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黄冈市黄梅县国际育才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湖北省黄冈市黄梅县国际育才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35.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11-16 12:54: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国际育才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马克思主义认为:“物质第一,精神第二;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春秋战国之际,先进生产力的标志是
A. 铁器和牛耕的使用
B. 农业和工商业繁荣
C. 中心城市人口众多
D. 货币流通十分广泛
2. 春秋战国时期,“天下共苦战斗不休”。秦国远交近攻,各个击破,相继灭掉六国,进而开创了“海内为郡县”“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的局面,这表明( )
A. 分封制度的终结
B. 大一统中央集权国家治理基本模式形成
C. 宗法制度的湮灭
D. 中华文明起源到早期国家形成的重大转变
3. 据《史记》记载,汉文帝时期,淳于缇萦的父亲被诬告受肉刑,淳于缇萦上书称死者不能复生,断肢体不能再续,愿代父受刑。皇帝为之感动,并说不可未经教化就施刑,于是宽免其父并废除肉刑。从中可以看出( )
A. 政府取消了对民众的刑罚 B. 百姓生活水平大大提高
C. 儒家思想确立了正统地位 D. 统治者重视德政和孝道
4. 某同学在历史笔记中列举了“推恩令”“初置刺史”“尊崇儒术”等措施。由此可知,他正在学习的内容是( )
A 周武王推行分封制 B. 汉高祖建立汉朝
C. 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 D. 汉光武帝重建汉朝
5. 汉乐府诗内容丰富,有表现民众生活悲苦的《病妇行》,有控诉战争残酷的《战城南》,有追求爱情反抗封建礼教的《有所思》,还有鞭挞统治阶层荒淫与贪婪的《相逢行》。由此可见,汉代乐府诗( )
A. 具有现实主义的艺术特点 B. 真实反映了汉朝的历史状况
C. 缓和了当时社会阶级矛盾 D. 是官府体察民情的主要渠道
6. 如图为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权更迭示意图。其中序号与政权对应完全正确的是( )
A. ①后蜀②后周③北魏④宋 B. ①后蜀②北魏③后周④隋
C. ①西晋②北魏③北周④宋 D. ①西晋②北汉③后周④隋
7. 宋、齐、梁、陈相继更替,历史上合称为“南朝”。当时由北向南的大规模人口流动还在继续,逐渐形成江浙、湘赣、巴蜀等先进的农业经济区。同时,丝织、冶铸、造船、造纸、漆器、制瓷、制盐等手工行业都比较发达。长江中下游出现了不少商业繁荣的大城市,海外贸易也有所发展。这体现了( )
A 民族交融与江南开发 B. 南方发展以统一北方
C. 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 D. 南北对峙格局被打破
8. 北魏孝文帝在迁都洛阳之后,重点是改变鲜卑族原有的风俗习惯,进一步学习和采纳汉族的典章制度和生活方式。为此,他雷厉风行地推出了易鲜卑服、禁鲜卑语、改姓氏、变制度、通婚姻等一系列政策和措施。这些措施( )
①消除了民族矛盾②推动了民族融合③促进了北魏发展④实现了国家统一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9. 春秋时期,吴王夫差开凿了连接江淮的运河--邗沟。此后历代都有运河工程,其中隋朝的工程最为浩大。隋朝大运河首次南北贯通,沟通五大水系,“运漕商旅,往来不绝”,“自是天下利于转输”。这表明隋朝大运河( )
A. 开辟了长途海运航线 B. 促进了南北经济交流
C. 加重了农民的负担 D. 改变了南北人口布局
10. 公元605年,隋炀帝下令修建含嘉仓。含嘉仓共有近300个粮窖,能够储粮500多万石,主要用于储存东都周围州县的粮食,以保证东都粮食的充备。据此可知,隋朝( )
A. 粮仓分布遍及全国 B. 社会经济获得发展
C. 实施轻徭薄赋政策 D. 阶级矛盾有所缓和
11. 某中学一历史小组对历史上的盛世很感兴趣,他们搜集了以下历史信息,如图。
该历史小组研究的盛世是( )
A. 文景之治 B. 贞观之治 C. 开元盛世 D. 大定之治
12. 如果把“丝绸之路”“文成公主入藏”“开元盛世”“遣唐使和鉴真东渡”整合为一个主题,适合作为主题名称的是( )
A.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B. 国家的强盛和统一
C. 政权分立民族交融 D. 王朝重视对外交往
13. 唐初,中书、门下两省虽相互制衡,却往往意见相左,互相推诿。于是产生了中书与门下长官共同议事的制度和机构,即政事堂。据此可知,政事堂设立的意图是( )
A. 创新中央决策机构 B. 强化中央集权
C. 提高中枢行政效率 D. 分割宰相权力
14. 唐朝初年,一位农民在农忙时节可以通过交绢帛或麻布给政府,来避免因服徭役而耽搁农事。这一情形出现主要得益于
A. 国家税收的增加 B. 三省六部的设立
C. 以庸代役的实施 D. 民众衣料的变化
15. 唐朝高僧玄奘在贞观初年西行前往天竺取经,高僧鉴真六次东渡日本传授佛法。新罗、日本向唐朝派遣了许多使节和留学生。以上史实描述的是( )
A. 政治制度创新 B. 经济的迅速发展
C. 文学艺术的繁荣 D. 中外文化的交流
二、非选择题(55分)
16.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 元光元年,汉武帝“初令郡国举孝康各一人”。此后,郡国每岁荐举孝康,由朝廷加以考核,任命为官,成为定制。
——据阎步克《汉选官制变迁史稿》
