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三顾茅庐》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24《三顾茅庐》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9.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1-15 08:55:46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三顾茅庐》的情节设计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梳理小说情节,品读人物形象,体会作者别具匠心的情节设计。 2.拓展资料,感受小说中表现的礼贤下士、尊重人才的传统文化魅力。 教学重点:梳理小说情节,感受情节的独特设计对刻画人物的作用。 教学难点:品读细节,体会作者别具匠心的情节设计。
教学过程
时间 教 学 环 节 主要师生活动
2 分 一 、 设 置 情 境 、 导 入 新 课 提起《三国演义》,相信大家都不陌生。《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章回 体长篇历史小说,以东汉末年到西晋建立期间的社会历史为背景,着重叙述 魏、蜀、吴三国的兴衰过程,塑造了数以百计的人物形象。其中,运筹帷幄、 神机妙算的诸葛亮是很多人心中崇拜的偶像。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 辅佐自己成就蜀汉大业的故事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佳话。“三顾茅庐 ”在《三 国志·蜀书·诸葛亮传》中只有寥寥数语:“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 而在小说《三国演义》中却演绎出如此生动曲折的故事来。罗贯中是怎样叙
写这个精彩的故事呢?让我们打开课本,一起来品读《三顾茅庐》。
4 分 二 、 浏 览 全 文 , 理 清 情 节 活动任务一: 以小标题形式概述故事情节 【角度:主要人物、主要情节,可尝试仿照章回体小说的回目】 课文节选的是“三顾茅庐 ”的精彩片段,刘备第三次拜访诸葛亮,终于 得见真人。请同学们快速浏览全文,用小标题的形式概述故事情节。我们可 以尝试仿照章回体小说的回目,想一想有几个主要情节?主要人物是谁?
书中示例: 第三十五回 第三十六回 第三十七回 第三十八回 第三十九回 玄德南漳逢隐沦 玄德用计袭樊城 司马徽再荐名士 定三分隆中决策 荆州城公子三求计 单福新野遇英主 元直走马荐诸葛 刘玄德三顾草庐 战长江孙氏报仇 博望坡军师初用兵
学生示例: 三访孔明玄德示诚 毕恭毕敬玄德侍立 玄德求教济世之道 泪沾袍袖玄德诚邀 解说: 两次不遇关张质疑 半睡半醒孔明出迎 孔明详解隆中对策 盛情难却孔明出山
刘备两次拜访孔明都没有见到,打算三顾茅庐以表诚意。关羽和张飞二 人质疑诸葛亮的才能,想要阻止刘备前往,但刘备执意访诸葛。 一路上刘备言行守礼,以示敬意。到庄上,诸葛亮虽在家,却昼寝未醒。 刘备毕恭毕敬,拱立阶下。诸葛亮翻身又睡,刘备耐心等待。诸葛亮醒来更 衣,与刘备相见。 叙礼毕,二人密谈。刘备请教诸葛亮济世之道,诸葛亮分析了天下形势, 给刘备制定了战略方针和立国计划。 刘备茅塞顿开,顿首拜谢。诚邀诸葛亮出山相助,泪沾袍袖,诸葛亮见 刘备诚心诚意,感恩于三顾之恩,嘱咐家事,与刘备上路。
12 分 三 、 品 读 细 节 , 体 会 情 节 设 计 之 妙 活动任务二:圈点勾画、品读细节,体会情节设计之妙。 1.结合文本,给《三顾茅庐》配张插图,你会怎样设计? 【设计意图:突显精彩情节、主要人物、人物形象的主要特征】 如果要给课文《三顾茅庐》配一张插图,你会怎样设计呢?想一想,我 们可以从哪些方面来设计呢?说一说你的设计依据吧。 首先,插图应该反映课文中的主要情节。 其次,插图中要能体现主要人物。 此外,插图还要能够突显人物的主要特征。 基于以上几点要求,请同学们品读文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动作、外貌 等细节描写,感受人物形象,解说你设计的插图。 我们来看看这位同学的设计。 示例一:至诚寻访图 插图描绘诸葛亮在草堂上昼寝未醒,刘备拱立阶下。草堂环境要朴素清 幽,可以画几株竹子或松柏,或篱笆边画点菊花点缀。 