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控制变量有关的科学探究 学习任务单(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与控制变量有关的科学探究 学习任务单(无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6.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3-11-15 08:13: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与控制变量有关的科学探究 导学案
1.课题名称: 与控制变量有关的科学探究
2.学习任务: (1)认识控制变量在科学探究中的应用。 (2)初步学会利用控制变量分析某些基本实验和科学探究。 (3)初步学会分析、解答科学探究题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
3.学习准备: 准备一个笔记本、签字笔、铅笔、橡皮等学习工具。 边观看边做记录。
4.学习方式和环节: 观看视频课学习,适时控制播放,按老师指令完成相应的课上练习,学习环节主要有: 【任务一】回顾科学探究活动 【任务二】探究铜生锈的条件 【任务三】解决问题
5.学习内容: 【任务一】回顾科学探究活动 思考:化学中的科学探究活动涉及哪些步骤或环节? 1.探究分解过氧化氢制氧气的反应中二氧化锰的作用 (1)在试管中加入 5 mL 5%过氧化氢溶液,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观察现象。 (2)向上述试管中加入少量二氧化锰,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观察现象。 分析:这个实验研究的因素是什么?
2. 探究铁制品锈蚀的条件 思考:依据哪些实验现象可以得出结论铁制品锈蚀需要氧气参与? 依据哪些实验现象可以得 出结论铁制品锈蚀需要水参与? 分析:实验 1 和实验 2 对比,研究的因素是什么?控制哪些变量或者因素相同? 分析:实验 1 和实验 3 对比,研究的因素是什么?控制哪些变量或者因素相同? 【任务二】探究铜生锈的条件 某些铜制品在空气中久置, 表面会生成绿色的铜锈, 其主要成分为碱式碳酸铜, 化学式 为 Cu2 (OH)2 CO3。 【提出问题】铜生锈与哪些物质有关? 【猜想与假设】根据铜锈的组成推测,铜生锈可能与 CO2 、H2O 和 O2 有关。 【制定计划】设计实验方案验证猜想与假设。 思考:依据哪些实验现象可以得出哪些结论呢?
【任务三】解决问题 食品工业中碘化钾(KI)可用作营养增补剂。碘化钾是白色固体,在空气中久置会 “泛黄”变质。某实验小组对碘化钾变质的条件进行探究。 【猜想与假设】常温下, KI 固体“泛黄”变质可能与 O2 、CO2 和水蒸气有关。 【查阅资料】常温下,亚硫酸钠(Na2 SO3 )可与 O2 发生化合反应。 【进行实验】 通过控制与 KI 接触的物质,利用下图装置(KI 为 1 g,试管容积为 20 mL) 分别进行下列 5 个实验,放置相同时间。 装置编号主要实验操作固体颜色1先充满用 NaOH 浓溶液洗涤过的空气, 再加入 2 mL 浓硫酸无明显变化2加入 2 mL NaOH 浓溶液无明显变化3先加入 2 mL 浓硫酸, 再通入约 4 mL CO2无明显变化4先加入 4 mL 饱和 Na2 SO3 溶液, 再充满 CO2无明显变化 5先加入 2 mL 蒸馏水, 再通入约 4 mL CO2固体泛黄
【解释与结论】 (1)实验 1 的目的是 。 (2)由实验得出“KI 变质一定与 CO2 有关” 的结论,依据的两个实验是 (填编号)。 (3)由实验推知, KI“泛黄”变质的条件是 。 【反思与评价】 (4)在猜想与假设时,同学们认为 KI 固体“泛黄”变质与 N2 无关,其理由是 。
同学们应用数字化实验探究外界条件对双氧水分解速率的影响。 实验装置如下:
抽滤瓶 数字采集系统
【进行实验】 序号主要实验步骤装置内压强— 时间图像 实验 1① 1 号抽滤瓶中不加任何试剂, 2 号抽滤瓶中加入 0.2 gMnO2 粉末, 3 号抽滤瓶中加入 0.2 gFeCl3 粉末。 ② 用三支分液漏斗分别加入 15 mL 4%的 H2 O2 溶液。 实验 2① 三个抽滤瓶中分别加入 0.2 g FeCl3 粉末。 ② 分别用 1 号分液漏斗加入 15 mL 2%的 H2 O2 溶液;用 2 号分液漏斗加入 15 mL 4%的 H2O2 溶液;用 3 号分液漏斗加入 15 mL 6%的 H2O2 溶液。 实验 3 ① 三个抽滤瓶中分别加入 0.2 g FeCl3 粉末, 分别放入装有 10 ℃ 、20 ℃ 、40 ℃水的 水槽中。 ② 用三支分液漏斗分别加入 15 mL 4%的 H2 O2 溶液。
【解释与结论】 (1)得到“不同催化剂的催化效果不同” 的结论,依据是 。 (2)通过上述实验得到:影响该反应速率的外界因素有 。 【反思与评价】 (3)经过多次实验,有的同学对比实验 1 的 3 号瓶、实验 2 的 2 号瓶中同为 40 s 时的 气体压强,发现存在较大的差异,可能的原因是 。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