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诗词三首《行路难》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14 诗词三首《行路难》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9.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1-15 09:10: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行路难》中的人生态度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通过朗读,整体感知诗歌大意,感受中国古代诗歌的语言美。 2.品词赏句,分析典故,理解作者在诗歌中展现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 通过朗读,整体感知诗歌大意,感受中国古代诗歌的语言美。 教学难点: 品词赏句,分析典故,理解作者在诗歌中展现的人生态度。
教学过程
时间 教 学 环 节 主要师生活动
一 导 入 李白是盛唐文化孕育出来的天才诗人,其非凡的自负和自信,狂傲的独立 人格,豪放洒脱的气度和自由创造的浪漫情怀,充分体现了盛唐士人的时代性 格和精神风貌。正像袁行霈先生说的:“李白的魅力,就是盛唐的魅力。”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李白的乐府诗,一起领略李白的魅力。这首诗就 是《行路难》。
(
(一)朗读诗歌,总体感知作者的人生态度。
) 朗读要求:注意准确和顺畅,通过语调、重音、节奏的把握,读出自己对 诗歌的理解。
1
二 路 , 难 行 读完这首诗歌,我们能够感知作者在诗歌中表露出来的对人生的复杂态 度,也能够体会作者情感上的一波三折。那具体是怎样的情形呢?下面我们来 品赏诗歌。 (二)路难行,作者会是怎样的心态呢? 1.作者想象中的路具有怎样的特点?是如何体现的? 学生:艰难,体现在“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老师:塞:阻塞。满:封。我想渡黄河却有严冰阻塞大川,我想要攀登太 行偏偏遭遇大雪封山。诗人以形象化的语言,用“冰塞川 ”“雪满山 ”象征人 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写出了仕途的艰难,寓含着无限的悲慨。 2.遇到艰难的路,诗人表现出怎样的状态(行为) ? 学生:作者内心的“茫然 ”,诗句是“金樽清酒斗十千, 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 拔剑四顾心茫然。” 老师:在南朝的时候,有一位文人叫做鲍照,他在仕途坎坷的时候,和李 白一样想通过“酌酒以自宽 ”。但是,“举杯断绝歌路难 ”,发出了“人生亦有 命,安能行叹复坐愁 ”的感慨。 借酒消愁是古文人常有的举动,李白也不例外。这里的金樽,是对酒杯的 美称。斗十千,形容酒美价贵。羞,同“馐 ”,美味的食物。直,同“值 ”, 价 值。这两句以极为夸张的笔法领起,写“金樽酒 ”“玉盘珍羞 ”,仿佛在营造欢 乐的宴饮气氛。但是,作者却推开杯筷吃不下,拔剑而起,环顾四周,心绪“茫 然 ”。这就与开头的两句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停 ”“投 ”“拔 ”“顾 ”四个连续 的动作,形象地显示了诗人内心的苦闷。当精神苦闷的时候,美味佳酿也难以 下咽。 有的同学不是很理解,李白为何如此。这就要联系李白当时的生活经历了, 这就需要知人论世。知人论世是我们理解诗歌的一种重要方法。什么是知人论 世呢?知人,是指了解作家各方面的情况和他的创作意图;论世,指要了解作 品反映的时代背景和作家创作该作品时所处的社会状况。只有在知人和论世的 基础上,再结合其他的赏析方法,才能对作品作出较为准确的评价。 (三)朗读诗句,体会作者内心的茫然。
(一)行路难,作者如何面对呢? 历史中有很多人物与作者一样,在行进的路上,都会遇到艰难险阻。就像
2
三 路 难 , 行 前面说的,现实生活中这种情况不可避免。在本诗中,面对艰难,作者如何面 对呢? 学生:作者面对困难,没有一直消沉下去,而是借吕尚和伊尹的故事,从 侧面折射出自己一定可以获得成功的。 老师:我们来看看这位同学的回答。“没有一直消沉下去,而是借吕尚和 伊尹的故事,从侧面 ”体现,这些都没有问题,但是否就“一定可以获得成功 ” 呢?这就不一定了。我们回到诗歌,李白使用“ 闲来垂钓碧溪上, 忽复乘舟梦 日边 ”来表达自己不会就此消沉的。诗人并不是那种软弱的性格,从“拔剑四 顾 ”开始,就表示着不甘消沉,而要继续追求。作者在心境“茫然 ”之中,忽 然想到两位开始在政治上并不顺利、而最后终于大有作为的人物。想到这两位 历史人物的经历,诗人又增加了信心,对自己前途仍抱有希望,心情由郁闷趋 向开朗。 