这幅插图重在体现刘备对诸葛亮的尊敬,课文通过很多细节表现了刘备 请诸葛亮出山的诚心诚意,从而刻画刘备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形象。 从动作描写看出: “ 离草庐半里之外,玄德便下马步行。”这是对诸葛亮表示极大地尊敬。 玄德遇见诸葛均,“忙施礼 ” “吩咐关、张二人,只在门首等着。玄德徐步而入,见先生仰卧于草堂 几席之上。玄德拱立阶下。” 刘备的动作轻而恭敬,生怕人多嘈杂打扰诸葛亮休息,也怕张飞鲁莽的 行为和不敬的语言坏了大事。亲自恭候更能让诸葛亮体会到他的诚心。 见到诸葛亮时刘备行下拜之礼,听完“ 隆中对 ”刘备“避席拱手谢曰 ” “顿首拜谢 ”,见诸葛亮不肯出山相助,刘备竟“泪沾袍袖,衣襟尽湿 ”,这 些细致的动作描写,表达了刘备的心情——对贤人的渴求和诚恳。 从语言描写看出: 当刘备得知诸葛亮在草堂上昼寝未醒时,吩咐童子“且休通报 ”;诸葛亮
翻身又睡,童子欲报,刘备又说:“切勿惊动。”与诸葛亮相见后,刘备说“ 已 书贱名于文几 ”“望先生不弃鄙贱,曲赐教诲 ”“开备愚鲁而赐教 ”“备不量力, 欲伸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迄无所就。惟先生开其愚而拯其厄,实为万 幸!”“备虽名微德薄,愿先生不弃鄙贱,出山相助。备当拱听明诲。”刘备谦 虚的态度可以看出他对诸葛亮的敬重,对人才的渴求。 我很欣赏这位同学,他抓住了文中富有表现力的细节描写,品读人物形 象,重点体现主要人物刘备对诸葛亮的至诚至敬,求贤若渴的态度。而且他 还在插图中特别添加了“竹 ”“菊 ”“松柏 ”等富有文化内涵的传统意象,来 烘托茅庐主人诸葛亮“宁静致远、淡泊名利、与世无争 ”的形象。大家是否 关注到文中还有两个人物,虽着墨不多,但不容忽视。那就是关羽和张飞。 关张二人对刘备三顾茅庐表示不满,关羽说:“兄长两次亲往拜谒,其礼太过 矣。”张飞说:“他如不来,我只用一条麻绳缚将来!”见刘备拱立阶下多时, 张飞大怒,说:“等我去屋后放一把火,看他起不起!”这里以关羽的直爽和 张飞的鲁莽有力地衬托出刘备竭诚求贤的精神。所以,我们是不是可以在插 图中添加上张飞和关羽二人在门口窃窃私语,这样更能突显刘备的诚意呢? 示例二:隆中密谈图(隆中对) 插图描绘诸葛亮与刘备在隆中密谈的情景。诸葛亮指点西川五十四州地 图,运筹帷幄,侃侃而谈;刘备洗耳恭听,佩服之至。 这位同学在插图中表现了“ 隆中对 ”这一重要情节,因为“隆中对 ”在 《三国演义》整个故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此后的情节基本上是对“ 隆 中对 ”策略的逐步实施,奠定了三分天下的格局。诸葛亮对天下大势的分析, 是诸葛亮雄才大略的集中体现。 在这一段对话中,诸葛亮透彻地分析了当时的形势,给刘备确定了战略 方针和立国计划。其中,军事、政治、外交无所不包。他指出:“将军欲成霸 业,北让曹操占天时,南让孙权占地利,将军可占人和。先取荆州为家,后 取西川建基业,以成鼎足之势,然后可图中原也。”曹操已经得人得势,暂时 不能“与争锋 ”;孙权“ 国险而民附 ”,“可用为援而不可图之 ”;荆州和益州 的统治者昏庸而不得人心,可以取为根据地。等“天下有变 ”,再两路出兵, 才可以一举成功。从中,可见诸葛亮对天下局势的洞察力、运筹帷幄的战略
眼光,他才华卓越、智慧超群。 不是诸葛亮这样的奇才,配不上刘备的“三顾茅庐 ”;没有刘备那种求贤 若渴的诚心,也不可能感动诸葛亮出山。这两幅插图分别展现了《三顾茅庐》 中的核心人物和主要情节。 2.补充介绍《三顾茅庐》前两次拜访诸葛亮的内容,思考诸葛亮作为三 顾茅庐的核心人物,作者为什么这样安排他出场? 诸葛亮作为《三国演义》的灵魂人物,他的出场自然应是异常隆重的, 是值得浓墨重彩大书特书的。“三顾茅庐 ”是他正式出场的过程,也是罗贯中 精心创作出来的故事情节。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安排他出场?你觉得作者的精 心设计之处在哪里? “三顾茅庐 ”前后情节设置
第三十五回 第三十六回 第三十七回 第三十八回 第三十九回 前情回顾: 玄德南漳逢隐沦 玄德用计袭樊城 司马徽再荐名士 定三分隆中决策 荆州城公子三求计 单福新野遇英主 元直走马荐诸葛 刘玄德三顾草庐 战长江孙氏报仇 博望坡军师初用兵
