缓慢通入 2L 空气后的浑浊程度 不明显 明显 非常明显 明显
实验 2:利用向饱和石灰水中添加蒸馏水来调节石灰水浓度进行实验(溶液浓度变化引起 的溶液密度变化忽略不计)。
实验序号 2- 1 2-2 2-3 2-4
饱和澄清石灰水体积/mL 2.0 1.5 1.0 0.5
加入蒸馏水体积/mL 0 a b c
缓慢通入 3L 空气后的浑浊程度 非常明显 明显 不明显 无现象
【解释与结论】
(1)小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实验 1 的目的为 。
(3)实验 2 中 a、b、c 三处数据,设计合理的是 。
A .0.5 0.5 0.5 B.0.5 1.01.5
C. 1.01.5 2.0 D.1.0 2.0 3.0
(4)实验 2 的结论是 。
【反思与评价】
(5)通过对比实验 1- 1 和 2- 1,可得出影响石灰水浑浊程度的另一因素是 ,理由
是 。
我的收获: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