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16《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7.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1-15 09:04: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我的叔叔于勒》的主旨探究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通过朗读重点语句、改写情节、分析于勒的形象和情节结局等,多角度理解小说主 题,学习解读小说主题的方法。 2.通过分析小说“我 ”的言行,理解作者对善良人性的呼唤,并获得人生启迪。 教学重点: 通过朗读重点语句、改写情节、分析于勒的形象和情节结局等,多角度理解小说主题, 学习解读小说主题的方法。 教学难点: 通过朗读重点语句、改写情节、分析于勒的形象和情节结局等,多角度理解小说主题, 学习解读小说主题的方法。
教学过程
时间 教 学 环 节 主要师生活动
1 分 钟 一 、 导 入 新 课 同学们好,19 世纪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左拉说:“(莫泊桑的作品)无 不丰富多彩,无不精湛绝妙,令人叹为观止;每一篇都是一出小小的戏剧, 打开一扇令人顿觉醒豁的生活的窗口。读他的作品的时候,可以是笑或是哭, 但永远是发人深思的。 ” 前两节课学习莫泊桑的小说《我的叔叔于勒》,我们初步感知了莫泊桑小 说的精湛绝妙、丰富多彩。这节课,我们就来看看他的小说给我们打开了一 扇怎样的窗口,带给我们怎样的深思,一起来探究《我的叔叔于勒》的主题。
4 分 钟 二 、 探 活动一:改写情节 我们知道小说结局是菲利普夫妇发现船上卖牡蛎的是于勒后就 躲着他。同学们想象一下,假如菲利普夫妇在船上发现的是已经成为百万富
究 主 题 一 翁的于勒,他们会有怎样的表现呢?请你写一个 100 字左右的小片段,并说 说你这么写的原因。(请你按下暂停键,在任务单上写下你的设想。) 好,下面我们来看一位同学写的: 父亲认出了被人簇拥着的是发了财的弟弟于勒,于是,挥着手,大声喊 着:“弟弟,于勒弟弟,我是你哥哥,你总算回来了!”父亲急忙扒开人群, 走近于勒叔叔,伸出双手紧紧拥抱住叔叔,然后拉着叔叔的手说:“有办法的 于勒,你终于回来了,太好了,我们的生活能得到改善了。”母亲面带笑容, 热情地说到:“好心的于勒弟弟,你可一定要和我们住在一起呀!你要买别墅, 我们可以带你去看,有个地方的别墅特别豪华,非常适合你这样有身份的人 住。” 同学们,这位同学写得怎么样?是不是写得很形象?细心的你肯定发现 了,这位同学从语言、动作、神态等方面描写了“我 ”父母的表现,把“我 ” 父母高兴的心情写出来了。下面我们来看看这位同学这么创作的原因。 从文章来看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态度是随着于勒的钱变化的,于勒有钱 了,他们对于勒的称呼一定是正直的、善良的、有办法的等赞美的话,在他 有钱时就盼望,没钱时就躲着,所以我想他们看见发财的于勒时,态度一定 是亲密的,热情的,并且他们说的话和他们最初的一些计划、想法联系起来, 所以我就这么描写,与前文作者刻画的菲利普夫妇自私、唯利是图、嫌贫爱 富的性格特点一致。 这位同学之所以这样构思情节,是结合了原文展现出来的人物性格特征 和他们之前对于勒态度变化的原因,老师觉得他改写的情节还是合情理的。 同学们在改写情节时,对菲利普夫妇持什么态度呢? 有同学告诉我,说对菲利普夫妇的表现有点厌恶,觉得他们太世俗了。 这位同学的态度和莫泊桑当时创作小说时一样,莫泊桑对这种小资产阶级金 钱至上、嫌贫爱富的行为是批判和讽刺的。 同学们,菲利普夫妇的做法就没有合情理的地方吗?从菲利普夫妇的角 度思考,你能读出什么? 有同学告诉老师,生活在社会底层的菲利普夫妇,对弟弟还是宽容的, 不然不会让他占用自己应得的家产。因为拮据艰辛的生活,女儿出嫁都成问 题,这不能不让做父母的焦急,菲利普夫妇最终不与于勒相认,是怕于勒回 来拖累他们,使女儿好不容易得来的婚姻被破坏,所以菲利浦夫妇也并非完 全天生势利,而是被艰难生活扭曲了天性。很多普通人无法超越社会虚伪自 私、唯利是图的现实,只能随波逐流。这使得小说在冷峻的批判之外,还揭 示了“小人物的心酸 ”,作者对此表现出一种悲悯和同情。 同学们,刚才我们从哪些方面来解读小说主题的呢?是的,是从改写情 节和分析主要人物入手解读了小说的主题。