徐庶临别荐诸葛“此人有经天纬地之才,盖天下第一人也。” 司马徽再荐诸葛“伏龙、凤雏,两人得一,可安天下。” 刘备一顾茅庐,闻农夫荷锄而歌,遥望隆中清景异常。访孔明不遇,归 途误认友人崔州平。 天寒地冻,二顾茅庐。闻酒店歌声,误认友人石广元、孟公威;至庄上, 见门上大书一联:“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听吟咏之声,误认孔明之弟 诸葛均;访孔明不遇,修书一封表来意,欲归误认孔明岳父黄承彦。 又早新春,斋戒沐浴,三顾茅庐。拱立阶下,静待梦醒。孔明更衣相见, 刘备求教济世之道,孔明谦逊不语;刘备再示诚意,孔明详解隆中对策;刘 备诚邀孔明出山相助,孔明婉言谢绝;刘备泪沾袍袖, 以苍生为念,孔明嘱 咐家人,遂以出山。 同学们梳理完 “三顾茅庐 ”前后的情节,一定对作者的“精心设计 ”有
了新的发现。 情节设计的妙处: (1) 曲折跌宕,同中有异。 作者为了使这个“三国中第一妙人 ”一出场便有声有色,卓然鹤立,设 下了一个又一个悬念,制造了一起又一起误会,使得刘备访贤屡遭阻碍,备受 艰难,推动情节发展,引人入胜。 (2)虚实相生, 以宾托主。 “三顾茅庐 ”直到最后孔明才出现,但前面的诸多情节又能感觉到孔明 处处都在。实写徐庶、司马徽的举荐,虚写孔明的绝世才华;实写刘备求贤 若渴的诚心,虚写孔明的雄才大略;实写农夫、崔州平诸友等一系列人物的 不俗,虚写孔明儒雅脱俗。最后孔明出场,由虚写转为实写,直接描写孔明的 儒雅风范和非凡的战略眼光。关张二人的表现有力地衬托出刘备求贤若渴的 精神,进而衬托诸葛亮的旷世奇才。 (3)细处见真,微墨传神。 作者善于运用生动、丰富、富有表现力的细节刻画人物,除了语言、动 作等细节描写之外,还有一些独特的细节微墨传神。 如刘备二顾茅庐,来到草堂前,第一眼看到的是一幅门联 :“淡泊以明志, 宁静而致远 ”。这是一个很有表现力的细节。言为心声, 门联显志,它足以 透露出屋中主人那种与世无争、恬淡超脱的心境和志趣。 再如,一顾茅庐,刘备看到的隆中幽雅、宁静的环境正好衬托出诸葛亮 作为隐士的超然于世外、高雅的情操。 二顾茅庐,正值“朔风凛凛,瑞雪霏霏; 山如玉簇,林似银妆 ”的严寒 天气。这种恶劣天气的描写渲染了刘备无限怅惘的心情,也显示了他礼贤下 士的诚意。 可见,作者在情节的设计上独具匠心。
5 分 四 、 论 辩 争 鸣 , 活动任务三:论辩与争鸣 三顾茅庐,关羽和张飞对诸葛亮很不满。关羽说:“想诸葛亮有虚名而无 实学,故避而不敢见。”张飞说:“量此村夫,何足为大贤!”刘备三顾茅庐, 诸葛亮是不是故意避而不见?诸葛亮是真正的隐士吗?你怎么看待他的入
感 受 传 统 文 化 魅 力 世? 诸葛亮的才学与智谋在徐庶与司马徽的口中赞过,在农夫的歌里唱过, 在隆中对里展现过。他表面上是农夫,实际上是隐于农夫的高人。他之所以 隐居,只是在等待最好的时机。“专待春雷惊梦回,一声长啸分天下。”充分 显示了诸葛亮的入世情怀、救世热情。刘备以皇叔之尊频频往顾的过程, 也 正是诸葛亮对他进行认真考验,不断认识的过程。诸葛亮避而不见的目的是 为了考验刘备是否仅仅徒有礼之形式,是否对自己足够诚恳。这体现了诸葛 亮傲岸高逸、不肯轻就于人的隐士之风,又十分含蓄地暗示出他择主而事、 待时而飞的极其审慎的入世态度。诸葛亮出山时对自己功成名就后再度归隐 的打算,其实是作者借此表现诸葛亮满怀救民于水火的志向,却丝毫不为个 人名利计较的高尚情操。 正如诸葛亮在《出师表》中所说: “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 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 许先帝以驱驰。 ” 三顾茅庐的故事表现了儒家大力倡导和追求的理想:“君使臣以礼,臣事 君以忠。”真正贤明的君主应当是礼贤下士、尊重人才的。这个故事也寄寓了 古代知识分子的理想和愿望:希望自己能够像诸葛亮那样得君行道,建功立 业,青史留名。
2 分 五 、 课 堂 小 结 , 布 置 作 业 金圣叹说:“ 文章之妙无过曲折 。”罗贯中运用一支妙笔描绘了“三顾 茅庐 ”的精彩情节,极尽曲折之妙。他通过衬托和对比的手法突出了刘备对 诸葛亮的渴求和诚意。三顾茅庐在整部小说的情节上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 刘备逆袭的一系列传奇佳话,三分天下格局的奠定,诸葛亮忠心刘氏父子的 知恩图报,都源自三顾茅庐这个没有刀光剑影,看似平平常常的草庐相见, 波澜不惊中,一个新的时代正悄无声息地大踏步走来。 希望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能够打开一扇窗,在课外继续阅读《三 国演义》,关注到更多情节中的精彩之处,去领略那个风云变幻的时代中各路 英雄的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