材料二 曹魏黄初元年,文帝采纳吏部尚书陈群的建议,“乃立‘九品官人之法’,州郡皆置中正,以定其选;择州郡之贤有识鉴者为之,区别人物,第其高下。”
——《通典》
材料三 科举之善,在能破朋党之私。……前此选举,皆权在举之之人。……既可(科举),……不能应试者,有司虽欲徇私举之而不得:苟能应试,终必有若干人可以获举也。此实选举之官徇私舞弊之限制。
——吕思勉《中国制度史》
(1)据材料一、一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汉至唐三种选官制度的选官标准。(6分)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科举制的影响。(8分)
17. 【边疆管理与民族关系】(15分)
材料一 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发诸尝逋(bu)亡人(逃离原有户籍而出外游食之民)、赘婿、贾人……以適遣戍”,在直抵阴山的地方置“四十四县”,又派遣蒙恬率兵三十万北逐戎狄。
——《史记·秦始皇本纪》
(汉元帝竟宁元年)正月,匈奴呼韩邪单于来朝,自言愿婿汉氏以自亲。帝以后宫良家子王嫱字昭君赐单于。
——《资治通鉴》司马光 卷二十九
材料二 唐代“绢马贸易”满足了西域各国得到丝绸的渴望,西域骏马也极大地改善了唐朝的军队装备。唐太宗被西域各部称为“天可汗”,这一头衔不仅具有象征意义,也证明在唐太宗的帝国理想里包含“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的意识。唐太宗大量任命非汉族官员进入中央,包括西域少数民族首领,甚至赐给他们皇室“李”姓。唐先后在西北设安西、北庭大都护府,统一于中央政府。
材料三 综观中国古代史,便可发现几个现象极为引人注目:一为历史总是在政治上的分裂与统一中曲折前进。每次分裂之后都必然出现更大规模的、更深层次的统一。二为民族关系也总是在斗争和交融中曲折地发展,每一次斗争之后,也总是要出现新的更大规模、更深层次的民族交融,而且伴随着每次交融的出现,都毫无例外地要出现较长时期的政治安定和经济的发展。三为政治上的每次分裂与统一,也总是和民族之间的斗争与交融息息相关。中国的历史和文化有着极强的内聚力和亲合力。而中原地区就是一个熔炉,把周边不断涌入的各少数民族及其文化不断熔炼、提纯,最后浇铸成一个中央集权的统一多民族国家,创造出辉煌灿烂、绵延不绝的历史文化,使其在世界上独树一帜。
——摘编自高鹏飞《中国古代民族关系散论》
(1)根据材料一,概括秦汉时期在民族关系处理上有哪些方式?(3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唐代中央与西域关系的发展。(6分)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民族交融的意义。(6分)
18. 制度创新(14分)
材料一 (中国政制)达臻“文明”一途,实应归功于西周的创制。……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因此古贤多称周秦之间为“天下一大变局”。
——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材料二 即如唐制,中书舍人拟稿…然后再送至皇帝画一“救”字然后行达门下省……待门下省主管长官侍中及副长官侍郎接获此项诏书后,即加予复核……诏救自中书定旨,门下复审手续完成后,即送尚书省执行。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1)依据材料和所学,说明周秦之间政治制度“大变局”的具体表现。(6分)
(2)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分别指出唐初中书、门下、尚书三省的职能,分析三省六部制对当时政治的影响。(8分)
19.阅读材料,完成下面问题。(12分)
材料:下面是秦汉时期出现最多的词汇
秦半两钱、蒙恬、汉承秦制、郡县制、西域都护、盐铁官营、张骞、凿空、刺史、五铢钱,大秦王、安敦、霍去病、甘英、文景之治、“推恩令”、丝绸之路、造纸、汉赋、华佗等。
阅读上面材料,从中提取三个关联密切的词汇,提炼出一个主题,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知识加以论述(示例除外)。(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答案解析
1-5 ABDCA 6-10CACBB 11-15 BACCD
16.(1)标准:汉朝以德行为标准;魏晋以门第为标准;唐朝以考试成绩为标准。
(2)影响: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提高官员文化素质;加强了中央集权;促进了文化教育的普及和繁荣;防止了结党营私之弊;限制了徇私舞弊发生(有利于公平公正)。
17. (1)方式:战争、移民戍边、设置管理机构、和亲等。
(2)发展:“绢马贸易”繁荣;西域各族遵从中央政府统一领导;出现某种民族平等意识;少数民族首领进入中央为官。
(3)意义:促进了经济交流和发展,为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基础;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和政治的安定;促进了中国历史和文化始终不间断的传承和发展;缔造了辉煌灿烂的中华文化;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推动了多元一体的政治文化格局的形成。
18.(1)从宗法分封制到郡县制;从地方分权体制到中央集权制;从天下共主到君主专制;从贵族政治(世卿世禄)到官僚政治。
(2)职能:中书省负责草拟皇帝的诏令;门下省负责审核诏令,有不妥者驳回;尚书省负责执行。
影响:三省分工合作,提高行政效率,减少决策失误;完整的相权被分割,君权得到加强;中央决策和行政体系日臻完备。
19.开放性试题 言之有理即可
同课章节目录