用典是古诗词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方法,能够起到含蓄、委婉和联想的作用。 用典在增强作品意蕴的同时,也会增加诗文的文化内涵。对于鉴赏者来说,如 果不了解典故的含义,就不能很好的读懂诗文,更谈不上鉴赏。所以必须对作 品中的“典故 ”有个初步的理解,透过原来典故的本意进而理解出用典后作者 所要表达的新含义。一般而言,古诗词中的用典有以下三种情形:第一种情况 是化用前人的语句。如杜甫点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第二种情况是 引用神话故事。如李贺的“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第三种情况 是运用历史故事。比如,李商隐的“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 吕尚、伊尹的遇合,固然增加了李白对未来的信心,但回到现实生活中, 再一次遇到人生道路的艰难。眼前的歧路这么多,我现在要走的路在哪里?于 是,李白发出了“行路难 ,行路难, 多歧路 ,今安在 ”的感叹。“今安在 ”,指 如今身处何方?也可理解为:现在要走的路在哪里?诗人由憧憬理想回到现 实,以四个短句,节奏短促地感叹,反映了诗人想继续追求进取又恐世路艰难 的矛盾心理,情绪又趋低沉。这是感情在尖锐复杂矛盾中的再一次回旋。 (二) 自信前行。 前行路上,遇到艰难的选择,李白的表现如何? 学生:“李白是乐观和自信的。他能够乘长风破万里浪,勇于面对困厄, 并去努力实现自己的宏伟抱负。” 老师:确实如此,对李白多少有些了解的人都会猜测到,倔强和自信的李
3
白决不愿表现自己的气馁。他那种积极用世的强烈要求,终于使他再次摆脱了 歧路彷徨的苦闷,唱出了充满信心与展望的强音:“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 帆济沧海。”我会乘长风破万里浪,高高挂起云帆,在沧海中勇往直前。同学 们,这里的“会 ”是终将的意思,“云帆 ”指高高的帆,“济 ”指渡。此时,作 者的心情在沉郁、苦闷和彷徨中再次振作.相信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终将有 一天会像刘宋时宗悫所说的那样“乘长风破万里浪 ”,挂上云帆,横渡沧海, 重新鼓起勇气,满怀乐观和希望,到达理想的彼岸。 同学们,我们进一步思考,在困厄中,李白为什么能够一再地重拾信心和 勇气勇往直前呢?我们再用知人论世的方法来解读最后两句。李白年轻时的政 治抱负十分远大:“申管晏之谈, 谋帝王之术, 奋起智能, 愿为辅弼, 使寰区 大定, 海县清 一。”这是为什么李白有如此的豪情壮志却不被挫折打倒的内在 原因之一。当然,除了自身的坚强自信之外,还有深层的社会原因。 盛唐时代高涨的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培育了李白乐观自信的精神。 不论遇到什么困难、挫折和打击,李白都能以积极的态度去对待。他有深沉的 苦闷和忧愤,但主导方面还是对前途的自信和斗争的勇气。 (三)朗读诗句,体会作者乐观、彷徨而又自信的复杂态度。
四 行 于 难 路 (一)诗人跌宕起伏的情感脉络。 作者在诗中的情感一波三折,你能梳理出作者的情感脉络吗? 苦闷惆怅乐观徘徊 自信 《行路难》写出了对人生进行思考的一个过程。他茫然过,徘徊过,站在 十字路口无所适从。但终于从纷乱的思绪和低沉的情绪中挣脱出来,重又昂起 头颅,踏上新的征途。压抑越是沉重,爆发的力量就越是迅猛。千载之下读来 仍能令懦者勇、弱者壮! (选自袁行霈《清思录·李白诗歌与盛唐文化》,第 294、295 页) (二)跳跃式的行文结构。 全诗共十四句,八十二字。在七言歌行中,属于短篇。作者却在字里行间 巧妙地跳荡纵横,具有长篇的气势。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就在于诗人一波三折 地展示了情感的激荡起伏和复杂变化。
五 行 学生大声朗读。朗读要求:读出感情,领略诗人在困厄中的人生态度。 行路难(其 一)
4
路 展 宏 志 (唐)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 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 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 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 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 ,行路难, 多歧路, 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