7 分 钟 三 、 探 究 主 题 二 活动二:撰写小传 班级“读书会 ”请你为《我的叔叔于勒》 中的于勒写一小传,请结合文 本,想想可以选择于勒的哪些经历构成小传的内容,列出提纲。(请同学们按 下暂停键,简要写出你的思考。) 好,我们来看一位同学拟写的提纲:于勒去美洲之前的情况,于勒去美 洲做买卖,于勒发财后给哥哥写信,于勒在轮船上卖牡蛎。 这位同学选择了于勒被打发去美洲前、在美洲、回法国的这几个主要经 历,这些确实可以作为于勒小传的内容。
下面老师给大家展示一位同学根据提纲写的于勒小传。 于勒, 当初行为不正,糟蹋家里的钱,他把自己应得的一部分遗产吃得 一干二净之后,还大大占用了他哥哥应得的那部分。按照当时的惯例,人们 把他送上商船,打发他到美洲去。 于勒到了美洲就做上了买卖,租了一所大店铺,还给他哥哥写信,说自 己赚了点钱,希望能赔偿哥哥的的损失。这段时间,他很阔绰。 两年后,于勒又给哥哥写了第二封信,说他要动身到南美洲去作长期旅 行,也许好几年不给哥哥写信,让哥哥不要担心他,说他发了财就回勒阿弗 尔,和哥哥一家快活地一起生活。其实,于勒这时已经从阔绰变得穷困了。 于勒在美洲落魄后,过着困苦的生活,一位好心的法国船长把他从美洲 带回法国, 因为于勒没脸再见哥哥一家,所以他不愿意回到他们身边,就在 船长的船上卖牡蛎,这时的他靠自己的双手养活自己。 这位同学抓住了于勒的主要经历,站在读者的视角给于勒立小传,让我 们看到了一个年轻时只会挥霍、只会享乐的于勒,也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有良 知、能悔改的的于勒。 大家从于勒的这些经历中,看出作者对于勒持一种什么态度呢? 我们再借助创作背景来分析一下。 《我的叔叔于勒》写于 1883 年,法国因普法战争失败,导致其经济受 到严重损伤。法国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的矛盾日益激烈起来。小资产阶级 贫困破产已成为普遍的社会问题。人们对金钱的渴望与追逐越来越强烈,享 乐主义、拜金主义盛行,人情冷漠,金钱至上。一部分不甘心破产的小资产 阶级成员,纷纷踏上了漂洋过海的险途,企望在美洲、亚洲甚至非洲闯出一 条大发横财的生路,梦想有朝一 日腰缠万贯荣归故里。 本篇小说就是以这样的社会背景写出来的。 细心的你一定看到了背景中提到的“享乐主义 ”“拜金主义 ”“闯出大发 横财的生路 ”,结合于勒的行为,我们可看出作者对像于勒这样挥霍金钱的人, 这种享乐主义也是批判的。 但随着这些人对生活态度的改变,改变为靠自己的双手辛劳工作,作者 对他们这样生活在底层的小人物又有一丝丝的同情。 同学们,通过刚才选择于勒经历构成小传,其实是你在和作者对话,在 努力理解作者塑造于勒这样一个人物想要表达的主题。小结一下,这部分我 们主要是通过什么方法来解读主题的呢?是的,是通过分析次要人物于勒和 创作背景来解读主题的。
8 分 钟 三 、 探 究 主 题 三 活动三:我来辩论 同学们,老师课下与我的学生交流时,有同学说:小说写到 38 段就可以 了,后面的段落也没有几句表现于勒叔叔的,所以从 39 段以后的可以删去。 你同意他的观点吗?为什么 (请同学们按下暂停键,思考这个问题。) 我们来看几位同学的意见, 学生 1: 同意他的观点,因为这篇文章主要写“我 ”的父母在于勒叔叔 有钱和没钱时对他的态度的不同,包括于勒叔叔之前的行为和现在的境况, 在 38 段前已经很清楚地表达出来了,同学也能读懂作者是想批判“我”的父母 眼中只有钱、没有亲情以及对于勒叔叔的享乐主义的批判。 学生 2:不同意他的观点,39 段之后,主要写“我 ”去付牡蛎钱时,“我 ” 第三次且近距离的观察于勒叔叔,写了“我 ”对叔叔的态度。
第 42 段:我心里默念道:“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 “我的 ”“亲 ”,这些字词强调了“我 ”抛开了金钱关系,认同和于勒的亲人 关系,是亲人,应该相见,应该相认,而“我 ”只是一个孩子,也没有能力 帮他,“我 ”很无奈。但“我 ”是善良的,“我 ”对叔叔的处境是同情的,所 以“我 ”在心里默默地念着。 “父亲的弟弟 ”,强调“我 ”的父亲和叔叔是亲骨肉,但是我的父母却 因为他没有钱而躲着他,不与他相认,这更加突出了菲利普夫妇金钱至上、 冷酷无情的性格,虽然这可能不是他们的初衷,但他们在当时社会环境的熏 陶下,扭曲了他们的精神,淡漠了对人的爱和同情,使他们变得庸俗、自私。 老师认为第一位同学从文章所写的内容和表达的主题来分析的,有一定 的道理。老师提醒大家,我们考虑语段是否多余时,一定要回到文本,分析 认为多写的语句与前面文段内容和所表达的主题的关联。 第二位同学从所写内容及这些内容与上文的关系来分析的,抓住了强调 “我 ”和叔叔关系的一句话,大家朗读一遍这句话,读出此时“我 ”的心理 感受。 同学们,通过刚才的朗读,你们发现作者想表达的另一种情感了吗? 正如一位同学说,43 段:我给了他十个铜子的小费。这一行为更能显出 “我 ”对于勒叔叔的同情,“我 ”虽然家境穷困,并且知道给于勒叔叔钱,回 去会遭到母亲的责骂,但“我 ”还是给了,表现出“我 ”的善良。所以,39 段以后的内容,主要以“我 ”的行为与父母的形成对比,更加表达出作者对 菲利普夫妇行为的批判,表达出作者希望人与人之间应以亲情为重,而非金 钱。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这篇小说在选入教材时,删去了开头和结尾部分。 下面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来朗读删去的部分,想一想:这两段话主要写了什 么?作者写这两段的用意是什么? 原文开头:“一个白胡子穷老头向我们乞讨小钱,我的同伴若瑟夫·达夫 朗司竟给了他五法郎的一个银币。我觉得很奇怪,他于是对我说:这个穷汉 使我回想起一个故事,我这就讲给您听。事情是这样…… ” 原文结尾:“此后我再也没有见过我父亲的弟弟。以后您还会看见我有时 要拿一个五法郎的银币给要饭的,其缘故就在此。” 相信同学们都概括出了这两段的内容,写的是:我的朋友——若瑟夫给 乞讨的人银币并表明将来还会给。 那作者写这两段的用意是什么呢? 有同学认为,从这两段表达出作者对若瑟夫的这种行为的赞美之情。 还有的同学认为是想表达作者希望生活中有更多像若瑟夫那样有关爱之 心的人。 这些理解都很好,都是从作者的情感和他对现实生活的期待的角度来理 解。还原小说的开头结尾,我们对小说的主题又有了更深层的认识。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著名文学理论家钱理群教授的评论: 原文开头、结尾里的若瑟夫·达夫朗司不同于小说主体里的“我 ”,那个 小若瑟夫已经长大了,这里又出现了一个成年视角。而看的对象, 已经不是 一个于勒叔叔,而是和于勒叔叔有类似境遇的许多乞讨的“ 白胡子穷老头 ”。 有意思的是,成年若瑟夫依然用童年若瑟夫的爱的观念、眼光、心态去对待 穷人,而且显然由对于勒叔叔一人之爱扩大到所有的穷人,也就是由亲情之
爱,扩展、上升到了对所有不幸者的爱,这是真正的人道主义的爱。 ——钱理群 同学们,作者在小说里看似隐身,但通过他对小说情节、结构的精心设 置,对叙述者的精心选择,已经不动声色地显示了他的看法。莫泊桑显然更 认同成年若瑟夫的观点和做法。也就是说,他对现实社会成年人对亲人的态 度以及拜金主义倾向,持批判和嘲讽的态度,对孩子身上保留着的纯真的亲 情之爱,则是赞赏的,并希望人与人之间能真诚相待、彼此关怀,对弱小者 有同情怜悯之心,能够上升到“爱一切不幸者 ”的人道主义高度。我们刚才 是通过分析情节结局、次要人物的语言、动作描写得出这一主题的。
1 分 钟 四 、 反 思 总 结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在解读主题上有怎样的收获?请写在笔 记本上。 你是这样写的吗?从分析人物特点(主要人物、次要人物)、情节设置、 创作背景、还原情节等方面来多角度解读小说主题的。 老师相信你对这篇小说的主题也有了新的认识,小说不只是对金钱至上、 人情冷漠和享乐主义的批判,还表达了对小人物的心酸的同情,更是表达了 作者希望人和人之间要善良,彼此关爱,要关爱弱小者、不幸者。 也许同学们还在别的方面有收获。总之,我们读小说尽量做到当代文艺 理论家朱光潜先生说的那样: 读小说不能仅仅读故事,更要通过品味、感悟、欣赏,读出故事背后的 诗意。这诗意就是对社会与人生深刻而独到的发现和认识。 ——朱光潜
五 、 课 后 作 业 1.运用多角度解读小说主题的方法,阅读莫泊桑的小说《项链》,并写出 小说的主题。 2.在我们生活中,很多人的行为超越了亲情,是一种大爱,请你写出 1-2 个这样的事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